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9.24 MB
- 文档页数:78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1-摘要肾上腺疾病是一组以肾上腺器官为主要受累部位的疾病,包括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囊肿等。
影像学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2-肾上腺解剖学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方,左右各一,呈三角形状,有内、外两层组织。
内层为髓质,外层为皮质。
肾上腺的血供主要来自肾上腺动脉和肾上腺静脉,神经供应来自交感神经系统。
了解肾上腺解剖学对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
3-影像学检查方法3-1 X线摄影3-2 超声影像3-3 CT扫描3-4 MRI扫描3-5 PET-CT扫描4-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4-1 肾上腺腺瘤4-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3 肾上腺皮质腺瘤4-4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4-5 肾上腺转移瘤5-肾上腺增生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5-1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5-2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6-肾上腺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6-1 单纯性囊肿6-2 复杂性囊肿6-3 出血性囊肿7-其他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7-1 肾上腺炎症7-2 肾上腺结核7-3 肾上腺出血7-4 肾上腺血肿7-5 肾上腺动脉瘤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影像学检查报告示例、影像学图像示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肾上腺:位于人体肾脏上方,是一对产生激素的内分泌腺体。
2-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以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人体各部位进行特殊检查和研究,以明确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
3-肿瘤:指细胞增生异常,不能受控制并具有恶性潜能的病变。
4-皮质增生:指肾上腺皮质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
5-囊肿:由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充填的腔内结构,常见于肾上腺等器官。
二、肾上腺CT和MRI对肾上腺及其病变的显示率很高。
因此,是诊断肾上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MRI由于可三维成像,又可根据不同脉冲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分析病变性质,比CT有更大的优势。
肾上腺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短扫描时间、薄层面和放大扫描,对显示肾上腺及其病变较好。
,后面包括肾上极上方到肾门的平面。
无需口服造剂。
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并判断有无肝转移。
肾上腺横断面CT图像,正常呈倒V形、倒Y形,三角形或线状,尖嵴向前,内、外肢后伸。
边缘光滑,不出现结节状轮廓。
增强扫描,则均一强化。
MRI正常上腺的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相近。
(一)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直径常大于2cm,CT多可查出。
由于10%~15%可发生在肾上腺以外,因此如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应对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进行扫描。
在成人10%、小儿20%肿瘤为两侧性。
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血然缓解。
CT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直径为2~4cm的肿块。
肿瘤内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还可钙化。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嗜铬细胞瘤中10%~15%为恶性,肿瘤多较大,只靠CT表现难于分辨良性或恶性。
但如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浸润和肝转移,则可诊断为恶性。
MRI因肿瘤含水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
多数病变信号较均匀,少数因肿瘤内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瘤CT可见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密度均匀,等于或低于肾的密度。
增强扫描有均一强化。
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但也可正常。
肾上腺皮质瘤因分泌的激素性质不同,而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之分。
前者腺瘤较小。
约0.5~0.3cm。
后者腺瘤较大,约2~8cm。
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前者因瘤体小,常仅累及肾上腺的某一部分。
两种功能性异常除腺瘤外也可因相应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MRI腺瘤在T1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的信号相似或稍低于肝(图4-4-9)。
肾上腺疾病的CT检查和诊断要点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虽体积小,具有分泌多种激素功能.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范围和性质,当临床怀疑肾上腺病变时,CT扫描是不可少的,不但能定位,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还可作出定性诊断.一:正常肾上腺的解剖位置:肾脏的前、内上方、膈肌脚两侧的肾周间隙内,右肾上腺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外侧是肝脏后缘,内侧是膈肌脚,左肾上腺位于胰腺尾部后方,内侧是膈肌脚,外侧是脾脏.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及体部.右侧常呈斜线状、倒V或倒Y形,左侧多为倒V或倒Y形或三角形,均以倒Y形为多见.大小:肾上腺上下径4-6cm,长2-4cm,厚0.5-0.7cm.判断肾上腺增粗的标准最常采用的方法:如厚度大于1cm或局部增粗容易肯定,弥漫性增生则可以和同层的膈肌脚比较,正常肾上腺比膈肌脚最厚部分细.二、肾上腺CT检查应注意1、薄层扫描,2-3mm重建;2、如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无异常,扫描范围应扩大;3、如怀疑病例,行胸部CT检查时,应包括双侧肾上腺;4、高血压患者行肾上腺CT检查,可与临床医生协商,包括肾动脉CTA.三、肾上腺占位CT诊断要点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髓脂瘤腺瘤原醛节细胞神经瘤囊肿亚急性慢性血肿2、等密度-实性皮质腺瘤3、混杂密度-囊实性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转移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A、髓脂瘤特点:少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CT表现为边界清楚,含有脂肪密度肿块,CT值均在-30Hu,条索状阴影呈分隔状,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可见钙化. B、腺瘤原醛特点:1肿块小,多为1-2cm;2密度低,与细胞含脂较高有关;3轻度或无强化;4有包膜C、节细胞神经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因瘤内含有较多的粘液基质,故CT值偏低20-30Hu,瘤体质地软,密度均匀,包膜完整,内有细点状钙化,病灶内供血血管少,增强后呈轻度强化.D、肾上腺囊肿特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均匀水样密度,壁薄,15%有钙化;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E、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特点:血肿多在肾上腺中心发生,占据部分或全部髓质.呈圆形或卵圆形,急性期表现较高密度的肿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为近似水样密度肿块,增强后无强化.2、等密度-实性:腺瘤:单侧发病,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等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直径约2-5cm,肿瘤较小,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示肿瘤呈轻度-中度强化.3、混杂密度-囊实性A、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三个10%:肾上腺外,多发,恶性.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慌等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高.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区未见病变时应在其他部位寻找病灶主动脉旁,盆腔.CT表现:瘤体多较大,直径3-5cm,个别可达10cm以上;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小时密度均匀,较大时有坏死、出血囊变,少数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内坏死、液化区不强化.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为嗜铬细胞瘤特征之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一组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此类嗜铬细胞瘤双侧多见常合并其它内分泌腺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垂体瘤和胰岛细胞瘤等.B、肾上腺皮质腺癌肿块较大,呈类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出血、坏死、钙化较多见,增强后肿块周边有不规则强化环,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较大肿块可推压邻近器官,甚至直接侵犯,使肿块轮廓模糊,常由此不易判断肿块来源.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肺和局部淋巴结.C、肾上腺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较多见于髓质,左侧多见;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肺、乳腺和等,与原发肿瘤相似,难以区分原发和继发;双侧均有病变则转移可能性大.CT表现为肾上腺区肿块,因肿瘤内可有囊变及出血,多为混杂密度影,同时可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腹水征.D、神经母细胞瘤为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交感神经任何部分或髓质;生长快,血供丰富,易发生坏死;CT表现为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混杂密度,边缘不规则,80%肿块内有不规则的钙化,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肿瘤一般在脊椎前跨越中线.E、肾上腺淋巴瘤肾上腺淋巴瘤少见,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多为双侧发病.原发性肾上腺的恶性淋巴瘤罕见,目前国内共报道约40例,国外报道约80例,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2:1.病理类型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且以B细胞和T细胞型多见.CT表现: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肿块,有时仅为弥漫性肿大;肿瘤为软组织密度,密度尚均匀,增强后肿瘤稍强化.可有邻近器官或组织肿瘤征象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T不具特征性改变,需与肾上腺的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诊断此病应密切结合病史.F、平滑肌肉瘤: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来源于肾上腺内部丰富的血管;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或腰肋部疼痛,一般无肾上腺内分泌紊乱的表现.CT表现无特征性,难与嗜铬细胞瘤或皮质腺癌区分,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是确诊的唯一方法.四:肾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要点附表五:小结1、检查方法:a、发现肺部肿块或外院资料提示有肺部肿块时肺部扫描包括肾上腺b、临床有高血压,进行肾上腺检查时扫描包括肾动脉2、诊断要点a、首先要定位准确b、定性-分析思路要正确c、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引言
肾上腺疾病是指由于肾上腺产生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增生等。
影像学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介绍和。
影像学检查方法
1. 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对于肾上腺疾病的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可以观察肾上腺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能够快速判断是否存在肾上腺肿瘤或增生。
2. CT扫描
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等优势。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肾上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能够准确定位和评估肾上腺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3. MRI扫描
MRI扫描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肾上腺的软组织对比更好,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边界更有价值。
MRI扫描可以提供多个序列的图像,便于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4. PET-CT扫描
PET-CT扫描是一种核医学与影像学结合的检查方法,利用放射性示踪剂观察肿瘤的代谢活性。
PET-CT扫描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中能够提供肿瘤的代谢信息,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远处转移情况有较高的准确性。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能够为肾上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提供帮助。
腹部超声、CT扫描、MRI扫描和PET-CT扫描是常用的肾上腺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应症。
医生在进行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获得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肾上腺影像学表现肾上腺影像学表现1. 肾上腺肾上腺是人体内两个小腺体之一,位于肾脏的上方,呈三角形状。
它包括一个外部皮质和一个内部髓质,分别起到不同的功能。
2. 影像学检查肾上腺疾病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技术。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和适应症。
2.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肾上腺疾病筛查方法之一,它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在肾上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动态观察中起到关键作用。
肾上腺的超声检查主要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其内部结构。
正常情况下,肾上腺呈弧形或三角形,大小一般不超过4厘米。
在超声图像中,它呈现出均匀的回声,并且与肾脏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
2.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大量的X射线图像来观察肾上腺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肾上腺解剖结构,以及对病变的评估。
在CT扫描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螺旋扫描技术,可以对肾上腺进行三维重建,以便观察其大小、形状和位置。
此外,CT扫描还可以检测肾上腺的血供情况,并对可能的肿瘤或囊肿进行定性和定位。
2.3 MRIMRI是一种无辐射且适用于肾上腺影像学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清晰的结构图像,以及对异常病变的详细评估。
通过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MRI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以观察肾上腺的解剖结构和局部病变。
MRI对于诊断肾上腺肿瘤、增生和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常见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肾上腺增生、肿瘤(良性或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这些疾病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3.1 肾上腺增生肾上腺增生是指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过度增生,通常是对某些刺激物或疾病的反应。
在影像学上,肾上腺增生呈现为腺体大小增大,密度均匀,无明显结节或占位性病变。
3.2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肿瘤是指肾上腺组织中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在影像学上,肾上腺肿瘤可以呈现为局部肿块,密度或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模糊。
恶性肿瘤可能出现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的影像学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