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安全问题探讨
- 格式:pptx
- 大小:227.66 KB
- 文档页数:11
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标签: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盐酸罗哌卡因是一新型的长效局麻药,因其独特优点在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但用在腰麻的报道较少。
从2005年开始我科用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液作腰麻1 00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年龄20~55岁,ASA为I~II级的下肢、会阴部以及盆腔手术无腰麻禁忌证,体重无超重的病人。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10 min取国产盐酸罗呱卡因粉针1支(0.075 g)(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105011)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成0.75%的浓度备用。
病人在开放静脉和接好无创监护仪后,均在左侧卧位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外流后,向蛛网膜下腔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液(0.75%罗哌卡因1.6 ml,10%葡萄糖1.4 ml)3 ml在5~10 s注完,退针后取平卧位,没有麻醉效果或效果未能满足手术要求除外。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病人入室(麻醉前),注药后1、3、5、7、10、15、30 min时SBP、DBP、HR、RR、和SPO2;②记录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麻醉起效时间,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切口无痛时间、双下肢不能抬起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阻滞平面最高点、麻醉消退切口开始疼痛时间、双下肢能直腿抬离床面的时间、麻醉完全消失时间;③病人对手术疼痛的反应和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感觉;④记录注药后病人的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出现的时间及处理效果;⑤麻醉后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30 d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下肢感觉或肌张力减退、异感、膀胱功能障碍等。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所有麻醉均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效果满意,术者对肌肉松弛满意。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均达Bromage 4级,所有病人均未用任何镇痛与镇静药,有83例病人能感知术者的手在动(8.3%)。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的比较腰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和麻醉等领域的一种麻醉技术。
在腰麻中,常常使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这两种局部麻醉剂。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两种药物的特点,以及在腰麻中应用的优缺点。
1.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特点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两种局部麻醉剂是目前常见的腰麻用药。
罗哌卡因的分子量较小,药理作用较短,一般需要每两至三小时注射一次。
而布比卡因分子较大,可以使药物起效更持久,注射一次的时间可以持续数小时。
两者在腰麻中的使用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布比卡因的使用量要比罗哌卡因少。
在药理学上,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略有区别。
罗哌卡因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内部的钠通道来阻止神经冲动传递,从而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
而布比卡因则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膜的电位,从而阻止神经冲动传递。
因此,两种药物虽然在目的上相似,但在分子水平和生理学上有所不同。
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优缺点(1)药物持续时间:罗哌卡因持续作用时间短,需要经常注射才能维持麻醉效果。
而布比卡因则可以持续作用数小时,不必频繁注射。
因此,布比卡因的使用更加节约时间和劳力。
(2)副作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均可能导致神经惊厥,但罗哌卡因更容易出现此类副作用。
此外,布比卡因还可能诱发心跳骤停或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
因此,使用时需小心谨慎。
(3)麻醉深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不同,会对麻醉深度产生差异。
罗哌卡因可能会导致感觉轻、动作不协调等副作用,而布比卡因的使用则容易使病人过度麻痹,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风险,因此使用时要控制剂量和速度。
(4)成本: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成本有所不同,布比卡因一般价格较高,而罗哌卡因相对便宜。
但布比卡因的优点在于每次注射的剂量少,可以节约药品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3. 不同药物的应用场合在临床实践中,两种药物有不同的应用场合。
例如,罗哌卡因通常用于较小手术、分娩等场合,可以快速减轻疼痛,作用时间较短。
老年病人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的应用现今,应用腰-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辅助对患者进行下肢手术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
但是此方法对高龄老年患者的效果还需要研究,罗哌卡因为新型的氨酰类药物。
此药物和布比卡因对比,此药物有更好的感觉运动分离效果,其在老年患者应用情况上研究比较安全。
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27例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以研究此药物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27例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平均年龄74.4(65~90岁),asai~iii级,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起搏器植入手术,2例患者有房颤病史,16例患者有冠心病病史,18例患者有脑梗死病史,70例患者有糖尿病,70例患者有高血压。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三组,年龄高的患者为a、b组,且多为股骨骨折患者,且有比较多的合并症,对患者进行手术比较复杂。
c组患者的年龄相对比较轻,其中多合并心肺脑疾病,患者多为胫腓骨骨折。
所有患者有58例合并有两种以上的合并症。
126例进行常规手术治疗,1例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
1.2 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要对其各项生命指证进行检测,在进行操作之前,要连续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情况。
①对患者进行麻醉的用药组成:a组:连接腰麻针注射器易回抽脑脊液,常规用药为1%罗哌卡因1ml(10mg)+脑脊液1ml。
当患者年龄小于70岁且一般状况较好时,可根据手术部位的高低和手术时间的长短,增加罗哌卡因的用量至1.5ml;当患者年龄大于80岁且一般状况较差时,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至0.7ml,脑脊液用量除按1:1比例。
②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的具体方法:患者肢体在上方侧卧位选用a组或b组,患者肢体在下方侧卧位选择c 组,如髋关节置换手术患侧在上,采取患侧在上体位可选a组或b 组麻醉,麻醉后不需要再变动体位。
[文章编号] 1671-587Ⅹ(2012)06-1196-05[收稿日期] 2012-05-26[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资助课题(JB11070)[作者简介] 林华阳(1969-),男,福建省莆田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麻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 林华阳(Tel:0591-83947225,E-mail:814685690@qq.com)老年人日间肛肠手术中等比重罗哌卡因单次腰麻合理剂量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林华阳,林 洁,饶福东,杨锡馨,陈 刚,林 玮,卢 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麻醉科,福建福州350004)[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日间肛肠手术中等比重罗哌卡因头高足低体位单次腰麻的合理剂量,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老年人日间肛肠手术的临床麻醉提供依据。
方法:老年肛肠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0.8、1.0、1.3和1.5mL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1%罗哌卡因与脑脊液分次混合液,经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8、1.0、1.3和1.5mL,观察患者麻醉效果、生命体征、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术后麻醉完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
结果:随着罗哌卡因剂量增加,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感觉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阻滞平面≤T5-8发生率变化比较,罗哌卡因1.3和1.5mL组均大于罗哌卡因0.8和1.0mL组(P<0.05);罗哌卡因1.5mL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最长,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肌松程度比较,罗哌卡因0.8mL组欠佳,而罗哌卡因1.0、1.3、1.5mL组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与罗哌卡因0.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0.8mL组术中牵拉腹痛发生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1.3和1.5mL组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消退时间最长,与罗哌卡因0.8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罗哌卡因1.5mL组患者需术后导尿的发生率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