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7 运动与设计

4-7 运动与设计

4-7  运动与设计
4-7  运动与设计

4-7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第1课 学习目标:在徒手、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学习内容:徒手、队列等练习 学习步骤: 感情导入、带动气氛 教师活动:教师自我介绍,与全班见面。同时提出上体育课的一些常规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关于体育课看法 组 织:成横队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个人能够掌握动作 难 点:全班能够掌握练习 教师活动:1.示范所学内容的动作过程。2.讲解所学内容的技术要领和重点。3.呼口令并巡回 指导。4.纠正错误动作。 学生活动:1.观看教师的示范、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形成初步的印象 2.集体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3.两人一组相互观察、纠正错误 3.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相互学习。 4.进行展示,以提高练习积极性 组 织:以四列横队开始学习,以两人一组进行相互指导,以四人为小组提高学习积极性 伸展柔韧、放松身体 教师活动: 提出练习内容,要求。 学生活动:1.集体完成练习内容。 2.两人一组进行互帮互助的练习。 3.以小组表演的形式提高积极性 组 织:四列横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 场地器材: 田径场 课后小结 : (1)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纪律方面有待改进. (2)学生比较听话,但是在个人的身体姿态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 有待改善.

(3)比较听话,表现的还比较好不管是纪律还是自身的意识. 第2课 学习目标:在徒手、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学习内容:徒手、队列等练习 学习步骤: 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1.以小游戏《兔子赛跑》为开始。2.踏步练习进行调整 3.复习一课的广播操 学生活动:1.在小游戏中尽量活动。2.完成游戏中的比赛。3.整齐的踏步练习 组织:四列横队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动作的正确性 难点:动作能否更上节奏 教师活动:1.请把上一次课所学内容掌握的很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同时进行表扬 2.示范本次课所要学习的广播操内容,并进行讲解。 3.呼口令,同时一自己的示范带领同学们学习 4.巡回指导,纠正存在的错误动作。 5.组织集体,小组练习 学生活动:1.集体跟随老师的示范与口令学习。 2. 两人为一小组进行互学、同时要帮助伙伴完成练习和纠正错误动作 3.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互学。同时要比一比谁做的好。 4.要勇敢表现自己。给同学们进行表演。 组织:1.两人一组成散点练习。 2.四人一组进行练习

现代设计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特征是,1.强调手工艺,明确机械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特点。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1.约瑟夫.帕克斯顿爵士、博览会馆,此会馆采用了工业化玻璃和材质,采光效果良好而被称作为“水晶宫”。 2.菲里普.韦伯、“红屋”1859年,受莫里斯委托,建筑师菲里普.韦伯为斯肯特设计了此栋住宅,实用性和舒适性,应为外墙运用的材质是红砖,他们称之为“红屋"。 3.马克穆多、1882年,成立了“世纪行会”,他在莫里斯植物花卉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职务的诱惑力,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他们的作品成了新艺术的先驱。1884年“世纪行会"发行了第一期《木马》杂志。 4.威廉.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鸟与玫瑰”纺织品图案、花鸟纹纺织品图案、椅子等。插画《乔叟作品集》以及《呼啸平野的故事》。 5.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银碗,阿什比是莫里斯理想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它 在设计中寻求一种有机的整体感和纯粹的抽象形式,线条流畅、造型优雅的银器制品是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代表作。 新艺术运动 特征:1.用流动的有音律的波浪起伏的线或轮廓塑造形体的曲线风格,这是新艺术运动的最具代表的风格。2.以简洁抽象的直线和方格有规律的结合的直线型风格,至善至美的理性与和谐。3.反对维多利亚风格,主张从自然东方艺术中吸收营养;反对机械的,主张有机以曲线形式为中心,主张技术与艺术结合。 新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的地方: 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新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地方: 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把它作为参考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的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凸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现代风格: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中心地:巴黎、南希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精彩之作——埃菲尔铁塔——居斯塔夫·埃菲尔(Guistave Eiffel1832-1923) 主要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代表人物:赫克托·吉马德、爱弥尔·盖勒等人赫克托·吉马德(Hector Guimard 1867-1945) 巴黎地铁入口装饰采用了铸铁金属材料线条流畅的花草和贝壳形图案,刻字精致爱弥尔·盖勒(Emile Galle 1846-1904)南希学派(Nancy School)杰出代表人物异乡植物及昆虫为主要题材阿尔封斯·穆卡(Alphonse Mucha)JOB香烟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7《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四单元第七课的内容,前面两课主要是研究摩擦力及其大小,初步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是受接触面光滑程度、物体重量、摩擦方式的影响。这课重点研究有利摩擦和有害摩擦,并能根据具体需要怎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本课主要由相关联的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摩擦对运动的影响,并能基于此进行相应的设计。第一个活动:认识摩擦力的利和害;第二个活动:讨论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有关设计。以上两个活动将为学生在第三个活动的独立探究打下基础。第三个活动: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这个活动具有兴趣性、综合性、开放性,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是前两个活动的深化。 【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减少,对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认识单薄、肤浅。通过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不会骑自行车,对自行车不熟悉。对自行车结构、部件认识是学习的首要阻碍,学生缺乏对自行车的感性认识,要其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解释,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解释,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感性认识是教学的突破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2.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科学探究目标 1.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2.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是必要的。 2.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生活中关于运动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增加或减少摩擦力。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________。(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为了不断促进汽车销售,在其汽车设计中有意识地推行_____。(“计划废止制”) _____被称为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 10、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的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中最有影响的组织——______。(孟菲斯集团) 1、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_____发起的。(维也纳分离派) 2、英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团,其领袖人物是___。(麦金托希) 3、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_____,始于19世纪80年代。(先锋派运动) 4、在德国工业联盟的会员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是____。他是工业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常被称为第一位工业顾问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5、俄国构成主义风格的确立,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与立体主义和____有很大的渊源关系。(未来主义) 6、20世纪初,在现代主义运动兴起的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得一场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____。(装饰运动) 7、___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结束了它的14年历程。(1933) 8、______在工业设计上的运用及生产积极效果,堪称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大特点。(人机工程原理) 日本的工业产品设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_______。(集体主义工作方式) 10、1956年英国画家______创作了《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宣告了波普时代的到来。(理查德·汉密尔顿) 1、地处斯堪的纳维亚的芬兰、丹麦、瑞典、挪威、___五国,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设计风格。(冰岛) 2、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风格派”运动,其核心人物有____、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杜斯伯格) 3、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____,成立了一个“至上主义”小组。(马列维奇)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现代主义的设计并不突出,但还是出现了_____,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号称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大师之一。(勒科布西埃) 5、20世纪50~60年代,乌尔姆设计学院通过与_____的合作,真正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教育宗旨,成为德国高度几何化、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化设计的典型。(布莱恩公司) 6、英国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风格——_____。(波普设计风格) 7、围绕环保设计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绿色设计、______、循环设计和组合设计等。(生态设计) 8、在20世纪六七十期间,荷兰的现代主义设计突飞猛进,有两个中心阿姆斯特丹和___。(海牙)名词解释 1.所谓“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5.波普艺术 波普(POP)来源于英语“大众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英国。代表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2.曲线风格

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篇一: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设计》教案设计教科版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二: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三: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案 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体表面运动时,总有摩擦力伴随,那么大家猜测一下,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呢? 有同学说有利,还

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4-7 运动与设计 授课时间:2019年12月16日--12月1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课型:探究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分组实验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二、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三、教学内容 一、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二、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运动与设计教科版练习题七十七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运动与设计教科版练习题七十七 第1题【单选题】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C、物体越重,滑动摩擦力越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选择题。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C、物体越重,滑动摩擦力越小 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 )。 A、减小摩擦力 B、增大摩擦力 C、吸收手心的水分 在轮胎上拴铁链是为了( )。 A、防止轮胎损坏

B、增大摩擦力 C、减小摩擦力 拔河的时候我们需要( )。 A、增大摩擦力 B、减小摩擦力 C、无所谓 下列选项中,( )的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最大。A、 B、 C、 下列选项中,( )可以增大摩擦力。 A、在自行车的链条上加润滑油 B、汽车轮胎上的花纹 C、古人利用滚木移动巨石

下列选项中,( )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A、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 B、矿泉水瓶上刻有花纹 C、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摩擦力对我们都是有害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飞机飞行时不存在任何摩擦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是有害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在机器上广泛地使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是为了增大摩擦。(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鞋底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运动方案设计

运动方案设计 运动会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弘扬奥运精神,还能增强身体素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下面是XX 为大家整理了运动方案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 趣味运动会策划方案本次趣味运动会的宗旨在于增强各个部门的凝聚力,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弘扬奥运精神,增加团队凝聚力,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光明的时代,有挑战才有财富。本次的趣味运动会是丰富校社联各个成员的课余生活,给每一位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习之余好好锻炼身体,注意各种才能的挖掘、培养与展示,同时增加同学之间、学院之间的交流、并促进友谊为美好的大学生活留下灿烂的一笔财富。 娱乐身心、激扬青春 活动宗旨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活动时间:2XX年3月14~15.下午五点 活动地点:学校田径场 主办单位:教育系学生会 赞助单位:xx 活动参与对象:教育系全体师生 活动主题:教育系趣味运动会 项目一:拔河大赛

参赛者:15人 裁判员:发令1人,记录1人。 比赛器材:拔河绳1条,红布条1条,口哨1个。 比赛场地:学校操场 比赛规则:在比赛场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15cm。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拔河绳中间系一红布条垂直于中线。比赛准备时间内,各队队员必须依次交错站在河界外,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运动员全部蹲下,但不能用力拉绳,此时红线在中线上,裁判员鸣哨后开始比赛。当红布条与拔河绳的系点过河界时,裁判员鸣哨宣布比赛结束和胜方。 拔河赛制: 1. 比赛分淘汰赛、决赛两个赛程。 2. 比赛分组及比赛首场的站位选择由各班班长抽签决定。 3. 淘汰赛:每班抽签分成组,A组四队,B组三队。每组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后双方交换场地。当两局即可分出胜负时,比赛宣告结束。每组获胜者晋级。共两支参赛队伍进行决赛。决赛:采用三局两胜制,胜者为总冠军。 项目二:螃蟹运球 参赛者:每班16人 裁判员:发令一人,4个人计时与记录。

运动与设计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懂得体育课堂常规要求,并知道如何排好体育课队伍。 教学内容:引导课——课堂常规 教学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强调该学期课堂常规,组织固定队列队型;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组合4至6人一组,在田径场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进行游戏活动。 组织:4至6人一组,自由分布在田径场老师固定的区域内。 二、常规性引导: 1、讲解什么是体育课课堂常规? 2、说一说体育课课堂常规有哪些主要内容? 3、议一议怎样排好体育课队伍? 三、趣味性引导: 游戏:快快排队。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训练,为以后课堂有续排队奠定基础。 四、课堂评价、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常规要求进行了引导,大家做的不错。以后上体育课要记住五点: 1、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

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注意安全。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队列队形; 2、游戏:穿过小树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小游戏;“抓人”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队列队型: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三、队列队形: 1、集中注意力联系; 2、快快集合; 3、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4、变换队形; 教师活动 1、教师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第7课 《运动与设计》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7课《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什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设计教案 教科版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4-7 运动与设计

4-7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7、《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7、运动与设计 班级:五年级执教人:只嘎完小江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是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摩擦力的概念。

2、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3、看来运动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那么摩擦力对于我们有害还是有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课堂实施: (一)、摩擦力的利与害 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1、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 问题2、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害? 问题3、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利? 各小组讨论得出:(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摩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地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力,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增大摩擦力的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教师又出示减少摩擦力的图片,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以及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 (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或减少接触面积来减小摩擦力)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完整版

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材体育游戏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发展学生柔韧性、灵敏性等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立正、稍息、集合、报数。 2、慢跑:成两路纵队慢跑。 教师活动: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学生活动: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观察。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二、基本部分 1、游戏:齐心协力:(8人一组) 方法:参赛学生成一路纵队,前面队员抱住后面的队员右腿,后面队员左手搭在前面队员的肩上,比赛开始。队员们单脚向前跳跃前进,以排尾跳过终点线为比赛结束,时间少者为胜。 规则:队伍从哪断开必须从哪接好,不得提前跳。 2、游戏:迎面接力(10人一组) 器械:接力棒 方法:男生、女生相距30米成一路纵队相对站立,教师发令后,男生第一人手持接力棒迅速向女生跑去,将接力棒传递给女生第一人,白己站到女生排尾。女生第一人持棒跑向男生,将接力棒传递给男生第二人,站到男生排尾。如此依次进行,每人跑一次,以先跑完的队为胜。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放松 2、教师总结 3、师生告别、回收器材

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材篮球运球接力游戏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发展学生柔韧性、灵敏性等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立正、稍息、集合、报数。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设计

四年级体育基本队列队形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在徒手、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学习内容:徒手、队列等练习 学习步骤: 感情导入、带动气氛 教师活动:教师自我介绍,与全班见面。同时提出上体育课的一些常规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关于体育课看法 组织:成横队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个人能够掌握动作 难点:全班能够掌握练习 教师活动: 1、示范所学内容的动作过程。 2、讲解所学内容的技术要领和重点。 3、呼口令并巡回指导。 4、纠正错误动作。 学生活动: 1、观看教师的示范、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形成初步的印象。 2、集体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

3、两人一组相互观察、纠正错误 4、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相互学习。 5、进行展示,以提高练习积极性 组 织: 以四列横队开始学习,以两人一组进行相互指导,以四人为小组提高学习积极性 伸展柔韧、放松身体 教师活动: 提出练习内容,要求。 学生活动: 1、集体完成练习内容。 2、两人一组进行互帮互助的练习。 3、以小组表演的形式提高积极性 组 织:四列横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 场地器材: 操场 课后小结: (1)、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纪律方面有待改进。 (2)、学生比较听话,但是在个人的身体姿态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有待改善。 (3)、比较听话,表现的还比较好不管是纪律还是自身的意识。

四年级体育基本队列队形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队形队列训练。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队列队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小学的队列队形教材,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变换方式,通过这些教材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动作准确、整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欲望。 2、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等手段创设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运动与设计 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人们在雪地里滑倒的视频。 2、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会在雪地上滑倒? 有同学说有利,还有同学说有害,到底答案是什么呢? 二、摩擦力的利与害 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候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的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摩擦力有时候对我们有利,有时候对我们有害) 总结:为了更好地运动,人们在制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摩擦力;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去减小摩擦力。 引出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 比如我们看,(出示课件)登山鞋的鞋底为什么设计成有花纹的?鞋底做花纹,增大摩擦力。汽车轮胎为什么要做花纹,遇到雨雪结冰天气还要挂铁链?这样可以使运动物体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旱冰鞋上为什么要安滚轮?改滚动为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为什么车轴承要设计成滚珠轴承?车轴承改用滚珠轴承,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达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总结:刚才我们看的图片中,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学生讨论)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四年级)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四年级) 教学内容:投掷纸球游戏:冲过火力网 教材分析: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时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学习体验,但是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相对不稳定,因此把技能教学融入游戏中是有效的教学途径。水平二投掷教材是在一至二年级自然挥臂,自然投掷动作的基础上发展的,投准与游戏是水平二投掷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会学生肩上屈肘,正确挥臂的投掷方法;使学生能将投掷物投中一定的目标,培养目测力,准确性和时空感;全面提高学生投掷的能力。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与投掷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的自信和进取精神,活泼愉快的心理素质,是水平二投掷教学的主要目标。 设计思路:本课将投掷与游戏融入一体,整节课利用纸的功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场地、器材功能,做到一物多用。通过采用掷纸飞机,投掷纸球、纸球投准、冲过火力网等游戏活动,用活泼、有趣和可以达到的目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投掷教学。在游戏教学中渗透技能教学,教会学生投掷的正确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的投掷活动能力。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教学的组织,采取简易、有效的教法、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投掷游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测力,投准能力和时空感,同时进一步巩固正面肩上屈肘的正确投掷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2、通过一系列投准游戏培养学生对投掷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在投掷活动中养成守纪律,听指挥和活泼有序活动的良好品质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投掷的准确性;正面肩上屈肘的正确投掷方法。 难点:快速挥臂,全身协调用力。 情景导入: 1、启迪情绪激发兴趣 (1)课堂常规 (2) 小游戏:捉尾巴 2、发展能力阶段 探究能力 导语:我们平时上体育课时很少用到纸,今天我要让同学们想出用纸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你们一定能行,是不是? (1)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请同学将各人的想法告诉大家。 展示能力 (2)引导学生将想到的投掷纸飞机的练习方法展示出来,并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 学习展开 (1)原地正面纸球投掷。 (2)邀请学生展示原地正面纸球投掷动作。 (3)教师点评学生动作,讲解示范正确投掷动作。 (4)学生分组迎面投掷练习。 (5)组织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起点进行投掷。 创新协作能力 (1)教师向学生提出投准方法与要求。 (2)根据不同的条件练习投准:投掷靶距离的变化。

可调式行走机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和建模

毕业论文_可调式行走机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和建模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对双足行走运动的研究成为了力学、机械、控制、机器人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热点问题。与大多数四足或六足的动物相比,人类的双足行走运动可以把上肢解放出来,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其他的任务,且可以实现在更复杂、更崎岖的环境中运动;同时,人类的双足运动在稳定性的控制上也具有更高的要求。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对双足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将基于主动控制的双足运动与基于被动行走的双足运动相结合,对于提高双足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实现多种运动步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第一台的机器人样机制造于1954年的美国,它基本上体现了现代工业应用的机器人的主要特征,虽然它仅仅是一台试验样机,但是为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和指引作用。随后美国的联合控制公司(ConsolidatedControl Company)于1960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具有真正意义的工业机器人。两年后美国的机床与铸造公司AMF也生产出了另外一种可以进行编程并实际用于工业操作的工业机器人。 20世纪70年代,机器人技术开始向产业化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有着自己较系统理论的一门学科—机器人学(Robotics),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如图1所示为机器人的各种应用实例。

图1 机器人各种应用领域 随后各种坐标系统、各种结构机器人的相继出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得机器人的性能和结构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成本也在不断下降。20世纪80年代,各种不同结构、不同控制方法以及不同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实用化普及阶段。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机器人的视觉、触觉、力觉、听觉、接近觉等方面的研究大大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自适应能力,促进了机器人的人性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各种装配的机器人产量增长迅速,与机器人配套使用的装置和视觉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 21世纪以来,机器人不仅仅局限于杆件结构,人们开始赋予它新的“肌肉”、“血管”,使其能够更好的比照人类进行运动和“生活”。这时期,机器人的形象更加丰富,感官、知觉等也越来越“人性化”。 近几年,机器人特别是双足机器人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不管是从专业技术水平上,还是从装备的数量上,都具有集中优势。机器人研究强国日本研发的新型的面向人们日常生活和服务行业的“医疗机器人”、“唱歌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正逐渐进入角色,走进人们的生活,如图2和图3所示。2011年全球组织机器人进行全程马拉松大赛,要求两条腿的机器人完成约42.2公里的奔跑,此次比赛就是为了证实机器人的耐久性和灵活性。

运动装设计方案

运动服装的时尚化设计方案 信息来源:2010-3-3 15:4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全民健身运动兴起。国际、国内的各种体育运动赛事等的不断举办,不同程度地刺激和推动了我国运动服装市场的发展,使之变得空前繁荣。传统的运动服装从款式、面料和色彩等各个方面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新的审美需求,运动服装的设计和生产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的运动服装设计将时尚流行元素越来越多地引入其中,如时装化的裁剪、运动元素与流行色彩的结合、轻柔时尚的功能性面料的使用、细节的装饰设计等等,充分体现了运动服装的运动魅力和时尚气息。造型、色彩、面料以及配饰与时尚、性感、年轻化设计元素的融合等已成为运动服装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运动服装的时尚化设计。 运动服装造型上的时尚化设计 当运动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出现时,在运动中穿着结合流行时尚元素的运动服装展示自己的英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运动服装设计不管是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结构都紧随时尚:收腰、贴体、低胸、露脐、吊带及层叠丰富的搭配等尽显其中,如时尚流行的A形、H 形、S 形、X 形等外轮廓造型形式在运动服装的设计中随处可见。而在运动装的内部结构设计上,时装设计中常见的各种省道转移、分割等设计手法也被巧妙地应用于运动服装的结构线和装饰分割线中,从而达到运动服装的合体塑形效果,并充分体现了运动者人体曲线之美。另外,代表运动服装特色的各种装饰线条也被巧妙地结合在省道的设计之中,从而将装饰与功能融为一体,使运动服装更加富有节奏感和运动感,并能更好地体现运动服装的时尚性和功能性,在运动中展示人体的性感、美感。如李宁的高腰节上衣和低腰裤的运动装造型,连帽衫与低领T 恤在领口处构成了视觉上的层次。Adidas 修身合体、低领的设计,也尽显时尚。 另外,一些大的运动服装品牌还借鉴了立体剪裁的方式,来增加运动服装的视觉效果。比如通过立体裁剪中的褶皱处理等表现手法以达到更佳的塑形效果。还有在运动服装的领口、袖口及裤腿等处运用抽褶、分离、复叠、发射等构成方式,直观地塑造运动服装的速度感、现代感。运动装的功能与时尚设计的结合,既符合人体运动需要,又能勾勒出运动者美丽的身体曲线。运动服装正是通过款式的时尚化设计表现,诠释着现代人对自然、健康的追求。 运动服装色彩的时尚化设计 现代的运动服饰色彩一改以往蓝、灰等沉闷的面貌,色彩运用与表现范围变得丰富多样,并紧跟国际时尚界的色彩流行。缤纷的运动服装色彩以新潮的廓形为依托竞相盛放:明黄、湖绿,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艳丽的红、黄、绿、紫的搭配尽显运动活力;时装界永远时尚的黑白色系,也成为各款运动服装的主旋律。 运动服装的色彩运用上,不仅有通过造型来分割、拼接色块的,还有运用不同色彩,通过重叠、透叠等手法构成运动服装丰富的造型层次的。同一色系在不同层次中寻求变化,如绿色由中度至深,以湖绿、水墨绿及薄荷绿作为装饰;富丽的红色,借着不同种色调的组合变得和谐。近年时装界流行的高光亮色及金属色系同样也出现在运动服装设计中。Adidas 和Puma 的新款大胆运用金银色系宽窄条纹,通过不同色系之间的对比,将热情、华丽、放纵的色彩在运动服饰中尽情展现。火红、亮黄、海蓝、乳白、灰黑与其他亮丽的色彩,向运动服装的色彩表现里注入了更多的时尚精神。近年来,以往运动服常用的纯正的红、白、蓝等色由于调和而变得更加温暖、暧昧;明快的亮黄、桃红、深蓝、银色、珠光白等色系,让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