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229.61 KB
- 文档页数:35
第一章工作基本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用途1、巷道名称:回风大巷及回风上山2、巷道用途:主要用于回风、行人等。
3、井上位置:位于井田中部,天然大山中。
4、主采煤层:15#5、煤层厚度:5.04m—6.57m 平均:5.81m第二节工作面四邻关系工作面北部为副斜井井筒,南部为开拓未采区,东部为运输大巷,西部为回风大巷。
本工作面布置于15#煤层中,延顶板水平掘进,四邻关系对掘进无大的影响,按初步设计平面图布置,南部200多米处为采空积水区,因此在掘进时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探水。
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本井田内可采煤层共2层,分别为6#、15#煤层,因当前主采15#煤层,6#煤层回收矿井时可采,所以在此只表明15#煤层。
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6#煤层65.34—101.57m,平均84.59m,煤层厚度5.04—6.57m,平均5.81m,为稳定可采煤层,含0—3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井田内可采煤层。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该工作面总体构造为单一斜构造,井田位于山西沁水煤田东北部边缘,总体为一褶皱构造,共发育有2个向斜和1个背斜,在井田内还发育有2条断层和38个陷落柱,构造中等,属二类。
第三节预测瓦斯、火、煤层情况根据2007年6月7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煤矿15#煤层所作出的煤尘爆炸鉴定检验报告,煤尘无爆炸性。
据2006年12月阳泉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全市地方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阳煤政发[2007]10号)借鉴相邻矿井五指山煤业有限公司15#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9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37m3/min,按低瓦斯矿井规定对待。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1、井田地表水:本井田及邻近河流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前头河,由西向东流经本井田北部,最终汇入桃河,前头河属季节性河流,仅雨季有水,平时干涸,其余均为季节性流水的小山沟。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概述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规章制度,是规范煤矿掘进作业的基本依据。
下面将对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进行概述。
一、作业前准备在开工前,必须进行检查和整备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1.检查掘进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的通风系统及瓦斯检查仪器是否齐备并正常使用。
2.对作业面进风巷和回风巷进行喷雾除尘,保持通风顺畅。
3.检查和维修插板及支架,防止出现插板松动或支架断裂等情况。
4.检查工作面煤质情况,确定掘进工艺和采煤方式,防止出现煤层崩塌等危险情况。
5.检查通讯设备是否正常使用,保证工作面及时得到指令。
6.进行瓦斯抽采装置的检查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二、掘进作业1.推进工作面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保证规范掘进,要避免掘进过程中煤层开裂、坍塌、失稳等情况,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掘进工艺采用贯通掘进方式时,必须保证无顶板煤和顶板煤同时掏出,防止顶板坍塌和带煤巷垮塌等情况出现。
3.尽量不采取在支架外掘进作业,如必须采取,应加强支架管理、定期巡检并加强通洞的掌子面巩固工作。
三、煤质品管1.根据工艺要求实行煤质分层采掘,对高灰分煤层、高硫分煤层、高瓦斯煤层等採用有针对性的排放管道,防止引发火灾和煤层爆炸等安全事故。
2.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煤质检测,及时发现煤质异常情况,调整掘进和煤质分选措施。
四、日常检查1.开头和中途的日常检查均需认真必行,发现电缆线路老化或支架有破损等情况及时更换或修复。
2.关注煤层中的地质变化,及时采取加强支架、喷雾除尘等措施保证工作面安全。
3.防止因为挖掘机械过度牵引,引起工作面顶部岩层向下塌陷,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5. 其他要求1.创新技术不断突破,不断提高操作员技能水平,防止人员的错误操作引发危险。
2.采取预采空隙法,不采用煤柱保护法,优先开采好的煤层,尽可能实行注浆和支护等方法,预防或减少巷道灾害。
3.减小空气中煤尘和污染压力,重视通风系统及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喷雾系统质量,促进安全生产。
编号:11---3新疆大北矿业有限公司井底车场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名称:井底车场编制人:刘虎根区队长:刘汉强施工单位:主井井队批准人:邵俊春编制日期: 2011 年2 月 17日执行日期: 年月日目录矿审批意见 (4)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6)第一章概况 (7)第一节概述 (7)第二节编写依据 (7)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8)第一节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8)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9)第三节地质构造 (11)第四节水文地质 (11)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3)第一节巷道布臵 (13)第二节支护设计 (13)第三节支护工艺 (18)第四章施工工艺 (21)第一节施工方法 (21)第二节凿岩方式 (22)第三节爆破作业 (22)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 (24)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24)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5)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一节劳动组织 (26)第二节循环作业 (26)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第六章生产系统 (29)第一节通风系统 (29)第二节压风系统 (31)第三节防尘系统 (32)第四节防灭火 (32)第五节供电系统 (33)第六节排水系统 (33)第七节运输系统 (34)第八节通讯系统 (34)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4)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36)第一节施工准备 (36)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37)第三节顶板管理 (39)第四节爆破管理 (42)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48)第六节机电管理 (49)第七节运输管理 (54)第八节其它 (56)矿审批意见单位及人员签字: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机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矿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贯彻听传达人贯彻时间听传达人时间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作业规程名称施工单位复查时间参加复查人员签字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矿井9-15煤层首采区轨道上山。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1)第二章井上下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2)第四节水文地质 (4)第五节其他相关情况 (4)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支护设计 (6)第四章巷道施工 (17)第一节施工方法 (17)第二节施工工艺 (17)第三节装、运煤方式 (18)第四节管线敷设 (18)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8)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第一节劳动组织 (20)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2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第六章生产系统 (22)第一节通风系统 (22)第二节压风系统 (24)第三节防尘系统 (24)第四节防灭火 (25)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25)第六节供电系统 (26)第七节排水系统 (31)第八节运输系统 (31)第九节通迅系统 (32)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2)第一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41)第二节灾害预防 (35)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41)第一节施工准备 (41)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41)第三节顶板管理 (45)第四节防治水管理 (47)第五节机电管理 (49)第六节运输管理 (53)第七节掘进机使用及管理 (59)第八节其他 (63)第九节安全制度 (64)第十节针对性安全措施 (65)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回风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该巷道掘进的目的:承担全矿井回风任务并兼做安全出口通道。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回风大巷设计延伸长度为:1941米。
服务年限:至矿井回采完毕。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根据矿井接续分段进行延伸。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根据山西约翰芬雷华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神木县三江能源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说明书》。
南进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和地质概况一、巷道布置及用途该掘进工作面位于井筒的南部,包括南进风大巷和南回风大巷,两巷间距为48米,磁方位角196。
,沿煤层的底部布置,巷侧保安煤柱留30米,两巷间每隔50米开一贯眼,以便通风和运输。
其中,南进风大巷主要担负矿井和一采区的运煤和进风任务,南回风大巷担负矿井和一采区的辅助运输,兼做回风巷,两巷设计长度各为850米,现已掘400米,详见附图1。
二、地质情况1、地质构造该矿位于吕梁背斜之西翼,河东煤田青龙勘探区中部的北部边缘地带,井田内煤层地质简单,为一单斜构造,煤层走向东西,倾向南北,倾角3-6。
2、煤层赋存该矿开采煤层9#系山西组太原统含煤1地层,煤层厚度4.56米,中部夹有0—20cm 的夹矸,直接顶为灰色页岩,老顶为砂岩,底板为深灰色页岩和浅灰色粘土岩,见附图2。
附图2 柱状图2附图 1 掘进巷道位置图3三、开采技术条件1、沼气:根据2004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73m3/mim,相对瓦斯涌量为 5.35m3/t,属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与煤层自然据地质报告载,该煤层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17,属不自燃煤层,故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防尘管理。
3、涌水情况根据该巷道以前掘进情况看,未见到大量涌水,底板有少量积水,对开采影响不大,另外该巷道均在煤层实体中布置无采空区影响。
第二章巷道断面规格及支护技术要求一、巷道断面规格巷道形状设计为梯形,巷道上宽3.0m,下宽 3.2m,掘进高度 2.1m,掘进断面积为6.51m2,巷道净上宽 2.7m,下宽 3.0m,高2.0m,断面 5.7m2。
见附图3。
4附图 3 巷道断面图二、支护技术要求1、支护形式该两巷永久支护采用工字钢做梁,木料做腿则,梯形棚子进行支护,临时支护采用木柱进行支护。
2、支护要求(1)支护材料用11#工字钢和Φ14cm5—Φ16cm的松木。
(2)巷道全部采用棚架支护。
胜利煤焦有限公司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回风大巷南段编制人:赵庆东区队长:史修武施工单位:综掘工区批准人:张传龙编号: JJGCH--14编制日期: 2012年 2 月10 日执行日期: 2012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1-1 第一节概述…………………………………… 1-1 第二节编写依据……………………………… 1-1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2-1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1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2-1 第三节地质构造……………………………… 2-2 第四节水文地质……………………………… 2-2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3-1 第一节巷道布置……………………………… 3-1 第二节支护设计……………………………… 3-1 第三节支护工艺……………………………… 3-5 第四章施工工艺…………………………………… 4-1第一节施工方法……………………………… 4-1 第二节凿岩方式……………………………… 4-1 第三节装、运岩(煤)方式………………… 4-1 第四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4-1 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4-2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 第一节劳动组织……………………………… 5-1 第二节循环作业……………………………… 5-2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2 第六章生产系统…………………………………… 6-1 第一节通风系统……………………………… 6-1 第二节压风系统……………………………… 6-2 第三节防尘系统……………………………… 6-3 第四节防灭火………………………………… 6-3 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6-3 第六节供电系统……………………………… 6-4 第七节排水系统……………………………… 6-4 第八节运输系统……………………………… 6-4 第九节通讯系统……………………………… 6-4 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7-1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8-1 第一节施工准备……………………………… 8-1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8-1 第三节顶板管理……………………………… 8-2 第四节防治水管理…………………………… 8-5 第五节机电管理…………………………… 8-6 第六节运输管理……………………………… 8-8 第七节应用EBZ-160型综掘机安全管理…… 8-10 第八节其它…………………………………… 8-1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位置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回风大巷南段,开门位于回风大巷联络巷导线点F3处,开门处底板标高为+716.641,巷道方位角213°。
山西灵石昕益致富煤业有限公司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吴文云施工单位:温州锐峰矿山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回风大巷编制日期:二〇一二年十月项目部会审卡工程名称: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施工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经理:会审日期:2012年10月日会审意见:目录第一章概况......................................... - 4 - 第一节概述...................................... - 4 - 第二节编写依据.................................. - 4 -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 5 -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井下采空情况 .............. - 5 - 第二节地质情况................................ - 6 - 第三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6 -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水文地质.................................. - 7 -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8 - 第一节巷道布置.................................. - 8 - 第二节矿压观测.................................. - 8 - 第三节支护设计.................................. - 8 - 第四节支护工艺.................................. - 9 - 第四章施工工艺.................................... - 16 - 第一节施工方法................................. - 16 - 第二节凿岩方式................................. - 16 -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 16 - 第四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 17 - 第五节综掘说明书............................... - 17 -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 19 - 第五章生产系统.................................... - 20 - 第一节通风..................................... - 20 - 第二节压风..................................... - 22 - 第四节防灭火................................... - 22 - 第五节安全监控................................. - 23 - 第六节供电..................................... - 24 - 第七节运输..................................... - 25 - 第八节排水..................................... - 25 - 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 - 25 -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经济技术指标..................... - 26 - 第一节劳动组织................................ - 26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 28 - 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28 -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28 - 第一节一通三防................................ - 28 - 第二节顶板................................... - 29 - 第四节防治水................................... - 31 - 第五节机电............................. - 36 - 第五节运输.................................... - 38 - 第六节其他..................................... - 40 -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41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规程所掘巷道为山西灵石昕益致富煤业有限公司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
运输、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基本概况第二章地质说明书第三章支护说明书第四章爆破说明书第五章循环作业图表和劳动组织第六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七章主要生产系统第八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局部通风设计及避灾路线第十章安全供电技术措施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基本概况一、编制依据本规程是根据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编制的《山西省长治红兴煤业有限公司机械化采煤升级改矿井地质报告》,2006版《煤矿安全规程》,并结合施工单位现有的机电设备和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而编制的。
二、基本概况(附:平面位置图)该施工巷道为开拓巷道。
根据矿井设计,主要运输大巷和主要回风大巷巷道工程量1820m,其中运输顺槽760m,回风顺槽750m,联络巷40m,两巷间距净垛20m;开切眼巷道均沿3#煤层掘进,煤层厚度5.48米,容重1.35T/M3。
该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级,属于不易自燃煤层,但煤尘具有爆炸性。
第二章地质说明书一、地质情况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均在矿井井田内开工。
根据《山西省长治红兴煤业有限公司综合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煤层倾角2—8度左右,煤层厚度5.48m。
井田范围内未发现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总体看来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等。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1、直、底板及煤层情况:直接顶:厚度0.8—4.0m,平均厚度1.8m,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局部含炭质。
老顶:厚度3—12m,平均厚度为7.6m,岩性为浅灰色中粒岩石,石英成分为主,分选性为中等,常夹泥岩条带和薄层。
直接底:厚度为7—12m,平均厚度为9.23m,岩性为浅灰色砂质泥岩和泥岩薄层,有时见菱铁矿结核。
煤层:厚度为4.76—5.2m,平均厚度为5.08m,岩性为黑条带状结构,光亮型,含硫低,为稳定可采煤层,俗称香煤。
2、煤质情况:原煤水分1.59%,灰分19.61%,挥发分10.53%,全硫0.36%,发热量35.24MJ/㎏,属于特低硫,中灰,搞发热量贫煤,是优质动力及化工用煤。
目录第一章简况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编写依据 (3)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4)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4)第三节地质构造 (5)第四节水文地质 (5)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 (6)第二节矿压观测 (6)第三节支护设计 (7)第四节支护工艺 (9)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方法 (13)第二节凿岩方式 (13)第三节爆破作业 (13)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14)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18)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0)第五章生产系统第一节通风系统 (21)第二节辅助运输系统 (23)第三节供电系统 (23)第四节排水、供水、防尘系统 (23)第五节通讯系统 (24)第六节安全监控系统 (25)第七节避灾系统 (25)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 (27)第二节循环作业 (27)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施工准备 (29)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29)第三节顶板管理 (31)第四节爆破管理 (32)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38)第六节机电管理 (39)第七节其他 (44)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和避灾路线第一节瓦斯事故应急措施 (48)第二节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50)第三节煤尘事故应急措施 (52)第四节水灾事故应急措施 (54)第五节顶板事故应急措施 (55)第六节避灾路线 (5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30102回采工作面准备巷道。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满足30102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总长度为1042m,服务年限:整个回采工作面开采的服务年限。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巷道预计自2018年4月1日开工,2018年5月30日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山西长治羊头岭永丰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采区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书》,批准时间为2018年12月。
1172专用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1172专用回风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目的:解决1172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用途: 1172回采工作面回采时,满足其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1、巷道设计长度:314m2、服务年限:3年。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2年3月份开工,工程预计2012年6月份完工。
第二节依据1、水城县阿戛乡捡材沟煤矿是省煤管局批准的变更技改矿井,由盘江煤电集团煤矿研究设计院,本工程为《设计》中准备工程。
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0年7月。
3、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生产地质报告》,由贵州地矿局113大队编制,批准时间为2008年4月。
4、矿压观测资料该巷道距地表浅,从回风平巷、1172回风巷道比较观察,围岩压力较小。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1。
附:井上、下对照图(1:2000)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1、煤层矿区内含可采煤层K17、K22、K24、K32、35煤层,总煤厚8.2m,煤层走向N335º,倾角15º~31º,详见煤层特征见表2。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附图1:煤岩层综合柱状图层围岩柱状图表第三节地质构造矿区处于格目底向斜东南翼近轴部,呈SE--NW的单斜构造,但区内煤层倾角变化较大,岩层倾角南翼缓北翼陡,多在15°~35°之间。
矿界范围内有多层断条即F8、F9、F10、F30、F55、F61、F66、F67、F69。
F8为逆断层走向344-350º,倾向南东,倾角55-70º;F9为逆断层,断距20-70m,走向南北,倾向西,矿区内长约300m左右;F10为逆断层,走向近南北,断距70-130m,倾向西,倾角70-50º。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中央二号回风大巷的掘进目的是满足矿井通风、行人等要求。
巷道主要用途为担负着采区工作面通风系统的总回风任务。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中央二号回风大巷设计全长2102m,掘进坡度为+1°。
现已施工至三号措施巷向东6m处,已完成工程量为928m,剩余1174m。
服务年限:69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根据《某矿井2011年基本建设计划说明书》,本掘进工作面自2011年4月份开工,预计于 2011年9月份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本规程依据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的陕西彬长矿区某矿井施工设计图纸编制。
1、中央大巷开凿平、剖、断面图图纸编号:S1425-110-12、《某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文字说明(终稿)》3、有关法律法规《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4、有关安全管理制度《井巷工程质量及验收管理规定》、中煤五建公司《矿井“一通三防”管理专项规定》、《巷道施工顶板管理专项规定》、《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顶板临时支护管理规定》等。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一、地面位置:中央二号回风大巷相对地面位于某煤矿工业广场向东约1500m处,地面大部为耕田,无村庄。
二、井下位置、标高及四邻采掘情况:中央二号回风大巷开工位置位于三号措施巷向东6m处(斜距),施工方位90°,本巷道南侧34.2m(平距)为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北面、东面均为未开拓的实碳区。
邻近无开采采区。
工作面掘进标高在+352.472~+391.715m之间。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硬度系数:4号煤层产状N10-20°W/∠4°,厚度23.6m;层状构造,贝壳状、阶梯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燃烧时易燃、焰长、烟浓;视密度平均1.32t/m3,硬度系数f=1.7。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11102(东)工作面回风巷。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掘进的目的:回采11102(东)工作面。
用途:回采时作为回风、运料的巷道。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11102(东)工作面回风巷设计长度为406.7m。
服务年限:一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工作面掘进自2010年2月上旬开工,预计2010年4月上旬完工。
附: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节编写依据一、11102回风巷巷道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巷道设计说明书名称为《11102回风巷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9年 12 月8 日二、其他技术规范《煤矿安全规程》(2009版)、《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安全质量化标准》、《井巷掘进各工种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井上下对照关系表第二节煤( 岩) 层赋存特征煤层特征情况表煤层顶底板情况表综合柱状图表第三节地质构造根据11101(东)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实际揭露地质资料证实,11102(东)回风巷地质构造较简单。
第四节水文地质11102(东)回风巷上部紧临11082工作面采空区但水量已基本疏干,11101工作面上风道掘进时上帮有少量采空区渗出,所以11102(东)回风巷掘进期间上帮可能会有少量渗水,要密切关注老空水流情况。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11102(东)工作面回风巷从联络巷开口,开口处巷道要下挖至底板,顶板搭杆,前后巷道顺平,沿地测科所给的中线托假顶掘进,直至11102(东)切眼设计位置。
总工程量为406.7m。
附:平面图位置及剖面图第三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该巷采用顺山工钢棚支护二、支护方式(一)临时支护1、临时支护用4根12#工钢做前探梁,一梁三卡,交替迈步前移,梁长不小于4m,最大控顶距1.5m。
2、前探梁随掘进头的推进而交替前移,移过后褙紧褙牢,严禁空顶作业。
附:临时支护平、剖面图(二)永久支护采用顺山工钢棚作为永久支护,支护材料为工钢,液压柱,地木梁,塑料网,荆棍等材料。
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1)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3)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3)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3)第三节地质构造 (4)第四节水文地质 (4)第五节瓦斯地质 (5)第六节地质部门意见 (5)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7)第一节巷道布置 (7)第二节矿压观测 (9)第三节支护设计 (9)第四节支护工艺 (14)第五节掘进及支护质量标准 (23)第四章施工工艺 (29)第一节施工方法 (29)第二节凿岩方式 (30)第三节爆破作业 (31)第四节装载及运输 (36)第五节管线敷设及轨道铺设 (37)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置 (38)第五章生产系统 (40)第一节通风 (40)第二节压风、供水 (45)第三节综合防尘 (45)第四节安全监控 (45)第五节供电 (47)第六节排水 (56)第七节运输 (57)第八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73)第九节其它 (73)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5)第一节劳动组织 (75)第二节循环作业 (75)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6)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77)第一节一通三防 (77)第二节顶板 (83)第三节爆破 (86)第四节防治水 (94)第五节机电 (97)第六节运输 (104)第七节其它 (123)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127)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1、巷道名称16131回风底抽巷。
2、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用途:为16131采煤工作面抽采瓦斯服务,满足抽采瓦斯时的运输、通风、行人、运料、管线敷设及打抽放钻孔的需要。
3、巷道设计长度、坡度及服务年限16131回风底抽巷巷道设计长度为900.5m,方位角36°30′,共分两个工程段,工程点①-②段设计长度368m,坡度﹢1°30′;工程点②-③段设计长度532.5m,坡度﹢2°12′。
服务年限3年。
煤矿回风斜井掘进作业规程1. 引言煤矿回风斜井掘进是煤矿采煤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掘进作业的规范与安全非常重要。
本规程旨在确保煤矿回风斜井掘进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2. 作业前的准备2.1 作业设备准备在进行煤矿回风斜井掘进作业前,要确保所需的作业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掘进机械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2.2 安全防护准备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防护准备工作,包括:•确保工作区域标识清晰,危险区域要划定禁止人员进入•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等•安排专业的安全防护人员进行现场监督3. 作业过程3.1 掘进工作流程煤矿回风斜井掘进作业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准备工作: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安全通道畅通2.预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做好安全测试3.掘进作业:运用掘进机械设备进行掘进作业,控制斜井掘进的速度和方向4.安全防范:保持通风畅通,保证工作人员安全3.2 安全措施在进行煤矿回风斜井掘进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措施:•确保掘进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及时检查和维修•定期检查并清洁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畅通•严禁在掘进区域内吸烟等明火行为,以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在掘进作业前进行安全测试,确保通道和仓顶的安全•在掘进作业过程中,不得私自停止机械设备,必要时需得到上级的批准4. 作业后的处理4.1 斜井掘进作业结束后的清理工作在煤矿回风斜井掘进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清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清理掘进机械设备,保证其正常工作•清理作业区域,以防发生杂物引发事故•对作业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4.2 安全总结与经验分享在作业结束后,要进行安全总结和经验分享,及时总结掘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享经验,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水平。
5. 总结在煤矿回风斜井掘进作业中,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作业,能够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总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二〇一二年总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总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本巷道的目的是形成90万吨/年矿井井下回风大巷,满足井下通风、避灾等的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1200米服务年限:15年四、15105工作面运输顺槽位于皮带巷西部,南部为15103工作面,该巷道沿煤层由东向西沿底板掘进。
方位角为2630。
采用梯形工字钢支护。
净断面积为8.71m2、上口净宽2.9m,下口净宽3.8m,净高2.6m,附:巷道位臵图(一)第二章地质概况一、地面相对位臵:所掘巷道相对于我矿工业广场西北,地面为山地。
二、煤层的赋存情况:井田内开采煤层为15-3#煤层,整体呈单斜构造,倾向西北,倾角0-5°,煤层厚度稳定,平均2.8米。
煤层上部有0.75米厚的矸石。
三、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指数2010年长治市煤炭工业局以长煤局安发【2011】107号《关于2010年度年产30万吨以下矿井瓦斯等级签定结果的批复》,我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53m3/min,相对涌出量为4.24 m3/t,属低瓦斯矿井;15-3#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Ш级,不易自燃,根据山西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供的地质报告,煤尘具有爆炸性。
四、水文地质情况:由于受老顶上部k2石灰岩含水层的影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80m3/h。
五、围岩特征1、伪顶:为灰黑色碳质岩,厚度为0.1-0.3米之间,层位不稳定,随掘随落。
2、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砂岩互层,厚度约3 m。
3、老顶:为细砂岩。
4、底板:为炭质泥岩。
(附:煤层顶底板柱状图)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本巷道净断面积为8.71m2、上口净宽 2.9m,下口净宽3.8m,净高 2.6m,支护形式采用梯形工字钢加水泥板,棚距0.75m,顶、邦用水泥背板,如遇煤体破碎时要按情况缩小棚距,加强支护。
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作者:————————————————————————————————日期:回风大巷综掘作业规程1、工程概况回风大巷位于6#煤层,6#煤层平均厚度为13.5m,倾角不大于5︒。
煤层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7.12 MPa~26.08MPa不等;伪顶为黑色炭质页岩,平均厚度0.3m,夹煤线或煤屑,随采随冒。
直接顶为风化粘土岩,厚度3.16m,上部为棕色,下部为黑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含大量黑色有机质,岩石松软,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28.9MPa;煤层直接底为炭质泥岩,厚度为0.85m,黑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含炭质较高污手阶梯状断口,水平薄层节理发育,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56.87MPa。
该矿区无大型地质构造和围岩结构。
由于在扶贫煤矿没有进行过原岩应力测量,根据煤层埋藏深度,按照公式δ=γ*H,得出大致垂直应力大小为3.25Mpa。
6#煤层充水条件简单,涌水量不大。
6#煤层综合柱状如图1所示。
2、巷道布置及技术特征2.1巷道布置回风大巷位于6#煤层,是整个矿井的首采工作面。
巷道位置如图2所示。
2.2施工设备采用EBJ-120TP型掘进机破煤,后配备DSJ80/40/2*40型皮带、SGB-40T型刮板机组成的综合机械化掘进。
2.3巷道技术特征和支护形式回风大巷设计掘进断面为矩形,掘宽3.8m,掘高3.1m,掘进断面11.78m2。
巷道支护采用树脂加长锚固锚杆组合支护系统。
(1)顶板支护锚杆形式和规格:杆体为20#左旋无纵筋螺纹钢,专用锚杆钢材,长度为2200mm,极限拉断力为190kN,屈服力为126kN,延伸率为17%。
杆尾螺纹为M22mm,采用滚压加工工艺成型。
托板:采用拱型高强度托板,力学性能与锚杆杆体配套,规格为130 mm×130 mm×10mm。
钢筋托梁规格:采用直径为φ14mm圆钢焊接而成,宽度为80mm,长度图1 6#煤层采区综合柱状图图2 矿井巷道布置及掘进系统图为3400mm。
织金县秀华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巷道名称:11704回风巷施工单位:秀华矿掘进队编制人:技术负责人:编制时间: 2015年月日11704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审批表目录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编写依据 (3)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3)第一节:回风巷巷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第二节:煤(岩)层赋存情况 (4)第三节:瓦斯、煤尘自然发火情况 (5)第四节:地质构造 (5)第五节:水文情况 (5)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6)第一节:巷道布置 (6)第二节:支护设计 (6)第三节:支护工艺 (8)第四章:施工工艺 (9)第一节:施工方法 (9)第二节:凿岩方式 (10)第三节:爆破作业 (10)第四节:装运煤(岩)方式 (10)第五节:管线敷设 (10)第六节:设备工具配备 (10)第五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第一节:劳动组织 (10)第二节:循环作业 (11)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第六章:生产系统 (11)第一节:通风系统 (11)第二节:防尘系统 (12)第三节:压风系统 (13)第四节:防灭火 (13)第五节:安全检测系统 (13)第六节:供电系统 (14)第七节:排水系统 (14)第八节:运输系统 (15)第九节通讯系统 (15)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15)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19)第一节:施工准备 (19)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19)第三节:顶板管理 (22)第四节:爆破管理 (23)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26)第六节:机电管理 (26)第七节:运输管理 (30)第八节:其它 (35)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11702回风巷二、掘进目的及用途11702回风巷:为满足11702工作面回采时通风、运料、行人等用。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11705回风巷全长270m。
服务年限:2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经矿有关领导研究决定:本掘进工作面自2015年8月上旬开工,预计2015年10月份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依照年度采掘计划和当前生产安全需要。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702回风巷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见表1。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第三节 7号煤层:厚度1.76~1.94 m,平均厚度1.85 m,煤层采用厚度1.76~1.82m,平均采用厚度1.79m,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小,全区可采,大部为单一结构,局部夹1层夹矸,夹矸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厚度0.77m。
属稳定型煤层。
位于龙潭组含煤地层上部,上与6号煤层间距在22m左右,下与14号煤层间距在45m左右。
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第三节瓦斯、煤尘自燃发火情况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能源发[2012]498号关于毕节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瓦斯绝对涌出量为:6.07m3/min ,鉴定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根据《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6号、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579号):关于对《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6号、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秀华煤矿+1870米标高以上的6号煤层无突出危险性,+1855米标高以上的7号煤层无突出危险性;该掘进工作面7号煤层无突出危险性。
7号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III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鉴定报告,7号煤层的煤尘无爆炸性。
第四节地质构造水文情况矿区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张维背斜南东翼。
工作在总体为单斜构造,7煤层平均走向北75°东,倾向东75°南,煤层倾角倾角11~15°,平均倾角13°,工作面内无影响掘进的断层和褶曲构造。
第五节水文情况一、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矿区含煤地层龙潭组含基岩裂隙水,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煤系地层上覆有较厚的隔水层(P3c、T1f1),含煤地层下为约326m的玄武岩相对隔水层,因此含煤地层上下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当地最低排泄基准面标高为+1910m。
矿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自然斜坡有利于地表水排泄,故对降水渗漏较为不利,主要矿体大部位于当地最低排泄基准面(+1910m)以下,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导水性较好。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顶板直接进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
2)水害威胁情况分析煤层顶板砂岩水是掘进过程中最直接的水源。
根据已开掘好的巷道涌水情况分析:该巷道施工期间不可能有涌水出现,可能有顶板淋水现象。
因此,该巷道在施工中不可能有大的涌水出现。
但在具体施工期间还必须制定专项探放水措施,进行防探水工作,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并要配备有完好的排水设备,掘进巷道正常涌水量约2m3 /h,最大涌水量5m3 /h。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11702回风巷:开门口位于主平硐运输下山开口号与轨道下山开口间,7煤层在主平硐拱顶上,开口后掘平巷到7煤层,然后沿7煤掘下山,下山长度约为16m,然后落平沿煤层走向掘进,方向75°。
附:11702回风巷巷道布置见11702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平面公交车示意图平面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该巷道采用锚网+锚索支护时,设计断面为矩形。
断面规格为:净宽3.2m,净高2.2m,净断面积为7.04m2。
施工中线距左帮1.6m,距右帮1.6m。
附:巷道支护断面图3-2(二)、支护形式1、临时支护该巷道采用矩形断面锚网+锚索支护时,迎头采用由3根前探梁组成的前探支架作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11#工字钢制作,长度不小于6.0m,用树脂锚杆和吊环固定,吊环形式为矩形,每根前探梁的固定点不小于3个。
前探梁的间距1.0m~1.2m。
安装吊环的锚杆长度不得小于支护锚杆的长度,每个锚杆孔内树脂锚固剂不得少于2 块(树脂锚固剂长不小于0.3m),锚固力不小于64KN。
前探梁的前端用2块长不小于3.0m的木板梁(宽×厚≥150mm×60mm)和木小杆接顶。
最大控顶距:放炮前为0.8m,放炮后为2.1m,循环进尺为1.3米;在前探梁的掩护下方可进行扒碴、打锚杆等工作。
附:临时支护平、剖面图 3-32、永久支护⑴、该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且顶板完整时,采用树脂锚网+锚索支护;锚杆按施工中线均匀布置,顶板每排五根,株排距0.7m×0.8m。
每根锚杆均用2块型号为MSCK2335树脂锚固剂固定,锚固剂直径为23mm,每块长度为300mm,锚固长度不少于500mm。
锚杆外露10-50mm,托盘采用厚度不小于6mm 的钢板压制成弧形,规格为:不小于 120mm ×120mm的正方形或直径为120mm的圆形,其三点支撑抗压试验强度不低于设计锚固力。
根据以往实践经验,经矿长、总工程师及各专业人员研究,该巷道采用锚索加强支护,锚索成单排布置,排距为3m,分布在巷道的中心,锚索垂直巷道顶板安装布置。
锚梁长度1.0米。
锚索初锚力不小于120KN,锚固力不小于300KN。
锚索外露长度为100-200mm。
当顶板局部出现裂隙或遇断层等地质构造顶板不完整、较破碎时,及时采用架棚支护。
(1)、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锚杆长度计算:L = KH + L1 + L2式中:L — 锚杆长度,m ;H — 冒落拱高度,m ;K — 安全系数,一般取K=2;L1 — 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5m ;L2 — 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 ;其中:H B/2f=3.4/7= 0.49(m)式中:B — 巷道开掘宽度,取3.4m ;f — 岩石坚固性系数,砂岩取3.5;则L=2×0.49+0.5+0.1=1.58(m)锚杆株距、排距计算,通常株排距相等,取a : a = KHR Q /式中:a — 锚杆株排距,m ;Q — 锚杆设计锚固力,64KN/根;H — 冒落拱高度,取0.49m ;R — 被悬吊砂岩的重力密度,取25.48KN/m3;K — 安全系数,一般取K=2; a = 97.24/64=2.6(m)通过以上计算,选用直径18mm 、长度1600 mm 的左旋等强度螺纹钢锚杆,锚杆、株排距为700m ×800m ,能够满足支护要求。
(2)、锚索加强支护确定锚索长度:L=La+Lb+Lc+Ld式中 L —锚索总长度La —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m ;Lb —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取2m ;Lc —上托盘及锚具的厚度,取0.2m ;Ld —需要外露的张拉长度,取0.3m ;按GBJ-1985要求,锚索锚固长度La 按下式确定:La ≥K ×fcfa d 41式中K—安全系数,取K=2;d1—锚索钢绞线直径,取17.8mm;fa—钢绞线抗拉强度,N/mm2(1920MPa,合1883.52N/mm2);f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取10N/mm2。
则La ≥2×10452 .18838.17⨯⨯=1676.3mm=1.6m 取La=2.0m,则 L=2+2+0.2+0.3=4.5m。
设计取锚索长度为6.0m。
第三节支护工艺一、支护材料1、支护材料⑴、锚杆支护材料的规格及质量要求:锚杆及锚固剂:锚杆采用HRD335号钢制成的左旋等强度螺纹钢锚杆,规格为:ø18mm×1600mm,每根锚杆孔内装树脂锚固剂不得少于2块,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
锚杆与顶板岩面的夹角不得小于75°。
锚杆杆体的屈服载荷不小于7t,其螺母应选用配套的标准螺母,强度与杆体相匹配。
托盘采用厚度不小于6mm 的钢板压制成弧形,规格为:不小于 120mm ×120mm的正方形或直径为120mm的圆形,其三点支撑抗压试验强度不低于设计锚固力。
树脂锚固剂规格:ø=23mm,长300mm,锚固剂型号为MSCK2335,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小于64KN,树脂锚固剂搅拌时间为15~20秒,凝胶时间一般为0.5~1min,等待时间一般为5min。
⑵、锚网:锚网采用直径不小于4.5mm的冷拔丝制作的经纬网,网格之间要焊接牢固,网的规格为:长×宽=1800mm×1000mm,网格为:长×宽=100mm×100mm,网要压茬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搭接时采用14#铁丝,每10cm固定两个点,并在使用前清除锈污;采用联网钩子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