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8课
- 格式:ppt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例为例,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的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江南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练习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东晋的都城建康在今天的( )A、南京B、洛阳C、开封D、西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D、南方统治着提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A、北方B、南方C、长江流域D、长城以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知识梳理】1、九一八事变(1)爆发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4)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西安事变(1)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华北。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4)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8课三国鼎立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一、教材正文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口集中地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那时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
盘踞在那里的袁绍,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的势力有所发展。
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南下的曹军迅速前进,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
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刘备十分赞同,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那时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只有大将周瑜等主张坚决抵抗。
经诸葛亮、周瑜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
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
三国鼎立的形成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开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开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开展线索的能力;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开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江南经济的开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开展作出的重大奉献。
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读?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的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兴旺,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内容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对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完毕。
第二年,东晋建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3.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上面两个问题,讨论完毕后答复。
[学生答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4.教师展示课本第83页?东晋形势图?和“相关史事〞中“闻鸡起舞〞的故事。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李仕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1)农业: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青瓷莲花尊南朝·青釉刻花单柄壶(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 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知识拓展】东晋南朝时的海外贸易江南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海外贸易。
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印度支那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
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
当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四、总结提升1. 知识梳理东晋的兴亡:建立特点兴衰灭亡东晋南朝时期南朝的政治:时间宋、齐、梁、陈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商业2. 易错点拨(1)西晋灭亡的时间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东晋与前秦的战争南朝的四个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
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 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 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思路分析:本题切入点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北方经济日益落后”。
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分析可知,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从而导致北民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故选C。
答案:C例题2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