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一)
- 格式:ppt
- 大小:50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中药鉴定学各论第一节植物药鉴定知识根及根茎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植物地下部分的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其次是单子叶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
(一)根类中药概述定义: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称为根类中药。
特点:无节、无节间、无叶或芽。
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表面:双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为栓皮,较粗糙;单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无栓皮而为表皮;有的根顶端带有茎残基或根基,根茎俗称“芦定义:药用部位为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称为根茎类中药。
分类及特点: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茎表面有节,有节间,节上常有叶、叶痕、幼芽或芽根。
白及为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百部为百部科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纺缍形,表面黄白色,有不规则深纵沟。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块茎。
药材呈类球形,表面白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布麻点状根茎。
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白术为菊科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浙江。
于术,又名于白术、于潜术、烟术、产于浙江于潜地区,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药材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顶端有残留茎基。
断面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巴戟天为莤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主产于广东,广西。
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药材为扁圆柱形,略弯曲,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断面皮厚,易与木部剥离。
白前为萝藦科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干燥根茎和根。
药材质脆,断面中空,习称,习称“鹅管白前”。
根及根茎类中药理化鉴定大黄(一)大黄,是根及根茎类中常见的一种药材。
它的名字源于其根茎呈黄色。
在传统中医药中,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清热泻火、泻下通便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大黄在药理化学鉴定方面的研究。
一、化学成分大黄的主要成分有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重钙、大黄素等。
其中,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大黄素具有润肠通便、抑制炎症、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二、药理作用1.通便润肠:大黄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的排泄,达到通便润肠的作用。
2.抑制炎症:大黄素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抗菌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4.抗氧化作用:大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助于减少氧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三、药理鉴定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成分分析方法。
在分析大黄时,可以通过HPLC技术对大黄素等成分进行分离和测定。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可以对大黄酸、大黄酚等成分进行分离和测定。
这种方法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并且可以使用多种检测方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利用大黄中含有的成分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进行测定,以此得到大黄的光谱图像。
通过对其光谱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以上是大黄的药理作用和药理鉴定方法的简要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虽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作用,但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用法,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一、引言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因此,在中药鉴别过程中,对于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分类1. 根类:是指以植物根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黄芪、天冬、当归等。
2. 根茎类:是指以植物地下茎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人参、党参、白术等。
三、外观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外形:粗壮而直立,表面多皱纹,枝干少。
(2)色泽:颜色较浅,常呈淡黄色或淡棕色。
(3)质地:质地较硬而坚实。
(4)断面:断面光滑而均匀。
2. 根茎类:(1)外形:表面粗糙不平,有明显的节间和节瘤。
(2)色泽:颜色较深,常呈灰褐色或灰白色。
(3)质地:质地较软而有弹性。
(4)断面:断面纤维分明,有明显的韧皮层和木质部。
四、气味和味道鉴别要点1. 根类:(1)气味:气味清香,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甘或微苦。
2. 根茎类:(1)气味:气味浓郁,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微苦或微甜。
五、理化性质鉴别要点1. 根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高,一般在5%以上。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低,一般在0.5%以下。
2. 根茎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低,一般在3%以下。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高,一般在1%以上。
六、显微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厚,细胞间隙小。
(2)组织结构:木质部发达,髓部较少。
2. 根茎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隙大。
(2)组织结构:韧皮层发达,木质部较少。
七、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理化性质以及显微特征等方面。
在实际的中药鉴别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
根及根茎类中药显微鉴定山药、牛膝(一)根及根茎类中药显微鉴定——山药、牛膝随着人们对中药的研究逐渐深入,显微技术作为重要的中药鉴定手段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以山药、牛膝这两种常见的根及根茎类药材为例,介绍它们的显微鉴定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一、山药显微鉴定1.分化鉴别山药是淀粉杆菌属植物山药薯的块根。
在显微镜下,山药切片中的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网状,细胞数量较大。
而山药的子根细胞则呈现规则的排列方式,细胞数较小。
2.形态鉴别山药切片中的淀粉粒为卵圆形、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在5一50微米之间,表面具有明显的玻璃质光泽,中央处有条纹。
叶绿体呈现宽条形,在细胞内呈现直线排布,较容易被发现。
3.组织结构鉴别山药具有较多的细胞壁与纤维组织,而且这些组织都分布较为均匀。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的构造分布较为松散,细胞膜也比较粗糙。
二、牛膝显微鉴定1.分化鉴别牛膝是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其根茎多与爬山虎混淆,但根茎结构却各不相同。
牛膝的根茎切片中的细胞排列贴紧整齐,数量较少;而爬山虎根茎切片中则呈不规则排列。
2.形态鉴别牛膝的纤细细胞长有明显的棕色荨麻点。
而它的淀粉粒则呈现规则的不规则形态,中心部分有条纹。
叶绿体则呈条形或类囊状,较难捕捉。
3.组织结构鉴别牛膝根茎中由于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植酸,所以细胞壁明显,细胞数量也相对较少。
此外,由于牛膝是菊科植物的根茎,其细胞内还含有大量的内断多糖和粘液质,因此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明显的粘滞液体。
以上便是山药、牛膝这两种常见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显微鉴定方法及适用事项。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参考其他药材的鉴定方法,并不断完善自身的鉴定技能,从而提高鉴定精确度,保证中药质量。
实验显微内容与粉末显微特征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保养和制片技术实验二根及根茎类中药(一)大黄根茎横切面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大黄粉末大黄:P72淡黄棕色。
草酸钙簇晶:多、大、棱角短钝。
导管:多网纹,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淀粉粒:类球或长圆形,脐点多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荧光检查:大黄稀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再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
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棕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紫色荧光。
大黄微量升华:大黄粉末微量升华,自低温至高温收集其升华物,镜检,可见黄色菱针状至羽毛状结晶。
实验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二)牛膝横切面川牛膝横切面黄连横切面黄连粉末黄连:P99棕黄色,味极苦。
石细胞形状多样,黄色,壁厚,壁孔明显。
韧皮纤维纺锤或梭形,壁厚。
木纤维较细长,壁较薄,纹孔稀疏点状。
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具纹孔。
导管网纹。
鳞叶表皮细胞壁略连珠状。
黄连粉末于载玻片,滴加乙醇及30%硝酸各1~2滴,盖片镜检——黄色针或针簇状结晶。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中药(三)甘草横切面人参横切面柴胡横切面甘草粉末甘草:P124黄棕色。
纤维、晶鞘纤维多成束,胞腔狭窄。
草酸钙方晶存在于薄壁细胞或散出。
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带黄色,稀见网纹导管。
棕色块形状不一。
淀粉粒多单粒。
人参粉末人参:P133黄白色。
管状树脂道碎片,内含块状黄色分泌物。
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
导管网纹、梯纹。
淀粉粒甚多。
实验五根及根茎类中药(四)龙胆横切面桔梗横切面龙胆粉末龙胆:P163外皮层细胞纺锤形,由横壁分割成数个小细胞。
内皮层细胞类长方形,由纵壁分割成数个小细胞。
网纹及梯纹导管。
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偶见石细胞。
党参粉末党参:P191淡黄色。
石细胞方、长方或多角形,壁不甚厚。
乳汁管碎片甚多,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菊糖圆或扇形,有放射纹。
导管多为网纹。
淀粉粒类球形。
实验六根及根茎类中药(五)苍术横切面麦冬横切面石菖蒲横切面苍术粉末茅苍术:P200棕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