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利用(1)
- 格式:ppt
- 大小:285.50 KB
- 文档页数:87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1.目的和原则(1)最小化对动物的痛苦和不适;(2)使用合适数量的动物样本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3)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健康;(4)尊重实验动物的权益,并进行相关伦理审查。
2.实验动物的选取与养殖(1)选择适合的动物种类和品系,以满足实验的需要,并减少对动物的痛苦和伤害;(2)根据动物实验项目的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动物个体,如性别、年龄、体重等;(3)实验动物的养殖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保证其健康和舒适。
3.实验动物的处置(1)实验结束后,对于有生存力的实验动物,可以重新投入科学研究或用于教学等目的;(2)对于实验结束后不再需要的动物,应采取安全和安乐的方式处置,如人道处死、人道安乐死或安全地回收利用。
4.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1)提供适合的饲料,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并确保饮用水的供应;(2)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3)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注重动物的生理和心理福利。
5.实验动物使用的伦理审查(1)在进行实验动物使用前,应进行相关伦理审查,确保实验设计合理,符合科学和伦理的要求;(2)伦理审查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并确保任何可能对动物造成痛苦或不适的实验项目得到充分评估和批准。
6.实验操作和技术(1)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技术,以减少实验中的风险和误差;(2)实验操作应具有可靠性和重复性,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福利和安全。
7.实验动物的疼痛和不适的评估和减轻(1)在实验中,应对动物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适进行评估,采取措施减轻其痛苦;(2)如有必要,在实验中使用镇痛、麻醉药物或正当的处置方法来减轻动物的痛苦。
8.结果的记录和分析(1)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和结果等;(2)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开发和推广替代方法,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2)鼓励使用无动物实验方法,如体外实验、计算机模拟等。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共篇)(一)引言概述: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学科,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来获取科学数据和知识。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一系列实验结果,探讨实验动物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正文:1. 实验动物的选择:- 考虑实验目的和动物特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等,每种动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限制;- 实验动物品种的选择需根据实验要求和研究领域确定。
2.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环境:-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水源和温度控制等;- 动物饲养条件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需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清洁,确保实验动物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
3. 实验动物行为测试:- 利用行为学测试评估实验动物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常用的行为测试方法包括自由探索、空间记忆和条件反射等;- 结合行为学数据,分析实验动物的行为模式和特征,进一步探讨动物行为学的机制。
4. 实验动物遗传学研究:- 利用遗传学方法,研究实验动物的基因表达和突变;- 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基因改造的实验动物模型;- 分析实验动物遗传变异与行为学表现的相关性,深入了解动物行为与遗传之间的关系。
5. 实验动物生理研究:- 通过生理学指标评估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状态和健康状况;- 分析实验动物的生理参数变化,揭示动物的生理机制;- 在药物研究和疾病模型中应用实验动物,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
总结: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生理和遗传的重要学科,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一系列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生理机制和遗传特征。
通过合理选择实验动物、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进行行为学测试以及遗传和生理研究,我们能够推动实验动物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动物健康领域的进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名词解释1、疾病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2、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疾病称之为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3、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致病因素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称之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4、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免疫系统某种或多种成份缺陷的动物。
5、转基因动物:用实验方法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到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地表达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动物称之为转基因动物。
6、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动物是指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动物。
7、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都是为人服务的,一切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8、自发性肿瘤模型:这是一类不经人工处置而自然发生的动物肿瘤模型,其发病类型、发病率均随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等不同而不同。
9、移植肿瘤模型:动物接种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皮下、腹腔、静脉、颅内等),甚至是无细胞滤液(病毒性肿瘤)后,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一群动物患同样的肿瘤,其成功率接近100%。
二、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号错误的用(×)号)1、研究人类疾病可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与人类接近的非人类灵长目,如猴、猩猩、狒狒、长臂猿等。
(√)2、研究人类疾病只能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与人类接近的非人类灵长目,如猴、猩猩、狒肌长臂猿等。
(×)3、猕猴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月经周期也是28天,可用于生殖生理、计划生育及避孕药研究。
(√)4、小鼠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月经周期也是28天,可用于生殖生理计划生育及避孕药研究。
(×)5、狗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其消化生理、毒理和对疾病的反应都和人类近似,适于作生理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行为学和外科手术学上的研究。
动物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动物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概述动物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动物实验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接下来,将探讨动物选择、实验设计、条件控制和实验操作等重要方面。
最后,总结动物实验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
一、动物实验的目的和意义1. 探索未知领域:动物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探测新的领域,并揭示相关的生物学和医学机制。
2. 加深对生理过程的理解:通过观察动物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3. 为疾病研究提供模型:动物实验可以提供疾病研究的模型,从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4. 药物研发:动物实验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测试场所和安全性评估。
5. 理解基因和遗传等因素:通过动物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基因和遗传方面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二、动物实验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 道德考量: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动物的福利受到尊重和保护。
2. 法律法规:制定法律法规能够约束动物实验,确保其合法性和道德性。
3. 代替原则:发展替代方法和技术可以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达到替代或减少使用动物的目标。
4. 伦理审查:动物实验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确保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5. 转化医学:将动物实验的结果转化为医学应用时需要严格考虑其伦理和法律问题。
三、动物选择1. 物种选择:根据研究需要和伦理考虑选择适当的动物物种进行实验。
2. 动物模型的相似性:选择与人类生理相似的动物模型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3. 遗传背景:考虑到动物的遗传背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择具有一定遗传背景的动物进行实验。
4. 年龄和性别:动物实验中,年龄和性别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5. 动物数量:根据实验的目的、可行性和伦理要求合理控制动物数量,避免浪费和虐待。
四、实验设计1. 研究目标:明确实验的研究目标,以便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 控制变量:在动物实验中,控制变量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动物(一)实验动物的选择是医学科学研究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实验动物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课题质量的高低、经费开支的多少、研究途径正确与否以及实验方法的简单与繁琐问题,甚至会影响到课题的成败及研究结果正确性。
因此,必须从观念上将实验动物的选择看作科技项目立项查新的文献检索一样,作为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必须从实验动物学的学科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次,要了解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这是正确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条件。
一、常用实验动物袋鼠(有袋目)、犰狳(贫齿目)、刺猬(食虫目)、蝙蝠(翼手目)、兔、鼠兔(兔形目)、大鼠、小鼠、地鼠、豚鼠(啮齿目)、江豚(鲸目)、海狗(鳍足目)、马、骡、驴(奇蹄目)、猪、牛、羊、鹿(偶蹄目)、狗、猫、鼬(食肉目) 、猕猴、黑猩猩(灵长目)等。
二、生物医学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1.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机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动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进化程度最高,是最接近与人类的理想动物,如,猕猴。
其他动物----虽进化程度低些,但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如,犬、猫、猪等。
2.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
如:开胸和心脏实验----适宜选用兔做实验;发热、解热和检查致热源实验-----适宜选用兔做实验;观察药物对排卵的影响,进行避孕药研究-----适宜选用兔、猫;动脉粥样硬化实验-----适宜选用兔、猪、猴;肝外科实验研究------适宜选用大鼠;胆囊功能研究------不能选用大鼠;呕吐实验----适宜选用猴、猫;变态反应、Vc缺乏症研究----适宜选用豚鼠;对带有雌激素活性的药物进行避孕药效研究----不能选用小鼠、大鼠;同品种不同品系的动物存在有很多特殊的反应,应注意选择应用。
3.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内容选用相匹配的标准化动物标准化动物系指,经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及营养控制而繁育的动物。
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作者:李铁铮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23期摘要:在药理学动物实验中,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实验动物。
学生要严格掌握青蛙、蟾蜍、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狗等实验动物的捉持方法,严格掌握各类实验动物的不同给药方法,保证自身安全,获得相应实验结果。
在此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达到实验目的。
摘要:药理学;动物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实验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动物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用途1.1实验动物的选择青蛙、蟾蜍、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狗等为药理实验常用动物。
动物对药物反应具有种属差异性,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可分为4个级别,药理教学实验可选用一级普通动物,科研实验必须用二级以上实验动物,分别为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的动物和四级无菌动物。
1.2实验动物的用途在离体情况下,青蛙和蟾蜍心脏节律性搏动保持时间较长,可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药物对周围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作用的观察可选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小鼠易大量繁殖,是最常用实验动物,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
大鼠用途与小鼠基本相同,主要用于一些用小鼠不便进行的实验。
大鼠对炎症反应较为灵敏,其踝关节炎模型常用于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
豚鼠对组胺特别敏感,是筛选平喘药和抗组胺药最理想的动物。
家兔性情温顺易饲养,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血压、呼吸的影响。
狗易于通过驯养与人合作,适于慢性实验。
2实验动物的捉持方法2.1青蛙和蟾蜍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大拇指压住右前肢,下肢用右手拉直并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予以固定。
药学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应用药学研究中,动物模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药物的有效性、毒副作用以及药物在不同病理条件下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药学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应用,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动物模型的选择原则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是药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模型选择原则:1. 动物特征与人类相似度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药物在人类身上的效果,动物模型应具备与人类相似或接近的特征。
这包括动物和人类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遗传信息等方面的共性。
例如,在心脏病研究中,小鼠常被选作模型,因为其心脏结构和功能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2. 疾病模型的准确性药学研究通常需要基于某种特定的疾病模型进行。
因此,所选动物模型应能够准确地反映目标疾病的发展和表现。
例如,在癌症治疗研究中,使用合适的癌症细胞移植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药物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3. 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动物模型应具备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科学实验要求。
即使是最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实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误差和个体差异。
因此,所选动物模型应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便于进行操作和控制。
4. 倫理問題與合規要求在选择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到相关倫理問題和合規要求。
对于某些需要使用大量动物且有争议性的实验,例如转基因动物实验,应遵循相关的道德规范,并取得必要的许可和审批。
常见的动物模型在药学研究中,有许多常见的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1. 小鼠(Mouse)小鼠是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小鼠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生育力强以及容易进行基因编辑等优点。
它们广泛应用于癌症、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药学研究。
2. 斑马鱼(Zebrafish)斑马鱼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模式生物之一。
它们拥有透明胚胎、快速发育和大批量生成等特点,适合进行高通量筛选以及显微成像分析。
简要设计实验动物方案设计实验动物方案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合理使用和保护。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实验动物方案。
1. 实验动物的选择:(1)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种类。
例如,如果实验目的是研究心脏病,可以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因为其心脏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
(2)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适应性。
对于小鼠等动物,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品系或株系,并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同时,应对实验室环境进行适应,例如为其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合理的饮食。
2. 实验动物的饲养:(1)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实验动物应在清洁、温度适宜、湿度适宜、光照适宜等条件下饲养。
(2)提供适宜的饮食。
根据实验动物的需要,提供适宜的饮食,包括合适的饲料和水。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必要的营养补充剂,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
(3)定期进行饲养检查。
定期检查实验动物的饮食摄入、体重变化、行为习性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3. 实验动物的实验操作和监测:(1)在进行实验前,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特点和实验要求,制定相应的实验操作流程。
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实验动物的生理、解剖和行为特点,尽量减少其痛苦和压力。
(2)定期进行实验动物的监测和观察。
可以通过体重变化、行为观察、生理指标检测等方式,监测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实验结果。
同时,应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分析和比较。
4. 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1)遵循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验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2)尽量减少实验对实验动物的伤害和痛苦。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实验对实验动物的必要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实验对实验动物的伤害和痛苦。
(3)提供适当的疼痛和不适缓解措施。
如果实验过程中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的疼痛和不适,应及时提供相应的缓解措施,例如镇痛药物等。
综上所述,一个合理的实验动物方案应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实验操作和监测,以及实验动物福利的保护。
第十三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第一节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科学研究、医疗实践、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重复性,必须选择标准化及与实验目的相适应的实验动物。
在某种意义上讲,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来进行实验,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
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一、选择与人体结构、机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利用实验动物某些与人类相近似的特性,通过动物实验对人类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推断和探索。
例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哺乳动物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点,从解剖学上看,除在体型的大小比例存在差异外,身体各系统的构成基本相似,因此,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基本功能过程也是相似的。
从进化的角度看,猩猩和猴与人类最接近。
在解剖学、组织器官功能、白细胞抗原及染色体带型等方面与人相似,用这些动物试验的结果来说明人则很有说服力。
以高胆固醇膳食饲喂兔、鸡、猪、狗、猴等动物时,均可诱发动物的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
但猴和猪除有动脉粥样硬化外,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斑块、大片心肌梗塞,情况与人更为相似。
一些带有自发性疾病的动物,可以局部或全部地反映人类类似疾病过程表现,经过遗传育种的方法,可把这种动物培育成疾病的模型动物,以供研究。
如,遗传性高血压大鼠、糖尿病小鼠等。
如在外科手术操作性实验中,选用猪或狗等大动物比用大鼠、小鼠在操作实感上更接近于人类。
家犬是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为刺激条件进行条件反射实验;其汗腺不发达,不宜选作发汗实验;胰腺小,适宜作胰腺摘除术;胃小,易作胃导管,便于进行胃肠道生理的研究。
大鼠无胆囊,不会呕吐,不能做胆功能观察或催吐实验。
狗、猫、猴等动物呕吐反应敏感,则宜选用。
家兔对体温变化十分敏感,宜选做发热、解热和检查热原的实验研究,大鼠、小鼠体温调节不稳定,不宜选用。
一般动物可自身合成维生素C,豚鼠则不能合成,因而可用来做Vc缺乏试验。
二、选用结构简单又能反映研究指标的动物进化程度高或结构功能复杂的动物有时会给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结果的获得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