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第16课抗日战争(一)课题:抗日战争(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背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及相互配合,是重中之重。
日军的滔天罪行:典型代表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细菌战。
抗战的胜利: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原因、理解抗战胜利意义。
(四)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通过老师提问、观看历史纪录片、分析史料、学生讨论等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集体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科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忆上节课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提问学生:既然双方对峙,那么国共两党一直在对峙吗?(没有)又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对峙局面?(抗日战争)讲授新课:一、提问学生:大家知道关于抗日的有哪些事实?之后观看短纪录片(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老师再简单介绍这些事件,形成抗日战争的背景。
提问:日本意在灭亡中国,那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出路何在?引出全民族共赴国难。
提供学生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史料,让学生自己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提问:看书75页,日本此时的战略方针是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出示关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材料,让学生回答问什么日军会提出这样的方针。
提问:那么日军这个计划执行了吗?是什么打破了这个计划?(淞沪会战)让学生看课本,学习淞沪会战,老师再补充具体知识。
介绍其他正面战场的有名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结合史料及著名人物。
提供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之后老师自己给学生详细介绍。
提问:从这么多的战役中,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分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战役,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和相互配合的战役)提问:从战役中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待学生比较完后,老师归纳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小编整理)第一篇: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东京审判]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首要战犯在法庭上都认为自己无罪,就让我们以抗日战争的史实为依据看看他们到底有罪还是无罪!【第一幕:血雨腥风】(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ppt展示:罪行一: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列举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教师归纳并过渡: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华战争,日本通过一系列侵华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更为可恨的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犯下了的第二大罪行。
[ppt展示:罪行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问题2:教材中哪些史实可以体现这一罪行? [ppt展示部分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部队] 展示材料一: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
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
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 展示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
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
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展示材料三3000人-------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人数。
3000公斤-------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
27万-------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问题3:看完这些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谈谈你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无意用更多血腥的材料刺激你们纯净的眼睛,我只是想让你们体会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的丧心病狂,但是你们又何曾能够想象他们也有家人,有儿女、妻子,和家人其乐融融的。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篇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
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战俘在收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战舰上签字、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