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古诗词阅读集锦2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内部分)所选试题篇目明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
(1分)②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2分)答:【参考答案】①曲牌名曲题②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分)(2008四川南充)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曲中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1分)9.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主题: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8.望西都,意踌躇。
(1分)9.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分。
意对即可。
)(2008湖北四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视觉、听觉角度,概括地写出了潼关内外的什么特点?(2分)▲1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3.概括地写出了潼关内外地势险要的特点。
14.它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给人民无穷无尽苦难的不满;对人民命运的同情和关注的思想感情。
(2008浙江金华婺城区)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08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精编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邓绍志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3.诗中照应题目“早”字的是哪一个词语?( 2 分)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2 分)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从本诗派生出的两个成语是、 (2分)6.“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7.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1分)8.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9.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10.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分)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特点。
(2分)1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2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3.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14.从诗中你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5.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分)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①)明镜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③)万点声。
2008年湖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 分)答:2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答:【参考答案】19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修辞手法1 分,作用1 分,共2 分,意合即可)2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2 分,意合即可)(2008湖南怀化)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①诗中写出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3分)②有人评价本诗“恐”字用得非常精巧,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2008湖南永州)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0、诗中照应题目“早”字的是哪一个词语?( 2 分)答:2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2 分)答:【参考答案】20、先(或“先发”“花先发”)21、比喻——花色沽白(或“拟人——孤高.孤傲)(2008湖南湘潭)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作者为什么不把末句中“断肠人”直接写成“羁旅人”?(2分)【参考答案】7.“断肠人”能强调思乡情浓。
(2008湖南岳阳)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4.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1分),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1分)。
15.忧国忧民(2分,意思相同即可)(2008湖南娄底)。
2008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008 常州市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宋史的怀丙浮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哀溺柳宗元[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萃上一篇/ 下一篇2009-02-06 16:14:40 / 个人分类:语文学习查看( 3015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萃▲(一)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7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1)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浅:狭,窄小教:这里指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饬:通饰,修饰论:评定(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战:期年:(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3分)答案:8.察看;受蒙蔽9.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10. 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11. (1)作战满一年(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008年广西地区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如梦令李清照①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②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痕”。
7.下面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D )A、“绿肥红瘦”呼应了“海棠依旧”。
B、“绿肥红瘦”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
C 、“绿肥红瘦”是说海棠长得很茂盛,而人因下雨刮风失眠而消瘦。
D、“绿肥红瘦”的本义是海棠因“雨疏风骤”,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8.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
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 2 分)仿写示例:如梦令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
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
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参考答案】如:“昨晚发烧呕吐,今早舌干口苦。
“咳嗽,咳嗽,高烧不退依旧”等,不要求平仄、用词的严谨,只要与被仿句字数相等,意思完整、通顺连贯、押韵即可。
如果仿句意思前后不相干,给1分。
(2008广西桂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与“入”用了上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参考答案】9 D 10 C(2008广西柳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观沧海东汉·曹操《乐府诗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008年中考古诗文背诵篇目(34篇)古文9篇诗词25首1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桃花源记陶渊明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⑶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00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分)4、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有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分)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3、唐代杜甫4、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儿子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5、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008山东济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4.对下面《钱塘湖春行》一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C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总复习2006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一、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水何澹澹,1. )(曹操《观沧海》,洪波涌起。
________________。
_____ )(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中有真意,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儿女共沾巾。
3. ____________________ )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风正一帆悬。
4. 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归雁入胡天。
5. 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闻道龙标过五溪。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来垂钓碧溪上,7. (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
_________________造化钟神秀,8. )(杜甫《春望》,恨别鸟惊心。
9.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同上)。
______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杜甫《茅屋为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经丧乱少睡眠,11. )所破歌》(同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珠帘湿罗幕,13. )武判官归京》(同上),都护铁衣冷难着。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街小雨润如酥,15. )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怀旧空吟闻笛赋,16.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
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来南风起,17. (同上),童稚携壶浆。
2008年中考古诗词阅读集锦2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桥”,写出双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3.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
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
)
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
钟呗:梵音的歌咏。
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全诗总写多景楼形胜的诗句是:
,。
2.第二联的景物描写很精彩,有些词语用得很传神,请就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品析。
3.全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2.
示例:浮: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也写出了动态美;入: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静为动;含:形象写出了天空包罗万象,夕阳下,晚霞同山峦青红相间融入远空。
(答到大意即可)
3. 抒发了个人的远大抱负。
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
(答到大意即可)
(
)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
(
)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意思对即可)2.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
)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簟(din):竹席。
觉(jio):睡醒。
本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
)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
2.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 )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__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
)1.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语意相近即可)
2.不好。
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语意相近即可)
(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
试结合诗的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认识:
态度:
(
)认识: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态度: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
(
)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无人过问。
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一任:任凭。
零落:凋谢。
1.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义:
作用:
(
)1.全词抒发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仍保持高洁、坚贞的品格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意思接近即可)
2.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
(意思接近即可)
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
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溪头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00
字内)
(
)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提示:画面形象,具体,语言简洁优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