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部感染治疗中综合排痰护理的辅助效果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6.69 KB
- 文档页数:1
排痰护理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张巍巍【摘要】 目的 研究排痰护理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96例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每组48例。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排痰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后第3天, 实验组日排痰量(74.27±25.45)ml、排痰后血氧饱和度(SpO 2)(96.97±1.34)%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1.27±23.98)ml、(94.58±1.9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常规组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87.50%;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1例, 排痰总有效率为97.92%;实验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排痰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排痰量和排痰后SpO 2, 排痰效果较好, 使干预效果明显提升, 值得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排痰护理;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效果DOI :10.14164/11-5581/r.2019.17.091作者单位:11003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肺部感染主要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腔的肺实质炎症, 感染为最常见的病因, 理化或者免疫以及药物都会引发肺部感染, 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多痰、发热、气短以及胸痛等[1]。
老年群体因体制较弱在卧床治疗期间非常容易产生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在产生该疾病以后由于不能完全咳出痰液堵塞气道, 造成疾病长期不能痊愈, 使得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更为严重的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辅助排痰护理来帮助该类患者尽快康复。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 9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部分患者实施排痰护理, 分析护理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振动排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一、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意义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由于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其肺部疾病往往比较严重,病情变化也比较快。
而排痰作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不言而喻。
排痰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痰液,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及时有效地排出痰液有利于肺部通气,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排痰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患者的咳嗽、胸闷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来说,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痰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振动排痰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振动排痰仪是一种通过振动作用,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痰液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振动的力量,刺激患者的胸部和背部,帮助痰液在呼吸道内更容易地运动和排出。
振动排痰仪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舒适性:振动排痰仪使用舒适,患者只需将振动排痰仪放置在胸部或背部,打开电源即可开始工作,无需额外的操作。
2. 简便性:振动排痰仪的使用非常简便,只需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引操作即可,不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特别指导。
3. 高效性:振动排痰仪可以通过振动作用,帮助患者更加高效地排出体内的痰液,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症状。
4. 安全性:振动排痰仪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损害。
振动排痰仪的工作原理简单清晰,使用方便舒适,非常适合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
1. 提高排痰效率传统的排痰护理方式主要依靠被动引流,患者需要通过咳嗽、呼吸锻炼等方式来排痰。
而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来说,咳嗽能力减弱,身体机能下降,传统排痰护理效果不佳。
而振动排痰仪通过振动的力量,可以更加轻松地帮助老年患者排痰,提高排痰效率,减少痰液在呼吸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缓解呼吸困难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常常伴随着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振动排痰仪可以通过促进呼吸道内痰液的有效排出,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肺部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排痰无力等是老年人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状。
护理叩背排痰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帮助老年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叩背排痰对老年人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护理叩背排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探讨护理叩背排痰对老年人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3. 分析护理叩背排痰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养老院80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5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2.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护理叩背排痰方法,操作步骤如下:①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垫高,双手交叉于胸前。
②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五指并拢,掌心空出,用手掌根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患者背部,力度适中,每次3-5分钟,每日2次。
③叩击过程中,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
(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
3. 观察指标:(1)痰液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痰液量变化。
(2)呼吸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音变化。
(3)肺部感染发生率: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痰液量:实验组治疗前痰液量为(100±20)ml,治疗后痰液量为(50±10)ml;对照组治疗前痰液量为(100±20)ml,治疗后痰液量为(70±15)ml。
两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呼吸音:实验组治疗前呼吸音粗糙,治疗后呼吸音清晰;对照组治疗前呼吸音粗糙,治疗后呼吸音略改善。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肺部感染发生率: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
经鼻入气管内吸痰在护理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经鼻入气管内吸痰是有效清除潴留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控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方法传统吸痰法只能清除鼻咽口腔分泌物,不能进入气管内吸痰,且反复插入,患者感觉痛苦,还易发生肺部感染。
而经鼻入气管内吸痰,简单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老年患者痰液多、粘稠不易咯出,要解决痰液滞留问题,只有通过吸痰。
经鼻入气管内吸痰,取得了很好效果。
结论通过经鼻入气管内吸痰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法可有效清除潴留痰液,避免反复插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很好的改善了肺部通气,肺部感染发生几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及减少。
标签:经鼻入气管内吸痰;排痰;护理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老年人的呼吸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衰退,易感性增高,特别是慢性疾病或重症、长期卧床患者,分泌物潴留在气管、支气管内,致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严重的发生痰栓、痰痂阻塞,而诱发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1]。
因此,采用良好措施促进痰液有效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我们护理这类老年患者的核心所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历全部取自本病区的老年住院患者,2014年1月~10月需要吸痰的患者共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72~90岁,平均年龄82岁,病例中肺部感染19例,肺心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
1.2方法先给患者行雾化吸入20min,再取侧卧位拍背,具体步骤为:并拢五指,弯曲指关节使手掌略成凹式,从肺底向肺尖、从外至内、轻轻拍打,力量适度,支气管受到震动,排出痰液,每一肺叶1~3min,120~180次/min,时间5~15min[2]。
拍背后取平卧位,置一小棉枕于肩下使患者稍后仰,此时气道完全开放,口腔部位放置吸氧面罩,设置氧流量为6~8L/min,打开电动吸引器,接好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查看吸引通畅后,先把鼻腔部的分泌物吸净,换新吸痰管,从鼻腔置入,到咽喉部时,为使咽部、气道在同一直线上,嘱一助手压喉结向前向下,致声门下移,当患者吸气时再进管至气道,患者呛咳时再进管3~4cm,此时可接负压吸引(”负压限定于10.6~16.0kPa”[3])。
振动排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振动排痰仪是一种用于辅助患者排痰的医疗设备,它通过发出高频振动来松动和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
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振动排痰仪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振动排痰仪可以帮助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有效排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老年人由于肺功能下降和呼吸道黏膜退化,痰液容易积聚在呼吸道中,导致呼吸困难和感染加重。
振动排痰仪通过产生振动,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松动和运动,加速痰液的排出,减少感染的持续时间和病情的恶化。
振动排痰仪采用非侵入式操作,不会给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感。
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通常身体弱健,对疼痛的耐受性较低。
传统的人工排痰方法,如气管插管和吸痰管的应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刺激,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而振动排痰仪不需要侵入性的操作,可以通过仪器自身产生的振动来帮助排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安全风险。
振动排痰仪的使用方便,可以在家庭或者医院等不同环境中进行。
老年人多数需要长期陪护或住院治疗,使用传统的排痰方法需要医生或者护士进行痰液的吸引和引流。
而振动排痰仪可以通过患者自己进行操作,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自主性和病情的控制感。
振动排痰仪可以定制化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动力度,以适应不同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需要。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一些患者可能有较重的痰液积聚,需要较强的振动来排除痰液;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痰液产生,需要较轻的振动来促进痰液的排出。
振动排痰仪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实现个性化的痰液排除效果。
总结而言,振动排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老年患者有效排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感,使用方便且可在不同环境中进行。
在实际护理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振动排痰仪的使用,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振动排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肺部感染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肺部感染不仅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还会导致痰液增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排痰护理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排痰护理中,护士通常会采用手动敲背、俯卧位排痰、呼吸康复机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排痰。
这些方法存在着操作复杂、效果不佳、费时费力等缺点,尤其对于年迈体弱的老年患者来说,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如何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提高效率、减轻患者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一、振动排痰仪的原理振动排痰仪是一种通过振动作用促进支气管排痰的设备。
它主要通过产生高频的空气振动波,使肺部分泌物得到震荡而松动,并通过气道自行咳出体外,或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帮助排出体外。
其原理是利用振动力学的知识,通过振动的作用使得呼吸道分泌物松动,以便于咳出。
振动排痰仪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排痰效果。
1. 便捷性振动排痰仪使用简单,患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排痰护理,无需特别复杂的技术和步骤,非常适合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实际情况。
而且,振动排痰仪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患者可在家中进行排痰护理,方便快捷。
2. 效果显著振动排痰仪通过高频的振动波作用于肺部分泌物,促使其松动,从而使得排痰更加容易和彻底。
相比传统的排痰方法,振动排痰仪的排痰效果更为明显,可以有效减少肺部分泌物的滞留,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有助于减轻肺部感染的症状。
3. 舒适性传统的排痰方法如手动敲背、俯卧位排痰等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尤其是对于心肌病、心衰等合并症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来说,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负荷,甚至危及生命。
而振动排痰仪则通过轻柔的振动作用在不引起不适的情况下促进排痰,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4. 安全可靠振动排痰仪在排痰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它不像一些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方式可能会有一定风险,也不像传统的排痰方法可能会存在操作不当导致伤害的可能性。
分析排痰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发布时间:2023-01-06T05:44:35.72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9期作者:齐立丹[导读] 目的:研究对老年肺癌患者采取排痰护理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齐立丹第九六四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 130062【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肺癌患者采取排痰护理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住院治疗的52例年龄≥65岁的肺癌患者,以抽签的形式平均分为两组,单号26例为A组给予雾化治疗结合吸痰器吸痰,双号26例为B组给予雾化治疗和震肺排痰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心肺功能评分(6MWT)及患者满意评分。
结果:护理后A组患者6MWT评分平均为(267.90±40.04)m,护理后B组患者6MWT评分平均为(304.88±37.00)m,B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明显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2.54±5.55)分,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3.55±3.55)分,在患者满意度比较上B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
结论:排痰护理能有效提升老年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肺癌;排痰护理;老年患者;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几率较高。
老年人呼吸肌活动减弱,腺体发生退化性改变加上吸烟,老年人的支气管功能较差。
肺癌的老年患者极易在治疗期间合并其他并发症如:痰液潴留、病灶出血、胸腔积液等,严重会威胁患者生命【1】。
本文主要对老年肺癌患者采取排痰护理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探究,希望提升老年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住院治疗的52例年龄≥65岁的肺癌患者,以抽签的形式平均分为两组,单号26人为A组,组内男女患者比为18:8例,年龄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为(84.55±2.00)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2.5年;双号26例为B组男女患者比为16:10例,年龄(65~98)岁,平均年龄为(85.00±3.0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2.5年,排除依从性差及失访患者,52例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