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腺样囊性癌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6
腺样囊性癌必须放疗吗,治疗方法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头颈部的唾液腺、深部组织以及乳腺等部位。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其中放疗是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就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手术治疗腺样囊性癌的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切除的对象通常是局限于某一区域的肿瘤,一般采用保守手术或根治手术。
保守手术主要是针对小肿瘤或正常组织结构复杂区域,并注意保护周围的组织器官;而根治手术则是移除肿瘤以及周围淋巴结和组织。
手术切除后,可以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其它辅助治疗。
二、放疗治疗手术切除虽然能去除癌组织,但对于高风险肿瘤、术后残留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此时,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提高治愈率。
但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小肿瘤,特别是局部分化程度好的ACCCA,放疗的作用不够明确,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放疗治疗可以根据治疗部位、放疗设备、放疗技术等因素进行选择。
常用的放疗方式包括:传统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合的放疗方式。
放疗的过程需要根据较少的治疗次数进行多次治疗,需要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三、化疗治疗化疗治疗通常适用于肿瘤晚期患者。
化疗药物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同时也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蒽环类药物、代谢类药物等。
但腺样囊性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高,所以并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四、治疗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包括手术范围、肿瘤性质、患者年龄、身体状态等因素,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治疗前准备: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复查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治疗要求。
3.放疗设备的选择:放疗设备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放疗模式而定,需要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腺样囊性癌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圆柱瘤,圆柱瘤型腺癌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肿瘤科,口腔科,内分泌科病症体征:腮腺无痛性肿块,腮腺肿胀,上睑下垂,颞骨隆起,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眼眶疼痛疾病介绍: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又称圆柱瘤(CYLINDROMA)或圆柱瘤型腺癌(ADENO-CARCINOMA OF CYLINDROMA TYPE),由BILLROTH首次报道,并称为圆柱瘤,是居头颈部第二位的涎腺恶性肿瘤,好发于小涎腺及大涎腺中较小腺体,发生于上颌窦者较为少见,因其隐匿性高,侵袭性强,发现时即已较晚,同时又因与口,鼻,眼及颅底毗邻,可引起周围多器官病损,易沿神经侵袭,预后常常不好症状体征:临床表现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的5%~1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占24%。
好发于涎腺,以发生在腭腺者常见。
大涎腺虽然较少,但为颌下腺和舌下腺好发的肿瘤。
在腮腺肿瘤中仅占2%~3%。
EEROTH报告2513例涎腺肿瘤,其中腺样囊性癌119例,发生于腮腺者49例,占腮腺肿瘤的2%;颌下腺26例,占颌下腺肿瘤的16%;腭部小涎腺44例,占腭部涎腺肿瘤的24%。
国内程珺报告225例中,162例发生于小涎腺,其中腭部87例,占38.7%,63例发生于大涎腺。
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异,或女性稍多。
最多见的年龄是40~60岁。
肿瘤早期以无痛性肿块为多,少数病例在发现时即有疼痛,疼痛性质为间断或持续性。
有的疼痛较轻微,有的可剧烈。
病程较长,数月或数年。
肿瘤一般不大,多在1~3CM,但有的体积也较大。
肿块的形状和特点可类似混合瘤,圆形或结节状,光滑。
多数肿块边界不十分清楚,活动度差,有的较固定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肿瘤常沿神经扩散,发生在腮腺的腺样囊性癌出现面神经麻痹的机会较多,并可沿面神经扩展而累及乳突和颞骨;颌下腺或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可沿舌神经或舌下神经扩展至距原发肿瘤较远的部位,并造成患侧舌知觉和运动障碍;发生在腭部的腺样囊性癌,可沿上颌神经向颅内扩展,破坏颅底骨质和引起剧烈疼痛。
基于二代测序探索头颈部高级别转化腺样囊性癌分子遗传学特征刘胜楠;顾挺;张莺;钱佳骏;薛俊青;王瑜【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24(40)2【摘要】目的:探索头颈部高级别转化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with high-grade transformation,ACC-HGT)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的5例高级别转化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显微切割方法获得肿瘤的高级别转化成分以开展二代基因检测,接着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验证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生成水平的影响。
结果:5例患者都是男性,平均年龄为48岁,追踪观察时间4~30个月,有3例仍然存活,2例已经去世,3例发现局部复发,2例出现血行转移至肺、脑。
5例肿瘤中,NOTCH1突变在3例中检出,NOTCH1重排在1例中检出,p53突变在1例中检出,PIK3CA突变在2例中检出,PIK3R1突变在1例中检出,PPP2R2A突变在1例中检出,这些基因突变可引起其下游相关蛋白NICD、p53及PI3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Ser473高表达。
结论:ACC-HGT易复发和血行转移,其遗传改变主要发生在NOTCH、PI3K以及p53通路上。
【总页数】5页(P161-165)【作者】刘胜楠;顾挺;张莺;钱佳骏;薛俊青;王瑜【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利用转录组二代测序探索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敏感性分子特征2.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探索3.基于Scopus数据库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高被引论文特征和研究进展4.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高级别转化临床特征分析5.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肾脏罕见碰撞瘤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期放化疗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临床疗效分析杨胜刚;张明;吴星娆;杨涓【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年(卷),期】2012(010)002【摘要】目的:分析同期联合应用放化疗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4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同期联合应用放化疗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放疗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如局部复发情况、转移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5%,远期疗效如局部复发、神经受侵、远处转移及5年存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应采取周期联合应用放化疗治疗的方法,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及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总页数】1页(P150)【作者】杨胜刚;张明;吴星娆;杨涓【作者单位】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云南昆明 650018;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云南昆明 650018;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云南昆明 650018;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云南昆明 6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1【相关文献】1.多瑞吉联合止痛口服液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患者口咽疼痛38例观察[J], 杨雪梅;何平2.诱导化疗联合洛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临床研究 [J], 陈宇;吴伟莉;金风;李媛媛;龙金华;龚修云;陈潇潇;黄诗颖;李卓玲;毛振华;周亚;;;;;;;;;;;3.同期放化疗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临床疗效分析 [J], 杨胜刚;张明;吴星娆;杨涓4.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性 [J], 毛进星; 曾志坚; 唐慧妍; 余健5.时间调节诱导化疗序贯洛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临床分析 [J], 陈宇;吴伟莉;金风;李媛媛;龙金华;龚修云;陈潇潇;黄诗颖;周亚;唐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1234-1241.[44] CHEUNGKS,CHANEW,WONGAYS,etal.Metforminuseandgastriccancerriskindiabeticpatientsafter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J].JNatlCancerInst,2019,111(5):484-489.[45] KAMADAT,HATAJ,SUGIUK,etal.ClinicalfeaturesofgastriccancerdiscoveredaftersuccessfuleradicationofHelicobacterpylori:Resultsfroma9-yearprospectivefollow-upstudyinJapan[J].AlimentPharmacolTher,2005,21(9):1121-1126.[46] MAEDAM,YAMASHITAS,SHIMAZUT,etal.Novelepigeneticmarkersforgastriccancerriskstratificationinindividualsafter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J].GastricCancer,2018,21(5):745-755.(编校:蔺癑)晚期转移性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治疗进展刘 洪1,罗 翔1,李 旭1,张莅琼2,杨晓宏2,李 华2,李 超3,李 丹3DevelopmentinthetreatmentofadvancedmetastaticadenoidcysticcarcinomaofheadandneckLIUHong1,LUOXiang1,LIXu1,ZHANGLiqiong2,YANGXiaohong2,LIHua2,LIChao3,LIDan31DepartmentofOncology;2DepartmentofHeadandNeckSurgery,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Jiangyou,SichuanMianyang621700,China;3DepartmentofHeadandNeckSurgery,SichuanCancerHospitalandInstitute,SichuanChengdu610041,China.【Abstract】Therewasnostandardchemotherapyandtargetregimenforadvancedmetastaticadenoidcysticcarcinoma.Therewerefew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headandneckadenoidcysticcarcinoma.Thetreatmentofadvancedmetastaticadenoidcysticcarcinomawasmainlysystemictreatment.Thechemotherapyregimenmostlyusedanthracyclinecombinedwithcyclophosphamide.Clinictrialsaboutpaclitaxelandgemcitabinewerenegativeresults.Fewtargeteddrugswereeffective(theratewaslessthan20%)whilemostofthemwereinvain.Wesummarizetheexistingdatatoprovideevidence-basedmedicineforthetreatmentofadvancedmetastaticadenoidcysticcarcinoma.【Keywords】adenoidcysticcarcinoma,headandneckneoplasm,chemotherapy,targettherapyModernOncology2021,29(08):1442-1445【指示性摘要】晚期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目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各个指南现在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规范较少,关于晚期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化疗方案多采用以蒽环类和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紫杉类和吉西他滨治疗无效,部分靶向药物治疗有效,但是有效率均不超过20%。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ACC是一种罕见且异常不活跃的癌症种类, 产生自腺体内部, 并且主要出现在头部和颈部, 但是, 这种病也有可能会在胸部, 气管, 泪腺部, 皮肤以及女性的阴部出现.在头颈部产生的ACC经常呈无限制性蔓延状态和不良的预后效果, 然而在某些地带产生的肿瘤, 特别是胸部, 却可能会达到不错的预后效果. ACC是经常缓慢生长的, 但是局部上侵害力很强, 而且特别易于复发.流行病学●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这种病的年龄段分布很广, 也可以在儿童内出现. 在40-70岁的范围内则更常见一些.若两性相比较而言, 在女性中这种病呈3:2的比例症状●在晚期病症中, P53肿瘤抑制基因可能失去活性, 但是若非如此则并没有找到其它特别或连续的基因及环境因素导致这种情况●最近的研究发现, 1P32-P36的损失是最经常的基因变异, 这也曾是对泪腺ACC不良预后效果的一种标记.组织病理学说腺样囊性癌具有显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在组织学上, ACC有着3中主要生长类型●筛状●管状●固体状, 通常这会伴随更有侵害性的生长模式腺样囊性癌可能会与类基底鳞状细胞癌相混淆表现形式腺样囊性癌的症状表现由于病发部位的不同而有所群别, 但是一般会表现出:●在面部或口腔内呈一种缓慢性生长的无疼痛肿块. 在一次应用内镜切除鼻旁窦与前颅底肿瘤的研究中, ACC表现为发现肿瘤的15%●稍晚期的肿瘤可能会伤害神经, 造成偏瘫和疼痛. 对神经外科医生和神经病学家来说,ACC型病更有价值, 因为该病可以渗入神经结构之中且向周围的神经区扩散. 腺样囊性癌可造成对颅内的侵害, 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泪腺肿瘤可以影响视力, 并且能产生眼球前垂效果. ACC是最常见影响泪腺的原发恶性上皮细胞癌●在肺部, ACC会产生呼吸性症状. 这种病是气管部位第二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伴有不良的预后效果(5年内的幸存率为38.5%). 和鳞状上皮细胞癌相比, 腺样囊性癌更易在年轻患者中被发现, 而且治疗上难度很大.●在喉部, ACC可以造成声音变异, 表现形式为沙哑及呼吸困难.●ACC还可能呈胸部肿瘤状态, 在男性中表现出来, 这是一类罕见的胸部癌症, 占胸癌的不足1%. 总的来说, 预后效果还是不错的.●ACC病不太会转移至局部的淋巴结上●晚期ACC在治愈上很不理想, 转移地带较远(如肺, 其次是肝). 可能出现骨二级转移.研究发现质子疗法可以改善罕见但侵蚀性强的颅底肿瘤近期德国慕尼黑RPTC质子治疗中心的人员通过研究发现, 对颅底局部晚期ACC腺样囊性癌肿瘤的质子控制结果, 在与传统放射治疗的效果对比中是十分显著和具有优势的. ACC病通常是发自泪腺之中, 这种病是不活跃但侵蚀性又强的癌症肿瘤, 在患者早期年龄段时通常是采取手术来医治的.但是, 当它是源发自或扩散至颅底时, 这里是一个有颅内神经, 眼睛和关键脑组织的复杂区域, 这时通过开颅手术来处理癌症是十分危险的. 对肿瘤生长控制的传统放射治疗成功案例非常的有限.但是, 通过质子疗法, 仅仅只有9%的病人在术后有肿瘤的复发症状, 而传统放射使肿瘤复发达到了70%的频率. RPTC的报告显示, 正在研究是否结合质子与化疗手段可以继续改善这些病人的术后效果.质子治疗质子束照射在对周边正常组织结构的伤害避免特性上, 质子与伽马射线, X光子线及X射线相比有着物质优势. 在进入患者身体后, 质子仅仅有一小部分能量的流失. 剩下的能量在到达肿瘤部位时被释放了出来, 对肿瘤部位导入了更多的放射剂量. 在与传统放射的比较下, 质子光没有流散出的辐射放射波, 而且会根据肿瘤的大小来决定放射波要渗入体内多少. 在临近关键性部位结构的时候, 由于不规则配置导致的不规则伤害对于质子治疗来将是十分相符的, 因为质子可以通过术前规划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质子将大部分的放射波能量置于称作布拉格峰的形式之下, 布拉格峰发生在质子进入身体组织的最强点时刻. 质子渗透的绝对深度及布拉格峰是由质子光的能量来控制的.这种能量可以被精确地控制来在肿瘤内完成布拉格峰效应, 是肿瘤部位准确地接受安排的放射剂量. 因为质子在这个点上被肿瘤所吸收, 在目标点之后的正常组织结构就不会再受放射波的影响了, 使得周边正常的组织结构可以避免被破坏, 不用像传统放射治疗那样是玉石俱焚的.。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研究进展-剖析(1)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研究进展-剖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系统的深部分泌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预后。
近年来,针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病因学研究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病因学尚不十分明确,但已发现多种可能的致病因素。
如萎缩性唾液腺炎、放射线、化学污染、病毒感染、家族遗传等都被认为是可能的致病因素。
不同的病因可能导致不同的致病机制,进一步研究可能发现更多的治疗方法。
二、临床表现及分期分级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进入晚期。
主要症状包括颈部肿块、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等。
目前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分期分级主要采用国际TNM分期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进展目前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式,但收效不一。
近年来,针对该类肿瘤的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如全切除术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联合治疗等。
同时,也有学者尝试使用免疫治疗等新方法,但需进一步加强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四、预后与复发情况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预后较差,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0%。
其复发的机率较高,常常需要长期的随访治疗。
目前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分子标志物等方面,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状况,为指导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
总结: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是一种较为罕见但高度恶性的肿瘤。
目前尚未明确其具体的致病因素,但各种治疗方法不断更新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希望。
未来应继续针对该病进行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挖掘其潜在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早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景文;李先明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8(031)023
【摘要】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发病率较低,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但对于术后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及选取何种放射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获益最大的问题目前仍有广泛争议.本文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目前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术后放疗主要以常规光子放疗为主,中子放疗虽能提高局部控制率,但晚期毒性反应不可忽视,质子、碳离子放疗虽有其物理特点上的优势,但因病例数少,且其放疗机器价格昂贵等客观障碍,尚未收集足够数据证明其优势.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刘景文;李先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放疗科,广东深圳 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放疗科,广东深圳 5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91;R730.44
【相关文献】
1.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J], 刘志萍(综述);罗京伟;徐国镇(审校)
2.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J], 曾宪焕;韩泽民
3.头颈部放射治疗中口腔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J], 李婕
4.基于Scopus数据库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高被引论文特征和研究进展 [J], 刘世新;马平生;邵益森
5.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放射治疗30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J], 赵锦;许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