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46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
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
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
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
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
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
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
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
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
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
实验动物学复习详尽版第一章绪论[掌握]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中医实验动物学、AEIR、3R的概念.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1、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明确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动物的特点:①遗传限定;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3、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4、AEIR(生命科学研究4个基本条件):animal(实验动物);equipment(实验设备);information(信息);reagent(试剂)。
5、3R原则:①替代原则(replacement);②减少原则(reduction);③优化原则(refinement)6、动物福利: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内容如下: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水,使其免受饥渴。
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与同类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7、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实验动物学;深刻揭示中医药治病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需要实验动物学;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和品种品系的概念.近交和近交系动物的概念,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封闭群动物的概念.杂交群动物的概念。
1、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分为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和杂交群。
2、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定向培养,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稳定地遗传。
标准化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是指在科学实验中用于研究、测试和教学的动物。
它们在医学、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管理和使用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管理和实验使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常见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狗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价值。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动物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繁殖能力、易感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道德,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痛苦程度,遵循3R原则(减少(Reduce)、替代(Replace)、改良(Refine))。
其次,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是保证实验动物健康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动物饲养环境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保证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
饲养动物的饲料和饮水需要符合营养需求,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控,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标准化实验动物的实验使用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痛苦程度,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动物的行为观察和生理监测,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标准化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证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做到科学选择、合理饲养和严格使用,才能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推动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英文名称: Laboratory Animal and Animal Experimental Technique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动物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提和支撑条件之一,也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实验动物学与动物实验技术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和应用的科学。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生物学、医学、药学等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以优质的实验动物和精确的实验方法,使动物经实验处理后,能获得客观的实验数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动物学与动物实验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实验动物福利。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原则,动物实验设计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掌握)2.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掌握)3. 实验动物学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及分类1.近交系:概念,特点及应用(重点)2.封闭群: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3.杂交一代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4.突变系动物及其他近交系(了解)5.实验动物命名(了解)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1.普通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了解)2.清洁级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3.SPF 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重点)4.无菌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5.悉生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设施1.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了解)2.实验动物设施及管理(了解)第五章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1.各种营养要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掌握)2.常见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要点(了解)3.实验动物的饲料及饲料配方(了解)第六章实验动物卫生防疫1.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了解)2.实验动物卫生防疫措施(了解)第七章常用实验动物饲养管理1.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2.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了解)3.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4.地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了解)5.兔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第八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1. 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重点)2. 实验动物选择注意的问题(了解)3.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了解)第九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重点)2.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掌握)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应用(掌握)(掌握)(掌握)(掌握)4(掌握)5.(掌握)四、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2.每次课结束都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思考题,下次上课进行课堂提问和讲解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投影结合板书教学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 推荐教材《医学实验动物学》章金涛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42.《实验动物学》秦川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 教学参考书Handbook of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Second Edition: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Volume ISBN: 0849310865 | 2002-Handbook of Laboratory Animal Management and WelfarePublisher: Wiley-Blackwell ISBN: 1405111593 2003《医学实验动物学》方喜业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苗明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实验动物学》郝光荣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实验动物学习题总结i第⼀章绪论2.实验动物有那三⼤特点?(1)⼈为遗传限定⼈⼯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2)携带的微⽣物和寄⽣⾍得到控制对动物⾃⾝的控制对环境的控制对饲料、⽔的控制(3)应⽤于科学实验第⼆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5. 请叙述⽀系的概念。
通过各种⾮⾃然繁育技术(包括:⼈⼯哺乳、其它品系带奶、受精卵移植等、卵巢移植、冷冻保存)处理的品系称之为⽀系。
6. 请叙述重组近交系、重组同类系的概念(1)重组近交系: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2)重组同类系: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个近交系进⾏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育成的近交系。
7.试述实验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预防措施①从有资质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处采购动物②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③定期进⾏微⽣物学监测④彻底消灭饲养室内外的野⿏⑤⼤动物接种疫苗(2)控制措施①重要传染病感染要及时捕杀、消毒、隔离②⼤动物隔离治疗③不明死亡原因要剖检明确诊断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控制2.环境温度变化对实验动物有哪些影响?实验动物的最适环境温度为18-29℃,⼤⼩⿏屏障系统控制温度为20-25 ℃。
恒温动物在⼀定的外界温度变化范围内能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环境温度偏离动物最适温度过⼤,或温度的突然升⾼或降低对动物的健康影响很⼤。
①影响代谢②影响⽣长发育和繁殖③影响⽣理功能④影响健康和抗感染能⼒⑤影响实验结果:脏器重量、⾎液⽣化指标、药物反应3.空⽓洁净度和换⽓次数的定义是什么?(1)空⽓洁净度:以空⽓中粉尘的浓度和粒径⼤⼩为指标,并以达到多少级来表⽰,级数越⼩表⽰净化度越⾼。
⽤每⽴⽅英尺空⽓中含有≥0.5um尘埃粒⼦数表⽰,如1万级指的是每⽴⽅英尺空⽓中≥0.5um 尘埃粒⼦数为10 000个。
⼀般分为10万级、1万级和100级。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3R原则①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②实验动物学(LAS)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③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④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是指要求在试验系统中尽可能用低等实验动物替代高等实验动物,用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代替动物个体,用微生物替代动物,并能获得相同试验效果的科学方法。
有的试验可用非生命系统(包括物理、化学方法)替代生命系统进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原则:是指如果某一研究方案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同时又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法,则应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把使用动物的数量降低到实现科研目的最小量,或用较少的动物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或者综合利用动物。
优化(refinement)原则:是指通过改善动物设施、饲养管理和实验条件,精选实验动物。
技术路线和实验手段,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动物实验技术,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动物机体的损伤,减轻动物遭受的痛苦和应激反应,使动物实验得出科学的结果。
2.实验动物具有什么特点?①遗传限定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是什么?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等,当然也包括实验动物。
现在“实验用动物”一词特指不符合上述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品种、品系、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①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定向培育,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5)1.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是____。
(A)A.ICLAS B.CIOMS C.IUBS D.WHO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____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2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
(D)A.1981年B.1983 年C.1986年D.1988年3.实验动物科学自____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
(C) 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4.____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
(A)A.转基因动物B.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C.免疫缺陷动物D.近交系动物5.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于____联合制发的。
(B)A.1993年12月B.1997年12月C.2000年12月D.2004年12月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16)1.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____对。
(C)A.15 B.20 C.25 D.302.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是指____。
(A)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3.下列属于封闭群命名的是____。
(B)A.A(F87) B.NIH C.B6D2FI D.CXBl4.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____。
(B)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5.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____。
(C)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6.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的动物是——。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第一章引言医学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在医学实验中使用的动物的学科,它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程旨在介绍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的选择在医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包括常用的实验动物种类、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第三章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动物的饲养环境要求、饲料配制、饲养密度、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建立良好的动物饲养和管理体系。
第四章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法律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必须遵守伦理和法律的规定。
本章将介绍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第五章动物实验的技术方法医学实验动物学涉及到多种技术方法的应用。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动物实验技术,包括动物的体内注射、手术操作、采血、组织取样、动物行为观察等方法,帮助读者掌握实验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医学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实验结果解读和科学论证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和呈现实验结果。
第七章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编写良好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编写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撰写规范的实验方案,帮助读者提高实验设计和方案编写的能力。
第八章实验结果的报告与论文写作实验结果的报告和论文写作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介绍实验结果的报告方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实验报告的结构、论文的撰写规范等内容,帮助读者提高实验结果的呈现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结语医学实验动物学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相信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提高医学实验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