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 BEAM44,BEAM188,BEAM189 单元模拟线模型

用 BEAM44,BEAM188,BEAM189 单元模拟线模型

用 BEAM44,BEAM188,BEAM189 单元模拟线模型
用 BEAM44,BEAM188,BEAM189 单元模拟线模型

7.3.3 用BEAM44,BEAM188,BEAM189 单元模拟线模型

在用BEAM44、BEAM188、BEAM189 单元划分线实体前,要定义一些属性,包括:

生成梁单元的材料设置属性点;

要划分线的梁单元类型;

以梁单元的轴向为基准的截面定位;参见《ANSYS Modeling and Meshing Guide》§7.5.2;

生成梁单元的截面号。

使用LATT命令将这些属性与选择的线实体关联:

命令:LATT,MAT,,TYPE,,KB,,SECID

GUI: Main Menu>Preprocessor>-Attributes-Define>Picked Lines

其中:

MAT--与所选择的尚未划分网格的线关联的材料号;

TYPE--与所选择的尚未划分网格的线关联的类型号;

KB--对应于模型中的关键点号。所生成的梁单元的横截面按这样定向,梁的Z轴将位于由线的两端点和该关键点定义的平面;

SECID--与SECTYPE命令定义的梁横截面相对应,截面号由SECNUM指定。

7.4 建立截面

有两类梁截面:

一般截面;

自定义截面。

自定义截面可用标准的几何形状和单个材料来描述。自定义截面可由任意几何形状定义,还可以包含若干各向同性材料。

7.4.1 使用梁工具生成通用横截面

SECTYPE、SECDATA和SECOFFSET命令(Main Menu> Preprocessor>-Beam-Common Sectns),都与GUI上的梁工具(BEAM TOOL)关联。梁工具的样式取决于所选择的梁横截面子形状:

图7-3 梁工具对话框(包括子类型下拉框)

梁工具的顶部,是截面形状号(以及截面名)[SECTYPE],中部是需要时定义截面偏移的信息[SECOFFSET],底部是截面几何形状信息[SECDATA]。SECDATA命令定义的尺寸取决于所选子类型。可以单击梁工具下的Help 按钮获取所选截面的帮助信息。在SECDATA命令描述中,也有对截面形状尺寸的说明。

7.4.2 通过用户定义网格建立自定义截面

如果用户要定义不常用的截面,必须建立用户网格文件。为了建立用户网格文件,首先要建立一个2D实体模型,然后用SECWRITE命令保存(Main Menu>Preprocessor> Sections> -Beam- Write Sec Mesh)。下面讨论这一过程:

1、建立所有的区域(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

2、把区域重叠(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 -Booleans-Overlap >Areas),或粘合在一起(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Operate>-Booleans-Glue>Areas)。

3、保存模型。

4、对所有线设置划分数(Main Menu>Preprocessor> -Meshing-Size Cntrls>-Lines-Picked Lines or use the MeshTool)。

5、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Beam-Write Sec Mesh”,出现拾取框,拾取格子的面。

6、ANSYS 在该面建立格子。在分网期间,ANSYS 可能显示不佳形状的信息,可以忽略这些信息。但是也可能看到“Unable to mesh area....”信息。如果这样,把所有面上的单元清除(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Clear> Areas),并重复第4、5步。

7、在“Write Section Library File”对话框中,用一个唯一的文件名保存“.SECT”文件。然后按“OK”。

8、读入用户网格文件(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 -Beam-Custom Sectns> Read Sect Mesh),计算截面特性。

注意--即使已经设置了LESIZE, 也将看到这样的信息:“Line element sizes may need to be specified for desired cross-section mesh. Please refer to the LESIZE command.”如果已经设置了线单元的尺寸,按“Close”继续。如果还未设置,则应用LESIZE 命令及合适的信息。

7.4.3 用网格加密和多种材料建立自定义截面

在进行分析时,用户可能需要加密截面网格。可以定义含多种材料的截面来代表层状、加筋、或传感器。在定义一个多种材料的截面时,需要指定每一个截面格子的材料,也可以取出以前建立的截面来修改。

按如下步骤建立自定义的加密网格或含多种材料的截面:

1、从ANSYS 数据库读入一个常用截面(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 Custom Sectns>Edit/Compsite > Edit Common),或者从“.SECT”文件读入自定义截面(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 Custom Sectns>Edit/Compsite > Edit Custom)。

2、ANSYS 在图形窗口显示MESH200 图。

3、对截面网格进行加密(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Custom Sectns>Edit/ Compsite>Refine Mesh) 。

4、修正格子材料(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 Custom Sectns>Edit/ Compsite> Modify Material),如果要建立多种材料的截面,先定义材料。这是计算剪切修正系数和材料质心所需要的。

5、用SECWRITE命令(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Custon Sectns>Edit/ Built-up>Save),把截面保存为一个“.SECT”文件。

6、读入用户网格文件(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 Custom Sectns>Edit/Compsite > Read Sect Mesh),计算截面特性以及在分析中应用自定义截面。

注意--如果用户在建立截面后,重新定义材料,必须再用SECTYPE和SECREAD命令重新计算截面。

注意—当截面含多种材料,并且通过/ESHAPE命令来产生应力等值线(或其他量)时,应力将通过材料边界平均。为了限制这种行为,在材料边界上采用小的横截面格子。

水资源系统分析作业

1.用EXCEL 规划求解或Matlab 优化工具求解下列随机线性规划问题(10分) 目标函数:max E (z)=E (C 1).x 1+ E (C 2).x 2 约束条件: P(5 x 1+4x 2≤b 1)≥0.975 P(2 x 1+3x 2≤b 2)≥0.985 式中, C 1、C 2、b 1、b 2均为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C 1,N (9,32);C 2,N (8,22);b 1,N (30,82);b 2,N (20,72) (要求附规划求解的屏幕拷贝图,或Matlab 程序求解的屏幕拷贝图) 解:(1) 目标函数:21221189)()()(m ax x x x C E x C E z E +=+= 约束条件: 在上述模型中,对于机会约束,查正态分布表得到与025.0975.01=-和015.0985.01=-对应的960.1-=z 和170.2-=z ,于是 320.14)960.1(*830)025.0(1 =-+=b 810.4)170.2(*720) 015.0(2 =-+=b 原约束转化为确定性约束: 810 .432320.14452121≤+≤+x x x x (2) 在MATLAB 中求解,问题如下: Obj: 2189)(m ax x x z E += Sb.to: 810 .432320.14452121≤+≤+x x x x 即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25.2514,在x 1=3.3886,x 2=-0.6557时取得。

2. 某水源地可供水量为Q,可以分配给3个用户,分配水量x j 给用户j 时所产生的效益可近似表示为E j =a j x j 2+b j x j +c j ,j=1,2,3。如何分配水量才能使总效益最大?列出数学模型,并用Lagrange 乘子法求解。如果Q=19.25,a 1=-0.5,a 2=-0.4,a 3=-0.5,b 1=7.65,b 2=6.40,b 3=6.85,c 1=1710,c 2=1650,c 3=1580,求出具体的水量分配方案(15分) 解:(1) 以分配水量获得的总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根据题意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 ∑=++=3 1 2max j j j j j j c x b x a Z 4940 *85.6*5.0*40.6*4.0*65.7*5.01580*85.6*5.01650*40.6*4.01710*65.7*5.032 322 212 13232221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约束条件: ,,25.19321321≥=≤++x x x Q x x x (2)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4940*85.6*5.0*40.6*4.0*65.7*5.0),(32 322 212 1++-+-+-=x x x x x x X L λ )25.19(*2321θλ+-+++x x x 其驻点满足条件: 040.68.0065.72211 =++-=??=++-=??λλx x L x x L 0**2025.19085.6232133 ==??=+-++=??=++-=??θλθ θλλL x x x L x x L (3) 解得: 考虑到θλ,至少有一个为0,则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① 0==θλ 解得:85.6,8,65.7321===x x x ,不符合约束条件,因而舍去。 ② 0,0≠=θλ 此时,约束条件不起作用,解得:85.6,8,65.7321===x x x ,也不符合条件,因而也舍去。 ③ 0,0=≠θλ 解得:85.5,75.6,65.6,1321===-=x x x λ。

基于BIM模型制作施工模拟和模型演示总结

基于BIM模型制作施工模拟及演示动画的总结 李博关锦鹏 一、BIM模型介绍 公司拟定于2014年12月25日进行吕梁新城供水一期工程项目的投标,为在投标中展示公司技术实力与施工水平,投标前公司领导决定为该项目制作施工模拟及效果演示动画。 该项目模型由Revit软件制作,建模工作早于2014年9月份开始并于2014年11月中旬完成,模型包含净水厂的工艺管道系统、热力系统、排污系统、雨排水系统、自用水系统以及各车间互联管道等,此外还根据土建图纸制作了各车间的简化模型并标示名称。 二、动画制作过程 演示动画使用NavisWorks软件制作,于2012年12月15日开始12月21日结束,历时一周。动画内容包括整体鸟瞰和主工艺管道漫游、各管道系统展示、模拟施工演示、设计问题检查等内容。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1、对模型中的管道系统及建筑物建立多个选择集,以便渲染及模拟施工时能够快速准确选择对象。 2、选择背景颜色并使用Autodesk Rendering为各个选择集中的对象染色,染色完成后对各对象颜色进行调整。 3、使用保存视点功能制作漫游动画并导出。 4、使用TimeLiner功能制作模拟施工演示动画并导出。

5、通过隐藏与显示使不同系统单独显示并截图保存。 6、使用Revit软件对模型显示的设计问题进行截图,修改问题后再次截图。 7、使用PPT制作图片的演示文稿以及各段视频间的衔接字母的演示文稿并导出动画。 8、使用视频合成软件将上述素材合成为一个视频,加背景音乐,加水印。 三、动画制作经验总结 1、在NavisWorks中建立选择集通常是通过从选择树中选取进行的。选择树中的根目录为Revit文件名称,二级目录为图层名称也即Revit文件中的标高名称。换言之,Revit建模过程中,在某个标高上建立的模型转化到NavisWorks中就必然出现在该标高名称的图层(即选择树根目录)中。NavisWorks图层中的项目名称与Revit建模时对项目的命名名称一致,而选择树则会将同一名称的对象和同一类型的对象归类。根据上述规律,我们在建模时如果将同系统管道与管件命名成相同名称或在指定的标高下建模,在NavisWorks的选择树中则极易选取。如图: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 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6月3日 2013年 6 月 3 日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 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对黄河 流域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结果 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 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 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 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2010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

水资源系统分析数学模型

水资源系统分析数学模型 水资源系统数学模型在水资源的系统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决策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三个部分,每一个具体的水资源项目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兴建工程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其数学模型是不同的。本例综合应用高等数学中的线性规划、矩阵、数学建模等知识,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水资源系统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在水资源的系统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能放大深化人们对于复杂系统性能、行为的理解,模型不会产生新的信息,但能从已有的数据库中综合出许多有用的、便于做出决策的信息;其次,数学模型可以将复杂系统和所提出的系统规划中的许多特征用一个单项表达式显示出来,可以将众多数据有效地组织起来;数学模型还可以将各种性能的测度汇集起来,并进行比较评价。 水资源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决策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三个部分,每一个具体的水资源项目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兴建工程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其数学模型是不同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对系统的性能、目标、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查,并给出定量描述; (2)确定系统结构和界限,并进行数学描述; (3)确定决策变量和常量; (4)建立目标函数; (5)建立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简例说明水资源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约束条件 (1)水流连续性约束(水量平衡约束) 该约束的物理基础是:水的质点在系统中运动时,符合物质的不灭定律。因此对于系统中的任意一点,流入水量一定等于流出水量。以图1.1中的水库为例。(图1.1表示水库处的水流关系,图1.2表示有上游水流影响的水库水流关系) 对某一季节,其水流连续性关系可写为 st st st st st t s D E I Q S S --++=+1, (1)

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方法对比

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方法对比 摘要:科学研究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在于物理实验与实物观测,但是采用实 物模型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周期长、投入大,有时甚至无法在实物上进行,如对 天体物理的研究。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则是通过观测或实验建立研究对象 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进行研究与分析。在数学模型上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 具有研究周期短、安全、投入少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科研不可或缺的工具。 关键词:科学研究;实验;数值模拟 1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数值模拟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用计算机来做实验,其可以形象地再现实验情景,与做实验并无太大区别。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对象分为三个层次: (1)宏观层次:常见的工程建筑、制造设备、零件等; (2)界观层次: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如金属材料的晶粒度影响其屈服 强度; (3)微观层次:基本物理现象与机理,如金属材料凝固时的结晶与晶粒生 长过程。 宏观与界观层次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Method,FDM)、有限单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边界单元 方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有限体积方法(Finite Volume Method,FVM)、无网格方法(Mesh less Method)。 微观层次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第一原理法(First Principle Simulation)、元胞 自动机方法(Cellular Automata)、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 )、分子动力学方法(Molecular Dynamics),分为经典方法、嵌入原子模型(Embedded Atom Model)、从头计算(Ab initio calculation)的方法。 虽然在工程技术领域内能使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就其实用性和 广泛性而言,有限单元法是最为突出的。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连续的 求解域分割成有限个单元,用未知参数方程表征单元的特性,然后将各个单元的 特征方程组合成大型代数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结点上的未知参数,获取 结构内力等需要考察的输出结果。它能很好的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复杂的材料 特性和复杂的边界条件,加之成熟的大型软件系统支持(比如ANSYS、MARC、NASTRAN),有限元法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值计算方法。 2 实验方法介绍 科学实验,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 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其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 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 2.1 实验方法的特点 科学实验之所以能优于自然观察而受到人们广泛重视,这是和科学实验本身 的特点密切相关的。 (1)科学实验具有纯化观察对象的条件的作用。 科学实验中,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实验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的人工变革 和控制,使其摆脱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这样被研究对象的特性就能以纯粹的本 来面目而暴露出来,人们就能获得被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难以被观察到的特性。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_V1.0.0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
DTM.PX.016.103-V1.0.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客服中心,培训中心
? DTmobile
第1页

课程目标
掌握传播模型校正的原理; 掌握传播模型校正工具的使用; 了解传播模型校正的流程; 了解采集数据的处理; 了解传播模型校正的过程;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5
? DTmobile
第5页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3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采集方法 4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处理方法 5 传播模型校正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6
? DTmobile
第6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1.2 传播模型校正的位置 1.3 无线电波传播形式 1.4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7
? DTmobile
第7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CW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 重要步骤。通过CW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对模 型进行校正。这些测试数据中的经纬度信息 和接收电平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传播模型校正的目的就是通过选取测试几个 典型的站点的传播环境,来预测整个预规划 区域的无线传播特性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8
传播模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规划的规模估算、站点分布、仿真 及规划的准确度,是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在整个网络规划中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
? DTmobile
第8页

水资源管理系统 练习题

水资源管理复习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 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及诸多问题,水资源已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 √ F × 参考答案:F; 2. 泰森多边形法是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T √ F × 参考答案:T; 3. 说某河流断面洪峰流量1500 m3/s是百年一遇,表示按照统计规律,该断面出现洪峰流量为1500 m3/s的概率是百分之一。() T √ F × 参考答案:F; 4. 水文年或水利年以每年春、夏两季河水开始涨水(汛期开始)时为起点,以次年枯水期结束时为终点。() T √ F × 参考答案:T; 5. 一次洪水过程,常用洪峰、洪量、洪水过程线三个要素来描述。() T √ F × 参考答案:T; 6. 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为兴利库容或调节库容。() T √ F × 参考答案:T; 7. 有闸门的泄洪建筑物,当闸门全开时为自由泄流。() T √ F × 参考答案:T; 8. 与水电站保证出力及其计算时段相应的发电量为水电站的保证电能。()

T √ F × 参考答案:T; 9. 水库调度是在来水难以预知的情况下,使已建水库达到安全、经济运行,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的措施。() T √ F × 参考答案:T; 10. 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时,某区域的地表水资源量包括区域的入境水量(自上游流入本区域的水量)。( ) T √ F × 参考答案:F; 二、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的四大水问题包括()。 A 南方水资源紧缺 B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C 水污染严重 D 多数水库已达到较高防洪标准 参考答案:C; 2. 下渗的水分运动,是在()作用下进行的。 A 分子力 B 重力 C 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综合 D 毛管力 参考答案:C; 3. 相关系数r 的取值围是()。 A ﹥0 B 0 C -1~1 D 0~1 参考答案:C; 4. 重现期为一千年的洪水,其含义为( )。 A 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正好一千年出现一次 B 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很长时间平均一千年出现一次 C 小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正好一千年出现一次 D 小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很长时间平均一千年出现一次 参考答案:B;

数值模拟实验一

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震记录数值模拟的褶积模型法实验学院:地球物理学院 学号:2010050603xx 教师:熊高军 姓名:Blackheart--Mike 日期:2010.6.13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地震记录数值模拟的褶积模型法 二、实验目的 掌握褶积模型基本理论、实现方法与程序编制,由褶积模型初步分析地震信号的分辨率问题。 三、原理公式 1、褶积原理

地震勘探的震源往往是带宽很宽的脉冲,在地下传播、反射、绕射到测线,传播经过中高频衰减,能量被吸收。吸收过程可以看成滤波的过程,滤波可以用褶积完成。在滤波中,反射系数与震源强弱关联,吸收作用与子波关联。最简单的地震记录数值模拟,可以看成反射系数与子波的褶积。通常,反射系数是脉冲,子波取雷克子波。 (1)雷克子波 (2)反射系数: (3)褶积公式: 数值模拟地震记录trace(t): trace(t) =rflct(t)wave(t) 反射系数的参数由z变成了t,怎么实现?在简单水平层介质,分垂直和非垂直入射两种实现,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1)垂直入射:

2)非垂直入射: 2、褶积方法 (1)离散化(数值化) 计算机数值模拟要求首先必须针对连续信号离散化处理。反射系数在空间模型中存在,不同深度反射系数不同,是深度的函数。子波是在时间记录上一延续定时间的信号,是时间的概念。在离散化时,通过深度采样完成反射系数的离散化,通过时间采样完成子波的离散化。如果记录是Trace(t),则记录是时间的函数,以时间采样离散化。时间采样间距以 t表示,深度采样间距以 z表示。在做多道的数值模拟时,还有横向x的概念,横向采样间隔以 x表示。离散化的实现:t=It× t;x=Ix× x;z=Iz× z或:It=t/ t; Ix=x/ x; Iz=z/ z (2)离散序列的褶积

精编【效率管理】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效率管理】水资源利用效率 评价模型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5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20090520217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6月3日

2013年 6 月3 日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对黄河流域 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 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高,既与其 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2010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

CW测试及模型校正

模型校正 模型指为模拟无线电波在真实环境中传播而建立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考虑了主要的地理因素对电波传播的影响,较为真实地反映电波的实际传播情况。 网络规划和优化软件场强预测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数字地图精度和规划优化软件中所使用的传播模型的准确度。虽然规划和优化软件提供商提供了各种模型并且提供了所用参数的缺省值,但是由于移动通信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模型在某一个环境中表现很好,换一个环境就有可能不再适用。任意两个传播环境都不会完全相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必须通过测试对传播模型进行修改,以提高预测精度。而场强预测是规划和优化软件进行其它工作的基础,所以准确的场强预测、准确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模型的情况及为了提高规划优化软件预测的准确性,对规划和优化软件厂家提供的传播模型中所用的参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模型的校正一般分为两部分: CW 测试 根据测试所得的数据以及电子地图进行模型参数的校正。 CW 测试 CW 测试原理 CW 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必经步骤。通过CW 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获得进行模型校正的数据。测试数据的经纬度信息和接收电平可以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L x L x dy y r L x m )(21)( 其中,x 为距离;r(y)为接收信号场强;m(x)为本地均值,也就是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2L 为平均采样区间长度,也叫本征长度。因为地形地物在一段时间内基

本固定,所以对于某一确定的基站,在某一确定地点的本地均值是确定的。该本地均值就是CW测试期望测得的数据,它也是与传播模型预测值最逼近的值。 CW测试就是尽可能获取在某一地区各点地理位置的本地均值,即r(y)与m(x)之差尽可能小,因此要获取本地均值必须去除瑞利衰落的影响。对于一组测量信号数据r(y)平均时,若本征长度2L太短,则仍有瑞利衰落影响存在;若2L太长,则会把正态衰落也平均掉。因此在CW测试中2L的长度的确定将影响到所测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的逼近程度、以及根据该CW测试数据校正的传播模型预测的准确程度。 经理论分析、计算可得到在本征长度2L取40λ范围内,采用数据点数≥36时,测试信号场强标准偏差差小于1dB的可信度为90%。 按照上面的结论,在对GSM所在的900M频段进行校正时,2L长度为13.33m。所以各种速度下采样速率至少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CW测试车速同采样间隔的关系车速 5.00 km/h 10.00 km/h20.00 km/h30.00 km/h40.00 km/h 50.00 km/h 最低采样间隔 267ms 134ms 67ms 44ms 33ms 27ms CW测试站址选择 在测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试站址。站址选择的原则有两个:1.要能代表该地物类型;2.作为测试站址,它的第一菲涅尔区必须无障碍物。菲涅尔区表示从发射机到接收 λn的连续区域。菲涅尔区是一个以发射机机次级波路径长度比总的视距路径长度大2/ 和接收机为焦点的椭球体。当n=1时,即为第一菲涅尔区。通常先察看数字地图的各种地貌信息,初步定下测试站点,然后实地察看,确定CW测试站点。 除了上述两个标准外,要特别注意测试站点的周围是否有太多新建的建筑物。若测试站点周围的新建筑物太多,则这样的站点是不适宜用来做测试基站的。 CW测试设备 CW测试首先需要有一个模拟基站来发射RF信号,可以FM调制,也可以不调制,然后用CW测试设备进行驱车测试。模拟基站系统包括发射天线、馈线、高功放、高频

加肋土工膜与土工布界面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第25卷第2期2019年4月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l.25No.2 Apr.2019 DOI:10.12066/j.issn.1007-2861.1928 加肋土工膜与土工布界面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高俊丽,李厚伟,曹威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444) 摘要:针对填埋场沿土工膜与土工布界面易出现滑移失稳的问题,设计了加肋土工膜衬垫系统的室内模型试验.根据正交试验原理,考虑加肋土工膜的加肋形状、加肋高度和加肋间研究了10种试验工况下的衬垫系统沉降.在试验基础上,采用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颗粒流软件PFC2D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加肋间距为175~400mm、肋块高度为4.5~ 6.0mm时存在最优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FC数值模拟能较好地拟合室内模型试验的荷 载-沉降曲线,得出加肋土工膜衬垫系统附近砂土颗粒运行情况和应力变化情况,揭示模型内部颗粒的运动轨迹和加肋土工膜受力机理. 关键词:加肋土工膜;室内模型试验;颗粒流 中图分类号:TU53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861(2019)02-0317-11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terface between ribbed geomembrane and geotextile GAO Junli,LI Houwei,CAO Wei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e?ect of ribbed geomembrane on stability of a land?ll liner system, an indoor model test of the ribbed geomembrane liner system is designed.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rthogonal test,considering shape,height and space of the rib,ten test cases a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settlement of the liner system.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optimal values exist.The optimal rib space is between175mm and400mm,and the optimal rib height is between4.5mm and6.0mm.On this basis,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particle?ow software PFC2D.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PFC simulation can well?t the indoor load-settlement model.The sandy soil particles operation and stress change neared ribbed geomembrane can be obtained.The track and force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l particle in the model are revealed. Key words:ribbed geomembrane;indoor model test;particle?ow code 垃圾填埋场中衬垫系统一般由黏性土和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膜、土工布等)组成.由于土工合成材料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往往小于上覆垃圾和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的剪切强度,填埋场 收稿日期:2017-04-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2192) 通信作者:高俊丽(1978—),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在填埋场的应用. E-mail:susan jl@sta?https://www.doczj.com/doc/622562340.html,

三维人体动态计算机模拟及仿真系统

三维人体动态计算机模拟及仿真系统 (一) LifeMOD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 1. 简介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是在 MSC.ADAMS 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用以研究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数字仿真软件,是当今最先进、最完整的人体仿真软件。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可用于建立任何生物系统的生物力学模型。这种仿真技术可使研究人员建立各种各样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模拟和仿真人体的运动,并深入地了解人体动作背后的力学特性以及动作技能控制规律。鉴于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的强大功能,它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力学、工程学、康复医学等多个领域。 2. 厂商 美国BRG(Biomechanics Research Group)公司具有超过20年的与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成功合作历史,包括体育器材生产商、整形外科、人体损伤研究机构、高校和研究院所、政府机构、医疗器械生产商以及空间技术研究机构,在生物力学、工程学、康复医学等许多行业中有卓越的名誉。 3. 型号 LifeMOD 2008.0.0 4. 功能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的功能强大、先进而且普遍适用。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可用于建立任何生物系统的生物力学模型。这种仿真技术可使研究人员建立各种各样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这些模型既能够再现现实的人体运动,也能够按照研究者的意愿预测非现实的人体运动;通过人体动作的模拟和仿真,计算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从而使研究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体动作背后的力学特性以及动作技能控制规律。 在体育领域,利用LifeMOD的个性化建模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不但可以将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情况进行再现并分析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而且能够根据运动员各自的生理特征来进行不同情况的仿真,进行优化分析,进而达到优化运动员技术的目的,从而指导和帮助运动训练。 5. 软件特性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是创建成熟、可信的人体模型的工具。它具有以下特性: ● 快速生成人体模型。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人体模型的创建。● 完整的骨骼/皮肤/肌肉模型。具有骨骼、皮肤、肌肉的人体模型与受试 对象是成比例的。 ● 可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不同精度的人体模型。(简单的是19环节18关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摘要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针对该问题,本文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对中国各省分水资源效率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问题一,就产业水资源效率方面而言,万元GDP用水量就是衡量用水效率的指标。下文通过单位用水产值使用万元GDP用水量来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行业,就该行业的GDP越大,而用水量越少,说明该行业用水效率越高。在考虑工业和农业用水效率时,由于不同行业之间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可比性,本文考虑引入产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系数来反映某区域的工、农业效率水平,这样就可以进行该区域农业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对于问题二,综合评价水资源效率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问题。对于该类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经典的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全面评价。首先考虑原数据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本文使用无量纲化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分析问题中所给的8个水资源指标,发现在8个指标中只有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工业万元GDP用水量、人均COD排放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对水资源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只选取这4个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分别建立以经济为主和以生态为主的层次分析模型,并使用DPS 统计系统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两个评价系统对各省份进行不同的排序,并比较不同的偏重的情况下各省的排名。通过比较表分析并对部分省提出合理用水,并提出节水意见。 对于问题三,考虑到问题二建立模型方案层中的评价指标较少,为了根据精确的评价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情况。通过查阅资料,本文适当的加入新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发建立优化的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求解出各指标的权向量。 对于问题四,通过查阅《2009中国年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2010年第1期》找到对应水资源指标数据,利用求解问题三时建立的优化层次分析模型对2008年中国各省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本文针对求解数据提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层次分析模型,无量纲化方法,可比性,权向量,预处理 1 问题重述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万多亿m3,人均仅有2200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

水资源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水资源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水资源系统分析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它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方案,以达到整体最优或最满意的综合效益。系统分析方法已在水资源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包括系统建模方法、预测方法、优化方法、模拟方法、评价方法、决策方法等。水资源系统分析与应用课程设计以基本的系统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与决策等系统优化方法、系统模拟方法)为主。 本次课程设计将采用Lingo对目标进行规划求解,LINGO 是美国芝加哥(Chicago)大学的Linus Schrage(莱纳斯.施拉盖)教授于1980年前后开发,它是一种专门用于求解数学规划问题的软件包,广泛应用LINGO主要用于求解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二次规划和整数规划等问题,也可以于求解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及代数方程求根等。Lingo的优点有:简单的模型表示、方便的数据输入和输出选择、强大的求解器、交互式模型或创建Turn-key应用程序。其特色在于内置建模语言,提供十几个内部函数,可以允许决策变量是整数。

一、线性规划问题 (1) 二、整数规划问题 (5) 三、非线性规划问题 (7) 四、动态规划问题 (8) 五、多目标规划问题 (12) 六、心得与体会 (16)

一、线性规划问题 一个灌区耕地面积1000hm2,可用灌溉水量360万m3。在安排种植计划时考虑两种粮食作物A,B,其灌溉定额分别为3000m2/hm3、6000 m2/hm3,每公顷净收入分别为4500元/、6000元。问如何安排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整个灌区净收入最大? 解:以作物A,B的种植面积x1,x2为决策变量。 目标函数:总净收入(万元)最大 maxZ=0.45 x1+0.60x2 约束条件: (1)耕地面积(hm2) X1+X2<=1000 (2)灌溉水量(m2/hm3) 0.3X1+0.6X2<=360 (3)非负约束 X1,X2>=0 用Lingo求解过程为 计算列方程为: MAX=0.45*X1+0.60*X2; X1+X2<=1000; 0.3*X1+0.6*X2<=360; X1>=0; X2>=0; 计算结果为: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Objective value: 480.0000

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实际案例资料

相似模拟与模型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模拟与其它一样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所提出的问题日益复杂和繁琐。用数学方法很难得到精确的解析解,只能作一些假设与简化再求解,因而带来一些误差。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求那些靠数学方法无法研究的复杂现象的规律性。但是直接的实验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实验的结果只能推广到与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际问题中去,这种实验方法常常只能得出个别量的表面规律性关系,难以抓住现象的内在本质。《相似模拟》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它不直接的研究自然现象或过程的本身,而是研究与这些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 它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生产工程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相似模拟与模型试验的方要研究内容 它是研究自然界相似现象的一门科学。它提供了相似判断的方法。并用于指导模型试验, 整理试验结果,并把试验结果用于原型的理论基础。 二、相似常数 设c 表示相似常数,x 表示原型中的物理量,x ' 表示模型中的物理量,则: i i i x x c ' = 其中i c 表示第i 个物理量所对应的相似常数。 物理量包含于现象之中。而表示现象的物理量,一般都不是孤立的,互不关联的,而是 处在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一定关系中,所以说各种相似常数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在许多的情况下这种关联表现为数学方程的形式。下面举例说明: 设两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相似 则它们的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力学方程均可用同一方程描述,即: 原型的运动方程与物理方程 dt ds v = dt dv m f = ① 模型的运动方程与物理方程 t d s d v ''= ' t d v d m f '' '=' ② 因为两个物体的现象相似,其对应物理量互成比例,即 s c s s =' t c t t =' t c v v =' m c m m =' f c f f =' ③ ①,②,③联合得到 1==c c c c s t v ④

350M PDT系统无线网络传播模型校正

改 ,并点击确定三 虚拟机必须安装vmware tools,此工具可使用虚拟机与ESXI主机进行时间同步三 5结束语 NTP服务器成功搭建后,将校园网内所有支持NTP服务的网络设备设置为客户端并实现同步操作,经过运行测试,时钟同步效果理想,完全达到预想效果三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SZJYB2015028);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陕西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应用研究--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三 参考文献 [1]中兴.XR102950系列安全接入交换机配置指导. [2]中兴.ZXR105900系列千兆路由交换机配置指导.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简介:刘慧梅(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三 龚开国,吴汉峰,陈怀君(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350011) 【摘要】350兆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在公安系统大规模开始应用,为了提高350M无线网络覆盖规划的准确性,需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本文拟通过在厦门的模测数据,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归纳总结出适用厦门地区的350M无线网络的传播模型和覆盖半径规划。 【关键词】传播模型校正;Okumura-hata;SPM;数字集群;PDT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5)23-0029-02 1概述 PDT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是由公安部主管部门牵头,由国内行业系统供应商参与制定,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全新的数字集群通信体制三它具有覆盖区域大二国产加密算法加解密二厂家系统互联互通二向下兼容模拟系统二技术简单造价低等优势三 2013年10月,公安部下发 关于推进公安350兆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明确要求各地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做好网络顶层设计,遵循规划二建设二优化二运维四步骤的无线通信建设规律,稳步推进系统建设三 本文通过在厦门地区进行实际架站测试数据,归纳总结出PDT基站覆盖半径规划合理建议,并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三2传播模型选择及校正的意义 常用的传播模型有Okumura-Hata模型二COST231-Hata 模型二LEE传播模型二SPM模型二室内传播模型等,不同的传播模型有不同的适用条件三PDT系统工作于350MHz频段,属于宏蜂窝系统,可采用Okumura-Hata模型或SPM模型进行覆盖预测三 (1)Okumura-Hata模型三适用条件:应用频率范围在150~ 1500MHz之间,适用于覆盖半径大于1km的宏蜂窝系统,基站的有效天线高度Hb在30~200m之间,终端有效天线高度Hm在0~1.5m之间三 Okumura预测模型是以准平滑的市区地形为基准,其他各区域类型的影响通过校正因子进行校正三市区准平滑地形的传播路径损耗经验公式如下: Lp=69.55+26.16lgf-13.82lgHb-α(Hm)+(44.9-6.55lgHb) (lgd)α 式中:Lp表示电波传播损耗中值(dB);f表示系统工作频率(MHz);Hb表示基站天线有效高度;Hm表示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d表示移动台与基站间距(km);α表示距离衰减因子;α(Hm)表示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三 (2)SPM模型三它对无线区域环境二工作频段等方面没有使用限制三该模型只是给出一个参数组合公式,要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确定各参数的取值三由于适用条件方面没有使用限制,在无线网络规划中被广泛应用三 SPM模型的传播损耗公式如下: 一段式: L b城=K1+K2lg d+K3lgh 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 两段式:L b城= K11+K21lgd+K3lgh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 d?d0 K12+K22lgd+K3lgh 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K21-K22)lgd0d﹥d0﹛式中:K1表示损耗常量;K2表示地物修正系数;K3表示有效天线高度增益;K4为衍射修正系数;K5为环境修正系数;K6为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系数;K clutter为移动台所处的地物损耗系数;K d为绕射损耗系数,取值在0~1之间;L d为绕射损耗;h b二h m为基站二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单位为m,d的单位为km;d0为远近场的分界点,以李氏公式计算结果作为参考,即:d0=4h b h m/λ;a(h m)同Okumura模型三 两段式模型以d0为界分成两段,针对远二近场不同的传播环境分别进行校准三相比一段式模型,它的覆盖预测准确度更高三网络规划中采用的传播模型准确与否,关系到后续整个网络覆盖规划与实际覆盖效果的匹配度三但是无线网络的传播环境千差万别,地形地貌二建筑分布二植被覆盖等环境会对无线信号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三因此需要对不同的覆盖环境进行模拟测试,对现有传播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最终能反映各类区域环境的传播模型,从而提高无线网覆盖预测的准确度三3模拟测试情况 本次测试采用东信的设备进行PDT架站测试,主要设备包括:1台350MPDT的单载波基站,发射功率40W;1根全向天线,长4.7m,增益10.2dbi;路测软件1套;1/2馈线长度20m;Atoll分析软件1套;350MHz PDT数字手持台3台(内置GPS),高功率模式(4W),放置在车内;5m精度和50m精度的数字地图等等三测试时基站工作在集群模式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