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有关《摆渡人》的读后感(精选3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摆渡人》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1闲暇之余,翻出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
进入15岁少女迪伦的世界,同她一起踏上火车与五岁之后就未曾谋面的父亲相见,路途中意外发生后,迪伦从堆满尸体的车厢里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后,看到了等待她的崔斯坦。
无助的迪伦只能跟着崔斯坦一起走出荒原,她们走过了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恶臭湖水,躲过无数恶魔,渐渐的迪伦发现自己不再属于这个世界。
崔斯坦就是灵魂摆渡人,并且她爱上了这个带领她、保护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到达天堂的灵魂摆渡人,同时崔斯坦也爱上了善良勇敢的迪伦。
因为责任,崔斯坦护送迪伦到达灵魂的天堂,周而复始的摆渡一个又一个灵魂,从不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天堂重返险恶丛生的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成为摆渡人,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这本书令人激奋,且恐惧,又令人温暖而引人深思。
想想我们,除了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反思,问问自己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生活时,我们要认清现实,想想自己是否具备同样的能力?当我们总是失败,我们要分析原因,想想自己是否缺乏勇敢和坚定?书中的荒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就是灵魂内心的景象,人生如同荒原之行。
你哭泣,天空便会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阳光,宁静如水。
如何渡过荒原?除了勇敢面对之外,还要有强大的信念,“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是我们自己,努力做最强大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15篇)《摆渡人》读后感1从昨天早上翻开书以后,就一直看到停不下来,这本书描写画面细致真实,代入感极强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经历了整个动人的故事。
这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乔纳斯,是一个个战争的牺牲品,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ta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或许根本不是一个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内心中一个梦想……ta幻化你喜欢的样子带你击退魔鬼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当然我们也是保护灵魂的摆渡人,在爱一个人的时,我们强大,担负责任,安慰着爱人的灵魂,引导ta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那时的我们如同崔斯坦般,是温柔的模样,却有宽大的臂膀。
也许我们还是荒原中湖水里漂浮的魔鬼,侵蚀那些不够坚强脆弱的灵魂,我们伸手去抓ta,让ta也堕进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么的富于变化,看书时我时而恐惧,恐惧被魔鬼吃掉一不小心就堕落;时而温暖,因为我知道总有我的摆渡人会保护我;也时而激奋,因为我就是引导爱人的摆渡人,是ta生命中的一束光。
当然,书的结局就正如初阳一般晴朗,引导无数的摆渡人,也是被灵魂们渡化,感知着美好人世间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爱。
《摆渡人》读后感2如果你没有听过《莫扎特》、《神秘园》的心灵治愈音乐,没有读过心灵治愈的书,可以读读《摆渡人》这部小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每当痛苦失望或消沉时,就需要抒缓情绪,寻找心里的平静和安慰,每当勇敢时,就会冲破层层压力,走向光明,这块藏在每个人内心的土地,就是“摆渡人”。
最近读过很多小说,生活环境会影响人的性格,《摆渡人》中的单亲女孩迪伦,她和父亲从未见过,生活中母亲的冷漠、同学的嘲弄,造就了迪伦孤独而无助性格。
生活环境的压抑,让迪伦变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变的胆小懦弱。
在去见父亲的路上,火车出了事故,迪伦不幸身亡,在山坡上有位小男孩正在等着她,她的灵魂遇到的命运的摆渡人—崔斯坦,他的任务就是要护送人死后的灵魂穿过有魔鬼的地方,在沼泽地里艰难的跋涉,穿过峡,渡过惊涛大浪的黑湖,被魔鬼疯狂的追杀,是最惊心的时候,安全屋是最好的安全所,路上的环境就是迪伦的心象,面对魔鬼不敢去抗争是迪伦胆小懦弱的表现。
《摆渡人》读后感15篇《摆渡人》读后感“境由心生”,一个人活得是好是坏,其实是一种感悟,和物质有关,但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乞丐晒太阳,得到的温暖,和晒太阳的`富人一样多;真正饱读诗书的人,不一定是专家学者,也许是流浪汉。
一个人,拥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扛住所有的苦难,才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朋友阿李一直在东莞打工,但是他最近回家了。
我以为,他是衣锦还乡了,兴冲冲地打电话给他:“阿李,回家了也不说一声,大家一起吃顿饭,庆祝你凯旋归来。
”阿李说:“你别取笑我了,请吃饭,也免了吧。
”原来,阿李在东莞打工,因为赌博,把所有的钱都输掉了,还欠了几万块赌债。
欠债了,不是悲伤的事情,但是阿李的心态,很悲观。
他在家里一个星期都不出门,也不和别人联系,真的令人担忧。
真正强大的人,把过去的苦难,当成人生的磨砺,是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
真正有大作为的人,越挫越勇,屡败屡战。
输赢都没有关系,关键不能输掉了心情。
做自己的摆渡人,首先在心态上不能输,在精神上不能输。
不管人生遭遇了什么,都可以谈笑风生。
《摆渡人》读后感2这个寒假,我看了《摆渡人》它的作者是英国的克莱儿麦克福尔这本书讲了单亲女孩迪伦决定去看望她的父亲,路上却发生了交通事故,等她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却是一片荒野。
就在这时,涤纶看见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男孩,男孩将她带入荒野,她很快意识到,男孩出现在这里并非巧合,而是特意在此等候。
迪伦的命运,再遇到男孩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本书值得令人深思,迪伦在成功穿越荒野后竟又来到荒野来寻找崔斯坦,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毅力以及决心啊,也就是因为迪伦的这种勇气才使崔斯坦能回到人间。
迪伦不怕荒野中的魔鬼,不怕自己孤身一人,不怕任何凶险,只为找到崔斯坦。
她一人来到荒野不怕吗?她怕。
她不怕自己被魔鬼抓走吗?她怕。
她不怕找不到崔斯坦吗?她怕。
可是她为什么能成功,不仅仅是他有勇气毅力和决心,更多的是她心中有崔斯坦。
《摆渡人》读后感(集合15篇)《摆渡人》读后感1我想,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人,一些事,他们也许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也许会给我们的人生画上一笔,虽小,却就在那里,不轻不重,却不可忽视。
在一个阳光倾落的夏日午后,蝉鸣声从小区下方茂盛的树上传来,不甚清晰。
我看着手机不断变幻的屏幕,忽然看到了“摆渡人”三个字,再一凝神看去,却又消失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但是这三个字我却记住了。
他们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偶然看到的一本书。
不过却没有翻开,只是惊鸿一瞥。
那时,这本书的名字、封面都吸引了我。
现在经过这一次,完全勾起了我心中的念想。
于是,我托妈妈在网上帮我买下这本书。
经历了4天的漫长等待,我终于等到了这本书。
找寻我爱的书?也许这就是吧。
又要来一次充实而丰盈的心灵旅行了。
我满心欢喜又满含期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我先看了看内容简介,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一句话却再次加深了我的期待:“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愤、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翻到正文内容,一排排字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好像有生命。
接着我没有停歇地看完了这本书,已经好久没有这般酣畅淋漓了。
这应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书了。
书中迪伦(女主)和崔斯坦(男主)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看到在中间他们分开时的那个场景我甚至落了泪。
这是一个比较“玄幻”的小说吧,死亡后的故事,的确很吸引人。
可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迪伦一起成长。
他们一起走寻,一起逃脱恶魔的追杀,一起来到每一座安全屋,在这过程中,他们对彼此渐渐生出了情愫,但是现实迫使他们分开,很残忍。
后来迪伦想要重新回到那片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但是她来到的所谓的“家”那儿知道她的想法的每一个人都劝她算了吧,她没有放弃,她打破了所谓的“天道规则”,迪伦又来到了那片荒原。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上天被感动了?他们居然真的走到了一起,不可思议地一起来到了人世。
最后的“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看的我心口的大石头落了地,也五味杂陈,感动又遗憾。
《摆渡人》读后感15篇《摆渡人》读后感1“我存在因为你需要我。
”阅读完整本书,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句话。
因为被摆渡的人需要他,所以他幻化出对方信任的模样。
因为迪伦需要他,所以他真的存在了。
故事的开端并不美好。
摆渡人“霍斯坦”负责带领死去的灵魂穿过荒原带到安全地带,在摆渡每一个人的灵魂之前,会根据对方喜好来变化外貌。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是分别的时候,因为他不能进入安全地带,而是继续去摆渡下一人。
久而久之,他也麻木了。
这只是一份工作,他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而已。
而迪伦,也仅仅是想逃离原来的生活,狼狈的、令人厌倦的'生活。
这位15岁的单亲女孩,和母亲却常常无话可说。
在学校里又经常被同学捉弄,唯一的好朋友也转学离开了。
她在去看望父亲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
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后,却惊恐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其实迪伦已经死了。
灵魂的摆渡人“霍斯坦”为她变成了一副帅气的模样。
摆渡人所需要做的,就是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
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他将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
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个灵魂之前是什么模样,而且也不需要知道,他们只需要将漂泊的灵魂引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于是,迪伦的灵魂和他相遇之时,就对他顿生好感。
和多数的爱情故事一样,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同甘苦共患难。
由于迪伦从小缺爱,而且她的心情影响天气,性格影响地貌,所以他们这一路十分辛苦。
但只要和对方在一起,他们就很幸福。
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比如和魔鬼作斗争,在残破的安全屋里互相取暖,互相依靠。
种种磨难让他们的爱越酿越深,如同醇香的美酒一般。
这时,他们打开了对方禁闭的心门,真正走进对方内心。
“你不用害怕,我会保护你的,我保证。
”他对她许下了承诺,也用行动证明了。
摆渡人的这句话,最初是出于职责,后来就不同了,因为那是他想保护的女孩,因为爱。
在一次意外,摆渡人受了伤,他能感受到疼痛,感受到这种未曾感受过的感觉。
摆渡人原本是不会受伤的啊。
《摆渡人》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摆渡人》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内容惊心动魄的书,它的名字叫《摆渡人》。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
有一次她要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她发现自己是唯一幸存者,此时她遇到了铁路另一尽头的一个叫崔斯坦的男孩。
在一路上他们不怕艰难险阻,从山坡到沼泽,从森林到湖泊,虽然迪伦曾经有想要放弃去分界处的念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彼此爱上了对方,男孩摆渡了迪伦,迪伦从恶魔的手中拯救了崔斯坦,她想带崔斯坦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复始的摆渡灵魂,最后他们终于相守一生。
看完这本小说,我被迪伦的单纯善良、勇敢所折服,正是因为她的坚持,最后才能收获幸福。
故事中的人物其实像一面镜子,照射出生命的本真。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像迪伦这样的坚强不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所以我也要学习迪伦知难而上的精神。
崔斯坦智人善用,循循善诱,让迪伦走出黑暗的阴影,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帮助他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摆渡人》读后感2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令我非常感动的书——《摆渡人》,文中善良的迪伦以及舍身救人的崔斯坦触动我的心弦。
《摆渡人》主要讲述了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的故事。
迪伦发生车祸死亡而来到“荒原”,准备开始生命新的轮回。
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
崔斯坦是摆渡人,帮助她渡过荒原,保护她不被恶魔捉走。
当他们历经艰辛抵达灵魂居住的地方后,迪伦却开始想念崔斯坦,最终成功与崔斯坦复活并重回人类世界。
我忘不了书中那一幕——迪伦在得知自己曾经死亡后,并没有像常人一样伤心、自暴自弃,也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刚强地承受了一切痛苦,以笑容面对他人,以乐观面对生活!难道这不令人震惊吗?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能用如此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似乎没有什么能伤害她的心灵。
她乐观向上的心态,还感染了其他人——她使往昔冰冷的崔斯坦不再没有任何表情,而是变得阳光温暖、积极向上,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摆渡人》读后感(通用15篇)《摆渡人》读后感1想看《摆渡人》很久了,暑假里完成了大部分作业后,终于拿到这两本书。
每天晚上入睡前看一看,从一开始的“初尝”到被故事主人公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
15岁的迪伦在学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转学,加上和母亲关系太过一般,她才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其实是为了脱离这种生活现状。
她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她还心情激动地想象着和父亲见面时的场景,但是很不幸,途中发生了意外。
当迪伦从出事的火车爬出,想找着列车上其他幸存者时,她看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
崔斯坦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有着一头淡茶色的卷发,钻石般蓝色的眼睛,鼻子上还有一排可爱的小雀斑。
当迪伦以为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是崔斯坦带着她走过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发出恶臭的湖水,躲过无数恶魔。
崔斯坦具有非凡的智慧,也有过人的胆识。
于是,善良的姑娘和英勇的'摆渡人相爱了。
但毕竟崔斯坦是一个属于千万灵魂的摆渡人,而因为事故已经去世的迪伦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
原本就要因此分开的两个年轻人,却用彼此纯洁的爱情向对方走去。
虽然小说只是虚构的情节和故事,但是主人公面对困难不退缩,遇到事情不急躁,敢于尝试的积极乐观心态感染了我。
正是因为迪伦的坚持,崔斯坦最终才能和她来到同一个世界,完成自己的梦想。
就像我,就是通过了整整三个暑假让自己从一个怕水的“旱鸭子”变成了“小鱼儿”。
其实最初决定学游泳时,我的内心是抗拒的,因为我看到水就会恐惧,甚至担心自己会溺水。
从最初80厘米小池到120厘米的浅水区,再到160厘米的深水区,我一次次克服内心的恐惧。
有时候真的不想下水,爸爸、妹妹和教练就在边上不停地鼓励我,让我拿着浮板,然后慢慢地拿掉了浮板。
我发现,我居然真的可以游起来了,再也不怕水了。
尽管现在我还是会有一点点惧怕,但我还是不停地告诉自己,学习游泳是为了学会一项技能,假如某一天遇到困难,至少我可以自救,甚至可以救助别人。
又比如在平时在学习中,我也经常遇到题目不会解答,但是我从不抱怨,而是想一想:这种方法不行,那换一种呢?结果就出来了,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摆渡人读后感15篇摆渡人读后感15篇摆渡人读后感 1摆渡者的角色就像一个活在对方眼中的完美自己,作为向导,为取得他所要引领的那些人的信任,他会变成他们眼中最好的形象,他做过很多很完美的形象,却唯独不知道自己本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感觉到悲伤。
而迪伦,在荒原里,她所遇到的一切路况,场景,天气,都是她内心的折射。
看起来是一本向导指引刚死去的人穿过荒原(人间与地狱的通道)的小说故事,却更像一本心理学小说。
死去后,会遇到一个引导者,也就是摆渡者,他的模样,形象,性格,年纪等等都会符合刚死去灵魂的期待。
他的任务是带领那些灵魂穿越荒原,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去。
而所穿越的荒原,也是依照行者的想象而来,所有的场景,气候都是其内心的折射。
可能会经历生前所害怕的一切。
在历经艰难险阻到达目的'地之后,可能还是有大多数的人想再回去,但是如同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很多年的老妇人所说,他们不是真的想离开,或者说是想离开,但是又害怕会面临的风险,不敢孤注一掷。
这应该和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的心态一样吧,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却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害怕面临的风险,会陷入还不如现在的处境中去。
好在,最终,勇敢的迪伦还是毅然的决定返回。
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说,从来不知道是否有人做成功过的一件事。
并且,迪伦还带着崔斯坦一起返回。
回来的途中,迪伦做了崔斯坦的向导,有恐惧,不确定,但是一直都很坚定。
还好,他们成功了,最终回到了人世间。
这应该是一个喜剧,看到后来,一直绷着一根弦,不知道如果不成功,他们会怎样。
16万字的一部小说,从昨天下午开始,今天看完了。
很吸引人,忍不住一口气看完。
或许,也是比较应自己的心境,一直都希望自己更勇敢坚定些。
行走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在这些人身上可能会有你想要的样子,但从没有一个人可以像崔斯坦那样,可以从头到尾渡我们到彼岸。
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自渡彼岸。
摆渡人读后感 2当我们面对生存、死亡与爱,哪个会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再次轮回,你又愿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请在克莱尔?麦克福尔写的《摆渡人》当中寻找答案吧!克莱尔麦克福尔居住在苏格兰拉斯哥南部,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
《摆渡人》读后感15篇《摆渡人》读后感1朋友推荐的书,说是好玩。
我抱着“有一搭没一搭”的态度消遣,没想到一开始就堕入其中,沉迷于书中的“荒原”,好像当年三毛热爱她的撒哈啦。
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这里说是有的。
在那遥远的另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有着诸多的似曾相识的游魂在四处挣扎,不停游走。
伴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文中女孩迪伦身上一次次呈现出过人的胆魄和聪慧。
她心有所往,她勇敢坚强,她在生死边缘处不停挣扎和奔跑。
她的每一次蜕变都鼓舞着我们这些苟活着人,念随她起,心随她动。
这世间,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
故事的主题是关于灵魂摆渡。
正如书封面的标题:“如果你存在,那是因我需要你”。
文中所有的机缘巧合都来自迪伦和崔斯坦的两厢情愿。
正应了那句:“我的存在是因为有你,爱让我勇敢,让我不再胆怯”。
前些天刚听师傅讲到“心想事成”。
佛法里强调一切唯心所造,意思是心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又是一本“心想事成”的书。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太了解佛法,但看到过许多貌似虔诚的佛教徒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常发善愿而不作为,常焚佛香而不慈悲,总感觉有些大不妥。
所谓的“心想事成”,一定要首先种下这个因,然后必须通过我们的行为,精进寻求外援,才能逐渐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心想事成”。
书中的迪伦做到了,她心心念念,她坚持不懈,她克服种种困难,她终于心想事成。
作者克莱儿。
麦克福尔,系英国实力派女性作家。
资料显示,这部20多万字的《摆渡人》曾获得多项世界文学奖,版权畅销30多个国家。
我买的是付强和刘勇军的译本,两位老师的翻译措词优美流畅,将原著中灵魂的荒原刻画的逼真必现,常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部20多万字的书共分三册,我个人感觉,第一册和第三册较为精彩,第二册相对逊色一些,不知是否引起你的共鸣。
人固有一死,死后,谁会成为我们灵魂的摆渡人?他(她)们也似曾相识,并带我们达到理想的彼岸吗?读罢《摆渡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意犹未尽。
《摆渡人》读后感(精选15篇)《摆渡人》读后感1这是一个有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迪伦和单身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不过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很好。
学校里她也不受欢迎,唯一的好朋友转学离开。
书中说迪伦是一个内向羞涩,做事一板一眼,沉着勤奋,但不是很聪明的人。
也许她在学校不被老师同学所理解,和她这样的性格有关。
所以她很渴望从在另一个城市的父亲那里得到些许安慰。
但去往父亲城市的那列火车出了事故,而迪伦的故事此刻拉开了帷幕。
令女主公处处受挫的雨天让这个世界变得模糊。
迪伦似乎是幸运的,因为她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她见到了男主人公——崔斯坦,一个灵魂的摆渡者。
跟着荒野中唯一的“活人”崔斯坦,迪伦心中的疑惑越发的深。
终于,她知道自己才是在事故中死亡的那个。
虽然难以接受,但她勇敢面对。
接下来就是同恶灵的对抗,他们拼命的想要在白天结束前赶到临时屋,可即使这样,也无法避免的与恶灵恶斗了几场。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处处会遇到“恶灵”,他们想要把我们变成成员之一,壮大他们的队伍,拉更多的人坠入深渊。
懒惰、贪婪、拜金、逐利、好色、自私······迪伦有崔斯坦的保护,一次次从恶灵口中逃脱。
我们虽然没有灵魂的摆渡人,却有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嘱咐和同学朋友的监督。
如果人心本恶,那好的书籍和良师益友就是驱除恶的净瓶。
如果人性本善,那好的教育和自我约束就是阻隔污染的保护伞。
也许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在做,那这件事就一定是对的,或者干脆不思考对与错,盲目的随大流。
就如之前的抢盐事件。
但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维和思想,要有判断能力和敢于抗争错误的魄力。
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
故事几经波折,迪伦和崔斯坦终于度过了所有难关,崔斯坦完成了他的任务,迪伦被护送到了该去的地方,本来是该结束的时候了,但女主人公没有屈服于安排。
她离开了死人应该呆的地方,回到那片荒野寻找崔斯坦。
她决定要和崔斯坦一起回到原本的世界去。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随记
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把这本早就想看的书翻完了。
合上书,静看封面,想起了侄女问我的一个问题:“姑姑,你看的这书是不是有点恐怖?”当时我没在意她这一问,此刻,细看封面,发现,侄女有此问,是有道理的。
先不说,小说许多情节的确让人心生恐惧,单看这封面,阴森恐怖气息扑面而来——宽广沉寂的湖面,唯摆渡者驾一舟,孤独而无助。
笼罩在湖面上空的是层层叠叠浓密的乌云,厚重的乌云仿佛夹带着邪恶直压下来,让人顿生紧迫窒息感。
不过,那一道道力透乌云直射湖面的金色阳光,让人又产生了丝丝希望。
我想,这封面不就暗示:身处重重黑暗之中,引领着人渡向生的彼岸的是那犹如金色阳光般给人希望赐人以力量的爱?
抚书回想,书写了什么?我看懂了什么?
小说女主人公——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内心世界一片荒芜: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和嘲笑,唯一的好友也转学离开了。
这一切使她无比痛苦,于是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遇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惊恐的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实际上她不知道自己已死,爬出的是她的灵魂),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接下来,早就守候在此等着工作的摆渡者(专门摆渡逝者灵魂去往天堂的物种,可以为了摆渡对象而幻变成不同的容貌)崔斯坦护着迪伦的灵魂,过荒原,爬高山,趟沼泽,越草地,渡湖泊……白天赶路,在天黑之前到达安全屋,时刻警惕阴暗处紧追不舍的万千恶魔(专门吞噬灵魂,被恶魔吞噬的灵魂,到达不了天堂,也会变成恶魔),无数次与恶魔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崔斯坦护着迪伦跨过了分界线,目送她进入灵魂之家----天堂。
崔斯坦又去迎接下一个灵魂,进行他的摆渡工作,从此二者永不可再见。
然而,历经艰难险阻朝夕相处,迪伦与不能称之为人却有人的情感和容貌的崔斯坦相爱了。
生在人世,因为身边缺乏爱,她要去寻求父爱,而现在她愿意为了这些日子拥有过的这份爱,决定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哪怕自己面临灵魂的真正死亡——魂飞魄散,也在所不惜。
重返荒原,孤单一灵魂要重历过往种种恐怖和艰险,甚至死亡。
迪伦独自迎战狂怒乱舞的群魔,她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重要的是对崔斯坦的爱,成了信念和希望,支撑她坚持到底,最终二者相遇。
迪伦此刻已经成长,她从需要保护的孤独柔弱者,成为一名可以为别的灵魂挺身而出的勇者。
甚至一步步引导着崔斯坦,打破了摆渡者的常规步入人间,获得新生成为真正的人。
同时迪伦找到自己肉身,获得重生。
迪伦醒后,二人手紧握,幸福来得如此不容易!
结局圆满,感动感慨。
此时,那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印入我脑海。
是啊,因为迪伦的需要,崔斯坦存在并时刻保护她。
也因为迪伦的需要,他默默听从她而发生改变,甚至陪她到人间。
存在即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我们被除自己之外的他人需要。
所以,好好爱护自己珍惜自己,因为我很重要。
同时,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因为你需要他人的付出,才能拥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许多需要,所以他人同样重要。
珍惜存在,感恩存在。
抚书沉思,以几点感悟来结束本读书随记。
迪伦敢冒魂飞魄散的危险,去尝试别的灵魂没走的路,从天堂再返荒原找到爱进而步入人间,喜获重生告诉我:
一、在未知的困难面前,没有尝试,永远不要质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
二、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而支撑着人战胜艰难险阻爆发潜力,冲破黑暗迎来希望的,是对爱的执着追寻。
三、灵魂归宿处,倘若没了爱,即使是天堂,灵魂活着,意义何在?所以,爱是信念是动力是希望。
四、每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摆渡者救赎者,关键时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者,而迪伦引导崔斯坦步入人间,迪伦又是崔斯坦的摆渡者,同样,迪伦也是自己的摆渡者。
五、永远做好自己灵魂的摆渡者,不让自己灵魂被恶魔吞噬而演变成恶魔。
六、不要让孩子生活中缺乏爱而孤独无助,孩子沐浴着理性而温暖的爱才能健康成长。
七、最喜欢的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想起曾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活着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你是否为人所需。
结束前,有个问题值得深思: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