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31
第15课辛亥革命1.史料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回顾辛亥革命问题:史料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提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史料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之;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由史料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提示】特点: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利。
结果:这种民主政体并未在中国真正建立起;袁世凯逐渐突破《临时约法》的限制,建立了独裁统治。
3.史料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问题:以史料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之间的哪些事件评价较高?【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史料“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问题:从史料来看,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矣!”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主要是基于(A)A.他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B.清朝是满族政权,他不是满族人C.他留洋海外,是归国华侨D.清朝政治腐败,他以此为耻2.“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牢固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提高概括归纳能力和综合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对辛亥革命进行探究分析,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增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预习案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目标是否实现。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课内探究案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______________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_______________(1)试结合《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中体现出的原则,请在以上空格中填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