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忆障碍持续时间及其两者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65.13 KB
- 文档页数:5
精神病简答题一、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包括有: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体型感知综合障碍区分: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一种虚幻的知觉。
二、试述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的鉴别要点。
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的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病人常叙述是亲眼所见或亲耳听见的,因而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且存在于主观空间,如脑内或体内,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但对其坚信不移。
假性幻觉更具有诊断价值。
三、如何理解妄想?答: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妄想具有以下特征: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四、何谓假性痴呆?常见的假性痴呆有哪些?答: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常见类型有:①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也可出现一些愚蠢幼稚行为,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②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如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逢人就称阿姨、叔叔;③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功能降低,表现出类似痴呆早期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但患者有明显抑郁体验可予以鉴别,抑郁缓解后智能可完全恢复。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意识障碍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意识程度减退或丧失的病理现象,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意识障碍的分类以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意识障碍的分类1. 部分性意识障碍部分性意识障碍是指意识程度的改变不是全面性的,仅限于某些特定的认知或功能领域。
常见的部分性意识障碍包括记忆障碍、注意力障碍和感知障碍。
- 记忆障碍记忆障碍使得患者对过去的事件、人物或信息无法保持长期有效的记忆。
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无法记住重要的约会时间、无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 注意力障碍注意力障碍使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或不能持续关注某个任务或活动。
这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完成任务,如无法专注于工作、学习或与他人交流。
- 感知障碍感知障碍使得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出现问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例如无法正确辨认物体、听力下降或无法嗅到食物的气味。
2. 全面性意识障碍全面性意识障碍是指意识程度的改变波及到整个个体的意识状态,常见的全面性意识障碍包括昏迷和昏睡状态。
- 昏迷昏迷是指意识程度完全丧失,患者无法清醒和与外界产生有效的交流。
这使患者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完全依靠他人的照顾。
- 昏睡昏睡是指意识程度丧失,患者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
这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主动进食、行动不便,需要他人的协助。
二、意识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意识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和人际关系意识障碍使患者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对情感表达、语言能力和社交技巧造成障碍,导致患者与他人的沟通出现问题,人际关系紧张或疏远。
2. 居家生活意识障碍患者在居家生活中需要他人的全面照顾,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澡、穿衣等。
这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影响。
3. 工作和学习意识障碍使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受到限制,影响了工作和学习的表现。
【简答题】一、简述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答:大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均由大脑调控。
正常的大脑功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异常的大脑功能与结构可能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
大脑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形成了神经环路,构成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结构基础,脑通过不同环路处理信息,并对所处理的信息进行整合,并结合与之有关的触觉、听觉体验,既往的经历、记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觉体验。
神经递质在这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然后通过第二、第三信使系统调节其效应的时程和强度。
体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脑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布,参与不同的精神活动。
大脑还具有可塑性,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从而影响整个精神活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精神活动的影响。
二、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理解精神疾病?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易感性是必要因素,但不能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是必要因素,但也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病因。
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心理的、社会文化的东西通过记忆、学习等会使大脑的结构、化学和神经活动不断发生变化。
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导致心身疾病。
【简答题】一、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答: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是否有明显改变;②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定限度;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避免主观片面。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障碍的症状学题库考点1、单选在记忆过程中,与保存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注意力障碍B.脑部器质性疾病C.情绪因素D.思维障碍E.心理疾病正确答案:B2、判断题强制性(江南博哥)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正确答案:错3、单选脑内突然涌现出大量异己的奇怪念头,病人对此也感莫名其妙,且不能控制,这种症状可能是()A.思维扩散B.思维散漫C.强制性思维D.强迫性思维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患者感到脑内突然涌人大量的异己的思维,不受自己意志支配,仿佛是别人强加的,属于强制性思维。
4、单选患者感到声音特别刺耳,轻微触摸皮肤也感到疼痛难忍,这种症状是()A.内感性不适B.错觉C.幻觉D.感觉过敏E.非真实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感觉过敏是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
表现为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轻柔的音乐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
5、单选持续大量生动的幻视最常见于()A.脑器质性精神障碍B.精神分裂症C.躁郁症D.创伤后应激障碍E.神经衰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幻视在各类精神障碍中较常见,内容可丰富、多样、形象,也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比较模糊。
通常多见于意识障碍,如谵妄状态可见到大量、持续、生动的幻觉。
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幻视(如精神分裂症)也不罕见,需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幻视内容多单调离奇,幻视常与其他感官的幻觉一起出现,持续时间较短。
本题正确答案为A。
6、单项选择题当医生问患者“你为什么住院”,答“我也不想住院,我有2个孩子,干革命促生产,你放开手,是计算机病毒,保养自己……”。
此症状属于()A.病理性赘述B.刻板言语C.持续性言语D.思维破裂E.思维奔逸正确答案:D7、单选妄想按起源可分为()A.钟情妄想与嫉妒妄想B.疑病妄想与虚无妄想C.被害妄想与夸大妄想D.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E.系统性妄想与非系统性妄想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妄想的起源,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注意障碍与记忆障碍注意(attention)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
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和清晰。
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意识等活动密切相关。
注意有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
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主动注意为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
被动注意也称作不随意注意,它是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一)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
如有妄想观念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是针对他的;有疑病观念的患者注意增强,指向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
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等。
(二)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时。
(三)注意缓慢:指病人注意兴奋性的集中困难和缓慢,但是注意的稳定性障碍较小。
病人对回答第一个问题完全正确,但对他接连不停地提出第二、第三个问题时,他的回答就显得缓慢。
主要是由于注意的兴奋性缓慢和联想过程的缓慢。
见于抑郁症。
(四)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
多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征。
(五)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见于意识障碍或智能障碍患者。
(六)注意固定:治病人的注意稳定性特别增强。
见于健康人和精神病人。
如某些发明家和思想家。
精神病人如抑郁状态以及具有顽固的妄想观念的病人,将注意总是固定于这些妄想观念上。
有强迫观念的病人,也存在此种状态,病人觉察到这种注意的集中以及固定性而无法转移,故称之为强制性注意。
(七)注意转移: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记忆的类型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感觉寄存器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
在感觉寄存器中,信息可能受到注意,经过编码获得意义,继续进入下一阶段的加工活动,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它们就会自动消退。
瞬时记忆时间很短,也就数秒钟,其储存时间一般在0.25s~2s。
只有一部分信息受到关注而得到进一步加工,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之后的第二个记忆阶段。
它发生在瞬时记忆之后,在瞬时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s~30s,但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
短时记忆是一个中继站,待记忆的内容在这里可以被有意识的保存着,并为进入长时记忆做好准备。
短时记忆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个是初始记忆,另一个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工作记忆是指在信息存储的同时,对信息进行处理或操作的机制,从而使信息能够以适宜的方式存储在永久性的长时记忆中。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的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学习、语言理解以及社会认知等复杂认知的完成都需要依赖工作记忆来实现。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经过语音转换可以进入人的长时记忆系统。
信息在这里可以长期保存,最长可以保持一生。
长时记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记住的内容在经过较长时间以后会有所改变。
4.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与人的经历,其中包括特定的时间和地方等联系在一起的记忆。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25 期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杜雨欣,肖黎黎,刘春霞,张弟文,邹欣,赵东梅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 探讨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失匹配负波(MMN)、P300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择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92例(迟发脑病组)、单纯有害气体中毒患者87例(单纯中毒组),入组次日采用脑诱发电位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
比较两组MMN、P300潜伏期和波幅以及MMSE、MoCA评分;分析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MMN、P300潜伏期和波幅与MMSE、MoCA评分的关系。
结果 迟发脑病组MMN、P300潜伏期均高于单纯中毒组,MMN、P300波幅均低于单纯中毒组(P均<0.05)。
迟发脑病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单纯中毒组(P均<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迟发脑病组MMN、P300潜伏期与MMSE、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而MMN、P300波幅与MMSE、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
结论 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MMN和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并且二者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关键词: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事件相关电位;失匹配负波;P300;认知功能障碍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5.011中图分类号:R7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5-0046-03迟发性脑病是有害气体中毒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一段时间假愈期突然发生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后最严重的并发症[1]。
精神科检查提纲一合作病人的检查提纲《一》一般表现1、意识状态意识是否清晰,有何种意识障碍(包括意识障碍的水平和内容)。
意识障碍可分为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两种障碍,其中环境意识障碍有:1、嗜睡2、意识混浊3、昏睡4、昏迷。
具体变现为a:清晰度下降;b:范围改变①朦胧状态②漫游性c内容的改变①谵妄状态②精神错乱③梦样状态。
自我意识障碍包括:⑴人格解体⑵交替人格⑶双重人格⑷人格转换。
2、定向力对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的能力,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等.3、接触情况主动或被动,合作情况及程度,对周围环境的态度等.4、日常生活包括仪表、饮食、大小便及睡眠,女病人的经期情况,与其他病友的接触、参加病人集体活动及娱乐等。
《二》认知过程1、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 ①感觉减退;②感觉倒错;③感觉过敏;④内感性不适出现的时间及程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
(2)知觉障碍:①错觉:②幻觉出现的时间及程度以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3)感知综合障碍:①视物变形症;②空间知觉障碍;③非真实感;④人格解体;⑤时间知觉改变<出现的时间与性质〉.2、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涣散,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语言和语速的异常,有无思维迟缓、思维奔逸、思维中断、破裂性思维及思维贫乏等。
(2)思维内容和结构如妄想其种类、内容、性质、出现的时间、是否固定或成系统、荒谬程度或现实程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等。
4、记忆力记忆力减退(包括即刻记忆、近记忆及远记忆力)、记忆增强、有无遗忘、错构及虚构。
5、智能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力及抽象概括能力等。
6、自知力如自知力缺如、有部分自知力及自知力基本完整,还要注意病人对治疗的态度。
(定义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三)情感表现情感障碍包括: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迟钝等。
观察时应注意患者的表情、姿势、声调、内心体验及情感强度,稳定性,情感与其他精神活动是否配合,对周围事物是否有相应情感反应。
记忆障碍的科普知识嘿,咱今儿来聊聊记忆障碍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记忆啊,就像是我们脑海里的一个大宝藏,里面装着我们的经历、知识、情感啥的。
可有时候,这个宝藏好像出了点问题,这就是记忆障碍啦。
咱先说说啥是记忆障碍。
简单说呢,就是本来该记住的事儿,你记不住了,或者记错啦。
就好比你本来记得今天要和朋友见面,结果到了时间你给忘得死死的,这就是一种记忆障碍的表现呀。
记忆障碍的种类还不少呢。
有一种叫遗忘,就是你把过去的事情给弄丢了一部分。
这就好像你有一本珍贵的相册,突然有几页不见了,多让人郁闷呐!比如说你可能忘记了昨天吃的啥饭,或者忘记了自己把钥匙放哪儿了。
这还算好的,要是严重起来,可能连重要的人或事都能忘喽。
还有一种叫错构,就像是记忆出现了混乱,把一些事情记错了时间、地点或者人物。
你想想看,要是你把小时候的事情记成是长大以后发生的,那不是乱套了嘛!记忆障碍可不是小事儿呀!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多麻烦呢。
你想想,如果总是忘事儿,工作能做好吗?和朋友的关系能处好吗?那肯定不行呀!就好比你答应了朋友一件事,结果转头就忘了,朋友得多失望呀!那为啥会出现记忆障碍呢?原因可多啦。
年龄就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记忆力可能就没那么好了,就像机器用久了会老化一样。
压力也会捣乱呀,你要是天天压力山大,那脑子能好使吗?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记忆障碍,像老年痴呆症啥的,那可就严重了。
那我们能做点啥来预防记忆障碍呢?首先呀,要多用脑,多学习新东西,让大脑保持活跃,就像给它做做健身操一样。
多和人交流,多参加社交活动,也能让大脑更灵光呢。
还有啊,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别熬夜,吃得健康点,多运动运动。
这些都能帮我们的大脑保持健康呢。
要是发现自己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可别不当回事儿呀!赶紧去看看医生,做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嘛。
别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后悔莫及。
咱可不能小瞧了记忆障碍这个事儿呀,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捣蛋鬼,时不时地来捣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