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中前瞻性货币政策信息研究述评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中前瞻性货币政策信息研究述评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中前瞻性货币政策信息研究述评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中前瞻性货币政策信息研究述评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 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 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 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 得益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 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 (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 已相当突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 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 得益彰。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 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 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 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 贷款需求不足。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 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 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贫 富差距越来越大。 2、区域差距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区域差距一度缩小,然而在1978一 2005年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GDP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56%、26%和18%。在

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名单

附件2: 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名单 编号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 2006001论鲁道夫·奥托的“努秘学”的现象学特征朱东华张志刚北京大学2006002NF-κB激活和细胞凋亡调控机理研究吴旻翟中和北京大学2006003信息化战争形态研究董子峰安启念中国人民大学2006004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田野陈岳中国人民大学2006005建立新秩序——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刘越男王传宇中国人民大学2006006论股东表决权——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梁上上王保树清华大学 2006007转录因子Spr2调控中胚层形成和神经外胚层后部 化 赵珏孟安明清华大学 2006008微纳尺度气体流动和换热的Monte Carlo 模拟王沫然李志信清华大学 2006009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及40Gb/s RZ码色散管理传 输的研究 李智红高以智清华大学 2006010蛋白质-蛋白质对接方法的研究李春华王存新北京工业大学 2006011小平面相凝固理论及TiC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基复 合材料涂层组织与耐磨性 陈瑶王华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 2006012计算机符号计算在非线性研究中的若干应用田播李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013西汉梁国王陵柿园墓揭取壁画的损坏机制及保护 研究 铁付德孙淑云北京科技大学 2006014超重力法制备无机纳米颗粒及性能研究沈志刚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2006015基于FFT和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薛蕙杨仁刚中国农业大学2006016中国地方猪种分子进化研究方美英吴常信中国农业大学2006017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刘秀梅田维明中国农业大学2006018针刺信号与内脏伤害性传入的会聚与相互作用荣培晶黄启福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9字词识别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及经验的作用机制— —来自人工语言训练的研究的证据 薛贵董奇北京师范大学 2006020移民超过程和广义OU过程——大偏差,中心极限 定理和自交局部时 张梅王梓坤北京师范大学 2006021当代东亚政党政治的转型与政治发展李明徐蓝首都师范大学2006022关于高维小波框架的若干问题杨德运周性伟南开大学2006023格路径和对称函数杨立波陈永川南开大学2006024原核生物基因识别算法研究和基因组进化分析欧竑宇张春霆天津大学2006025蛋白质色素亲和色谱理论研究张松平孙彦天津大学2006026多元样条、分片代数曲线及线性丢番图方程组许志强王仁宏大连理工大学 2006027亲水性萘酰亚胺阳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 及性能 郭祥峰钱旭红大连理工大学 2006028信息安全中的信息隐藏理论和方法研究孔祥维杨德礼大连理工大学2006029侧链型胆甾液晶网络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胡建设张宝砚东北大学2006030线性不等式约束下的EM算法郑术蓉史宁中吉林大学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 * 郭 涛 宋德勇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Nelson -Siegel 参数模型连续估计了中国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实证了远期利率对未来即期利率的预测能力,分析了央行货币政策措施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和实施效果,研究了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利率期限结构能够为研究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 货币政策 * 郭涛、宋德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430074,电子信箱:cnhbgt@s https://www.doczj.com/doc/627209795.html, 。文章的初稿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徐寒飞博士的评议和修改建议,匿名审稿人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在论文的修改中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王少平教授的指导,作者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文责自负。 1 参阅Bank of England(1993)和Svens son(1996)。 一、引 言 利率期限结构是无风险利率和期限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个关系能够表达为零息票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它在经济及金融分析的理论和实证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受到货币政策制定者和金融经济学家的强烈关注。在利率市场化经济中,央行基于其通货膨胀和产出目标,根据当前的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以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泰勒规则作为参考调整短期利率,进而引导中长期利率而影响总需求,以实现其经济目标;根据预期理论,市场参与者依据其对未来短期利率变化路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预期判断较长期利率,因而市场所形成的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势,体现出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和对未来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的看法。因此,央行可以利用利率期限结构观察其货币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了解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变量的预期,判断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变化趋势,优化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措施。由于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外在时滞,而利率期限结构所提供的未来利率变化、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信息为央行采取前瞻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参考,从而可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有大量的实证文献支持,利率期限结构为研究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信息:Fama and Bliss(1987)、Hardouvelis (1998)的研究表明利率期限结构对未来短期利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Mishkin(1990a,1990b),Fama(1990)的研究证实,利率期限结构可用于分析未来通货膨胀大小;Stock and Waston(1989)发现,收益率曲线变平坦是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强烈信号;Haubrich and Dombrosky (1996)发现利率差是对接下来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极好预测指标。正是由于利率期限结构作为金融分析的基础,包含了大量有用的信息,近年来在各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包括英格兰银行、美联储在内的许多国家央行已将利率期限结构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信息来源和 评估货币政策效果的工具。1 1997年起,美联储将利率期限结构纳入其编制的先行经济景气指数,并定期公布长短期利差的变动。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纪世宏(2003)、陈晖和谢赤(2006)、徐小华和何佳(2007)等人作了定性分析。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研究我国利率期限结构是否可为货币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当前我国经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意义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意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周皓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国央行最近推出了一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如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PSL, 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定向降低再贷款利率(再贷款)等,引起了经济金融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种流行的解读是央行逐渐退出外汇市场干预,外汇占款这一基础货币创设渠道萎缩;央行在不愿意用降准这一猛药情况下,寻找新的平稳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或者是在经济周期下行期间且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央行在不对货币总量开闸放水条件下,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因此,有学者建议央行应该尽快退出这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编者注,更多讨论可见FT中文网货币政策专题)。 笔者认为,上述解读虽然吻合事实描述,但并没有深入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深化改革的初期阶段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在进行中、财税引导政策不到位的时候,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配合中国国务院的经济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产业和民营经济等。 回顾历史,二战后主流的货币经济学大都认为,货币政策应该相对独立于财政政策,应该注重市场利率或货币总量而非货币结构。不过在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央行可以配合甚至部分取代财政政策,实施积极主动的结构型货币政策。比如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在实施数万亿数量宽松政策时,特别针对了房屋抵押债券(MBS)以刺激住宅行业的复苏;英格兰银行推出了旨在激励银行对实体经济提供信贷的贷款融资计划(Funding for Lending);欧央行也推行了针对实业信贷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argeted LTRO)。各国央行之所以纷纷推出这些特殊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手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财政政策受到政治选举周期的影响,对突发性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无法做出积极的应对。经济增长恢复正常之后,伴随着零利率和数量宽松政策的结束,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在英美等国会逐渐退出。 中国的情况与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国家又有所不同。中国短期利率还远高于零,所以没有实施数量宽松政策的必要。如果顺着这一逻辑,似乎中国也没有必要实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因为经济的周期性减速,通常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来应对。但是现实在于,中国不仅面临经济的周期性减速,也面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轨、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财政政策的体制制约目前还比较大,新的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还尚在酝酿,而政府其他部门在结构调整方面历史上也不尽如人意。 随着央行政策操作的独立性逐渐加强,可以做到不对货币总量进行开闸放水的同时,创新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定向降准和PSL。这样既可以避免回到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模式,又可以完成深化改革近期内所需要的经济结构的调整。

《风险管理》课后作业

2018-1《高级风险管理》课后作业 作业1 风险综合评价+大数据风控建模 二做一。学习模仿CSSCI 期刊文章,自选主题,一人一个研究主题与方法,不能重复,先报先定,后报错开。对该主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文献研读综述、知识点整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设计、软件实现。 按照选定的主题,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自行选取研究样本,收集足够的大数据;自行设计研究方案,方法与技术必须是数据量化分析、数理分析与实验研究三类方法中两类及三类的综合研究。 正文:结构格式规范,按照院刊格式要求;达到核心期刊发表水平。能用公式模型表述的尽量用公式模型说明,变量说明具体含义设定。 软件实现使用相关课程教学用的主流软件。 理论梳理系统完整,具体简明扼要,软件实现过程准确;重合率低于或超过20%者,不合格,需重修该课程。 参考选题,文献如下: 附件1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清单 1静态赋权法 1.1 简单统计方法 1.1.1 统计平均法:行/列和平均法;行/列几何平均法 1.1.2 最大频率组的组中值/众位数法 1.1.3 变异/离散系数法: 依据指标变异性大小 () i i i v E x σ= 1 i i n i i v w v == ∑ 1.1.4 熵值/权法1:依据指标变异性大小 1彭怡, 李友元, 寇纲,等.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风险分析[J]. 管理评论, 2012, 24(2):31-35.

()() max min ij ij ij ij ij X X x X X -= - 1 ij ij m ij i x p x == ∑ 指标熵值: 1 ln m j ij ij i e k p p ==-∑01 j e ≤≤ 1ln k m = 差异系数: 1j j g e =- 指标权重: 1 j j n j j g w g == ∑ 1.1.5 模糊综合评价法 1.1.6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2 1.1.7 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3 1.2 管理运筹学方法 1.2.1 层次分析法4:主观性 层次分析法又称AHP 构权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写为AHP),是将复杂的评价对象排列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整体,然后在各个评价项目之间进行两两的比较、判断,计算各个评价项目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即权重。AHP 构权法又分为单准则构权法和多准则构权法。两个步骤: (1)计算权重 (2)一致性检验 1.2.2 网络层次分析法5: 主观性+网络关联 1.2.3 AHP+熵值法6 先用AHP 法对指标赋权,保证重要性指标所占权重较大,再运用熵值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调节,既保证重要性指标所占权重,又减少AHP 法的主观、片面性。主客观法结合起来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综合赋权,得到更为合理和精确的指标权重。 2范慧慧, 王国栋, 路正南. 熵权法下基金业绩的层次模糊评判[J]. 经济管理, 2009(4):130-135. 3鲍新中,屈乔,傅宏宇.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价值评估风险评价[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03):99-101. 4 5徐光,白明莹,田也壮,杨洋.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技术创新项目评估体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5,(03):40-43. 6寿晖,张永安. 基于AHP-熵值法商业银行体系风险指标预警研究——来自2003-2012年数据[J]. 华东经济管理,2013,(10):44-49.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得与失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得与失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上也屡有创新之举。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风险一直未消,但央行始终未有全面宽松举措出台,反倒是再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所谓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继浮出水面。两者共同引发了市场关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利弊的热烈探讨。 应该说,由于目前财税体制改革尚处“引而未发”状态,制约了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此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部分承接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过渡时期的“越俎代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地,在本届政府急欲树立“定向发力”,而非“全面宽松”形象的背景下,诸如全面降准和降息的传统货币政策已在某种程度上“被绑架”。此时,央行祭出结构性货币政策也是苦心孤诣的“权宜之计”。不过,货币政策毕竟属于总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这使得货币政策的“总量之矛”往往难以攻克“结构之盾”! 在本文中,我们系统梳理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得与失。明年我国央行可能向商业银行全面推行PSL,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利弊得失无疑颇有裨益。 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各国实施效果不尽相同,但仍体现了传统货币政策所不具有的三点优势: 优势一:充当危机救助。从美联储TAP(定期拍卖便利)和TSLP(短期证券借贷便利)的经验来看,此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确实扮演了重要的救市角色。其主要原因在于,次贷危机后,受“流动性陷阱”的约束,总量型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及传导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而央行可以凭借结构性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可得性。这在恐慌情绪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迅速枯竭之际,对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阻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均具积极意义。 优势二:引导信贷流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发端的最大肇因就是,各国相继出现了商业银行“惜贷”的问题。总量型货币政策虽能改善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但却未必能够提振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遇到了梗阻。于是,各国央行竞相创新货币政策的工具,其要义就在于,将央行的基础货币注入与商行的放贷行为更紧密地挂钩,以提升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虽说投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其最终流向殊难控制,但结构性货币政策却可通过激励机制上的设计和调试,在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上做出积极和有益的尝试。 优势三:引入激励相容。为实现定向调控的效果,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激励相容机制引入其操作框架,这是其相对于传统货币政策的最大创新。此举既夯实了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又拓展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边界。从英国央行融资换贷款(FLS)和日本央行刺激银行借贷便利(SBLF)的经验来看,若没有激励相容机制的引入,其所谓的“定向滴灌”根本无从谈起。例如,英国央行为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将在申请FLS额度时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的权重放大至五倍;日本央行为激励银行增加放贷,在延长期限后的SBLF 中亦提供两倍于银行贷款余额净增量的资金。 然而,由于难以绕开信贷传导渠道,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亦存在如下三点缺陷:缺陷一:最终目标难以明晰。与传统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不同,由于被赋予结构调整这一带有财政政策色彩的职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往往尽可能地诉诸从操作目标到最终目标的直接传导。然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却往往难以界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即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但这四者都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的终极目的。如果硬要把结构调整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由于其概念太过宽泛,在实践中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衡量和观测的指标。从英国央行FLS的经验来看,最终目标的不明晰和难监测,使得英国央行难以有效

中国近5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中国近5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检索中国货币政策相关文献并经行了分析,认为2006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货币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收到了关注等。但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基础理论仍为取得突破,货币政策对于垄断行业的影响这一领域未收到足够的重视,对货币政策本身也缺乏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跟经济之间的关系用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来形容或许不怎么恰当,但足以能表达出二者之间的那种依附关系。因此,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关注中国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发展动向,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所谓货币政策,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有关货币方面的各项政策。具体而言,它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信用量和货币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与措施的总称。而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操作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作用于总支出,最后实现既定目标所取得的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深入,中国的经济政策已日渐趋于成熟。中国众多经济学学者的开始投身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贡献于祖国经济的发展。2006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笔者在“CNKI”数据库网上,以“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为检索词,以“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经济与管理”为检索范围,总检索到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类文章12篇(出去重复类和不相关类的文章),并将其进行了分类:货币政策有效性基础理论研究2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研究5篇,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2篇,我国货币政策与世界金融研究3篇。从数量分布情况来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研究最多,占总数的42%,其它领域的研究则明显不足,这也能反映我国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在某些方面的问题。 1,货币政策有效性基础理论研究 众所周知,货币政策是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市场经济的出现,使货币政策显得重

最优投资组合实验共25页

《证券投资分析》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要求: 第6,8,10,12周星期三1,2节实验课,共分为四项上机实验项目,上机完成实验内容;

具体内容与步骤:

(一)数据收集:3-5项股票的价格,上证指数(至少1年时间跨度),K 线图,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中国股市股票组合的适宜规模为5-10种股票 为了达到组合风险充分分散的目的,随机股票组合大致需要9-13只股票,但是不同行业的股票组合只需要5-8只股票 股票价格数据预处理与收益率的统计量的计算 1 极端值的控制 2 缺损值的处理 3 周收益率的计算 使用下面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it r 为资产i 在第t 期的收益率;it P 、(1)i t P -分别为资产i 在第t 、t-1期 的期末价格;it D 为资产i 在第t 期的红利;1,2,,t T =L L 。 其中,j s 为上周末股价,1j s +为本周末股价 4各投资项目的数据特征 运用MATLAB 或者Excel 软件中的mean(x)函数、std(x)函数和corrcoef(x)函数分别计算上面股票中的单项收益率期望值、单项收益率标准差以及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 上市公司评价数据预处理 1 极端值的控制 所有上市公司所出的经营环境不尽相同,影响上市公司的基本素质、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各有不同,如,地理位置、政府干预、生态环境等不确定因素。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所有上市公司的评价指

标X 服从正态分布。 2 剔除不可比行业因素的影响 因为上市公司各种行业都有,由于行业性质不同,导致了各种行业的财务指标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剔除行业之间不可比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通过ij ij X X k '=-可以剔除行业之间的不可比因素,其中ij X 表示第i 家上市公司第j 项财务指标的观测值,k 是各上市公司第j 项财务指标的均值。 3 指标同向化处理 完成了上述步骤后,还要对适度指标和逆指标进行处理。将逆指标转化为正指标,其转换方法如下: 正向指标按下列公式变换: 逆向指标按下列公式变换: 适度指标则按下列公式转换: 其中max ()max()ij X j X =,min ()min()ij X j X =,经过上述转换,所有指标 都被压缩在区间[0,1]之内,而且ij X '总是越大越好,即越接近1越好。 财务指标中,适度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共4个,其余都是正指标,不存在逆指标。 根据国际惯例,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的适度值分别为60%、200%、100%、50%。 4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利用SPSS ,SAS 等统计软件上机实验,保存实验结果

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和宏观经济因素间的动态关系

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和宏观经济因素间的动态关系 利率曲线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基础,它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不同期限债券收益率的利差不仅可以预测未来的短期利率,对未来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利率期限结构以其丰富的信息含量和预测能力,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监控金融系统和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和宏观经济因素间的动态关系,对于拓宽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思路和提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效率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含有利率期限结构的SVAR 模型中引入宏观经济变量,进而判断货币政策冲击、名义经济冲击和实际经济冲击等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这样就可判断利率期限结构的一些典型特征,以此作为了解和分析金融市场和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证据。 数据选取本文将宏观经济变量划分为三类: 实体经济水平、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水平。实体经济方面,选择工业增加值IP作为实体经济的测度指标。货币政策方面,选择流动性较强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价格水平方面,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P作为价格水平的测度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三个变量进行季节调整和对数处理。 同业拆借利率可直接反映银行头寸供求的状况,对市场变化反映十分敏感;银行间拆借市场在货币市场上居于指标性地位,同业拆借利率可作为货币市场甚至是金融市场利率动向的指标。因此,选取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天、7天、30天、60天、90天、120天的6组月度加权平均利率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样本区间为2003年4月到2013年2月,样本观察值为119个。所有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缺失值采用插值法处理。 实证分析采用SVAR的AB模型形式,通过Cholesky分解建立递归形式的短期约束。首先,我们将1天、7天、30天、60天、90天、120天8组月度加权平均利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这一利率能反映利率期限结构的整体变动,参考Litterman和Scheinkman(1991)的定义,将前三个主成分定义为水平因子(level)、斜率因子(slope)和曲度因子(curvature),分别代表利率的整体联动性、长短期利差和利率波动性。 宏观因素对利率整体联动性(水平因子L)的影响。参考各种信息准则,选择建立SVAR(3)模型,分析宏观因素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引起的水平因子即利率整体联动性的响应。测试结果显示,短期内,各宏观因素的正向冲击均对利率整体联动性产生正向影响,并以货币政策冲击影响程度最大。 宏观因素对长短期利差(斜率因子S)的影响。通过对比各种信息准则,选择建立SVAR(1)模型。斜率因子代表着长短期利率之差。结果显示,长短期利差对实体经济水平、货币政策、价格水平的冲击响应都是震荡的,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和价格水平对斜率因子的影响较弱,且持续期较短。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与货币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与货币政策取向 潘宏胜 [ 2011-07-25 ] 共有0条点评 内容提要:中国经济正面临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稳中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人口结构老龄化等结构性变化。中长期的货币政策取向应关注和积极适应上述变化,保持稳健而适当趋紧的总体取向,更加突出稳定物价的目标,重新认识合理的货币总量水平和社会融资规模,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一步发挥价格工具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结构性变化取向 Structural Changes of Chinese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 Trend Abstract:Chinese economy is faced with such structural changes like stable but declining economic growth, rising shar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the aging population. Long and mid-term monetary policies, correspondingly, shall not only be adapted to such changes, but keep the trend towards being stable and appropriately tight. Furthermore, price stabilization shall be prioritized; appropriate total monetary amount and social funding scale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ry target of long and mid-term monetary policies shall be reconsidered,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price tools. Keywords:Monetary policy Structural change Trend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非一帆风顺,经历过5次大的经济周期和7次通胀周期,货币政策因时而动、随势而为,历经“稳健”、“适度从紧”、“从紧”、“适度宽松”等多个阶段,熨平短期波动的相机抉择特征明显。现阶段中国经济已出现若干结构性变化,货币政策应未雨绸缪,更加关注一些长期性因素。 一、中长期货币政策取向应积极适应潜在经济增长走势 得益于改革开放、体制改革和转轨带来的“制度红利”、人口优势等,中国经济在1979-2010年的32年间平均每年增长9.91%,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7%,处于日、韩等曾经历过的高速增长期。1996年,货币供应量正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意味着保持货币总量与经济运行的合理比例是货币调控的基本要求。1986-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6%,而M2年均增长21.97%,高出GDP和CPI年均增速之和6个百分点。在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市场化改革和货币化不断深化的阶段,货币总量高速增长无疑是需要的,但在经历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后,未来货币总量是否仍需要年均20%的高增长?社会融资规模成为货币政策监测目标后,如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未来数十年中国经济无疑仍将因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等有利条件而继续较快增长,但绝对水平可能稳中趋降。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大规模投资面临越来越大的要素和资源约束。

小度写范文2017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2017中国货币政策]模板

2017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2017中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中国货币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中国货币政策如下 一、公开市场业务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 (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 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 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 城市信用社(含县联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5.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 6. 经批准,已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其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法人(或其一家分行)统一存入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 (四)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 1. 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营业终了时,各行按统一法人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旬末该行全行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低

教学大纲_金融数学

《金融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33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金融数学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金融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统计学院金融数学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有关利息和利率的基本计算、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投资收益率分析、债务偿还方法等定量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进行固定收益证券定价、利率期限结构分析、利率风险分析和期权定价,并了解金融领域的随机分析原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金融领域的数量分析工具和应用方式,为后续的证券投资分析、风险理论分析等与金融分析相关的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讲授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利息基本计算:利息基本函数、利息基本计算;(2)年金:标准年金、一般年金;(3)投资收益分析:基本投资分析、收益率计算、资本预算;(4)债务偿还:摊还法、偿债基金;(5)固定收益证券的定价;(6)实际应用:住房贷款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分析、资本化成本分析;(7)

利率风险;(8)利率期限结构;(9)期权的二叉树定价;(10)随机利率模型。其中(1)(2)(3)(4)(5)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需要细讲精讲,这五部分内容涉及到较多概念,讲授过程中需通过大量的例题讲解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各种概念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相关计算。(6)(7)(8)(9)(10)五部分内容为金融数学基础知识的相关应用,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固定收益证券定价、利率风险和期权的二叉树定价是重点,需要在精讲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金融产品进行应用训练,实际应用、利率期限结构和随机利率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讲。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和金融知识对金融产品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产品定价和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根据该目标的特征,主要采用演绎法进行知识讲解,用归纳法系统化知识点。首先根据金融经济背景引出需掌握的基本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演示基本的计算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行分析类似的问题,练习并掌握所学知识点,通过归纳法找出各个例题和习题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最后结合实际金融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以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所用到的教学手段主要为课堂多媒体教学。 (三)课后作业及学生自学要求 教师可根据所授知识点的多少及相关性自行安排课后作业的布置,既可以从教材中选择相应的习题作为作业,也可以另外给出习题作为作业。对于课堂中未讲授的部分知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教师为节约课时要求学生自学,学生需通过自学达到教学大纲对该知识点的要求。另一种是超过本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要求范围的,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学习,对掌握程度不作要求。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期末采用开卷方式考核,最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综合作业、出勤和回答问题三种情况由教师酌情给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综述_李保林

李保林1阿卜杜瓦力·艾佰1、2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2.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收稿日期:2014-6-15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研究做综述,以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为分界线,70年代以前称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为主;70年代以后称为现代利率期限结构,主要以随机模型研究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两极分化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的描述性理论作了概括;第二部分是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的定量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第三部分则主要介绍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市场模型和宏观金融模型等。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均衡模型;无套利模型;市场模型;宏观金融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4)07-0003-09 利率期限结构是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利率所组成的一条曲线,由于零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该时期的利率,所以利率期限结构也可以表示为某个时点零息票债券收益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它不仅是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的基准,还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其形状的变化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和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期。由于国外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根据传统的划分标准,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两个阶段。定性描述阶段的理论包括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等,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讨论市场上存在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形状、形成原因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含义。之后的定量分析主要是引入随机过程,建立一些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 一、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一)预期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首先由欧文·费雪 (Fisher )于1896年提出,是较早建立的期限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长期债券是一组短期债券的理想替代物,即不论人们所投资的债券期限长短,投资所取得的单一时期的预期收益率都相同,期限结构中隐含的远期利率是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用公式表示为: 1+R (0,n )=(1+f (0,1))(1+f (1,2))(1+f (2,3))?(1+f (n -1,n )) n R (0,n )表示现在开始剩余期限为n 期的即期利率,f (n -1,n )表示n-1时刻到n 时刻的远期利率。市场中风险中立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远期利率与预期未来即期利率趋于一致。因此,在纯预期理论看来,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即期利率的预期。但纯预期理论认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具有相同预期的假定,显然过于理想化。债券市场高度有效的假设意味着资金可以在长期市场和短期市场之间完全自由的流动。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债券剩余期限越长,提前变现时的利率风险越大,即债券的流动性风险越 作者简介:李保林,男,安徽宿州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工程;阿卜杜瓦力·艾百,男,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与影子银行。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意义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意义 中国央行最近推出了一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如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PSL, 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定向降低再贷款利率(再贷款)等,引起了经济金融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种流行的解读是央行逐渐退出外汇市场干预,外汇占款这一基础货币创设渠道萎缩;央行在不愿意用降准这一猛药情况下,寻找新的平稳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或者是在经济周期下行期间且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央行在不对货币总量开闸放水条件下,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因此,有学者建议央行应该尽快退出这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笔者认为,上述解读虽然吻合事实描述,但并没有深入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深化改革的初期阶段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在进行中、财税引导政策不到位的时候,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配合中国国务院的经济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产业和民营经济等。 回顾历史,二战后主流的货币经济学大都认为,货币政策应该相对独立于财政政策,应该注重市场利率或货币总量而非货币结构。不过在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央行可以配合甚至部分取代财政政策,实施积极主动的结构型货币政策。比如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在实施数万亿数量宽松政策时,特别针对了房屋抵押债券(MBS)

以刺激住宅行业的复苏;英格兰银行推出了旨在激励银行对实体经济提供信贷的贷款融资计划(Funding for Lending);欧央行也推行了针对实业信贷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argeted LTRO)。各国央行之所以纷纷推出这些特殊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手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财政政策受到政治选举周期的影响,对突发性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无法做出积极的应对。经济增长恢复正常之后,伴随着零利率和数量宽松政策的结束,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在英美等国会逐渐退出。 中国的情况与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国家又有所不同。中国短期利率还远高于零,所以没有实施数量宽松政策的必要。如果顺着这一逻辑,似乎中国也没有必要实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因为经济的周期性减速,通常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来应对。但是现实在于,中国不仅面临经济的周期性减速,也面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轨、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财政政策的体制制约目前还比较大,新的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还尚在酝酿,而政府其他部门在结构调整方面历史上也不尽如人意。 随着央行政策操作的独立性逐渐加强,可以做到不对货币总量进行开闸放水的同时,创新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定向降准和PSL。这样既可以避免回到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模式,又可以完成深化改革近期内所需要的经济结构的调整。

金融工程教学大纲

《金融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金融工程》是应用型学科,是金融专业的技术课程,是金融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金融工程》为金融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并且为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课程编号:020104 课程名称:《金融工程》(双语) 授课对象:金融学专业专科 总学时: 72 学分数: 4 适应专业:国际金融、证券专业 先修课程: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等。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与相关技能: 1、金融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金融工程的概念、特点与功能、金融工程基本方法论、风险及其管理、金融工程理论基础等有关内容; 2、主要基础金融资产的特性、定价及其应用,包括固定收益证券及其定价、非固定收益证券及其定价等有关内容; 3、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定价及其应用,包括互换、远期、期货、期权等有关内容。 课程任务:通过《金融工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金融工程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金融工程理论水平和基本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对《金融工程》课程的学习,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应用,以及金融工程的发展。 2. 通过对《金融工程》课程的学习,熟悉各类金融工具及其运用,重点掌握综合运用金融理论进行金融工程创新,尤其是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 总学时:72 课程主教要学内容: 第一章金融工程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工?具及风险管理方法。 ? [难点/重点]: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金融工程的概念 第二节金融工程与金融工具 第三节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第二章金融工程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学习金 融价格的风险管理方法,学习运用远期、期货、期权、 互换等金融工具管理金融风险。 ?[难点/重点]:金融工程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金融价格风险分析 第二节远期合约分析 第三节期货合约分析 第四节互换合约分析 第五节期权合约分析 第六节金融积木综合分析 第三章现货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现货工具,包括:外汇交易、?货币交易、债券交易、股票交易工具;进一步了解商?品市场与上述市场之间的现货工具配置。 ?[难点/重点]:各类市场的现货工具 第一节商品市场 一、黄金市场 二、黄金现货交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