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f单元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f1[2012江苏卷]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f单元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

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f1[2012江苏卷]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b[解析]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但受当时科学水平所限,他并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虽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但因为在提取dna时还不能将其中的0.02%的蛋白质去掉,受到当时一些科学家的质疑。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则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没有掺杂任何蛋白质的dna,因此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说服力。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总是等于嘌呤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幺。2.c5f1i1[2012福建卷]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选项方法与结果结论或观点a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

不弯曲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

遗传的物质基础-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 高三生物阶段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它将蛋白质与DNA 能分开研究 D .艾弗里提出了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杀死的R 型菌与S 型菌混合使S 型菌转化成R 型菌 B .S 型菌与R 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高温处理过的S 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 S 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2 C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下列DNA 分子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6.关于下图DNA 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 分子中特有的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一)遗传现象 1.(2019·龙东、鸡西)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柿树上的果实有大有小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豌豆植株有高有矮D.菊花有白色和黄色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2019·辽宁辽阳)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2019·湖南湘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核D.叶绿体 4.(2019·德州)2018年10月17日河南商丘一工厂发生火灾,现场作业的11名工作人员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事后认领遇难者尸体过程中,用到了DNA鉴定。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2019·四川广安)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若将一个变形虫切割成甲、乙两部分(如图),能继续发育并繁殖后代的是() A.乙 B.甲 C.甲和乙 D.甲和乙均不能 6.(2019·浙江湖州)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5厘米,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7.(2019·湖南岳阳)图一为桃树枝条嫁接,图二为单细胞植物嫁接。A、B是同种植物的两个品种,

其结构都包括伞帽、伞柄、假根三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内。A、B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C为A、B嫁接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嫁接时,确保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成活后,新长出的枝条与(填“接穗”或“砧木”)性状一致。 (2)图二中的C若嫁接成功,将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剪去后再生出的伞帽与(填“A”或“B”)一致,原因是。 (3)图二所示生物在分类上最可能属于。 A.蘑菇 B.藻类 C.苔藓 D.蕨类 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的特点 1.(2019·辽宁辽阳)染色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肪和DNA C.蛋白质和DNA D.脂肪和蛋白质 2.(2019·甘肃天水)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染色体的数目是() A.30对、30对B.30对、30条C.30条、30条D.30条、30对3.(2019·四川南允)在一位健康女性的体内,一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白细胞、一个肌肉细胞和一个卵细胞中,共含有几条性染色体() A.5条B.6条C.7条D.8条 (二)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4.(2019·内蒙古通辽)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③的变化最明显 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③是成对存在的5.(2019·东营)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1.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T2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 2.噬菌体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答案】×分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以细菌DNA为模板。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4.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过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答案】√分析: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答案】×分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7.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 【答案】×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而不是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 8.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答案】√分析: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节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共有两部分内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搜寻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遗传、染色体、基因等概念。 (2)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教学,渗透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教学难点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物学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出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学生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思考。)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趁机引导:与父母相似的现象叫遗传,与父母不相似的现象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遗传与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大屏幕出示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提出问题

第四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枳沟初中 李普光)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备课人:枳沟初中李普光 一、诊断性测试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和。 2、细胞核内含有。 3、嫁接成活后,表现(接穗或砧木)的特征。 二、新课导入: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遗传和变异最基础的内容——《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明确并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的关系。 3、通过分析“伞藻嫁接实验”的过程,印证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学习过程】 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3~74“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并能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一)遗传的定义: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观察与思考:阅读课文并观察分析伞藻嫁接实验过程,解决问题。 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细胞的哪部分决定的?(细胞膜、细胞质还是细胞核) 2.该实验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阅读P74~76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 1.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2.不同生物体细胞(是指精子、卵细胞以外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的,同种生物 的体细胞中都含有数目而且相似的染色体,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阅读75页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 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一个DNA分子有条链。 3.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就揭开了DNA的奥秘,使遗传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并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因为他们建立了模型。 4.什么叫基因?基因是DNA的一部分,DNA分子的结构是双链的。 5.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控制的。 6.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个基因。 7.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一般还________存在。 四、小组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面几个问题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班内交流。 五、合作探究: 1.观察图4.4-4,用简洁的语言或图解描述生物体、染色体、DNA、细胞、细胞核、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 2.“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为什么具有相对稳定性? 六、疑难点拨: 还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七、盘点收获,巩固提升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请把你的主要收获写下来吧!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中, 是遗传控制遗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存在这些遗传物质中, 因此,()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 是主要染色体:是指细胞内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最小的DNA片段,基因控制 生物的。 DNA分子是由条链盘旋成的结构。 、基因之间的包含关系示意图: 八、达标检测 1.下列哪一种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2.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则说明物体具有()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3.人的身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的。成年人体内的细胞数达到了1014个。在从1个到1014个的过程中,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始终是23条 D、始终是23对 4.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________。遗传信息的中心是________,生物的遗传主要是与________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 5.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轮复习-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17页word文档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1.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 3.半保留复制与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计算,碱基数目的计算 4.基因表达过程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知识点一: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剖析 例题1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

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搅拌的目的 离心的目的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生版)

专题6《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试题精选 (共28小题) 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 (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区,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分子。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下图A所示。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3.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_ (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其中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 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 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②肺炎双球菌属于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 ②艾弗里实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方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和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和 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上 述大肠杆菌培养,得到 。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进入了细菌体内。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的原料,合成。 C、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 RNA 遗传物质 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 仅有RNA时,RNA作为遗传物质。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 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 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②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转化因子 ②艾弗里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3)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 DNA 和蛋白质 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 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 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得到 DNA含有32P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体内。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合成 DNA和蛋白质。 C、结论: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

【K12学习】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遗传的物质基础》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4)

遗传的物质基础

环节改与反思 一、 定向预习 明确目标预学主题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问题引领:(伞藻的嫁接实验) 1.请你简述实验过程. 2. 这个实验的假设是什么?预测现象是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预学自测: 1.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靠细胞膜的流动来移动. 现在将变形虫一分为二,一半有细胞核,另一半没有细胞核,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过一段时间结果:有细胞核的一半有长出了另一半,变成一个完好的个体;而没有细胞核的一半死亡了.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学主题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问题引领: 1.谁是遗传信息库? 2、在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 3、谁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谁具体控制生物特征? 预学自测: 1.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A、DNA和蛋白质 B、DNA和基因 C、蛋白质和基因 D、DNA和脂肪 2、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 C、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是由DNA和人蛋白质组成的 3、能决定眼睛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细胞核 C、基因 D、染色体 二、互深 动化共认享,知1.小组共享,收集问题. (1)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伞藻的嫁接实验,具体解决的办法是: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动画演示,再通过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讲解巩固. (2)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具体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讲解定义,画图解决; 三、 精 1.重点和难点的点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工程

高考综合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与基因工程 [内容概述] 遗传的物质基础包括: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中心法则。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步骤和应用。 [重点难点]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1.DNA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关键是设法使蛋白质和核酸(DNA)分开,然后分别单独地观察其影响。 2.DNA与RNA的主要区别: 3.基因的概念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对比:

4.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5.DNA的功能与中心法则 DNA(基因)代表遗传信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

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各占50%。 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G)/(C+T)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 如图:(A1+G1)/(C1+T1)=(C2+T2)/(A2+G2) (2)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T)/(G+C)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如图:(A1+T1)/(G1+C1)=(A2+T2)/(G2+C2)=(A1+A2+T1+T2)/(G1+G2+C1+C2)=(Aˊ+Tˊ)/(Gˊ+Cˊ) (3)在真核生物中,DNA、mRNA的碱基数及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之间6∶3∶1的数量关系中,DNA片段的碱基数是该基因片段中外显子所含碱基数目。 二、细胞质遗传特点: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分离比。 三、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在体外,将基因经“剪切”和“拼接”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生殖,是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f单元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f1[2012江苏卷]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f单元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 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f1[2012江苏卷]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b[解析]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但受当时科学水平所限,他并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虽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但因为在提取dna时还不能将其中的0.02%的蛋白质去掉,受到当时一些科学家的质疑。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则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没有掺杂任何蛋白质的dna,因此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说服力。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总是等于嘌呤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幺。2.c5f1i1[2012福建卷]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选项方法与结果结论或观点a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 不弯曲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新版)济南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讨论分析,能够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 描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认同生命关于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课件展示成龙父子、张国立父子,金龟子母女、陈佩斯父子的照片。 导入:请同学们找找看,这些明星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亲代和子代之间有相似的特征。 小结:这是遗传的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物界中其他生物是否也有遗传的现象?(举例说明)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俗语

结论:生物界中其他生物也有遗传的现象,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过渡)最初,人们对遗传的认识只停留在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方面,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遗传现象,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 1.伞藻嫁接实验 (1)了解伞藻: ①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其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2)请学生阅读课本P93,找出伞藻A和伞藻B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伞藻A 伞藻B 伞帽形状圆形扫帚形 伞藻颜色绿色黄色 注意:细胞核的位置 (3)伞藻嫁接 质疑: 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 ②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尝试总结。师生达成共识:由含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控制。 伞帽的形状与含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有关,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结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知识拓展: 2.课件展示:克隆羊多利培育过程 思考:克隆羊多利像哪只羊?为什么?

中考生物第一轮考点专题复习7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中考生物第一轮考点专题复习7 遗传的物质基础基础知识巩固 一、____________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遗传。 2.伞藻的嫁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 概念: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存在着一些能被______________染成深色的物质。 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的染色体。 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2.DNA分子的结构: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3.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许多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片段。 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 4.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 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____________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 ____________个基因。 5.意义:一般情况下,由于同种生物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_________的,因此,细胞内所含的基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保证了生物亲代与后代之间具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信息。 人类的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 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1.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1)数目:_________________。 (2)种类 ①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_______。 ②性染色体:决定个体性别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_______。女性的性染色体用 _________________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染色体的传递 (1)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比体细胞_________________,即精子和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Teaching plan of biology "the material basis o f heredity" for Grade 8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 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 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 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 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 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其中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 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 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②肺炎双球菌属于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 ②艾弗里实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方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和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和 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再 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得到 。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进入了细菌体内。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的原料,合成。 C、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 RNA 遗传物质 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仅有RNA时, RNA作为遗传物质。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 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 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②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转化因子 ②艾弗里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3)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 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 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得到 DNA含有32P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体内。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合成 DNA和蛋白质。 C、结论: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仅有RNA时,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遗传和变异课后习题解答与提示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复习题】(课本第6页) 一、填充题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噬菌体侵染细菌 2.DNA 、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 二、判断题 1.× 2.× 三、简答题 答案: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等分开,并且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 的作用;要实现这一设计思路,应具备的技术手段关键是细菌的培养技术和DNA 与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技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是: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实验九讨论题】(课本第6页) 1.答案: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血细胞,而沉于试管底部的鸡血细胞的细胞核才有DNA ,所以提取鸡血细胞中的DNA 时,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 2.答案:步骤1和步骤3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步骤1中向鸡血细胞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的溶液,这样,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水分子会大量渗入血细胞中,使血细胞胀破而得到DNA 。而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 溶解度最低时的NaCl 浓度(0.14 mol/L ),这样,由于氯化钠浓度的下降,DNA 的溶解度不断减小,DNA 分子就可从氯化钠溶液中析出,从而得到实验所需的DNA 。 3.答案:DNA 的直径约为2nm (m 101nm 9 -=),而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是肉眼可见的(约0.1~1mm )(因DNA 分子表面还有大量的杂质),其直径比DNA 的直径大得多,故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的粗细并不表示一个DNA 分子直径的大小。 【旁栏思考题】(课本第2、4页) 1.提示: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精确地复制自己。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以及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 2.答案:因为硫仅存在于2T 噬菌体的蛋白质组分中,而磷则存在于DNA 的组分中。

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二文科生物复习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基础梳理 1、染色体主要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要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科学家的做法是:设法把__ ______和________分开,________、________地观察它们的作用。1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 __等从________型________细菌中提出这些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________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________才有转化现象。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都具__ ______的外壳,头内部含有________。①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自然界,有少数生物只含________不含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RNA是遗传物质。因为_ _______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磷酸基数,含N碱基数________(相等、不等)。n个DNA分子中,如果共有磷酸基数为a,则复制n次,共需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DNA分子中,____ ____碱基对占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5、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两条长链按________平行方式盘旋成________。②_ 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________排列在内侧。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6、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是因为的多种排列。 7、DNA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DNA复制的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________供能、________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________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___ _____。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________,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________为原料,按照________原则,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________,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________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DNA复制的特点:、。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____________,从而保证了物种的________,保持了遗传信息的________,使种族得以延续。DNA复制准确的原因: 。 9、基因的概念是。 基因的功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________。 10、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直接: ②间接:。 11、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概念: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通过________合成________的过程。 转录即DNA的________________序列→mRNA的________________序列。 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以________________模板,合成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翻译即mRNA的________序列→蛋白质的________序列。 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练习 1、猕猴和普通小麦的体细胞都含有42条染色体,但它们的性状差异很大,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C.细胞大小不同 D. 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2、DNA分子转录时,能进行配对的碱基是() A .A与A B .A与U C.A与G D.A与C 3、关于细胞内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 B.子代DNA分子由两条新链组成 C.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D.形成的两条新链碱基序列相同 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科学家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进行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请回答: (1)实验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而其DNA分子侵入到细菌内部,并且在细菌内部合成了与亲代相同的子代噬菌体。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的DNA 侵入细菌后,控制合成子代的蛋白质外壳, 图8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阶段,该阶段在细胞的(细胞器)中进行。(3)图8中物质①是物质③是在细胞的中形成的。 (4)如果某肽链含有20个氨基酸,则对应基因中至少含有________个碱基,翻译过程需要______个转运RNA。 (5)对肽链进行加工成熟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肽链与蛋白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