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3例
- 格式:pdf
- 大小:81.37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梅毒3例及文献复习程永清;黎宏斐;沙志涛;田有勇【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42)8【摘要】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3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literatures about neurosyphilis from in CNKI,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and these literatures were published in Chinese Sci-tech Core Periodicals from 1994 to 2014. Results:One hundred and thirty-three literatures(1208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1028 patients(without 3 patients in this article) included 971 male cases (80. 38%) and 237 female cases (19. 62%) an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4:1. The patients age was from 15 to 80 years old, and the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was 126 cases(10. 43%). The patients with play history(including spouse) in 634 cases (52.48%),HIV infection in 16 cases(1. 32%),and misdiagnosis in 635 cases(52. 57%) were found. The asymptomatic type neurosyphilis in 80 cases(6. 62%),meningeal(spinal) type neurosyphilis in 149 cases(12. 33%),meningovascular(spinal) type neurosyphilis in 389 cases(32. 20%),paralytic dementia in 457 cases(37. 83%),tabesdorsalis in 94 cases(7. 78%),syphilitic gumma in 16cases(1.32%),mixed type in 22 cases(1. 82%) and special type(common peroneal nerve neurosyphilis) in 1 case (0. 08%) were identified.Conclusions:Neurosyphilis is often found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with var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high misdiagnosis rate, which can mainly be diagnosed by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The imaging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s are not specific.%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通过收集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等数据库1994-2014年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关于神经梅毒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纳入133篇,1208例病人(不包含本文3例),男971例(80.38%),女237例(19.62%),男女比例4:1;年龄15~80岁,60岁以上126例(10.43%).有冶游史(包括配偶)634例(52.48%),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16例(1.32%),误诊635例(52.57%).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型80例(6.62%),脑(脊)膜型149例(12.33%),脑(脊)膜血管型389例(32.20%),麻痹性痴呆457例(37.83%),脊髓痨94例(7.78%),树胶样肿16例(1.32%),混合型22例(1.82%),特殊类型(腓总神经梅毒)1例(0.08%).结论 :神经梅毒多发于青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诊断主要靠血清学、脑脊液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等无特异性.【总页数】4页(P1073-1075,1079)【作者】程永清;黎宏斐;沙志涛;田有勇【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210006;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神经内科,21003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相关文献】1.神经梅毒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赵媛;李积荣;苏银燕;2.神经梅毒性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J], 杨楠;李威3.仅表现为反复双下肢疼痛的神经梅毒病例报道1例及文献复习 [J], 卞鑫; 马晶晶; 王琳琳4.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2例并文献复习 [J], 严嫚莉;薛峥;方永康5.快速进展性痴呆的神经梅毒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闵喆;梁奇明;邓刚;连立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5月第41卷第5期・417・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陈丽坚聂莎【摘要】回顾性分析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
有神经精神症状者27例。
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均为阳性。
为了便于观察和护理,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和有症状的神经梅毒,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脑血管损害、视觉障碍、癫痫发作和脊髓病变。
密切观察,规范治疗,预防治疗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神经系统损害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治疗疾病和预防传播的关键。
【关键词】神经梅毒;护理[Keywords]Neurosyphilis;Nursingcare梅毒在我国再流行已10余年,发病率逐年升高,误诊率亦较高n]。
据全国性病控制中心统计,1995年梅毒发病率为3.9/lO万,而2000年发病率为6.43/10万[2]。
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于早期梅毒患者未经足量的驱梅治疗而引起[3]。
神经梅毒不仅损害个人身体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护理人员有必要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
现对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做回顾性的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2±12)岁。
其中21例有明确的冶游史,1例女性患者的配偶有冶游史,6例有海洛因依赖史,5例有淋病史;1例合并中度精神发育迟滞,2例病前有反复躁狂发作史。
职业:长途司机9例、海员1例、销售员5例、农民5例、个体业主5例、普通工人3例。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为阳性,滴度介于1:1200~1:20480,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均为阳性。
一例晚期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1例晚期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脏骤停后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病室2014-10-15 22:22收治的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脏骤停后的急救与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该患者经过9个月的住院治疗后,办理自动出院。
结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及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2]本文对 2014-10-15 22:21分急诊重病室收治的一例晚期神经性梅毒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关键词】晚期神经性梅毒;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05-02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4岁,转入诊断为1、意识障碍待查 2、吞咽困难待查 3、肺部感染 4.低钾血症 5.咽喉痛(病因待查) 6.腹痛(病因待查) 7.胆囊结石 8、梅毒。
2014-10-15 22:21由急诊病房行头颅MRI后转入急诊重病室继续治疗,入院时患者表现烦躁不安,予力月西镇静及气管插管(带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胸部CT示:“右肺中叶部分支气管轻度扩张伴轻度感染。
腹部CT示:“1、胆囊结石,2、双肾多发致密斑,3、前列腺钙化,4、膀胱炎待排。
”血常规:“WBC 10.28 ↑ 10^9/L,NE# 7.1 ↑ 10^9/L,116.00 ↓ g/L,PLT 401.00 ↑10^9/L”急诊肝肾功+CRP:“K 2.3 ↓↓ mmol/L,AST 55 ↑ U/L,CRP 19 ↑ mg/L”。
(2014-10-15)术前免疫组合: TRUST 1:2,颅脑MRI未见颅内出血及梗塞灶1.2治疗计划1.2.1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病原学、喉镜等;1.2.2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气管护理;1.2.3暂予青霉素抗梅毒、化痰、雾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抑酸等处理1.2.4 气管切开。
神经梅毒患者的安全护理目的:总结神经梅毒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
方法:对37例确诊为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防跌倒、坠床、走失等意外事件,皮肤完整性受损以及心理损伤的高危评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结果:3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皮肤破损等意外事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自我防护知识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做好神经梅毒患者的安全护理评估及措施,强化健康教育,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神经梅毒;安全护理;健康教育随着梅毒的再度流行,神经梅毒报告也屡见不鲜。
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发展为神经梅毒。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做好安全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神经梅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4例,女3例;年龄分类,14~20岁3例,21~60岁23例,60岁以上11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中学23例,大专5例,本科3例。
1.2检验方法37例均行血常规、腰穿常规和生化、肝功能检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test,RPR)及梅毒螺旋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a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检查。
1.3临床分型脑血管梅毒16例,脊髓痨8例,梅毒性脑脊膜炎5例,麻痹性痴呆8例。
2方法2.1安全护理2.1.1安全评估2.1.1.1意外事件高危评估:评估患者跌倒、坠床、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高危程度。
观察患者肢体协调功能、步态以及肢体的肌力;是否曾有癫痫发作;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等,认真筛选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
2.1.1.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高危评估:神经梅毒患者因偏瘫、截瘫导致躯体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使皮肤破损的危险性增高。
评估患者皮肤黏膜的完整情况,有无皮疹、水肿等。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治分析
林彩云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2(019)00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3例.11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9例脑脊液TRUST试验阳性,2例阴性.4例脑膜血管梅毒头颅MRI检查有相应责任病灶,多表现为梗死灶.经抗梅毒等治疗后有症状患者自称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须行重复治疗外,其余患者无需重复治疗,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早期治疗神经梅毒更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总页数】2页(P557-558)
【作者】林彩云
【作者单位】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广东雷州52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1+3
【相关文献】
1.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与诊治分析 [J], 罗小春;韦国强;龚文健;刘小丽
2.神经梅毒32例临床表现及预后 [J], 江炜炜;霍晓丽
3.以发作性失语为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 [J], 徐志军;祝震;胡真;郑小英
4.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 [J], 秦开宇; 闫铄; 伍文清; 黄宇明; 许东梅; 马小扬; 吴雅丽; 寇程; 苗冉
5.以反应迟钝、言语欠流利为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 [J], 廖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MI1周内多处于前两个阶段,责任护士应每日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选择适宜的时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冠心病的知识,引起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所服药物的治疗作用,如何配合治疗等,使患者在适当时机循序渐进地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最大程度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三、评价科研实证,得出确定结论对检索的护理文献进行科学评价,对科研实证的有效性、实用性及优缺点,结合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加强AMI后第1周的护理,特别是24h内的监护,加强高龄患者的护理,保持血压稳定,有效止痛和镇静,避免劳累及饮食指导。
四、应用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11密切观察AMI后24h内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在发病后要绝对卧床休息1周。
21护士要准确及时记录心电图形,定时监测血压,准确无误地记录血压的变化。
31镇痛的同时给予镇静药。
41避免进食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AMI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溶栓疗法的开展,它的病死率逐渐下降,近来关于溶栓后心肌破裂多有报道,有人认为溶栓后容易见到心肌破裂,是由于溶栓延迟所致[4],他们认为溶栓剂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作为一种活性酶,它可以消耗酶原纤维,使心肌修复能力减低,导致破裂,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心脏破裂虽难以彻底杜绝,但通过改进和加强治疗与护理,对预防心脏破裂有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1 胡燕,杨英华.关于“实验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2 Shapira M.Cardica rupt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 ocardial in farction.Chest,1987,92:219-223.3 钱剑安.猝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9-81.4 Becker Rc,G ore JM,Lambrew C,et al.A com posite view of cardiac rup2 ture in the United S tates:national registry of my ocardial in farction.J AmC oll Cardiol,1996.27.(收稿日期:2005201217)(本文编辑:刘霞)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3例范晓莉 顾纪兰 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中6.5%可累及神经系统[1];未经治疗的晚期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可达9.5%~30.0%[2]。
当神经梅毒患者以神经或精神症状首次就诊时,极易误诊。
而患者一旦发病,可致残或致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危害极大。
1999~2002年,我科共收治神经梅毒患者3例,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目前还在随访中,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9~2002年,我科共收治神经梅毒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33.3岁。
患者均曾有外阴部硬结、皮疹经过。
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力减退、深感觉障碍、痛觉消失、尿潴留、便秘、头痛、病理征阳性等。
3例患者血清RPR、TPH A均为阳性;脑脊液TPH A、FT A-ABS均为阳性。
2.方法。
患者经确诊后均行大剂量青霉素G钠盐冲击治疗。
同时对症处理神经系统症状。
3.结果。
本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症状基本消失,血作者单位: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清RPR滴度分别为1∶2,1∶4,1∶1。
抗梅毒治疗结束后3个月,本组患者来我院复诊,症状均完全消失,复查血清RPR,滴度为1∶1。
治疗结束至今,未出现复发。
护 理一、心理护理患者在确诊初期均难以接受患病事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尊重患者的人格,为他们做好保密工作。
并告诉患者只要规律、规范的治疗,本病是可以临床治愈的。
通过交谈,我们发现,其中2例男性患者对日后的性生活表示了担忧,我们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治愈后可以过正常的性生活。
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家属的情感支持,告知他们神经梅毒属三期梅毒,病灶内的梅毒螺旋体很少,与一、二期相比其传染性较小,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教会家属处理传染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确保消毒隔离的基础上不歧视、冷落患者,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二、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本组患者属三期梅毒,除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银屑病史,其头面部散在鳞屑性红斑,Auspitz征阳性外,其余2例男性患者的皮肤、黏膜均未见皮损。
因此,本组患者按性病常规消毒隔离即可。
我们采取了以下消毒隔离措施:(1)患者住单间病房。
(2)病室地面用0.5%84消毒液常规拖地, 2次/d。
(3)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固定使用;治疗用具使用一次性用具。
(4)患者用过的衣物、被服经0.5%84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
(5)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教会患者及家属处理传染物的方法,预防交叉感染。
三、预防吉海反应吉海反应即梅毒患者在首次行抗梅治疗时,因梅毒螺旋体被大量杀灭,机体对其释放的内毒素及代谢产物产生超敏反应,可于用药后3~12h出现流感样症状,梅毒损害可暂时加重,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症状显著恶化[3]。
因此,抗梅毒治疗开始后,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监测生命体征, 4h1次。
本组1例患者在治疗第2天即肌肉注射青霉素G 60万U后6h,头痛难忍,低热(37.4℃),脉率、血压正常,为轻度吉海反应。
嘱其多饮水,2h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
另1例患者在治疗的第3天即肌注青霉素G120万U后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立即予以氧气吸入,测体温、脉率、血压正常,予以静脉滴注维生素B6、10%氯化钾等对症治疗,30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
治疗第4天予以青霉素G钠盐2400万U,维持12h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
由于青霉素用量大,滴注时间长,患者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
因此,在青霉素大剂量冲击治疗期间,管床护士巡视病人,15min1次。
四、神经症状的护理1.双下肢的护理。
本组2例患者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以卧床为主。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加强患者双下肢的功能锻练:屈曲、伸直、外展、内收等,2次/d,20min/次,以防止肌肉萎缩。
同时,保证卧位时,双下肢关节均保持在功能位。
按摩麻木的肌肉,4~6次/d,以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加新陈代谢,降低麻木感。
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防止跌伤、烫伤等意外,并鼓励患者扶拐下地。
经过10余天的精心护理,1例患者可弃拐,自行行走;另1例患者在治疗2周后肌无力症状缓解,可在病室内行走。
2.尿潴留的护理。
本组2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症状,为腰骶部神经后根受损所致,给患者带来身心两方面的痛苦。
针对患者的症状,一方面积极行抗梅毒治疗,降低腰骶部神经后根受损程度;一方面指导患者每有尿意时,给予下腹部热敷按摩:500ml盐水玻璃瓶,内盛60~65℃热水,装入布套,横放于膀胱区,轻轻上下推转,15~30min/次。
必要时,护士予以会阴冲洗,促进尿液排出。
实施这些措施4~5d后,患者可自行排尿,从而避免了导尿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3.便秘的护理。
本组1例患者入院时,已便秘1年余。
在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后,告知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同时,要求患者多饮水,以刺激胃肠蠕动,软化粪便。
并要求患者尽量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教会患者行腹部按摩,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还要求患者定时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
出院时,该患者的大便次数由原来的1~2次/周增加为隔天1次。
4.头痛的护理。
本组1例患者出现头痛症状,这是由于脑膜血管受梅毒螺旋体的侵犯,引起梅毒性动脉内膜炎,造成动脉梗死,使脑组织缺血和软化,形成闭塞性脑血管综合征[4]。
在对症予以药物治疗的同时,我们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予以轻松的话题,分散注意力,减轻症状。
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患者头痛时予以抚触,稳定其情绪。
该患者在住院1周后,头痛症状明显减轻,3周后症状消失。
五、出院指导本组患者由于经济或职业缘故均在青霉素冲击治疗结束后要求出院。
因此,我们嘱咐患者到当地医院完成最后3周的抗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G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连续3周。
向患者讲清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并予以书面材料。
同时对患者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目前症状基本消退,实验室检查示患者临床治愈,但未达生物学上的痊愈,在抗梅毒治疗完成后,还须进行长期临床及血清学的观察,以判断远期疗效。
最初3个月1次/月来院复查,作临床、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以后每3个月查1次,随访3年,以达彻底治愈。
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并让其通知性伴侣前来接受检查。
讨 论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此消彼长的变化,造成梅毒螺旋体在宿主体内或潜伏或复发;加上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后,可在局部产生无痛性、可自行消退的“硬下疳”、“梅毒横痃”,易使患者忽视,医生漏诊,从而使患者在梅毒早期不能得到规范治疗,致使梅毒螺旋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梅毒。
本组3例患者症状典型,在外院多次检查,报告为神经系统病变,久治不愈。
追问病史,患者均有外阴部硬结、皮疹经过,既往有不洁性行为史。
实验室检查支持神经梅毒诊断,经正规抗梅毒治疗后迅速好转。
这提示,对于有性病史者及高危人群,出现原因不明的神经或精神症状及体征时,应考虑到神经梅毒的可能性,以减少误诊。
参 考 文 献1 H olmes KK,M ardh PA,S parling PE,et al.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2nd ed.New Y ork:M cCraw-H ill,1990.231-245.2 李迥洪.梅毒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446-514.3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5-541. 4 韩国柱,蒋明军,张心保.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3):205.(收稿日期:2004210221)(本文编辑:李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