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47
一、名词解释1、疾病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2、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疾病称之为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3、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致病因素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称之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4、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免疫系统某种或多种成份缺陷的动物。
5、转基因动物:用实验方法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到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地表达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动物称之为转基因动物。
6、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动物是指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动物。
7、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都是为人服务的,一切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8、自发性肿瘤模型:这是一类不经人工处置而自然发生的动物肿瘤模型,其发病类型、发病率均随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等不同而不同。
9、移植肿瘤模型:动物接种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皮下、腹腔、静脉、颅内等),甚至是无细胞滤液(病毒性肿瘤)后,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一群动物患同样的肿瘤,其成功率接近100%。
二、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号错误的用(×)号)1、研究人类疾病可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与人类接近的非人类灵长目,如猴、猩猩、狒狒、长臂猿等。
(√)2、研究人类疾病只能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与人类接近的非人类灵长目,如猴、猩猩、狒肌长臂猿等。
(×)3、猕猴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月经周期也是28天,可用于生殖生理、计划生育及避孕药研究。
(√)4、小鼠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月经周期也是28天,可用于生殖生理计划生育及避孕药研究。
(×)5、狗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其消化生理、毒理和对疾病的反应都和人类近似,适于作生理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行为学和外科手术学上的研究。
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1. 最小化使用动物:尽量使用最少的动物来获得足够的数据。
使用教育和计算机模型等方法来替代动物实验。
2. 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动物,并考虑它们的生理特点和缺陷。
3. 选择健康的动物:仅使用健康的动物进行实验。
如果动物患有疾病,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4. 应用最佳的实验方法:选择具有最佳实验方法的实验动物种类进行实验。
最佳实验方法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 最大限度减轻动物的痛苦和痛苦:在实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和痛苦。
尽量使用无创伤性的实验方法。
6. 定期审查使用动物的方案:为保证动物受到妥善对待和使用,定期对使用动物的方案进行审查。
7. 尊重生命:在面临使用动物的决策时,必须尊重生命,并认真考虑是否有替代方案。
标准化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是指在科学实验中用于研究、测试和教学的动物。
它们在医学、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管理和使用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管理和实验使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常见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狗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价值。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动物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繁殖能力、易感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道德,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痛苦程度,遵循3R原则(减少(Reduce)、替代(Replace)、改良(Refine))。
其次,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是保证实验动物健康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动物饲养环境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保证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
饲养动物的饲料和饮水需要符合营养需求,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控,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标准化实验动物的实验使用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痛苦程度,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动物的行为观察和生理监测,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标准化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证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做到科学选择、合理饲养和严格使用,才能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推动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
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动物可以为我们提供模拟、预测和解释人类生理和疾病相关机制的重要线索。
同时,通过实验动物的研究也促进了药物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在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目的、动物特性、伦理道德和实验效度等。
首先,实验动物的选择应该与实验目的紧密相关。
不同的实验目的需要不同的实验动物模型。
例如,在研究心血管疾病时,可以选择小鼠、大鼠或猪等动物模型,因为它们与人类的心血管系统有很高的相似性。
而在针对一些疾病的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研究中,可以选择果蝇、线形动物等简单而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生物模型。
其次,实验动物的特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例如,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为其体型小、繁殖能力强、代谢途径与人类相似以及遗传背景易于操纵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多种疾病的理想模型。
大鼠的体型比小鼠大,适合从器官到器官系统层面的研究,而猪则更接近人类的体型和器官结构,适合进行一些更复杂的研究。
此外,考虑到道德和伦理方面,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也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准则。
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确保实验动物享有最佳的生活条件和对待。
此外,应该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时间,采用尽可能少的动物实验来达到研究目的。
最后,实验动物的选择还应考虑实验效度的问题。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人类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
虽然实验动物能够提供很多与人类相似的生理、解剖和行为特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要确认其与人类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解读和推广。
同时,结合其他实验方法如细胞培养和计算模型等可以更好地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科学家们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动物特性、伦理道德和实验效度等多个因素,以准确地选择最适合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合理地应用在研究中。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理解常用的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范围,对组织施行实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确立了实验研究题目及目的后,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对进展必要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现将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动物用途简介如下:一、家兔家兔品种很多,目前我国实验用的家兔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中国本兔又称白家兔,毛色多为纯白,红眼睛,是我国长育的一种品种,成年兔体重1.5~3.5 kg。
2.青紫兰兔〔山羊青兔或金基拉兔〕毛色银灰色,成年兔体重2.5~3.5 kg.3.大耳白兔〔日本大耳白兔〕毛色纯白,红眼睛,两耳长大,血管明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成年兔体重4~5 kg.家兔常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各项实验中,如直接记录呼吸、血压、泌尿调节、减压神经放电、膈神经放电、观察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理解心电图的变化、中枢神经兴奋药实验、药物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药物中毒及解毒,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失血、出血性休克、DIC、肺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动脉高血压、肺水肿、肝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肾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比较敏感,也常用于研究发热、解热药和检查致热源等。
二、小白鼠:小白鼠能用于药物的挑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多种癌、肉瘤、白血病、多种传染病、慢性气管炎、心室纤颤等。
小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1.小白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价格低廉,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
因此只要符合实验要求,应尽量采用。
它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容易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如药物的挑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平安实验,用于药物的效价比较及抗癌药的研究等。
小白鼠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2.小白鼠对许多疾病有易感性,因此适用于研究以下疾病。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动物实验设计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模拟、治疗方法的测试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动物实验不仅可以提供重要的研究数据,而且可以减少人类在研究过程中的风险和伦理道德争议。
在进行动物实验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进行合适的动物选择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首先,在选择实验动物时,科研人员需考虑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实验动物的特性等因素。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猴等。
小鼠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建立等方面,因为小鼠遗传资源丰富,体型较小,易于饲养和处理。
大鼠也是常见的实验动物,其体型较大,且与人类体内的器官结构较为相似,适合进行疾病模型和药物研究。
猪具有与人类更相似的解剖结构和生理过程,适用于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研究。
猴则更为接近人类生理和心理特性,适用于一些重大病症的研究,但由于猴类资源有限,研究成本高昂,受到法规和伦理约束,使用相对较少。
其次,在设计动物实验时,科研人员需考虑实验的目的、实验组组织、样本大小、实验方案和动物福利等因素。
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设计的目标和方法。
例如,如果目标是测试其中一种新药的疗效,可以设计正常组和疾病模型组,观察和记录药物在不同组别中的疗效。
实验组组织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进行体外实验,也可以在整个生物体中进行体内实验。
样本大小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统计学上的需求,以及实验动物的数量和资源成本。
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制定,例如,剂量选择、实验时间点的确定、实验标准的设定等。
同时,为了确保动物的福利,科研人员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规定,确保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受到适当的关爱和保护。
总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的选择和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科研人员需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和问题,合理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并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同时,还需关注和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合理运用动物资源,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规定。
临床实验中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应用在临床实验中,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选择和应用动物模型,对于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及其相关策略。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临床实验中的动物模型,其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依据和策略。
一般而言,动物模型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 实验对象的相似性实验对象的相似性是选择动物模型的重要因素。
所选用的动物模型,应具备和人类疾病或病理状态相似的特征。
例如,在心脏病实验中,选择小鼠模型可能过于简单,而选择大猩猩模型则过于复杂,因此,人类的冠状动脉模型可能是更恰当的选择。
2. 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动物模型的选择还需考虑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
实验中所采用的动物模型,必须能够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可重复的结果,并且能够较好地预测出新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例如,在癌症治疗药物的研发中,良好的预测模型需要正确模拟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 实验成本和安全性实验的成本和安全性也是考虑动物模型选择的重要因素。
选择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成本、人员培训成本、实验时间等多个方面的成本。
同时,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如避免动物受到过多的痛苦和折磨,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动物模型的应用在正确选择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还需要合理使用和应用动物模型。
1. 精细化操作动物实验需要精细化地操作,避免给实验动物造成过多的创伤和危害。
例如,在实验中需要使用药物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需要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量和质量,防止过量使用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
2. 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动物实验的数据统计需要遵循标准化的规范。
例如,在动物体外实验中,需要使用公认的标准化实验前后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严格的伦理标准动物实验需要严格的伦理标准。
在动物实验前,需要进行合理的合规审查和道德评估,避免将实验动物当作实验物品而导致动物权益受到损害。
4. 结果的解读和报道正确解读和报告实验结果是保证动物实验可靠性的重要部分。
第十三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第一节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科学研究、医疗实践、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重复性,必须选择标准化及与实验目的相适应的实验动物。
在某种意义上讲,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来进行实验,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
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一、选择与人体结构、机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利用实验动物某些与人类相近似的特性,通过动物实验对人类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推断和探索。
例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哺乳动物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点,从解剖学上看,除在体型的大小比例存在差异外,身体各系统的构成基本相似,因此,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基本功能过程也是相似的。
从进化的角度看,猩猩和猴与人类最接近。
在解剖学、组织器官功能、白细胞抗原及染色体带型等方面与人相似,用这些动物试验的结果来说明人则很有说服力。
以高胆固醇膳食饲喂兔、鸡、猪、狗、猴等动物时,均可诱发动物的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
但猴和猪除有动脉粥样硬化外,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斑块、大片心肌梗塞,情况与人更为相似。
一些带有自发性疾病的动物,可以局部或全部地反映人类类似疾病过程表现,经过遗传育种的方法,可把这种动物培育成疾病的模型动物,以供研究。
如,遗传性高血压大鼠、糖尿病小鼠等。
如在外科手术操作性实验中,选用猪或狗等大动物比用大鼠、小鼠在操作实感上更接近于人类。
家犬是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为刺激条件进行条件反射实验;其汗腺不发达,不宜选作发汗实验;胰腺小,适宜作胰腺摘除术;胃小,易作胃导管,便于进行胃肠道生理的研究。
大鼠无胆囊,不会呕吐,不能做胆功能观察或催吐实验。
狗、猫、猴等动物呕吐反应敏感,则宜选用。
家兔对体温变化十分敏感,宜选做发热、解热和检查热原的实验研究,大鼠、小鼠体温调节不稳定,不宜选用。
一般动物可自身合成维生素C,豚鼠则不能合成,因而可用来做Vc缺乏试验。
二、选用结构简单又能反映研究指标的动物进化程度高或结构功能复杂的动物有时会给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结果的获得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
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的内容引言:实验动物伦理审查是指对涉及实验动物使用的研究项目进行伦理道德评估的过程。
这一审查过程旨在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并确保实验的科学价值和必要性。
本文将探讨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的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与使用在实验动物伦理审查中,首要考虑的是实验动物的选择与使用。
研究者应当选择与研究目的相适应的实验动物,并且应当优先考虑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人类细胞和组织等替代方法。
对于必须使用实验动物的研究,应当选择种类合适、数量合理的动物,并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动物数量和使用。
二、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还包括对实验动物福利的保护。
研究项目提交审查时,必须提供详细的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计划,确保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适当的饲养、水源和环境条件。
此外,还需要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得到监测和记录,并提供紧急救护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苦恼,采取必要的麻醉、镇痛和止痛措施。
三、实验设计和方法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还关注实验的设计和方法。
研究者应当提供实验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的详细描述,并确保实验设计符合科学道德和伦理要求。
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苦恼,并确保实验的科学价值和必要性。
此外,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实验动物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
四、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由专门的伦理委员会进行。
该委员会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生物学、医学、伦理学等。
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得到保护。
研究者需要向伦理委员会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回答委员会的问题和疑虑。
伦理委员会会根据实验的科学价值和伦理道德要求,做出决策和建议。
五、伦理审查的程序和结果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的程序一般包括项目申请、初审、面审和决策等环节。
研究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申请材料,并在面审环节解答委员会的问题和疑虑。
伦理委员会会根据实验的科学价值和伦理道德要求,做出通过、修改或拒绝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