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根和根茎类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76
中药鉴定学——第二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考试要点1.根及根茎类总论2.主产地3.来源4.性状鉴别一、根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形状主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细,圆柱、圆锥或纺锤,少数须根须根系,常膨大成纺锤块根表面皮孔(气体交换)、栓皮较粗糙表皮,无栓皮、皮孔,较光滑横断面有放射状结构,形成层环明显,木部明显,无髓(注意异常构造)无放射状结构,内皮层环明显有髓①直根系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圆锥形:白芷、桔梗纺锤形:地黄、何首乌②须根系双子叶:细辛、威灵仙、龙胆单子叶:百部、郁金、麦冬③有的根顶端带有茎基或根茎2.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首先区分双子叶、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大多次生构造发达初生构造最外层多为周皮最外层为一系列表皮细胞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排列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形成层多明显无形成层无髓髓部明显你和中药鉴定之间——只差了一个药用植物学一点点分类知识一点点解剖知识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山楂分类等级: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叶子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山楂/山里红(变种var.)种: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植物组织的基本术语不同植物的同一组织常具有不同的显微特征高等植物的密道——维管束维管束在植物体内常呈束状存在,组成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着支持作用——根茎叶组成>>韧皮部:筛管、伴胞、筛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质地柔韧>>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质地坚硬(细胞壁木质素增加)维管束类型——中药鉴定的重要依据外韧、双韧、周韧、周木(单子叶)、辐射(双子叶分化到中心,单子叶有髓)细胞壁的特化特化:在纤维素形成的框架内,填充其他物质,改变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①木质化: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可使细胞壁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②木栓化:木栓质(脂肪性化合物),黄褐色,不透气透水,保护作用,如树干外面的褐色树皮③角质化:角质(无色透明脂肪性化合物),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保护作用④矿质化:硅质,增加坚固性,使茎叶表面变粗变硬,增加植物机械支持力⑤黏液质化: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黏液和树胶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首先区分双叶子、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大多次生构造发达初生构造最外层多为周皮最外层为一系列表皮细胞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排列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形成层多明显无形成层无髓髓部明显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构造①次生构造发达②次生组织不发达a 最外层为表皮:龙胆最外层为后生表皮:细辛最外层为后生皮层:川乌、附子、玄参b 内皮层均较明显c 有髓(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川乌、附子、龙胆③异常构造a 同心多环状维管束:牛膝、川牛膝、商陆(罗盘纹)b 韧皮部维管束(附加维管束):何首乌(云锦状花纹)c 内涵韧皮部(木间韧皮部):华山参d 内涵周皮(木间木栓):黄芩、秦艽实例——牛膝饮片性状鉴别表面有扭曲细纵皱纹、排列稀疏的侧根痕和横长皮孔样的突起。
中药鉴定学各论第一节植物药鉴定知识根及根茎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植物地下部分的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其次是单子叶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
(一)根类中药概述定义: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称为根类中药。
特点:无节、无节间、无叶或芽。
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表面:双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为栓皮,较粗糙;单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无栓皮而为表皮;有的根顶端带有茎残基或根基,根茎俗称“芦定义:药用部位为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称为根茎类中药。
分类及特点: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茎表面有节,有节间,节上常有叶、叶痕、幼芽或芽根。
白及为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百部为百部科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纺缍形,表面黄白色,有不规则深纵沟。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块茎。
药材呈类球形,表面白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布麻点状根茎。
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白术为菊科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浙江。
于术,又名于白术、于潜术、烟术、产于浙江于潜地区,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药材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顶端有残留茎基。
断面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巴戟天为莤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主产于广东,广西。
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药材为扁圆柱形,略弯曲,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断面皮厚,易与木部剥离。
白前为萝藦科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干燥根茎和根。
药材质脆,断面中空,习称,习称“鹅管白前”。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一、引言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因此,在中药鉴别过程中,对于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分类1. 根类:是指以植物根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黄芪、天冬、当归等。
2. 根茎类:是指以植物地下茎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人参、党参、白术等。
三、外观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外形:粗壮而直立,表面多皱纹,枝干少。
(2)色泽:颜色较浅,常呈淡黄色或淡棕色。
(3)质地:质地较硬而坚实。
(4)断面:断面光滑而均匀。
2. 根茎类:(1)外形:表面粗糙不平,有明显的节间和节瘤。
(2)色泽:颜色较深,常呈灰褐色或灰白色。
(3)质地:质地较软而有弹性。
(4)断面:断面纤维分明,有明显的韧皮层和木质部。
四、气味和味道鉴别要点1. 根类:(1)气味:气味清香,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甘或微苦。
2. 根茎类:(1)气味:气味浓郁,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微苦或微甜。
五、理化性质鉴别要点1. 根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高,一般在5%以上。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低,一般在0.5%以下。
2. 根茎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低,一般在3%以下。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高,一般在1%以上。
六、显微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厚,细胞间隙小。
(2)组织结构:木质部发达,髓部较少。
2. 根茎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隙大。
(2)组织结构:韧皮层发达,木质部较少。
七、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理化性质以及显微特征等方面。
在实际的中药鉴别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
狗脊【来源】为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采收加工】趁鲜切片晒干,为“生狗脊片”;或沸水蒸煮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为“熟狗脊片”。
根茎呈不规则长块状;表面深棕色, 被金黄色茸毛;断面有一圈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
根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外被非腺毛;②厚壁细胞10~20列;③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④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或淀粉粒绵马贯众【来源】为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叶柄基部横切面:①表皮细胞1列。
②厚壁细胞数列③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环列。
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维管束,外有内皮层。
④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细胞间有间隙腺毛。
•根茎含多种绵马酸类;鞣质、挥发油、树脂等。
(1)紫萁贯众•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两边具耳状翅,翅易脱落;•断面多中空,可见“U”字形中柱。
无细胞间隙腺毛•(2)狗脊贯众•叶柄基部断面呈半圆形,单芽狗脊蕨有分体中柱5~8个,狗脊蕨分体中柱2~4个,无间隙腺毛。
(3)荚果蕨贯众•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有纵向纹理,断面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
大黄掌叶大黄主产于甘、青、藏、川等地,多为栽培。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
药用大黄主产于川、贵、云、鄂、陕等省,栽培或野生。
前2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较少。
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冻之前或春季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茎或细根,刮去粗皮,横切成段或片,纵切成瓣,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进行干燥。
晒黄—晒后发汗,再晒,反复进行至干。
炕黄—微火炕成5至6成干,发汗,凉干。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