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本课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
同学们知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哪一年吗?(1935年)是什么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学习新课: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日本侵华)1.步骤(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地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抗日战争时间轴,梳理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
2. 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生:《义勇军进行曲》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
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16课抗日战争(一)课题:抗日战争(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背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及相互配合,是重中之重。
日军的滔天罪行:典型代表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细菌战。
抗战的胜利: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原因、理解抗战胜利意义。
(四)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通过老师提问、观看历史纪录片、分析史料、学生讨论等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集体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科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忆上节课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提问学生:既然双方对峙,那么国共两党一直在对峙吗?(没有)又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对峙局面?(抗日战争)讲授新课:一、提问学生:大家知道关于抗日的有哪些事实?之后观看短纪录片(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老师再简单介绍这些事件,形成抗日战争的背景。
提问:日本意在灭亡中国,那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出路何在?引出全民族共赴国难。
提供学生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史料,让学生自己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提问:看书75页,日本此时的战略方针是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出示关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材料,让学生回答问什么日军会提出这样的方针。
提问:那么日军这个计划执行了吗?是什么打破了这个计划?(淞沪会战)让学生看课本,学习淞沪会战,老师再补充具体知识。
介绍其他正面战场的有名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结合史料及著名人物。
提供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之后老师自己给学生详细介绍。
提问:从这么多的战役中,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分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战役,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和相互配合的战役)提问:从战役中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待学生比较完后,老师归纳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小编整理)第一篇: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东京审判]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首要战犯在法庭上都认为自己无罪,就让我们以抗日战争的史实为依据看看他们到底有罪还是无罪!【第一幕:血雨腥风】(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ppt展示:罪行一: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列举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教师归纳并过渡: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华战争,日本通过一系列侵华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更为可恨的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犯下了的第二大罪行。
[ppt展示:罪行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问题2:教材中哪些史实可以体现这一罪行? [ppt展示部分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部队] 展示材料一: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
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
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 展示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
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
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展示材料三3000人-------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人数。
3000公斤-------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
27万-------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问题3:看完这些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谈谈你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无意用更多血腥的材料刺激你们纯净的眼睛,我只是想让你们体会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的丧心病狂,但是你们又何曾能够想象他们也有家人,有儿女、妻子,和家人其乐融融的。
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东京审判]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首要战犯在法庭上都认为自己无罪,就让我们以抗日战争的史实为依据看看他们到底有罪还是无罪!
【第一幕:血雨腥风】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ppt展示:罪行一: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列举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教师归纳并过渡: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华战争,日本通过一系列侵华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更为可恨的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犯下了的第二大罪行。
[ppt展示:罪行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问题2:教材中哪些史实可以体现这一罪行?
[ppt展示部分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部队]
展示材料一: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
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
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
展示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
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
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
展示材料三
3000人-------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人数。
3000公斤-------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
27万-------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问题3:看完这些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谈谈你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无意用更多血腥的材料刺激你们纯净的眼睛,我只是想让你们体会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的丧心病狂,但是你们又何曾能够想象他们也有家人,有儿女、妻子,和家人其乐融融的。
问题4: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了反人类的兽性?
学生活动1:讨论并回答问题。
展示材料四:
破坏和平罪:就是计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或从事违反条约或保证的战争,或参与这些罪行的共同计划或阴谋。
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
此种违反包括谋杀、为奴役或为其他目的而虐待或放逐占领地平民、谋杀或虐待战俘或海上人员、杀害人质、掠夺公私财产、毁灭城镇或乡村……
违反人道罪:又译为“反人类罪”,2002年定名为危害人类罪。
就是指那些针对人性尊严及其严重的侵犯与凌辱的众多行为构成的事实……或是实施了一系列被政府允许的暴行。
如针对民众实施的谋杀,种族灭绝,酷刑,强奸,政治性的、种族性的或宗教性的迫害,以及其他非人道的行为”。
教师归纳并过渡:日本所犯的滔天罪行我们还能列举很多很多,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后宣布他们所犯的是包括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法人道罪世界三大罪行当中的55条罪状。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正是因为日本侵略者的罪无可恕,罪大恶极,让中国人民忍无可忍,最终选
择抗战。
中华民族是如何抗战的?针对这个问题,当时出现了三种声音:第一种声音。
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第二种声音,共产党“游而不击”,第三种声音,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问题5:在这三种声音中,哪一种更符合历史事实?
【第二幕:众志成城】
(这是一段不屈民族的抗争……)
教师讲述:是的,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诉说着一段不屈民族的抗争,首先让我们来听听国共两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被迫发出的吼声。
学生活动2:分两个大组分别朗读材料五、六。
展示材料五: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
——引自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展示材料六: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以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教师过渡: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共两党能够冰释前嫌重新合作,那么他们是如何团结抗战的呢?
学生活动3:依据教材内容和查阅资料讲述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国外战场的抗战情况。
问题6: 既然是全民族抗战,那么除了中国军队,还有哪些人在抗日?
展示材料七:
抗战爆发后上海农民踊跃参军重庆金融界举行华侨肃丕居之女结婚,
学生示威游行抗日游行将礼金1.8万捐给祖国
少数民族小孩妇女台湾同胞
教师讲述并过渡:国难当头,无论是血气方刚的学生、朴实敦厚的农民、谨小慎微的商人,还是远在国外仍心系祖国的华侨,不管是少数民族、小孩、妇女还是港澳台的同胞们……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抗日,是日本的飞机炸弹让中国所有人的命运联结到了一起,不管他们又多远,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礼。
问题7: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格和精神?
学生活动4:结合图片和材料,讨论,交流、发表见解。
展示材料八: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表现出许多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学生活动5:齐声朗读材料八。
【第三幕:长夜破晓】
(这是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教师讲述:正是中国人民在这样的民族精神鼓舞下,结束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坚持8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讲诉的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屏幕展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
教师过渡:实行全民族抗战,加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日本投降仪式
展示材料十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会像摘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
——罗斯福
展示材料十一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签署。
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
问题8: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6: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并过渡:抗日战争对中国意味着百年反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也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在历经劫难后浴火重生,也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第四幕:以史为鉴】
(这是一段警钟长鸣的开始……)
教师过渡:随着时间的流逝。
抗战的硝烟已过去七十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再次亲身体会战争的血腥和残忍,但历史仍将继续,我们将也什么样的态度来反思历史,将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呢?
展示材料十二:
材料一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材料三:
在谈到中日合作时,习近平指出,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可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提高各领域务实合作水平,弘扬民间友好传统,推进地方交流。
双方应该按照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共同推进区域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学生活动:结合图片和材料,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过渡:如何爱国,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我们的历史教育,不是要把你们培养成愤青,培养成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这种行为和言论不是爱国,而是害国。
试想想:汽车是公民的私有财产,你破坏了别人的私有财产,你违法了;在全球化的今天,拒绝用日本货,能行的通吗?同学们,我们不能打着爱国的旗号去做违法的事情,我们生活在民主、法制、富强的社会,我们的爱国应该是理性地爱国,合法的爱国。
用胡锦涛的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展示材料十三: 祈祷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仇恨,叫宽容永远在。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会再害羞, 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
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和谐留四方,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结束语:同学们,抗战战争虽已经远去了,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当我们再度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烈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
让我们一起唱响以“祈祷”命名的诗篇,共同期盼各国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