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34
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泡菜是一种利用盐水或醋水醃制蔬菜的传统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在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它与泡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泡菜的制作过程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一、泡菜制作过程泡菜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食材、腌制、发酵和封装。
下面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选择食材:制作泡菜可以使用各种蔬菜,如白菜、黄瓜、萝卜等。
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是制作高质量泡菜的关键。
2.腌制:腌制是泡菜制作的重要步骤。
首先,将食材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腌制的时间可以根据口味和气温调整,通常为几小时或一天。
3.发酵:腌制好的食材需要进行发酵,以产生泡菜的特有风味。
在发酵过程中,食材中的蔬菜糖分会被细菌发酵,生成有机酸和气体。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取决于发酵条件和个人偏好。
4.封装:泡菜发酵完成后,可以将其装入密封的容器中,保存在冰箱中。
泡菜的储存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材料的新鲜程度而定,一般可以保存几周或几个月。
亚硝酸盐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延缓食物腐败的作用。
然而,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害,特别是亚硝酸盐与胃酸作用后会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为了保证泡菜的安全性和品质,需要测定其亚硝酸盐的含量。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
1.铁盐法:(1)取泡菜样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制成均匀悬浮液。
(2)取100mL样品,并加入亚硝酸钠溶液,使溶液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为50mg/L。
(3)分别取1mL样品溶液和0.02mol/L HCl溶液,各加入两个试管中。
(4)在一试管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使溶液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为2.0mg/L,另一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5)将两组试管中液体混合,并加入硫代硫酸铁溶液,出现红色的比色反应说明亚硝酸盐的含量高。
(6)利用光度计将比色反应的吸光度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亚硝酸盐的含量。
《专业技能实践2——14食品质量安全》报告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姓名成绩班级学号日期项目二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安全控制一、目的1、学习泡菜制作工艺,了解泡菜制作原理;2、了解泡菜品质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0.25%D-异抗坏血酸);3、了解泡菜质量评价指标;4、掌握泡菜中总酸、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变化规律。
二、原理与方案1、乳酸发酵是乳酸菌将糖类物质转化成主要产物乳酸的生物化学过程。
乳酸发酵的好坏与泡菜的品质密切相关。
在蔬菜盐渍过程中,应尽量满足乳酸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尽可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并尽可能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影响乳酸菌发酵的因素主要是食盐浓度(最适盐度为3-5%)、温度(最适温度为25~35℃)、酸度(乳酸菌抗酸性强)、空气(乳酸菌为厌气性细菌)以及香辛调味料(一定的防腐作用)。
2、总酸测定原理(直接滴定法):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根据电位的“突跃”判断滴定终点。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按NaOH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
3、亚硝酸盐测定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产生重氮盐,此重氮盐再与显色物质(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测定其吸光度后,可与亚硝酸盐含量标准曲线比较得到亚硝酸盐浓度。
4、硝酸盐测定原理: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样品中的色素干扰。
通过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的吸收值与硝酸盐含量标准曲线比较定量,从而计算得到硝酸盐浓度。
三、步骤(1)、小组分工:(小组长:罗旭红)(各项负责人按主次排列)总酸泡菜黎家宾蔡伟贤发酵液蔡伟贤罗旭红亚硝酸盐莫卓妍黎家宾硝酸盐罗旭红蔡伟贤配试剂蔡伟贤莫卓妍(2)、制作泡菜:原料:白菜1kg、水2.5L、100克,精盐157.5g(盐度4.5%),D-异抗坏血酸6.25g (0.25%)、白酒适量、香辛调味料适量(辣椒、花椒、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