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性炭的多孔介质水动力弥散系数测定_刘涉江
- 格式:pdf
- 大小:251.18 KB
- 文档页数:4
活性炭孔结构及润湿性对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胡耀强;刘希邈;张丽明;詹亮;凌立成
【期刊名称】《炭素》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以Ni(OH)2和活性炭为正负极组成复合电化学电容器.用氮吸附和接触角测定润湿性以恒流充、放电等表征方法,研究孔径、比表面积、浸润性对混合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润湿性的活性炭有利于电容器容量的提高;具有较多中孔含量的活性炭有利于电容器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的提高.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胡耀强;刘希邈;张丽明;詹亮;凌立成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
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
【相关文献】
1.煤岩显微组分对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邢宝林;郭晖;谌伦建;张传祥;黄光许;徐冰;仪桂云
2.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王永胜;
3.球形活性炭孔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朱靖;梁晓怿;包燕君;李曰星;张益坤
4.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王永胜
5.蔗渣基活性炭孔结构的调控及其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J], 赵思宇;李曜;樊晗晗;何辉;宋雪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孔介质两相流动分形质-热弥散系数模型
胡世旺;张赛;汪振毅;王宪军
【期刊名称】《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42)6
【摘要】利用分形理论描述了多孔介质微观孔喉结构,研究了两相流体在孔道空间内的占比情况,考虑了流体经过孔喉结构处流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二次流引起的局部水头损失,结合两相流体的沿途储热能力的差异,推导出孔道中同时存在两种相态流体的速度弥散效应和热弥散系数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度小于0.1或大于0.9时,非湿润相流体速度弥散和热弥散系数变化受饱和度的影响较小,只与微观孔喉结构有关.当孔喉比为1时,局部水头损失为0,不存在速度弥散效应和热弥散效应;孔喉比大小在1~200时,速度弥散效应和热弥散效应随饱和度、孔喉比和流体物性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孔喉比大于200时,速度弥散效应变化不明显,对热弥散系数的影响不再显著,与饱和多孔介质孔喉比为150时速度弥散效应不再显著的结论不一致.壁面温度一定,当孔喉比大于2时,孔喉间隙近壁处的二次流停滞导致加热时间增加,孔喉结构间隙之间的流体温度与孔道壁面的温度近似相等,速度弥散和热弥散效应不受温度影响.
【总页数】8页(P576-582)
【作者】胡世旺;张赛;汪振毅;王宪军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集控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7.9;O359.2
【相关文献】
1.基于孔喉模型的多孔介质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形研究
2.多孔介质单相渗流的热弥散模型
3.多孔介质油水两相k~s~p关系数学模型的实验研究
4.多孔介质热弥散系数的分形模型
5.变弥散系数和对流速度下有机溶质在多孔介质中一维运移的解析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研究作者:李炎王丹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第12期摘要:以棕壤土为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进行了分析。
试验分2组进行,分别采用初始浓度为0.1%和1%的钾肥(K2SO4)和氮肥(尿素)两种溶液,测定了试验土柱不同刻度处土壤体积含水量θ、土壤溶质浓度C。
采用电导率仪和火焰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了土壤溶液的含盐量和水溶性K+浓度。
结果表明,Dsh(θ)值与采用何种浓度表示形式无关;不同初始浓度时,同一溶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尿素溶液的Dsh(θ)小于K2SO4溶液的相应值;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与扩散系数D(θ)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水动力弥散系数;非饱和土壤;溶质运移;水平土柱入渗法中图分类号:S1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0-2887-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2.019Study on Coefficient of Unsaturated Soil Hydrodynamic DispersionLI Yana,WANG Danb(a.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b.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Abstract: The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efficient 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Dsh(θ)] of brown soil. Two set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0.1% and 1%, respectively. The solute used were potash fertilizer (K2SO4) and nitrogenous fertilizer [CO(NH2)2]. The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θ and soil solute concentration C at different place were measured. Two expressions of solute concentration, the salt content and the ion content were measured by using conductivity gauge an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sh(θ) was not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expression way. For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 the Dsh(θ)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solute concentration. With the sa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the Dsh(θ) of CO(NH2)2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K2SO4. Besides,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Dsh(θ) was the same as the Dsh(θ).Key words: coefficient 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unsaturated soil; solute transport;horizontal infiltration method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是化肥、农药在农田的运移规律、盐碱地水盐运动监测、地下水资源保护中不可缺少的参数[1-4]。
弥散试验参数计算及分析为进行地下水污染的预测和防治,必须深入研究弥散-对流问题并确定弥散系数。
该文主要对常见的一维稳定流二维弥散系数(横向、纵向)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野外弥散试验实测数据,通过计算和综合分析,确定弥散系数。
同时总结出规律:利用同一距离或同一断面不同时刻的观测数据计算弥散参数通用性好,精度较高,便于应用。
标签:弥散试验弥散系数示踪剂吸附系数迟滞因子1弥散试验的目的及原理弥散试验是为了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时其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获得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弥散参数。
通过野外弥散试验:在上游的投源井(又称主井)中投放示踪剂(NaCl),通过下游的监测井(接收井或取样井)观测示踪剂在水流方向上空间、时间的变化,根据观测记录资料,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水动力弥散系数。
投放示踪剂主要方法为附加水头法、连续注水法、脉冲注入法等。
2弥散试验的原理与计算公式根据接收井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资料,利用有关的理论公式,便可计算出地下水的流速和水动力弥散参数。
根据投源井到接收井的距离和示踪剂从投源井到接收井的时间,可近似地计算出地下水的流速。
根据接收井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监测数据,绘制各接收井示踪剂浓度C与监测时间t的关系C(t)-t曲线,见下图。
本次试验,根据试验场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在抽水试验与水位观测的基础上,进行一维稳定流瞬时注入示踪剂的二维弥散试验,采用逐点求参法求取水动力弥散参数。
逐点求参法的原理为:设有2个时刻t1、t2,对应的浓度C1、C2,利用下式可以得到纵、横向水动力弥散参数。
式中:DL为纵向弥散系数(m2/d);DT为横向弥散系数(m2/d);u为地下水的实际流速(m/d);n为含水介质的孔隙度;C1为t1时刻示踪剂浓度(mol/L);C2为t2时刻示踪剂浓度(mol/L);m为单位厚度含水层上投放示踪剂的质量。
3计算参数的取值、结果与分析本次弥散试验,根据各接收井中接收的水样检测结果,绘制了电导率与时间关系曲线(见上图)。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对于小型湖泊,当平均水深≥10m时,应设()取样点。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B2、若采用公众座谈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公众代表选取原则和过程、会上相关情况等,并附上()。
A.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B.座谈会纪要C.听证笔录D.专家论证意见【答案】 B3、顺直均匀河道,断面水质浓度变化负荷指数衰减规律C=C0exp(-kx/u),已知区间无污染源汇入且流量稳定,COD断面平均浓度每4km下降6%,原始断面COD浓度为10mg/L,下游16km处COD浓度为()mg/L。
A.8.8B.8.3C.7.8D.7.64、某河流总磷浓度为0.20mg/L,拟建水库水体滞留时间预计为180天,假设同等流量条件及入库负荷条件下,水库建成后水库总磷浓度预计为0.15mg/L,建库将使水体类别从Ⅲ类变为()。
A.Ⅱ类B.Ⅲ类C.Ⅳ类D.Ⅴ类【答案】 D5、()决定地面漫流的水平扩散范围。
A.漫流区包气带土壤的防污性能B.地面漫流的径流路径C.垂向污染深度D.厂区微地貌条件【答案】 D6、在工程分析方法中,类比法是指()。
A.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B.在分析过程中把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资料和另外一个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的设计资料加以对比C.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D.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7、由达西定律可知,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时,水在介质中的渗流速度。
A.0B.0.5C.1D.2【答案】 C8、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在没有主导风向的地区,应考虑项目对全方位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B.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45%,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C.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D.风向角范围一般为22.5°~45°的夹角【答案】 B9、某公路现有4车道,公路某边界处现状监测值为61 dB(A),扩建后6车道,在该边界处的贡献值为64dB(A),则扩建后该边界处的预测值为()dB (A)。
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Coefficient of SoleHydrodynamic DispersionZHAI Chun-shene SHAO Ai-jun Peng Jian-ping ZhangYong-qiang2(1.Qingdao Geologic and Mineral geotechnicalengineering Co. ,Ltd ,Qingdao 26607 China ;2.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hijiazhuang05003 China):Hydrodynamic dispersion experiment was done with unsaturated silt loam.Depend on mass conservation lawthe formulas to calculate coefficient 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was developed.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soilwater and salt regime measured from the upright soilcolumn,the coefficient 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was calculat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dispersion and average flow velocity in soil voids was,and built up.This approach has clear concept of physics the formulas are simple and applied.Keywords:Coefficient 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Solute flux ;Unsaturated soil东 、 胡毓骐, 19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