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均衡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5
纳什均衡线性规划
纳什均衡是一种经济理论,即存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存在价格和交易量关系,从而实现满足双方利益最优的价格和交易量的关系,期望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纳什均衡是一种支撑市场经济的关键原理,它涉及的技术主要是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一种优化技术,可以根据一定的约束,以最优解的形式解决某个问题。
通常,线性规划模型会根据一系列目标函数以最小(或最大)值的形式去解决一系列限定和约束性条件。
线性规划对于纳什均衡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发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所谓的“非零和博弈”。
线性规划模型通常考虑两个参与者之间的博弈,以帮助解决博弈的决策者作出最优的决策,它可以根据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帮助双方设定最优的价格和买卖量,以及帮助双方根据其意向设定期望达到的价格等等,这样他们就能够逼近最佳纳什均衡结果。
线性规划技术可以应用于解决纳什均衡问题,其突出特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求出满足双方利益最优的价格和买卖量。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双方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动机,从而使双方能够作出有效的交易决策,达到双赢的局面。
总之,线性规划技术为解决纳什均衡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纳什均衡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与争议纳什均衡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本文将从贡献和争议两个方面对纳什均衡理论进行探讨。
一、纳什均衡理论的贡献1. 博弈论的建立:纳什均衡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博弈论的基础。
在纳什的理论框架下,博弈论得以建立并快速发展起来。
博弈论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使经济学家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博弈行为。
2. 策略均衡的引入:纳什均衡理论通过引入策略均衡的概念,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思路。
传统的纯策略均衡难以描述现实世界中很多情况,而策略均衡的引入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博弈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3. 对于市场竞争的理解:纳什均衡理论对于市场竞争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多个企业的博弈行为,纳什均衡理论揭示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行为和竞争策略的重要结论,对于市场效率和市场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4. 对于博弈中的合作与冲突的研究:纳什均衡理论对于博弈中的合作与冲突的研究尤为重要。
在合作博弈的领域中,纳什均衡理论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分析框架,使得人们对于合作博弈行为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
二、纳什均衡理论的争议1. 纳什均衡理论是非合作的:纳什均衡理论假设参与者之间缺乏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种非合作的假设存在一定的争议。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之间存在合作和合谋的情况,因此,纳什均衡理论对于这些情况的解释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均衡的存在性问题:纳什均衡理论并不能保证博弈过程中一定存在均衡解,存在性问题一直是该理论领域的一个争议点。
在某些情况下,博弈可能存在多个均衡点或者根本没有均衡点,这给纳什均衡理论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均衡的稳定性问题:纳什均衡理论对于均衡的稳定性只给出了静态的分析结果,而忽视了动态博弈中的动态平衡问题。
纳什均衡简介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
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得来关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和存在性定理的证明等奠定非合作博弈理论发展基础的重要成果,是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的。
实际上,博弈论的研究起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然而却是纳什首先用严密的数学语言和简明的文字准确地定义了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并在包含“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ies)”的情况下,证明了纳什均衡在n人有限博弈中的普遍存在性,从而开创了与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框架路线均完全不同的“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理论,进而对“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做了明确的区分和定义。
阿尔伯特·塔克(Alberttucker)教授评价其论文,“这是对博弈理论的高度原创性和重要的贡献。
它发展了本身很有意义的n人有限非合作博弈的概念和性质。
并且它很可能开拓出许多在两人零和问题以外的,至今尚未涉及的问题。
在概念和方法两方面,该论文都是作者的独立创造。
”纳什均衡例子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一个非零和博弈,说的是两个嫌疑犯甲和乙私人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住但未获证据。
警方于是将两个嫌疑犯分开审讯。
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3个月,对方将被判刑10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人民宅将各拘留1年;如果两人均招供,每人将被判刑5年。
纳什均衡大白话解释纳什均衡是一个在经济学和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由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提出。
虽然这个概念在理论上可能显得有些复杂,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它。
什么是博弈?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博弈”。
博弈,简单来说,就是多个参与者之间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互动。
这种互动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竞争,关键在于每个参与者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
纳什均衡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纳什均衡呢?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个状态:在一个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选择了一个策略,并且没有哪个参与者可以通过单独改变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我不想再变了”。
日常生活中的纳什均衡交通拥堵想象一下你每天上班都要经过的一个拥堵的路口。
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有序通过,虽然可能还是会有点慢,但至少能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个纳什均衡:没有人愿意冒险去闯红灯或者插队,因为那样做虽然可能暂时让自己快一点点,但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价格战再来看一个商业竞争的例子。
假设市场上有两家卖相似产品的公司A和B。
如果A降价,可能会吸引更多顾客,从而增加销量;但B看到A降价后,为了不失去市场份额,也可能跟着降价。
这样一来二去,最后两家公司可能都会因为价格过低而赚不到钱,甚至亏损。
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家公司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决定保持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那么它们就达到了一个纳什均衡:谁也不想先降价,因为那样做对自己没好处。
合作与竞争中的纳什均衡在合作中,纳什均衡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
比如两个人一起抬一张桌子,如果大家都出力,桌子就能稳稳当当地被抬起来;但如果其中一个人偷懒不出力,那么另一个人就会感到吃力甚至可能受伤。
在这种情况下,出力均衡就是一种纳什均衡:没有人愿意单方面减少出力,因为那样做对自己和对方都没好处。
在竞争中,纳什均衡则可能表现为一种僵持状态。
纳什均衡解释纳什均衡解释是20世纪最经典的经济理论之一,被称为“经济学家荣誉柱”。
该理论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纳什(John F. Nash Jr.)1950年提出的“均衡等式纳什均衡”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当玩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变得越来越激烈时,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断修改解决方案,直到达到均衡,这就是“纳什均衡”,也就是政治、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分析中用于分析博弈类任务的核心思想。
“纳什均衡”理论涉及到一个两人游戏,玩家之间会根据收益最大化或收益最小化来决定选择的行为方式,最终的结果就是“均衡”,也就是说这两个玩家可以不断改变自身的收益,最终形成某种“均衡状态”。
纳什均衡的本质是,当双方都能选择的行动受到约束时,两个玩家所选择的行动必须是双方收益最大化的行动,或者也可以说是收益最优化的行动,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解释了现实社会中各个方面,从经济学到行为经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例如,在经济学中,纳什均衡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价格形成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在政治学中,经济学家可以借助纳什均衡理论来研究国家之间的博弈关系和利益冲突;而在行为经济学中,纳什均衡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个人行为模式,包括玩家的信息处理、判断和选择行为等。
此外,纳什均衡还有助于社会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识别某种决策面临的均衡点,从而采取合理的行动,改进政府决策模式,减少社会问题并营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例如,在政治斗争中,在政府正确识别纳什均衡点的前提之下,对于某些利益集团的处理更加客观公正,从而解决利益冲突并促进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纳什均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它已经成为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的核心理论,并且在政治、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应借助纳什均衡理论来识别面临决策的均衡点,从而能够采取更准确、更务实的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促进公平正义。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是什么在博弈论中,有一条定律被誉为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即“纳什均衡”。
这一定律由著名数学家约翰·纳什提出,被视为博弈论的基石之一,其内涵深刻而复杂。
简单来说,“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参与者之间存在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位参与者都无法通过改变单独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换言之,当所有参与者选择了最优的策略后,任何一方的单独偏离都将导致自身利益减少。
这种状态下的策略组合就被称为“纳什均衡”。
在博弈论的各种形式中,“纳什均衡”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二人零和博弈,即参与者的利益完全对立的情形。
在这种博弈中,纳什均衡被定义为一种策略组合,使得任何一方的单方面改变均无益于自身。
尽管“纳什均衡”是一个强大的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总能轻易达成。
许多博弈情境下存在多个均衡点,有时甚至并不一定存在均衡。
此外,参与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合作与背叛的利益纠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均衡的达成。
除了在传统的博弈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外,“纳什均衡”也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能找到其相关影子。
例如,在商业竞争中,“纳什均衡”可以用来分析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在国际关系中,“纳什均衡”也可以描述不同国家之间的战略互动。
然而,“纳什均衡”也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银弹。
有时在实际场景中,即使达成均衡,参与者依然无法获得最优结果;有时甚至会出现“牺牲群体最大化利益”的情形。
因此,在应用“纳什均衡”时仍需谨慎思考,结合具体情境做出合适的判断与决策。
总的来说,作为一条博弈论中的最神奇定律,“纳什均衡”在分析博弈问题、理解复杂互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得其成为博弈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之一。
1。
纯战略纳什均衡引言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游戏中,每个参与者选择策略的组合,使得任何一个参与者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纳什均衡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结果,以帮助参与者做出最优的决策。
本文将重点讨论纯战略纳什均衡,即在博弈中参与者的策略集合只包含纯策略的情况。
我们将介绍纳什均衡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示例来说明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应用。
纳什均衡的定义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选择策略的组合,使得任何一个参与者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假设有一个博弈中的参与者集合为N,每个参与者i有一个策略集合Si,其中Si是参与者i的可选择策略。
对于每个参与者i,如果他选择了策略si∈Si,则其获得的效用为ui(si,s-i),其中s-i表示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组合。
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是指对于每个参与者i,他选择的策略si使得他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高的效用。
具体地说,对于每个参与者i和他的策略集合Si中的任何策略si∈Si,都满足以下条件:ui(si,s-i) ≥ ui(s’i,s-i),对于所有的s’i∈Si也就是说,参与者i的策略si在其他参与者选择策略s-i的情况下,使得他无法通过选择其他策略s’i来获得更高的效用。
判定纳什均衡的方法要判定一个博弈中是否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枚举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组合,对于每个组合判断是否满足纳什均衡的条件。
2.使用数学方法,如计算每个参与者的最优响应函数,找到使得每个参与者的最优响应函数相交的策略组合。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判定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存在性。
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应用示例假设有两位参与者A和B参与一个博弈,他们分别可以选择策略a和b。
参与者A的策略集合为Sa={a1,a2},参与者B 的策略集合为Sb={b1,b2}。
论一般均衡与纳什均衡姓名:***学号:*********班级:数1104一、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归纳总结了一般均衡和纳什均衡着两个概念,并对着两个概念加以比较和区分。
二、关键词:一般均衡,纳什均衡三、正文:1一般均衡理论1.1一般均衡理论的概念: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也称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指在生产要素的供给函数与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以及反映生产技术状况的生产函数为既定条件下,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互相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将各在某一价格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状态,这时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供销量。
1.2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一般均衡理论是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在《纯粹经济学要义》(“The mere economics to iustice")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经希克斯,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人延伸和完善。
1.2.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
瓦尔拉斯是边际效用学派奠基人之一,他的价格理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他认为价格或价值达成均衡的过程是一致的,因此价格决定和价值决定是一回事。
他用“稀少性”说明价格决定的最终原因,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联系的,一种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可引起其它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
所以不能仅研究一种商品、一个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必须同时研究全部商品、全部市场供求的变化。
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
1.2.2希克斯的短期均衡分析希克斯将均衡定义为:“当经济中的所有个体从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挑选出他们所偏爱的生产和消费的数量时,静态经济(在其中需求不变,资源也不变)就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纳什均衡的原理与应用1. 纳什均衡的定义纳什均衡,又称为纳什平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由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于1950年提出。
它是博弈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揭示了多方参与的博弈中可能存在的平衡点。
2. 纳什均衡的原理纳什均衡的原理基于参与者在博弈中追求个人利益的假设,即每个参与者都会尽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纳什均衡中,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利益,而其他参与者保持不变。
3. 纳什均衡的应用纳什均衡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尤其在经济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一些纳什均衡的应用实例:• 3.1 经济学–拍卖机制:在拍卖中,卖家和买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了最终的价格。
纳什均衡理论可以帮助分析卖家和买家的策略选择,以及最终的价格形成。
–垄断定价: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面临价格选择的问题。
纳什均衡可以帮助垄断者确定最优的价格策略。
• 3.2 社会科学–博弈论研究: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多方博弈中的平衡点。
社会科学研究中,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建模和原理研究。
–合作与竞争:纳什均衡理论可以帮助分析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在合作环境中,纳什均衡可以帮助确定最优的合作策略。
• 3.3 工程领域–交通流控制:纳什均衡理论可以用于交通流控制系统的设计,帮助优化交通流的分配和调度。
通过分析交通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可以建立交通流动的纳什均衡模型,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电力市场:电力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影响着电力价格的形成。
纳什均衡理论可以用于分析电力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从而优化电力价格的形成。
4. 总结纳什均衡作为博弈论的重要成果,以其理论和应用的价值在经济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将纳什均衡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多方参与的博弈问题,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对纳什均衡的原理与应用的简要介绍,纳什均衡作为一个重要的博弈论概念,深入研究它的理论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博弈情境。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导语:在经济学领域中,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我们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通过对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的解释,探讨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纳什均衡理论的基本原理纳什均衡理论最早由约翰·福布斯·纳什提出,他通过对全局性决策和局部性决策的研究,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
纳什均衡理论认为,在博弈过程中,当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佳策略时,整个博弈系统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即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有两个参与者(甲和乙)参与一场博弈,分别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策略A和策略B)。
如果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10和10;如果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5和20;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20和5;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0和0。
在这种情况下,甲乙双方最佳的选择是选择策略A,因为此时它们的收益最高。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策略A和策略A就是纳什均衡。
第二部分: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如何在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环境中做出最合理决策的一门学科。
在博弈论中,决策者被称为“玩家”,他们的选择被称为“策略”。
博弈论通过分析玩家的策略选择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了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决策结果。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竞争、资源分配、价格形成等一系列经济现象。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竞争结果。
在资源分配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个体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在价格形成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价格的形成规律和机制。
博弈论的经济解释不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也适用于其他社会领域。
比如,在国际关系中,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国家间的决策和冲突。
论日常生活中的“纳什均衡”一、论日常生活中的“纳什均衡”1. 纳什均衡的概念及应用2. 日常生活中的博弈与纳什均衡3. 如何通过纳什均衡实现合作共赢4. 纳什均衡下的资源分配与效率5. 纳什均衡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二、纳什均衡的概念及应用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所有参与者都采取最佳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方有动机单独改变策略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纳什均衡常常被用于解决博弈中各方利益冲突的问题,从而达到最优解。
应用领域包括商业竞争、战略决策、社交互动等。
三、日常生活中的博弈与纳什均衡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博弈情形,比如夫妻之间的博弈、同事之间的博弈、公共交通工具的博弈等。
这些博弈情形中,往往存在相互竞争的目标,需要各方根据自己的利益以及其他参与者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纳什均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合理的策略制定,使得各方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四、如何通过纳什均衡实现合作共赢纳什均衡并不代表各方的利益完全不能共存。
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各方相互配合,互相迁就,就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明确各自的利益,同时也考虑到其他参与者的利益,就能够通过制定合理的策略,实现各方的利益统一。
五、纳什均衡下的资源分配与效率在纳什均衡下,各方的策略选择是最佳的,使得整个社会处于最优状态。
这也就意味着,在纳什均衡下,资源分配是最合理且效率最高的。
因此,通过纳什均衡的理论,可以为各项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六、纳什均衡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往往要制定一系列公共政策,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纳什均衡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通过协调各方的利益,制定出最优策略,能够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七、案例分析1. 夫妻之间的博弈在夫妻之间的博弈中,常常会出现各自的利益冲突。
比如一方想要尽量节约开支,另一方则更注重品牌和质量。
通过纳什均衡的理论,夫妻双方可以坦诚相待,协商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论。
微观经济学纳什均衡微观经济学纳什均衡是一种重要的博弈论方法,以解决多个参与者在竞争中达成最优策略的问题。
纳什均衡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决策者提供了优化交互的理论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纳什均衡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实际案例。
什么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一个博弈中所有参与者做出最优策略的状态。
博弈表示多个参与者面临不同的选项,根据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做出决策,并在最终结果中获得利益或损失。
纳什均衡是在假设所有参与者都知道其他人的战略和最终结果的情况下得出的,通过寻找参与者最大化利益的策略来确定最终状态。
纳什均衡的概念描述了一个节点,称为均衡点。
在均衡点上,每个参与者的策略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状态,使得任何人采取不同策略都会使其利益有所减少。
纳什均衡不一定是最优策略或最优结果,但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选择这个策略就是最合理的。
纳什均衡的应用范围纳什均衡可以用于解决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市场竞争、资本博弈、国际贸易和环境政策等。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供应商和消费者都会对价格和数量做出决策,纳什均衡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价格和数量的稳定状态。
在资本博弈中,银行、交易商和投资者参与多重游戏,纳什均衡可以测量资本流动方向与趋势。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参与进出口贸易会影响市场价值和公平分配,纳什均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进出口关税和贸易协议的最优方案。
在环境政策中,制定人员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纳什均衡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环保监管和税收政策。
实际应用案例在经济学中,纳什均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案例:1. OPEC石油产量协调。
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协调其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以提高全球价格。
使用纳什均衡模型,我们可以预测OPEC成员国的产量分配和全球石油价格的愈合点。
2. 拍卖策略的分析。
在拍卖过程中,竞拍者必须根据所有其他竞拍者的行为做出决策。
纳什均衡点纳什均衡名称来源及简介: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约翰·纳什1948年作为年轻数学博士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
其研究成果见于题为《非合作博弈》(1950)的博士论文。
该博士论文导致了《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1950)和题为《非合作博弈》(1951)两篇论文的发表。
纳什在上述论文中,介绍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他对非合作博弈的最重要贡献是阐明了包含任意人数局中人和任意偏好的一种通用解概念,也就是不限于两人零和博弈。
该解概念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定义: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点纳什均衡点(港译:纳殊均衡点),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点,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以约翰·纳什命名。
如果某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点[1]。
经典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一个非零和博弈学术争议和批评第一,纳什(Nash)的关于非合作(non-cooperative)博弈论的平衡不动点解(equilibrium/fixpoint)学术证明是非构造性的(non-constructive),就是说纳什用角谷静夫不动点定理(Kakutani fixed point theorem)证明了平衡不动点解是存在的,但却不能指出以什么构造算法如何去达到这个平衡不动点解。
这种非构造性的发现对现实生活里的博弈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知道平衡不动点解存在,在很多情况下达不到并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