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体征:可有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亦或无 任何体征
3、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肝功能、血象等 4、与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肝癌、肝脏寄生虫病
胁痛
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道蛔 虫、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
5、鉴别诊断:
胸痛:胸部疼痛为主,伴胸闷、心悸
胃脘痛:胃脘部疼痛为主,伴返酸, 吞酸嘈杂
•湿热蕴结
症状:胁肋灼痛或绞痛,胸闷纳呆,口干口苦。 恶呕,或发热,或黄疸。舌红苔黄腻,脉 弦滑数。
(胁肋实证症候+肝胆湿热症候) 机理:肝胆湿热,疏泄失常,胁络不和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 黄芩, 山栀子, 泽 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 柴 胡, 生甘草,
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 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 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瘀血阻络
症状:胁肋刺前,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 甚,胁下或见积块。 舌质紫暗,脉沉涩。 (血瘀胁痛实证症候)
(三)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胁胀痛,走窜不定,每因情志而增减,
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苔薄,脉弦。 (气滞胁痛实证症候+肝郁症候) 机理: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气阻胁络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
甘草(炙), 香附。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
《景岳全书》:“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 以二经之脉 ,皆循胁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