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肾上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8.88 MB
- 文档页数:102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李巍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24
【摘要】目的:探讨MRI、CT以及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收治肾上腺肿瘤患者128例,全面总结影像学特点和病理检查符合度.结果:B超、CT以及MRI对于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率分别为84.38%、95.31%以及92.19%.结论:对于肾上腺肿瘤,使用医学影像检查能够实现精准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其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对患者开展相关检查时,可将B超视为筛选及普查方式,将CT以及MRI视为深度检查手段,进而形成关于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的综合体系.
【总页数】2页(P110,113)
【作者】李巍
【作者单位】611300 四川省大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磁场MRI对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分析 [J], 薛宗哲;朱金奇;郭伟
2.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进展 [J], 胡春兰
3.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钟开祥
4.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思维 [J], 康英杰; 詹松华; 黄炎文; 谭文莉; 梁宗辉
5.精准解剖性后腹腔镜技术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王苏贵;李强;吴自余;姜福金;张先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上腺肿瘤附一医院李银官肾上腺•而当遇到意外的紧急情况时即当人的躯体可精神突然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打击时,如遇到某种巨大的困难必须立即克服、身陷重围勇猛突破,顽强竞技想击倒对立,难产、大手术、大出血须绝处逢生等,事后连自己也往往莫明其妙:怎么能在那关键时刻急中生智,怎么能有那超常的毅力,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命不死。
其实,这也是得益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还具有应激性定一特点。
•实验表明,当大手术、大出血时,皮质醇水平可上升数倍乃至十余倍,同时通过负反馈的调节机制,促进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增强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超常能力•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为其位置与肾脏关系密切,手术处理在传统上有泌尿外科负责。
肾上腺肿瘤主要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前者系指瘤体具有内分泌功能。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均可发生肿瘤,会引起内分泌功能变异者称为功能性肿瘤,不引起内分泌功能改变者称为非功能性肿瘤。
•人体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其下外侧则与两侧肾的上内侧紧密贴近。
肾上腺与肾均被包裹在两侧肾周围筋膜内。
肾上腺的形状大小乍看起来酷似成年人微屈的末指,其头、体、尾三部也如末指从批根到指指尖般模样,但若仔细解部分辨,则右肾上腺为三角形,左肾上腺为半月形,前者跨骑在右肾上极内侧,后者则悬垂在左肾上极内侧,其长、宽、厚分别为4.0厘米~6.0厘米,2.0厘米~3.0厘米和0.3厘米~0.6厘米。
正常肾上腺重量约4.0~5.0克。
流行情况•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
发作性高血压增高,伴心悸、气促、头痛、出汗、精神紧张、四肢发凉震颤。
• 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主要从皮质或髓质的间质细胞发生,主要有非功能性皮质腺瘤和腺癌、神经母细胞瘤、节•在肾上腺肿瘤中,以神经母细胞瘤最为多见,其他肿瘤均属少见。
• 神经母细胞瘤多发于婴幼儿儿,其仅次于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而居第三位。
其中多数于就诊时已有转移、贫血、恶病质等表现,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而在门诊治疗,故其住院统计数较肾母细胞瘤低。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问答题)1、简述医用X线特性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和生物效应。
其穿透性与物质密度,厚度和X线波长有关,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涉及人体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2、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
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骨、关节系统1、试叙述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好发于儿童和少年,长骨干骺端好发。
早期(2周内)可有如下软组织改变:一、肌间隙模糊。
二、皮下组织与肌肉间分界模糊,骨质可无明显变化。
发病2周后可见骨骼改变。
开始在干骺部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
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形态骨质破坏区。
破坏边缘模糊。
以后骨质破坏区可能融合而成为大的破坏区。
并逐渐向骨干延伸。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皮质破坏可形成骨膜下脓肿并刺激骨膜引起骨膜增生。
表现为一层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
以后随着病程延长。
新生骨增生明显,可形成包壳。
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性动脉炎,使骨皮质供血障碍而出现骨质坏死。
X线表现为沿骨轴形成的死骨,密度甚高。
如病变部位靠近关节,脓肿可破坏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滑膜卡内。
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X线表现为关节囊肿胀。
关节间隙早期增宽,甚至脱位。
晚期变窄。
骨性关节骨质破坏。
当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治疗。
可转化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增生,骨膜增厚,并同皮质融合,呈分层状或花边状,骨皮质增厚,髓腔硬化变窄。
骨干增粗。
外形不规则,如未痊愈,则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
2、试叙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是骨、关节结核的最常见者。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以腰椎多发。
医学影像诊断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1.课程性质:《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诊断能力。
2.课程地位: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一门临床科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阐明其大体形态学的影像变化,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
因此,医学影像诊断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医学物理学、组织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联系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二)课程基本理念1.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教学应以新医学模式、21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健康需求对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为依据,以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以学员为本”,实现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本课程形象化教学特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员建立正确的影像学思维方法。
在实施教学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精选、整合教学内容,注意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根据前沿发展技术进行内容修订。
二是充分发挥医学影像形象化教学特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观察影像资料,从基本病理改变到疾病诊断,逐步提高学员影像诊断能力。
三是增加学员报告书写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前期临床器官系统教学影像基础内容上对于影像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员影像诊断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有理论课、见习课、专题研讨和自学等形式。
理论课按照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头颈、乳腺内容共八个板块70学时进行讲授,另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拿出4个课时安排学员自修。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浅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病变对应位置、形状、密度、边缘,并测出病灶发生前后对应ct值。
结果醛固酮腺瘤10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的形态并不规则,边缘有些模糊,密度也不是很均匀,容易发生较大区域坏死与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
结论 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5-021 前言在内分泌器官中肾上腺是比较重要的器官,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ct等检查设备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及相应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针对在实践中手术及病理中的33例病例,根据其影像的不同征象,较深入地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鉴别重点。
2 基础资料及鉴别方法通过对2004——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确定的肾上腺肿瘤病例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
发病年龄10-64岁,患者平均年龄39岁。
在临床表现上各不相同,上述病例中的三分之二都表现出阵发性头晕、头痛、心悸、体热、多汗及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症状,或出现高血压、肢体麻木等一些症状。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表现为conn’综合征。
皮质醇腺瘤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但无功能性腺瘤就没有任何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表现更多的是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同时伴有周期性麻痹,皮质腺瘤的症状是大多同时出现cusing’综合征,肾上腺转移瘤大多同时显现原发灶的症状,髓性脂肪瘤、节神经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等有时出现腹胀、腹痛或腹部包块等一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