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4.51 KB
- 文档页数: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郭萍;林河;姜丽华【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年(卷),期】2003(017)004【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择期剖宫产60例,于L2-3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入1.0%罗哌卡因(R组n=30例)或0.75%布比卡因(B组n=30例)10mg.对镇痛平面及达到最高平面和最低平面所需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术中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1.0%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与0.75%布比卡因相比麻醉效果相似,对产妇和新生儿安全,能满意地进行剖宫产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总页数】1页(P75-75)【作者】郭萍;林河;姜丽华【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相关文献】1.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J], 陈石卿2.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J], 董有静;王一沙;章晓慧3.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Ladach-Method剖宫产术的比较 [J], 邵兵;刘琴湘;李泉;黄志明4.等比重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J], 胡晓明;易永华;鲁振梅5.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Ladach-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J], 邵兵;邹冬玲;李泉;刘琴湘;郭训;张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纳入我院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总计70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处理为2组(35例/组),得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应用布比卡因,后者应用罗哌卡因,比较麻醉效果、各项时间指标。
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无差异于对照组,P>0.05;各项时间指标值体现观察组更优,P<0.05。
结论: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对产妇实施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优。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伴随着高龄产妇越来越多以及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率也越来越高,由于术中需要做出切口,为了避免产妇应激反应过于强烈,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措施,既要保证产妇的与胎儿的安全,也要起到有效的麻醉作用。
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对我院完成剖宫产的70例产妇进行研究,确定罗哌卡因的应用价值,在如下报告中体现优势。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纳入研究对象共计70例,统一为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执行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剖宫产产妇,依据计算机表法处理为2组(35例/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组间比较各项基本资料,体现P>0.05的最终结果。
对照组,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3岁,中位年龄(30.14±4.88)岁。
观察组,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30.66±4.17)岁。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即患者水平姿势躺在手术床上,去右侧卧位,对照组产妇选择布比卡因麻醉,即选择浓度分别为0.75%、10%的布比卡因与葡萄糖,并按照2ml与1ml,在患者第三根与第四根肋骨之间进行穿刺,脑髓液流出之后,将1.51ml混合液以1ml/10s的速度注入患者蛛网膜下腔,在硬膜外腔置入导管[1]。
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将产妇体位调节至平卧位,将一软枕垫于右侧臀部下方,以此促进子宫能够向左侧倾斜。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麻已成为剖宫产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作为腰麻药物被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但是两者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具体麻醉效果对比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取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年龄均在20-35岁之间,孕期均在37-42周,体质指数均在18.5-24.9之间。
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50例。
罗哌卡因组患者在手术前皮肤消毒后,行L3-4、L4-5硬膜外腔置管,注射1%罗哌卡因10-15mg。
布比卡因组患者在手术前皮肤消毒后,行L3-4、L4-5硬膜外腔置管,注射0.5%布比卡因10-15mg。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诱导时间、麻醉开始到T6感觉阻滞的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操作中是否需要辅助麻醉、产妇术中的舒适度、产妇术后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指标。
结果: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开始到T6感觉阻滞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后出现的血压下降、心率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
手术操作中是否需要辅助麻醉方面,罗哌卡因组辅助麻醉率为18%,布比卡因组为16%,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产妇术中的舒适度评分,罗哌卡因组平均分为8.5,布比卡因组为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妇术后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罗哌卡因组有1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布比卡因组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麻醉诱导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操作中是否需要辅助麻醉和产妇术中的舒适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但在产妇术后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罗哌卡因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比例略高于布比卡因组。
0.75%罗哌卡因在联合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用于择期妇科手术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与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30例。
均于l2-3间隙穿刺,腰麻给药量分别为:r组0.7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ml(15mg),b组用等效剂量0.75%布比卡因2ml(15mg)。
观察妇科手术患者血压、心率改变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
结果:r组血压降低及心率减慢发生率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 组长于b组,两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r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对手术患者术中生理功能干扰小,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的毒性发生率低,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短,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机会,提高妇科手术麻醉安全性。
【关键词】妇科手术;联合阻滞麻醉;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酞胺类长效局麻药,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的毒性发生率低,具有高度感觉运动神经分离阻滞作用,多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我院于2009年1月~2009年10月对30例妇科手术患者应用罗哌卡因等比重液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并与30例用布比卡因麻醉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在18~60岁,体重45~75kg,asai~ii级,随机分为r组30例和b组30例。
r 组0.7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ml(15mg);b组用等效剂量0.75%布比卡因2ml(15mg)。
患者入室后接心电监测仪监测心电图、心率、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建立一条静脉通路,输入复方乳酸钠液20ml/kg/h。
1.2麻醉方法患者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于l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以30s速度注入局麻药,退出腰穿针,并于硬膜外间隙置入导管4厘米,固定导管后患者翻身平卧,控制麻醉平面t6—t8,若平面达不到手术要求,于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术后可连接镇痛泵。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
2013-03-05T17:16:44.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 作者: 和树华
[导读] 目的 分析 0.75%布比卡因同0.75%罗哌卡因在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的临床效果。
和树华
(云南省迪庆州藏医院 674400)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138-02
【摘要】
目的 分析 0.75%布比卡因同0.75%罗哌卡因在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
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进行相同剂量注射,硬膜外麻醉用
药均采用
2%利多卡因注射液,甲组患者82例,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乙组患者80例,采用布比卡因进行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
醉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维持的时间及运动神经恢复的时间,对生命体征、术中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结果
甲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
完全神经阻滞时间明显差于乙组患者,(
P<0.05)。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P>0.05)。甲组术后
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 在进行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中,使用0.75%罗哌卡因麻醉安全
性可靠、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能达到手术要求,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短。
【关键词】
075%布比卡因 0.75%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安全可靠性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特性而备受人们关注
[1]
。为使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能安全有效的使用,现对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2例,采用不同的麻醉用药,对其进行观察麻醉效果,现
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2例,其中男患者90例,女患7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5.5±8.5岁;其中
52
例为阑尾切除手术、46例为疝气修补术、40例为子宫切除术、10例为脾脏切除术、14例为胃溃疡修补术。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
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选取L2—3作为穿刺点,患者右侧卧位常规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操作后,插入腰穿针,拔出
针芯有脑脊液流出,连接注射器注入麻醉药物,甲组患者注入
0.75%罗哌卡因注射液,乙组患者注入0.75%布比卡因,麻药注入完毕后,拔
出腰穿针,硬膜外向头部进行硬膜外置管
3cm,硬膜外腔追加用药均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麻醉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维持的时间及运动神经恢复的时间,对生命体征、术中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甲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差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甲组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显著优越于
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
P<0.05)详见表1。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不良反应及麻醉明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两组
患者的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情况(x-±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
时间(min) 完全神经阻滞时间(min) 运动神经恢复
时间(h)
甲组 82 3.17±1.50 5.8±2.86 1.89±0.59
乙组 80 1.00±1.2 3.50±2.50 2.62±1.68
P
值 —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例数 血压(mmHg) 心率
(
次/分) 呼吸
(
次/分) 恶心呕吐(%) 尿储溜(%) 寒战
(%)
甲组 82 135.5±8.5 75.5±10.5 15.5±2.5 2(2.44) 0 3(3.65)
乙组 80 132.5±7.5 78.5±9.5 14.5±2.5 2(2.50) 0 2(2.50)
P
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时临床上较常用的麻醉方法,优点为患者神志清楚,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时间可控性强、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较完
全,不良反应小,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在近些年来临床较多使用。
罗哌卡因是一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已广泛用于各种神经阻滞和镇痛。相关研究证实,蛛网膜下腔单次大剂量注入罗哌卡因,可能导
致不可逆的脊髓损伤,但低浓度小剂量是安全的
[2-3],所以要严格依据患者体重及标准进行使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据相关报道及
临床试验表明,布比卡因是临床上较常用的麻醉药物,其安全有效性较高。本文对
162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分别使用罗哌卡因和布
比卡因进行腰麻,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证实罗哌卡因麻醉起效及完全神经阻滞的时间低于布比卡因,但麻醉效果、生命体征的
影响及术后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其术后运动神经恢复的时间明显优越于布比卡因,麻醉平面及术中镇痛效
果均能达到手术要求
[4]。
综上所述,在进行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中,使用0.75%罗哌卡因麻醉安全性可靠、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能达到手术要求,安全可靠
性较高,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短。
参
考 文 献
[1]
梁秀清.罗哌卡因联合阻滞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3):47.
[2]
喻晚利,郭华静,马明祥,易善元.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4):552-553.
[3]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1039-1040.
[4]
吴旭辉,罗良玉.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09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