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指引1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健康护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曹盛菊社区获得性肺炎指的是在医院外引发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临床症状包括咳嗽、胸疼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但并非全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均会出现初期症状,即存在无症状患者的可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该如何进行护理。
一、基础护理在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之后,患者的身体会随之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体质下降、抵抗力下降,且患者的个人行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
当患者进入急性期之后,需要持续卧床休养,患者居住病房应当保持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且每日需要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持续通风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室内湿度建议控制在60%左右。
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一般会存在出汗的情况,故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擦拭身体,每日更换贴身衣物,确保皮肤可以长期保持干燥状态。
二、饮食护理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而言,其日常饮食应当优先考虑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且要利于患者消化吸收,如肉汤、鸡蛋羹等。
患者进食时应当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且由于患者会因为肺炎而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精神鼓励的方式来达到鼓励患者进食的目的,确保患者的营养状态可以得到基本保障。
患者每日应当保证充分饮水,每日补充1~2 L,以维持液体出入量平衡。
高热患者可能会频繁出现流汗的情况,故需要增加饮水量。
三、病情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划分,即在不同的阶段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格外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呼叫医生,以免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
绪。
当患者对病症存在疑问时,应当适当给予解答,不要刻意隐瞒,但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应尽量委婉。
最后,护理人员应当主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的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获得的肺炎,包括起源不明的肺炎和确诊的新冠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包括疫情监测、病情评估、病情观察、病情干预等措施,旨在提供良好的护理,防止疾病传播,加快病人康复。
首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应该始于疫情监测。
在社区中,护士应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疫情监测,包括定期的健康排查、体温监测和症状调查等。
对于存在疑似病例或感染风险的人群,护士应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核酸检测,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其次,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也包括病情评估。
护士应该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病人主诉和病史等方面的了解。
病情评估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非常重要。
接下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还需要进行病情观察。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神志、咳嗽等方面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有潜在风险的病人,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护士应该加强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最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还需要进行病情干预。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护士应该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
这包括合理的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氧疗、护理干预等。
护士应该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除了以上护理措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还需要强调预防措施。
护士应该积极宣传卫生和防控知识,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同时,护士应该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指导他们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帮助社区居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共同抵御疫情的蔓延。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社区肺炎的传播,并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
社区获得性肺部疾病管理和治疗指南
概述
本指南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获得性肺部疾病的管理和治疗建议。
获得性肺部疾病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感染的肺部疾病,常见的包括感冒、肺炎等疾病。
预防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纸巾遮盖咳嗽或打喷嚏、保持
室内通风等。
2. 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增
强免疫系统。
3.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等。
早期症状及诊断
1. 咳嗽:干咳或有痰咳,持续时间长达两周以上。
2. 咳痰:咳痰量增多,痰液可能为黄绿色。
3. 发热:体温超过38度,持续时间长达几天。
4.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气短等。
管理和治疗措施
1. 休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 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用药,如抗生素、退热药等。
4. 注意饮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
5. 防止交叉感染:避免与病人直接接触,保持良好的卫生惯。
注意事项
1. 如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长达数周,建议尽快就医。
2. 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
3. 减少烟酒的摄入,避免二手烟的暴露。
4. 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以上仅为一般性指南,请在具体情况下咨询医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指引一、概念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再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再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护理目标1.患者病情平稳,症状缓解,.无护理并发症。
2.让病人及家属相信:正确的护理,有助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康复。
3.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质量。
4.为患者提供预防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健康知识。
5.提高呼吸科护士对CAP的预防、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四.护理要点一).评估与判断1.评估患者有无发病危险因素:年老人、婴幼儿,慢性肺部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受损、昏迷、吸入、受凉、劳累等。
2.评估有无CAP临床表现(见上述)。
3.评估严重程度:如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增快>30次/分;血氧降低PaO2<60mmhg;血压下降,休克;病变累及双侧多叶,进展快;有少尿肾衰等表现即为重症CAP。
应备好抢救药品及仪器二)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2.高热护理高热时.卧床休息,鼓励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ml,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防止虚脱,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3.呼吸困难的护理动态观察呼吸状况,判断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引起病人烦躁、恐惧,应做好心理护理,给病人有利于呼吸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吸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值,准备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急救用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指引一、概念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再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再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④.WBC>10×109/L 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护理目标1. 患者病情平稳,症状缓解,.无护理并发症。
2.让病人及家属相信:正确的护理,有助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康复。
3.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质量。
4.为患者提供预防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健康知识。
5.提高呼吸科护士对CAP的预防、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四. 护理要点一).评估与判断1. 评估患者有无发病危险因素:年老人、婴幼儿,慢性肺部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受损、昏迷、吸入、受凉、劳累等。
2. 评估有无CAP临床表现(见上述)。
3 . 评估严重程度:如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增快>30次/分;血氧降低PaO2<60mmhg;血压下降,休克;病变累及双侧多叶,进展快;有少尿肾衰等表现即为重症CAP。
应备好抢救药品及仪器二)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2. 高热护理高热时.卧床休息,鼓励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ml,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防止虚脱,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3. 呼吸困难的护理动态观察呼吸状况,判断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引起病人烦躁、恐惧,应做好心理护理,给病人有利于呼吸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吸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值,准备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急救用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指引
一、概念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再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再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④.WBC>10×109/L 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护理目标
1. 患者病情平稳,症状缓解,.无护理并发症。
2.让病人及家属相信:正确的护理,有助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康复。
3.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质量。
4.为患者提供预防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健康知识。
5.提高呼吸科护士对CAP的预防、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四. 护理要点
一).评估与判断
1. 评估患者有无发病危险因素:年老人、婴幼儿,慢性肺部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受损、昏迷、吸入、受凉、劳累等。
2. 评估有无CAP临床表现(见上述)。
3 . 评估严重程度:如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增快>30次/分;血氧降低PaO2<60mmhg;血压下降,休克;病变累及双侧多叶,进展快;有少尿肾衰等表现即为重症CAP。
应备好抢救药品及仪器
二)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2. 高热护理
高热时.卧床休息,鼓励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ml,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防止虚脱,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3. 呼吸困难的护理
动态观察呼吸状况,判断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引起病人烦躁、恐惧,应做好心理护理,给病人有利于呼吸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吸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值,准备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急救用物。
4.痰标本留取的护理
须在抗生素治疗前,至少在入院24小时内采集标本。
指导病人先用洗必汰嗽口,再用温开水嗽口后,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
无痰病人可用10%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导痰。
真菌和分支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对于通常细菌,要先将标本进行细胞学筛选,1次即可.。
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保存保存标本应在24h内处理。
5.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
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2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必要时吸痰。
如病情允许可指导病人采用体位引流法促进痰液排出,每日1-3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应在餐前或餐后1h进行,引流时配合咳嗽,以利于引流。
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
5. 疼痛的护理
胸疼者如频繁的干咳,遵医嘱使用药物镇咳;胸痛时可取患侧卧位。
因发热引起全身肌肉疼痛者,可给予按摩,并嘱多饮水,以利代谢产物的排泄。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6.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肢体末端温度等,及时发现休克先兆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配合抢救:如放置休克体位、吸氧、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抗生素等,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五.预防保健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CAP的病因和诱因。
2.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避免受凉、淋雨、酗酒。
吸烟者劝导戒烟。
4. 有皮肤痈、疖、感染、毛囊炎、蜂窝组织炎者应及时治疗,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血液病、肝硬化、营养不良、高龄等)和COPD、支气管扩张者。
5.慢性病、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咳出痰液。
65岁以上人群和具有其他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接种多价肺炎链球菌疫苗.
六.护理评价
1、给予的护理及解释, 病人及家属能够明白。
2、早期辨别病情的异常变化,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
3、通过护理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病人及家属能掌握预防CAP的保健知识。
4、呼吸科护士掌握CAP的预防、救治及相关知识。
七相关知识
1.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COPD/支扩/陈旧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基础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疾患;误吸或易致误吸因素;脾切除术后;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吸烟;精神状态改变;近一年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史。
2.氧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