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电子书合集

化学电子书合集

化学电子书合集
化学电子书合集

化学电子书合集,好东西哇(转帖) 2009-07-25 02:20 | (分类:默认分类)

物理化学

1、高等物理化学.pdf

2、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第四版)上册.pdf

3、物理化学(第二版)(上册).djvu

4、物理化学(第二版)下册.djvu

5、物理化学_上册.pdf

6、物理化学_中册.pdf

7、物理化学_下册.pdf

8、物理化学习题大连理工.pdf

9、物理化学习题大连理工.pdf

10、物理化学习题详解.pdf

11、物理化学习题.pdf

12、物理化学实验武汉大学.pdf

13、物理化学实验.pdf

14、物理化学实验崔献英.pdf

15、物理化学.pdf

16、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pdf

17、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薛万华.pdf

18、物理化学王光信.pdf

19、基础物理化学(下册)湖南大学.pdf

20、计算物理化学.pdf

21、Physical Chemistry_ Third Edition.pdf

分析化学

1、原子荧光谱分析.pdf

2、电分析化学.蒲国刚袁倬斌吴守国.pdf

3、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第二分册_化学分析.pdf

4、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第四分册_电化学分析.pdf

5、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第一分册_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pdf

6、分析化学丛书-第三卷-第三册-高效液相色谱法-邹汉法-张玉奎-卢佩章.pdf

7、分子发光分析法(荧光法和磷光法)_彭采尔等.pdf

8、核磁共振基础简论.pdf

9、分析化学武汉3版.pdf

10、激光光谱分析法.pdf

11、实用荧光分析法_夏锦尧.pdf

12、原子荧光光谱学.pdf

13、分析化学武汉3版.pdf

14、分析化学(张正奇).pdf

15、分析化学(钟佩珩).pdf

16、共振荧光与超荧光.pdf

17、小波变换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pdf

18、分析化学北大.pdf

19、分析化学与水质分析.pdf

20、分析化学习题精解.pdf

2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四版.pdf

22、分析化学手册-质谱分析.pdf

23、分析化学手册-液相色谱分析.pdf

24、EAIH.rar

25、分析化学钟佩衍.pdf

26、分析化学湖南大学.pdf

27、Elemental Speci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Chemistry) Vol 33.rar 有机化学

1、磁性体手册_近角聪信.pdf

2、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rar

3、Schaums题解精萃有机化学英文.rar

4、茶多酚化学.pdf

5、茶多酚化学_11246278.rar

6、芳烃化学与芳烃生产.pdf

7、催化氢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_10308695.rar

8、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有机化学_11270168.rar

9、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有机硅化学.rar

10、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有机合成_11348653.rar

11、高等有机化学.rar

12、工业精细有机合成原理_10149380.rar

13、固相有机合成:原理及应用指南_11308745.rar

14、工业有机合成基础_10149340.rar

15、哈佛大学有机化学.rar

16、含氮有机化合物概论.rar

17、合成有机化学中的氢化与氢解.rar

18、环糊精化学——基础与应用_10346785.rar

19、金属参与的现代有机合成反应.rar

20、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化学.rar

21、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rar

22、精编有机化学教程_11221085.rar

23、曼尼希反应和曼尼希碱化学.pdf

24、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_邢其毅等_.pdf

25、莫里森有机化学.part1.rar

26、莫里森有机化学.part2.rar

27、莫里森有机化学.part3.rar

28、手性合成——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rar

29、四唑化学的现代理论.rar

30、无溶剂有机合成_11353375.rar

31、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 选择性有机合成.pdf

32、手性合成_11433704.rar

33、现代有机合成化学——选择性有机合成反应和复杂有机分子合_10858579.rar

34、油脂化学_11211889.rar

35、新编有机合成化学_11114001.rar

36、有机催化_10309182.rar

37、有机电化学合成导论.pdf

38、有机电合成进展.rar

39、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原理.rar

40、有机反应中的酸碱催化.rar

41、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rar

42、有机硅聚合物导论_10479663.rar

43、有机硅高分子化学_10310839.rar

44、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rar

45、有机合成(下册)_10190879.rar

46、有机合成_11413500.rar

47、有机合成的新途径过渡金属之利用.rar

48、有机合成第三集.rar

49、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rar

50、有机合成设计.rar

51、有机合成事典.part1.rar

52、有机合成事典.part2.rar

53、有机化合物的光谱鉴定.rar

54、有机化合物分子旋光性的螺旋理论.rar

55、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pdf

56、有机化学_11119037.rar

57、有机化学概论和问题解析.rar

58、有机化学实验.rar

59、有机化学习题精解.rar

60、有机化学现代电子理论(通俗解说).rar

61、有机化学中的光谱方法.rar

62、有机化学中的光谱方法.pdf

63、有机化学中的立体电子效应.pdf

64、有机化学中的氢键问题_王庆文_.pdf

65、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_11113241.rar

66、有机化学中的人名反应.pdf

67、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_10308692.rar

68、有机磷化学研究.pdf

69、有机人名反应完整(英文_2B中文译版).rar

70、有机物英汉命名构词法.rar

71、有机化学中的空间效应.pdf

72、有机质谱原理.rar

73、中级有机化学_11251430.rar

74、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第二版).pdf

75、元素有机化学.rar

76、杂环人名反应.part3.rar

77、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结构下册.rar

78、有机化学实验(清华版).pdf

79、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pdf

80、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_邢其毅等_.pdf

81、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_邢其毅等_.pdf

82、MIT有机结构试卷2份.rar

83、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iso

84、有机化学伍越寰.pdf

85、元素的轨迹.pdf

86、有机化学习题精解.pdf

87、有机化学实验.pdf

88、有机化学实验北大.pdf

89、有机化学教程.pdf

90、有机化学辅导及题解.pdf

91、有机化学湖南大学.pdf

92、有机化学韦国峰.pdf

93、有机化学傅建熙.pdf

94、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pdf

95、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pdf

96、基础化学2-有机化学司宗兴.pdf

97、哈佛高等有机化学1.rar

98、哈佛高等有机化学2.rar

99、哈佛高等有机化学3.rar

100、大学有机化学基础.pdf

101、17942Organic.Chemistry.WhatHowWhy.rar

102、_化学丛书_.Organic.Chemistry.(Brooks_.5th.Ed_.1999).pdf

103、_化学丛书

_https://www.doczj.com/doc/6214875998.html,anic.Chemistry.Reactions_.Mechanisms_.and.Structure.4th.Edition.(Jerr y.March).pdf

104、_化学丛书

_https://www.doczj.com/doc/6214875998.html,anic.Chemistry.Reactions_.Mechanisms.and.Structure.5th.Editio n.(Michael.B.Smith._.Jerry.March).pdf

105、_化学丛书_.Organic.Chemistry.(Brooks_.5th.Ed_.1999).pdf

106、_化学丛书

_https://www.doczj.com/doc/6214875998.html,anic.Chemistry.Reactions_.Mechanisms_.and.Structure.4th.Edition.(Jerr y.March).pdf

107、_化学丛书_.Organic.Chemistry.(Brooks_.5th.Ed_.1999).pdf

无机化学

1、01_第一卷.稀有气体、氢、碱金属.pdf

2、02_第二卷.铍碱土金属硼铝镓分族.pdf

3、03_第三卷.碳硅锗分族.pdf

4、04_第四卷.氮磷砷分族.pdf

5、05_第五卷.氧硫硒分族.pdf

6、06_第六卷.卤素.铜分族.锌分族.pdf

7、07_第七卷.钪稀土元素.pdf

8、08_第八卷.钛分族钒分族铬分族.pdf

9、09_第九卷.锰分族铁系铂系.pdf

10、10_第十卷.锕系锕系后元素.pdf

11、 11_第十一卷.无机结构化学.pdf

12、12_第十二卷.配位化学.pdf

13、13_第十三卷.无机物动力学.pdf

14、14_第十四卷.无机物相平衡、非整比化合物.pdf

15、15_第十五卷.有机金属化合物.生物元机化学.pdf

16、16_第十六卷.放射化学.pdf

17、17_第十七卷.稳定同位素化学.pdf

18、18_第十八卷.地球化学.pdf

19、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三版)_陈寿椿.pdf

20、高等无机化学-index.pdf

21、高等无机化学-text.pdf

22、无机化学-mit.rar

23、无机氧化物.pdf

24、无机化学实验.pdf

25、高等无机化学(关鲁雄).pdf

26高等无机化学-index.pdf

27、高等无机化学-text.pdf

28、无机化学(申泮文主编).pdf

29、无机及分析化学.pdf

30、无机及分析化学张仕勇.pdf

31、无机化学习题.pdf

32、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pdf

33、无机合成及制备化学.pdf

34、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pdf

35、微型无机化学实验.pdf

36、普通无机化学实验.pdf

37、普通无机化学精要与分级训练.pdf

生物化学

1、生化生产工艺学_10252998.rar

2、生物化学_11293373.rar

3、生物化学_11074599.rar

4、生物活性磷杂环化学.rar

5、植物化学-.pdf

6、植物生物化学技术与方法.pdf

7、植物生物化学.pdf

8、植物化学译文集.pdf

9、原生动物生物化学.pdf

10、植物化学.pdf

11、植物化学高锦明.pdf

12、医学生物化学.pdf

13、糖类生物化学.pdf

14、生物有机化学-.pdf

1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杨安钢.pdf

16、生物无机化学原理.pdf

17、生物化学译从一.pdf

18、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厉朝龙.pdf

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级教程周虹徐文弟.pdf

20、生物化学习题集.pdf

21、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周先碗胡小倩.pdf

22、生物化学图解.pdf

23、生物化学习题.pdf

24、生物化学-.pdf

25、生物化学实验技术.pdf

26、生物化学实验.pdf

27、生物化学周爱儒.pdf

28、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吴相钰.pdf

29、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其作用.pdf

30、生物化学的黄金时代.pdf

31、生物化学.pdf

32、生物化学(上)沈同.pdf

33、生物化学谢诗占.pdf

34、生物化学李建武.pdf

35、生理学生物化学.pdf

36、昆虫生物化学分析法.pdf

37、昆虫生物化学-.pdf

38、昆虫生物化学.pdf

39、昆虫生理生化学.pdf

40、昆虫分析生物化学.pdf

41、昆虫毒理学专题.pdf

42、中国生物无机化学十年进展.pdf

43、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原理张锡辉.pdf

44、肝脏生物化学.pdf

药物化学

1、最新最权威的药物研发参考书创新药物化学_11370915.part2.rar

2、表面活性剂在药学中的应用_10312014.part3.rar

3、常用中药化学鉴定_11394846.rar

4、表面活性剂在药学中的应用_10312014.part2.rar

5、高等学校教材天然药物化学_11283819.rar

6、核苷化学合成_11408423.rar

7、化学和化工与制药.pdf

8、化学制药工艺学_10419872.rar

9、化学制药专业高级技术培训教材制药化工过程及设备_10149277.rar

10、合成药物与中间体手册_11188079.rar

11、精细化学品大全?农药卷.pdf

12、生物利用度控制:药物化学原理、方法和应用_11370538.rar

13、精细化工产品手册药物_10959619.rar

14、世界手性药物选集_10232804.rar

15、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rar

16、世界有机药物专利制备方法大全第一卷_10149294.rar

17、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与指导_11226600.rar

18、新编药物合成手册(上卷)_11129084.rar

19、新编药物合成手册(上、下卷朱宝泉2002年版).part1.rar

20、新编药物合成手册(上、下卷朱宝泉2002年版).part2.rar

21、新杂环农药的研究发展及合成方法_11276079.rar

22、天然药物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_11259273.rar

23、药物合成反应:第二版_11113977.rar

24、药物合成反应.pdf

25、药物合成反应_10034192.rar

26、药物化学_11353678.rar

27、药物化学学习指导供药学类专业用_11297335.rar

28、药物化学总论_11250506.rar

29、药物化学_11196811.rar

30、药物中间体合成工艺_10423712.rar

31、药物制造技术_10309038.rar

32、医药化学影印本_11085277.rar

33、医药中间体手册(下册)_11129010.rar

34、医药中间体手册(上册)_10328345.rar

35、制药工程_10507162.rar

36、制药工艺学_11142765.rar

37、最新最权威的药物研发参考书创新药物化学_11370915.part1.rar

高分子化学

1、合成树脂饰面人造板_11208154.rar

2、耐高温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合成、应用与发展_11349956.rar

3、高等学校教材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_11344441.rar

4、高聚物的表面与界面_10193123.rar

5、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三卷聚合物乳液的其他应用_11301469.rar

6、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涂料中的乳液:乳胶漆第二卷_11290134.rar

7、聚合物X射线衍射_10310945.rar

8、聚合物材料用化学助剂_11123601.rar

9、聚合物化学_10943137.rar

10、聚合物化学导论_10073411.rar

11、聚合物化学中的反应活性、机理和结构_10310879.rar

12、聚合物科学与工程学基本原理_10201715.rar

13、聚合物粘弹性引论_10310913.rar

14、聚合反应原理_10310825.rar

15、高等学校教材高分子合成材料学上册_11429580.rar

16、高等学校教材高分子化学习题及解答_11302477.rar

17、高等学校教材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高分子物理_11370698.rar

18、高等学校教学用书高分子物化学原理_10184080.rar

19、现代高分子物理学(上册)_10311349.rar

20、高分子材料专业双语教材聚合物化学_11412087.rar

21、高分子X射线学_11129271.rar

22、高分子光化学导论:基础和应用_11188148.rar

23、高分子合成反应_10310844.rar

24、高分子合成新技术_11281359.rar

25、高分子合成原理及工艺学_10538894.rar

26、高分子化学_10176364.rar

27、高分子化学_10193142.rar

28、高分子辞典_10176381.rar

29、高分子化学_11301537.rar

30、高分子化学和物理_11164215.rar

31、高分子化学基础(上册)_10257322.rar

32、高分子化学基础(中册)_10257323.rar

33、高分子化学基础(下册)_10257324.rar

34、高分子化学实验_11114683.rar

36、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_10193125.rar

37、高分子界面科学_10310898.rar

38、高分子科学基础_11142754.rar

39、高分子科学实验_10193138.rar

40、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基础_10190889.rar

41、高分子设计的数学模拟_10310341.rar

42、高分子化学_10310895.rar

43、高分子实验与专论.pdf

44、高分子物理_10073499.rar

45、高分子物理_10497718.rar

46、高分子实验技术(修订版).pdf

47、高分子物理实验.pdf

48、高分子物理学中的标度概念_10919021.rar

49、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_10900708.rar

50、高分子物理_11395234.rar

51、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化学_10655760.rar

52、南京大学教材出版资助项目高分子物理实验_10112274.rar

53、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高分子物理(第二_10190680.rar

54、生物高分子第9卷生物高分子的多样性与合成高分子_11359940.rar

55、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技术.pdf

56、天然高分子化学_10310352.rar

57、高分子化学周其凤.pdf

58、高分子化学张兴英.pdf

59、高分子辐射化学张志成.pdf

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汇总 实验部分 一、常用仪器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漏斗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量筒胶头滴管水槽 1、仪器分类 仪器包括能加热的仪器和不能加热的仪器,能加热的仪器包括直接加热的仪器和间接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2个):试管、蒸发皿(小底、小容量) 间接加热的仪器(2个)(要用石棉网):烧杯、锥形瓶(大底、大容量) 2、玻璃棒一般用于搅拌和引流。 3、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4、托盘天平左物右码,m左=m右+m码。 二、实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三不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扇着闻,○3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 ..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慢立(不能直立试管直接投入,以免使试管底破裂。)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瓶塞要倒放(防止将瓶塞污染) ,标签向手心(防止药品将标签腐蚀),瓶口挨管口(防止药品流出)。 (2)液体量取(量筒、胶头滴管) A量筒的正确使用 (a)量筒的选用:遵守“靠近原则”,即所量的体积数要和所选量筒的量程接近,以减小误差。 (b)量筒的读数: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量筒只能 ..用来量液体的体积。

B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胶头滴管一般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保持竖直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可将吸液后的试管横放或倒放。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一般放入烧杯中。 (二)、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2、“三禁止”: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芯温度最低,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将其盖灭,不能用水冲。 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对试管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三)、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气体的实验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器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六)、仪器的连接

电化学 循环水处理工艺介绍

项目概述 ***********厂内现有部分循环水排污水。 为了节约用水,减少排放,实现水资源再利用,公司拟对厂内的上述各系统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厂内循环水系统作为补水,代替新鲜水的使用。设计处理水量为200m3/h。 一.设计基础 1.水质情况 1.1水质指标 注:混合污水水质即为经计算后原水水质指标。 1.2水质分析 由以上数据表可以看出,将几股循环水排污水及浓水混合后,其水质的主要问题是电导率、总硬度、总碱度较高,需要进行降低去除处理。

而对于水中含盐量的降低去除则必然涉及到膜法除盐技术,而膜脱盐设备对于进水水质有一定的要求标准,从上述水质表分析,其水质总硬度、总碱度等指标较高,均超过膜脱盐设备的进水要求,原水的结垢性较强,易在膜过滤过程中形成垢类物质沉积在膜表面,影响膜的正常运行。所以必需对原水进行预处理,降低水质的总硬度、总碱度等指标,使处理出水达到膜脱盐设备的进水要求,才能进入脱盐设备进行脱盐处理。 本方案设计工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预处理,一部分是脱盐处理。预处理主要用于降低水中的总硬度、总碱度等,脱盐处理主要用于降低水中的含盐量。2.设计水量 设计处理水量为:200m3/h。 二.技术工艺说明 1.技术工艺确定 1.1 技术工艺确定 根据污水水质分析,处理工艺确定为“预处理+脱盐”。其中预处理工艺需要降低水中总硬度、总碱度等,使出水水质满足膜脱盐设备的进水要求。对于水中的上述指标,均可通过“三法净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效降低去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浊度、悬浮物等颗粒杂质。 由于处理出水作为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对于水质的含盐量要求并不高(新鲜水补水电导450-500uS/cm),而且随着回用设备的投运,循环水系统的含盐量逐渐降低,水质将逐渐改善,所以选择适度脱盐设备进行脱盐处理,即JR-EDR 电渗析脱盐设备。同时,JR-EDR电渗析脱盐设备具有运行成本低、膜抗污染性较强的特点,更适宜应用于污水回用处理。 设计技术工艺为:“三法净水”一体化设备+JR-EDR电渗析脱盐设备。1.2工艺流程框图 加酸、杀菌剂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五章燃料 [全章要览] 一、燃料为人类提供能量,本章介绍了洁净的燃料氢气,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及化石燃料三节内容,突出了燃料、能量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材编排特色。燃料的燃烧是人类祖先的认知成果,学习燃料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的燃烧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火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章突出燃料、燃烧、能量这个主题。 二、全章要点: 1、洁净的燃料; 2、碳的燃烧产物; 3、二氧化碳的性质; 4、二氧化碳的制取; 5、什么是化石燃料;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3课时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共计2课时] 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2~134 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 三、授课班级:初三()、()、()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 气的纯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1、5-2、5-3、5-4的有关用品。 八、教学流程、思路: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

8种电化学水处理方法

8种电化学水处理方法 电化学水处理- 世间万物,都是有一利就有一弊。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污染。废水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石化、印染、造纸、农药、医药卫生、冶金、食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废水排放总量急剧增加,且由于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高浓度、高毒性、高盐度、高色度的成分,使其难以降解和处理,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为了处理每天大量排出的工业废水,人们也是蛮拼的。物、化、生齐用,力、声、光、电、磁结合。今天笔者为您总结用电’ 来处理废水的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指在电极或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器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过程。电化学系统设备相对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费用较低,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反应可控程度高,便于实现工业自动化,被称为环境友好’ 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的发展历程 1799 年 Valta制成Cu-Zn原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1833 年 建立电流和化学反应关系的法拉第定律。 19世纪70年代 Helmholtz提出双电层概念。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互吸引,形成双电层。 1887 年 Arrhenius提出电离学说。 1889 年 Nernst提出电极电位与电极反应组分浓度关系的能斯特方程。 1903 年 Morse 和Pierce 把两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 1905年 提出Tafel 公式,揭示电流密度和氢过电位之间的关系。 1906年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汇总(科粤版)

第一章化学与社会 一、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 ,,。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视线与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在纸上称量。潮湿的 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如小烧杯、表面 皿)中称量。 (4)砝码用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砝码,后加质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②用从侧面点燃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或用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中,白磷存放在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应放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硫、氮单质及化合物 (一) 硫单质S: 黑火药的使用:S+2KNO3+3C K2S+3CO2↑+N2↑ 1、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 (1) 氧化性(): ①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燃烧生成黑色难溶固体:Fe+S FeS ②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2Cu+S Cu2S。由上可得:硫和变价金属反 应时,一般会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特例:硫与汞反应:Hg+S HgS(黑色)(该反应可 除地上散落的汞)。由Fe、Cu与Cl2的反应,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Cl2>S,所以硫是一 种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硫和炭在高温时、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时也可发生反应: (2) 还原性():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方程式都是:S+O2SO2 (二) 硫化氢H2S: 1、物理性质: 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密度比空气略大,能1∶2.6溶于水,得弱酸性的氢硫酸。2、化学性质: H2S中S显-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表现还原性。 (1)H2S的燃烧:在空气中点燃H2S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洁净小烧杯,可观察到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且出现黄色固体,这是因为O2不充足;H2S若在充足的O2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2H2S+O2(不足) 2S+2H2O 2H2S+3O2(充足) 2SO2+2H2O (2) 可被卤素单质氧化:H2S+X2→S↓+2HX (X2—指Cl2、Br2、I2)如:H2S+I2→2HI+S↓

电化学水处理考察

电化学水处理考察报告 针对我公司设备冷却循环水质不达标情况,由能源部、机动部联合组织相关人员分别对上海东方维尔和山西和风佳会两家公司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实地考察,两家公司处理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处理设备的形式上有所区别。 两家公司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水中的Ca2+、Mg2+以固体形式排除,降低水体的硬度,同时产生氧化性物质,抑制循环水系统中菌藻的滋生,达到杀菌灭藻功能。目前,对于电化学循环水处理技术的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化学除垢原理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在阴极发生电解反应生成OH-,由阴极反应产生的OH-离子,打破阴极附近溶液中碱度与硬度的平衡,溶液中的HCO3-离子转化为CO32-离子,同时水中的Ca2+、Mg2+等成垢离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向阴极区迁移,分别生成CaCO3、Mg(OH)2沉淀析出,同时在电场的作用下,CaCO3在阴极板表面的结晶形式由坚硬的方解石结构转变为较为疏松的文石型结构,更易于剥离去除 2.电化学杀菌原理 在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的氯离子会被氧化成氯气、次氯酸、次氯酸根等自由氯组分,电解氯化作用,主要通过次氯酸起作用。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

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当次氯酸到达细菌内部时,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在电催化反应中,通过电解水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在电极表面生成一些短寿命的中间产物,即臭氧、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和氧自由基等,这些强氧化性的物质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发生氧化,从而使微生物产生不可逆的变化而死亡。 3.电化学处理设备的工作流程 冷却水在反应室内,经过电化学作用发生下列反应:(1)在阴极(反应室内壁)附近形成一个强碱性环境,使CaCO3从水中析出,与沉积的重金属离子一起附着在内壁上。(2)电流导致悬浮颗粒失稳,形成较大絮体沉淀下来。(3)在阳极附近,氯离子被电解氧化生成游离氯或者次氯酸。(4)在阳极附近同时生成氢氧根自由基、氧自由基、臭氧和双氧水,这些物质进一步强化在反应室内和整个水系统的杀菌灭藻效果。(5)当设备工作时间达到设定值或者水中电导率过高时,控制系统就启动自动刮垢、排污和清洗程序。进水阀门自动关闭,同时排污阀门开启,电机启动刮刀刮掉反应室内壁的软质水垢,与沉淀物一起排出反应室。然后进水阀门开启,刮刀停止运动,将水垢和沉淀物彻底清洗干净。达到设定时间后,排污阀门自动关闭,设备恢复正常工作。 通过对两家公司电化学水处理设备在焦化行业循环水池的应用我们进行比较,东方维尔的设备安装在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的焦化循环水池,该设备为矩形反应室,阳极和阴极都是板式结构,需要手动清理污垢,并且需要把反应设备停车进行处理。山西和风佳会的处理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科粤版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4.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6.“”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D. 7.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

欢迎阅读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V读1. 2. 3. ,水进入集气瓶,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氦气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做霓虹灯和放电管 5.污染性气体SO2,NO x,和CO 二.氧气,二氧化碳及氢气制备,性质比较 A B (1)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O2), a 进气,b 排出空气。(2)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b 进气, a 排出空气。

(3)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在广口瓶内盛满水,b 进气, a 排出水。 (4)用于洗气,在广口瓶内盛一定量的洗液, a 进气, b 出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注意事项: (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颗粒阻塞导管。(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加热, 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4)铁夹夹在离管口1/3处 (5)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先移开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方可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集气瓶中 水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简易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排空气法收集的干燥 于溶解速率 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 燃则收集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和实心球模型,都是错误的 汤姆孙: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质子决定元素种类;质子和中子决定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书写 熟练背出1-18号元素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过滤的操作(p24页的思考题) Ca2+、Mg2+、SO 42-离子除杂顺序:Na 2 CO 3 在BaCl 2 之后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 2O→(通电)2NaOH+H 2 ↑+Cl 2 ↑ 阴极:H 2和NaOH(酚酞变红) 阳极:Cl 2 (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的检验:加AgNO 3,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白色沉淀Ag++Cl-→AgCl↓ 氯化氢不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盐酸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前者无H+) 制HCl和Cl 2 方程式及实验装置系列(注意:1微热方程式2除杂3尾气吸收)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与水不能喷泉,HCl可以(1:500) 氯气与铁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注意与Fe与HCl反应产物区别 氯气与钠,铜,氢气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注意可逆符号) 新制氯水成份:三分子四离子;久置氯水成份。 HClO a.强氧化性(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试纸的现象) b.不稳定性(HClO见光分解方程式) c.弱酸性Ca(ClO) 2+2CO 2 +2H 2 O→Ca(HCO 3 ) 2 +2HClO 氯气与NaOH,漂粉精(制法,使用,失效)方程式;漂粉精主要成份,有效成份 溴和碘的提取:2I-+Cl 2→I 2 +Cl-。 Br 2 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水,易挥发,有毒,水封。 I 2紫黑色固体,蒸气呈紫红色,易升华用于分离碘,I 2 的检验:淀粉。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氯水,溴水,碘水。 Br 2和I 2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用于萃取,仪器:分液漏斗

科粤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科粤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鉴别物质实验方法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镁和锌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生成氧气而出现气泡,蒸馏水中二氧化锰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A正确; B、锌和镁加入稀盐酸中都会出现气泡,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燃着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可以鉴别,故C 正确;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投入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红棕色会褪去,氧化铜不具有该性质,可以鉴别,故D正确, 答案选B。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答案】B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 3.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pH= 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将固体 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X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所以固体X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所以X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硝酸钡;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所以X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原理和市场分析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 Electrolytic Descaling System 工业冷却循环水除垢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原理简介 一、电解; 1、原理概述:高频、变频电解反应将水分子打散,变成中性的小分子还原水(小分子还原水国际公认具有强渗透力与溶解能力),细化的水具有强的 溶解性和渗透性,可以渗透进管道的水垢及铁锈层,逐步将其溶解。 2、系统中带正电的离子(Ca2+、Mg2+、Fe3+)随着系统的循环水流出,并被水力清的电极外网(负极)吸附并在上面形成钙、镁的化合物结晶,降 低水体的硬度,且吸附网的吸附能力远远大于水垢在换热器铜管内生成的 能力,使水垢能集中在吸附网上生成,从根本上解决换热器管道内水垢的 产生。 3、 原理示意图;①还原水溶垢、锈示意图(H· 代表小分子还原水):

循环水除垢机的先进性、突破性与高效益 ②还原水流动溶垢、锈示意图 ③电极吸附收集水垢示意图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工作特征 ◎ 超环保 首创高频变频电解纯物理方式吸垢除锈,不需化学药剂,避免管道及换热设备腐蚀。 ◎ 超节能 自身功率为 0.3-4.5KW,却可以提升系统 5-25%综合效果,节约能耗 5-20%。!

◎ 超节水 基本不需要排污,同比目前行业水处理法节水量超过 90%及以上。 ◎ 超智能 全天候无需人员值守,管理方便,简单,不需专人管理。 冷却水系统除垢除锈的必要性: ◎ 长时间不对冷却水进行处理,会造成管道以及换热设备内壁生成水 垢,影响冷却水流量及换热效率,降低冷却效果,影响生产。 ◎ 严重时甚至堵塞换热设备,停机清洗,影响生产效率。 ◎ 常年累积的水垢与铁锈导致换热设备冷却效果不理想,成型周期变 得越来越长。甚至会出现垢腐蚀管路、设备现象。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好处: ◎ 时刻吸垢,让冷却水系统处于无垢状态。稳定冷却水流量,提高冷 却效果及换热效率。保障正常生产。 ◎ 不需投放化学药剂,避免管道、换热设备腐蚀,增加设备的使用寿 命。同时减少人工及时间去清理水塔、水池,减少排水 量,节能环 保。

(沪教版)初中化学常见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2MgO (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2.硫在空气中燃烧:S+O 2 ?? →?点燃SO 2(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3.碳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充足):C+O 2?? →?点燃CO 2(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4.碳在空气中燃烧(氧气不足):2C+O 2??→?点燃2CO 5.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二氧化碳:CO 2+C ??→?高温2CO 6.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点燃2P 2O 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 7.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8.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淡蓝火焰、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 2?? →?点燃2CO 2(蓝色火焰) 10.二氧化碳通入水中:CO 2+H 2O →H 2CO 3(碳酸使石蕊变红) 11.生石灰与水反应:CaO+H 2O →Ca(OH)2(放出大量的热) 二、分解反应: 1.氯酸钾受热分解:2KClO 3??→?2MnO 2KCl+3O 2↑(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KMnO 4?→??K 2MnO 4+MnO 2+O 2↑ 3.水通电分解:2H 2O ??→?通电2H 2↑+O 2↑ 4.双氧水分解:2H 2O 2??→?2MnO 2H 2O+O 2↑ 5.碳酸分解:H 2CO 3→H 2O+CO 2↑(石蕊红色褪去) 6.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CaCO 3??→?高温CaO+CO 2↑ 三、置换反应: 1.金属与酸反应: 硫酸 盐酸 锌 铁 Zn+H 2SO 4→ZnSO 4+H 2↑ Fe+H 2SO 4 →FeSO 4+H 2↑ Zn+2HCl →ZnCl 2+H 2↑ Fe+2HCl →FeCl 2+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镁 铝 Mg+H 2SO 4→MgSO 4+H 2↑2SO 4 →Al 2(SO 4)3+3H 2↑ Mg+2HCl →MgCl 2+H 2↑→2AlCl 3+3H 2↑ 2.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Cu+H 2O (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3.碳还原氧化铜:C+2CuO ?? →?高温2Cu+CO 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 →?高温4Fe+3CO 2↑(红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CuSO 4→FeSO 4+Cu (铁的表面覆上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6.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SO 4+Zn →ZnSO 4+Cu 7.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2AgNO 3+Cu →Cu(NO 3)2+2Ag (铜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成蓝色) 8.铝与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 4 →Al 2(SO 4)3+3Cu 四、复分解反应: (一)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1.盐酸与氧化铁反应: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硫酸与氧化铁反应: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3.硫酸与氧化铜反应:CuO+H 2SO 4→CuSO 4+H 2O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 4.盐酸与氧化铜反应:CuO+2HCl →CuCl 2+H 2O (二)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1.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OH)2+2HCl →CuCl 2+2H 2O (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2.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H)2+H 2SO 4→CuSO 4+2H 2O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OH+HCl →NaCl+H 2O 4.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5.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 →AlCl 3+3H 2O (三)酸+盐→新盐+新酸:

沪科版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V酸=C碱.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量 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 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 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 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 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每次3—5ml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③.用滴定管分别装入标准液,先排出气泡让尖嘴充满溶液,然后调整溶液到零刻度或

科粤版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科粤版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 C Cu C在氧气中灼烧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2.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 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 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 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 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 (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 加入足量的锌粒 DCO和过量 容器中完全 A.A B.B C.C D.D 6.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7.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循环冷却水之电化学水处理器简介

一、什么是循环冷却水 循环冷却水是冷却水换热水并经降温,再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包括敞开式和密闭式两种类型,由冷却设备、水泵和管道组成。 在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热,需及时用传热介质将其转移到自然环境中,以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运行。由于天然水具有优良的热传递性能且费用低廉,资源丰富而被用作工业废热的传热介质,在工业生产中称为冷却水,工业冷却水在各国都是工业水最大用户,除升高温度外冷却水的理化性质无甚显著变化,若采取适当降温措施,使之形成循环回用系统,是节约工业用水的重要途径。 循环冷却水由于受浓缩倍数的制约,在运行中必须要排出一定量的浓水和补充一定量的新水。使冷却水中的含盐量、PH值、有机物浓度、悬浮物含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允许范围。如何安全的提高浓缩倍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运行成本,在水资源税开征和排污收费的大趋势下将极大的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如何在保证不结垢、不腐蚀的条件下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已成为行业研究的课题。传统的通过加药剂阻垢、缓蚀在浓缩倍数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对循环水进行置换,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排出系统的废水含盐量高、因为添加药剂的原因,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又难以处理,对后续的污水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循环水浓缩倍率与节水的关系 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目前我国的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一般为1.5—3.0),可降低补充水的用量,节约水资源,同时可降低排污水量,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设某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量为10000m3/h,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分别为42℃和32℃,风吹损失占循环水量的0.1%,在不同浓缩倍数下该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值见下表。 三、电化学除垢器概述 电化学除垢器又称为电化学除垢设备也称之为循环水电化除垢设备,在循环水处理中采用电化学除垢技术,是环保节能的高新技术。电化学除垢设备循环系统全部采用新型材料,设备使用期长达15年,系统无易损件,不侵蚀,不用维修。从病根上解决了出锈水的问题,和每年都要定期维修的问题。 四、电化学水处理系统介绍 原理和技术优势简介: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是以电化学的电解原理和极性水分子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环保新技术,它具有除垢、防垢、杀菌、灭藻、缓蚀等功能,还可以溶解水循环管路已成固体的垢、降低盐类离子浓度、降解有机物质、节水、节能无污染等新的技术性能,是循环水处理未来的主流处理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