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患者的安全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简述梅毒的护理措施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引起。
它可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也可以通过颜面接触或共用注射器传播。
早期梅毒症状可能很轻微,但若不及时治疗,疾病可能进展到更严重的阶段。
因此,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梅毒患者的护理措施:1. 了解患者的病史在提供护理之前,了解患者的病史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感染路径、病程和既往病史,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测疾病进程。
2. 提供心理支持梅毒的诊断可能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理解并适应疾病。
提供信息和教育,使患者了解梅毒的治疗和管理措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3. 推广安全性行为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行为,因此推广安全性行为对于防止梅毒的传播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详细的性教育和安全性行为指导,包括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多个性伴侣以及及时进行性伴侣筛查和治疗。
4. 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需定期接受医生的监测和评估,以跟踪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定期复诊计划,并鼓励他们按时就诊。
此外,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报告给医生也是护理人员的职责。
5. 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案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应按时服用自己被开具的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
护理人员应监督患者服药情况,并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
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6. 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除了在治疗期间提供护理,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定期锻炼。
此外,患者应避免与感染梅毒的人发生性关系,并且在同一人群中普及梅毒的信息,以预防疾病的再次传播。
7. 保护他人的健康作为护理人员,你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免受梅毒的感染。
这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在护理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
神经梅毒患者的安全护理目的:总结神经梅毒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
方法:对37例确诊为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防跌倒、坠床、走失等意外事件,皮肤完整性受损以及心理损伤的高危评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结果:3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皮肤破损等意外事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自我防护知识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做好神经梅毒患者的安全护理评估及措施,强化健康教育,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神经梅毒;安全护理;健康教育随着梅毒的再度流行,神经梅毒报告也屡见不鲜。
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发展为神经梅毒。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做好安全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神经梅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4例,女3例;年龄分类,14~20岁3例,21~60岁23例,60岁以上11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中学23例,大专5例,本科3例。
1.2检验方法37例均行血常规、腰穿常规和生化、肝功能检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test,RPR)及梅毒螺旋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a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检查。
1.3临床分型脑血管梅毒16例,脊髓痨8例,梅毒性脑脊膜炎5例,麻痹性痴呆8例。
2方法2.1安全护理2.1.1安全评估2.1.1.1意外事件高危评估:评估患者跌倒、坠床、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高危程度。
观察患者肢体协调功能、步态以及肢体的肌力;是否曾有癫痫发作;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等,认真筛选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
2.1.1.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高危评估:神经梅毒患者因偏瘫、截瘫导致躯体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使皮肤破损的危险性增高。
评估患者皮肤黏膜的完整情况,有无皮疹、水肿等。
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5月第41卷第5期・417・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陈丽坚聂莎【摘要】回顾性分析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
有神经精神症状者27例。
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均为阳性。
为了便于观察和护理,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和有症状的神经梅毒,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脑血管损害、视觉障碍、癫痫发作和脊髓病变。
密切观察,规范治疗,预防治疗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神经系统损害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治疗疾病和预防传播的关键。
【关键词】神经梅毒;护理[Keywords]Neurosyphilis;Nursingcare梅毒在我国再流行已10余年,发病率逐年升高,误诊率亦较高n]。
据全国性病控制中心统计,1995年梅毒发病率为3.9/lO万,而2000年发病率为6.43/10万[2]。
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于早期梅毒患者未经足量的驱梅治疗而引起[3]。
神经梅毒不仅损害个人身体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护理人员有必要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
现对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做回顾性的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2±12)岁。
其中21例有明确的冶游史,1例女性患者的配偶有冶游史,6例有海洛因依赖史,5例有淋病史;1例合并中度精神发育迟滞,2例病前有反复躁狂发作史。
职业:长途司机9例、海员1例、销售员5例、农民5例、个体业主5例、普通工人3例。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为阳性,滴度介于1:1200~1:20480,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均为阳性。
梅毒护理常规
1、做好宣教的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洁身自好,提倡安全性行为。
2、初期及二期梅毒应给予接触隔离。
3、发现可疑梅毒病例,及早确诊治疗。
未经允许充分治疗和未经治疗的孕妇不能生育,均应进行治疗,防止梅毒蔓延。
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孕妇或小儿应按各自专科护理。
4、患梅毒的患者不宜妊娠,梅毒患者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须刀、餐具等清洗后煮沸消毒。
5、做好随访追踪。
早期梅毒经正规治疗,应随访2-3年。
治疗后第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随访期间,严密观察血清反应,分娩后按一般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症状完全消失、血清反应转为阴性、脑脊液检查正常为治愈。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人:林**芬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8月
拟定日期:2018年8月。
《神经性梅毒患者1 例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神经性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组慢性感染性疾病。
可发生于梅毒感染的任何阶段,早期主要侵犯脑脊膜,晚期可侵犯脑和脊髓实质。
神经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神经性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
梅毒螺旋体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母婴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可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然后侵犯神经系统。
2. 发病机制: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梅毒螺旋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然后在脑脊液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导致脑脊膜、脑实质和脊髓等部位的损害,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1. 无症状性神经梅毒:患者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但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
2. 脑脊膜梅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3. 脑膜血管梅毒:表现为偏瘫、失语、癫痫发作等脑血管意外症状。
4. 脑实质梅毒:(1)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痴呆、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
(2)脊髓痨:表现为下肢闪电样疼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尿失禁等。
5. 树胶样肿性神经梅毒: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瘫痪等。
四、治疗要点1. 药物治疗:(1)青霉素:是治疗神经性梅毒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青霉素制剂有普鲁卡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等。
青霉素治疗神经性梅毒需要大剂量、长疗程,一般需要治疗10 - 14 天。
(2)其他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等药物替代治疗。
2. 对症治疗: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止痛、抗癫痫、康复治疗等。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 血清学检查: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可呈阳性;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 - ABS)等可呈阳性。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梅毒晚期的表现。
梅毒侵犯人体的大脑组织以及神经中枢后可导致神经梅毒,该疾病可发生在梅毒疾病的各个病程中,累及脑血管、脑脊髓膜、脑实质以及脊髓等部位。
在没有进行恰当治疗的梅毒患者中,约有2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无症状的神经梅毒。
早期梅毒疾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导致神经梅毒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神经梅毒的传播途径一般来说,神经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这三种。
1.性传播:神经梅毒可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阴道、肛门、口腔性交等。
2.血液传播:神经梅毒可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
3.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梅毒,可导致胎儿感染。
神经梅毒的症状一般来说,造成神经梅毒的发生原因是梅毒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在梅毒螺旋体侵犯了中枢神经系统后就会导致神经梅毒,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而且不同的神经梅毒病例,所导致的症状也是有差异的。
神经梅毒的症状会因累及不同神经部位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1.感觉异常: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体瘙痒;2.运动障碍:肌肉无力、运动不协调等;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4.精神症状:情绪波动、失眠、焦虑等;5.眼部症状:眼睑下垂、复视;6.其他症状:皮肤病变、关节疼痛、智力损害、记忆力下降、情绪变化等。
神经梅毒的护理很重要1.生活中的护理(1)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选择上多摄取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食物;保持水分平衡,要适量饮水,避免脱水。
(2)起居护理。
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情绪舒展。
戒烟、戒酒,减少对神经系统的刺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3)心理护理。
在现代医疗护理中,心理状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个健全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建立正确的认知。
神经梅毒患者的安全护理
作者:黄永青洪碧霞苏永静周凤婵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
方法:对37例确诊为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防跌倒、坠床、走失等意外事件,皮肤完整性受损以及心理损伤的高危评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结果:3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皮肤破损等意外事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自我防护知识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做好神经梅毒患者的安全护理评估及措施,强化健康教育,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神经梅毒;安全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78-02
随着梅毒的再度流行,神经梅毒报告也屡见不鲜。
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发展为神经梅毒。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做好安全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神经梅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34例,女3例;年龄分类,14~20岁3例,21~60岁23例,60岁以上11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中学23例,大专5例,本科3例。
1.2检验方法
37例均行血常规、腰穿常规和生化、肝功能检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test,RPR)及梅毒螺旋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a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检查。
1.3临床分型
脑血管梅毒16例,脊髓痨8例,梅毒性脑脊膜炎5例,麻痹性痴呆8例。
2方法
2.1安全护理
2.1.1安全评估
2.1.1.1意外事件高危评估:评估患者跌倒、坠床、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高危程度。
观察患者肢体协调功能、步态以及肢体的肌力;是否曾有癫痫发作;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等,认真筛选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
2.1.1.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高危评估:神经梅毒患者因偏瘫、截瘫导致躯体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使皮肤破损的危险性增高。
评估患者皮肤黏膜的完整情况,有无皮疹、水肿等。
2.1.1.3心理损伤的评估:神经梅毒是性病的一种,一旦确诊,患者将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害怕受家属、医务人员歧视、冷落。
因此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状态。
2.1.1.4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青霉素是治疗梅毒最有效的药物[1]。
在使用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观察注射后有无心悸、皮疹等不适;观察有无吉海反应。
2.1.1.5神经梅毒知识缺乏的评估:本组有29例只有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虽然有8例大专以上,但其对梅毒的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对神经梅毒更是知之甚少。
2.1.2安全防范对策
2.1.2.1创造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拖地时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用车床、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
2.1.2.2加强看护,防止走失、跌倒、坠床。
认真筛选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风险告知。
对认知能力低下的患者,我们给予带手腕识别带,识别带注明科室、床号、姓名、联系电话等,并留家属24 h不间断看护,防止走失。
对烦躁不安、躯体移动障碍的患者,给予加好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肢体。
约束患者前必须向家属讲解约束带的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征得家属同意后并签字才给予约束,随时观察约束肢体处的皮肤情况及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高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往往拒绝护士及家人的帮助。
因此,护士须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合病例,分析跌倒、坠床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危害,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
2.1.2.3做好皮肤护理:由于脑膜血管梅毒致残率较高[2],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瘫或截瘫。
瘫痪病人因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对此,我们给予每2小时翻身1次,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保持床铺的整洁,及时更换汗湿、尿湿的衣物。
对于感觉减退患者,烫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属的知识缺乏,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触皮肤。
2.1.2.4加强心理护理:①由于缺乏对本病的正确认识,确诊后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出焦虑、恐慌、抑郁等[3]。
家庭对患者的情感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如患者被歧视、冷落,往往会拖延或拒绝治疗,这不仅对患者自己造成危害,还会对家庭、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作为医护人员也不能歧视、冷漠患者,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随意泄露、传播病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以诚恳的态度安慰患者,帮助建立稳定的情绪。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本病,其配偶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同时也担心自己染上梅毒。
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耐心细致地向家属、患者讲解梅毒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常识,指导家属做好预防和隔离工作,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并给予鼓励和安慰。
2.1.2.5吉海反应的观察及预防:吉海反应即梅毒患者在首次抗梅治疗时,因梅毒螺旋体被大量杀灭,机体对其释放的内毒素及代谢产物产生超敏反应,可于用药后3~12 h出现流感样症状,梅毒损害可暂时加重,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症状显著恶化[4]。
因此,抗梅治疗开始后,即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嘱咐患者一旦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心跳加快等症状,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2.1.2.6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梅毒是性传播疾病,性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但亦可由梅毒病人的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器械等间接传染[5]。
我们采取严格的床边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行各项操作戴无菌手套。
患者换洗的衣裤、被服以及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放入双层黄色医疗感染性垃圾袋,用一次性尼龙扣扣死,并做好标记,以便特殊处理。
病房每日通风2次,每次30 min;室内地面和用物每日用0.5%键之素擦拭。
2.1.3强化健康教育
2.1.
3.1教育方式: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根据个人需求及不同的文化层次,因人施教。
2.1.
3.2教育内容:向患者、家属讲解神经梅毒的发病机制与自我防治措施,使之充分认识到神经梅毒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只要坚决杜绝感染途径,坚持早期、正规、足量的治疗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如果夫妻双方都有感染,促进夫妻共治,若以后还有生育要求,应待双方治愈复查正常后,定期随访2年,才能再次怀孕,以确保优生优育[6]。
加强安全性行为教育,并告知患者、家属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结果
通过对37例患者认真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了高危隐患,并做好防范措施。
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皮肤破损等意外事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和自我防护得到明显提高。
4讨论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23%~87%可发展为临床的神经梅毒[1]。
本组病例中有35例是以神经系统疾病为首发症状,入院后往往住在普通病房,经实验室检查后才确诊为神经梅毒,这使我们措手不及,给病区消毒隔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当我们挂床边隔离牌时,其他患者又会询问原因;当告知其疾病的传染性和严重性时,患者常常表现情绪激动,否认冶游史。
这些都给我们护理带来挑战性,我们一方面要做好患者、家属解释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为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我们需要采用医护人员知道的特殊标志。
本组病例文化程度偏低,由于受到受教育程度的制约,他们对梅毒的健康知识水平是普遍偏低和缺乏的,又不能进一步获取和正确理解梅毒疾病的健康知识,从而影响到患者对疾病的及时治疗。
梅毒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和多样化、潜伏期较长,也不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
因此,在健康教育时,要因人施教。
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以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教育,而文化程度低、理解和接受能力差的患者,以宣教、解释现存生理、心理的健康问题和注意事项为主,并加以反复强化,使其确实掌握[7],使患者充分获取健康知识,最终达到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国柱,蒋明军,张心保.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3):205-206.
[2]邹蓉,李洵桦.神经梅毒6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5):375-376.
[3]沈利平,徐桂红,黄美莲,等.神经梅毒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2006(4):99-100.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5-541.
[5]陈素玲.神经梅毒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373,
2491.
[6]金爱花.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新生儿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2,32(10):48-49.
[7]李雅琴,余丽君.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8-579.
(收稿日期: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