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9.06 MB
- 文档页数:104
第八版外科学偶发肝脏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脏肿块(liver mass)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病例少见,除非肿块较大或位于肝的边缘。
偶发肝脏肿块是在例行健康体检时,或因其他脏器(如肾脏、胆锻等)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而偶然发现的。
肝脏肿块又称占位性病变(space-occupy lesion)。
超声、CT等影像学技术普及应用后,临床上偶然发现的肝脏肿块病例明显增多。
偶然发现的肝脏肿块往往较小,大多是良性,但在确定为良性病变之前,必须采取规范的诊疗程序明确肿块的性质,拟定治疗方案(图38-4)。
发现肝脏肿块后,应首先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询问病人有无腹痛、体重减轻、既往肝病史、饮酒史、输血史、有无口服避孕药(女性)以及个人或家庭癌症史。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巩膜黄染、肝大、脾大、门脉高压症相关体征;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水平测量)等。
需要鉴别诊断的偶发肝肿块包括肝囊肿、良性实体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表38-1)。
超声虽然方便、价格便宜,但经常会遇到技术上的限制,因肠内气体、肥胖或肋骨的干扰而影响诊断。
如必要,可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
例如,超声提示为肝血管瘤,CT扫描不能明确诊断,应进行MRI检查;如果MRI检查无法确定,可应用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帮助诊断。
如高度怀疑为肝细胞癌,不主张做肝穿刺活检,因有发生出血或针道转移的危险。
如果所有影像学检查都不能明确诊断,可考虑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
病变太小不能活检或不能很好定位的病人,应定期(3〜6个月)影像学随访,观察肿块大小变化,必要时做腹腔镜下肝活检。
如果肝活检结果是腺癌,需鉴别为转移性腺癌,还是肝腺瘤癌变或肝脏毅腺癌。
进一步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EGD)、乳房X线检查、妇科检查、巴氏涂片(女性)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和前列腺评价(男性)等。
偶发肝脏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肝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中大约90%以上的肝癌为肝细胞癌(HCC)。
随着肝移植的普及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偶发性肝脏肿块的发现越来越普遍。
偶发肝脏肿块通常是由美国放射学会定义的发现一个或多个肝脏肿块的患者指称的,而且患者通常没有与肝脏疾病相关的症状、疾病或病史。
诊断一般来说,偶发性肝脏肿块的诊断需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包括肝脏肿瘤性质、患者的情况和影像学特征。
肝脏肿瘤性质肝脏肿块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良性和恶性。
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和脂肪瘤等。
而恶性肿瘤通常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等。
由于偶发性肝脏肿块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疾病或病史,因此恶性肿瘤应该是优先考虑的。
患者的情况当考虑到偶发肝脏肿块的诊断时,医生应该寻找与肝癌相关的危险因素。
如果患者有一种或多种肝癌危险因素,例如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等,则有可能会增加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偶发性肝脏肿块的最常用方法。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
超声适用于检测1-2cm的肝脏肿块,而CT和MRI则更适用于检测更小的肝脏肿块。
这些检查可以揭示肿瘤的大小、形状、密度以及肿瘤是否转移等重要的信息。
鉴别诊断除了确定肝脏肿瘤类型的诊断之外,医生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帮助确定肝脏肿块的性质。
血管瘤肝血管瘤大多数是良性的,但是病人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可以揭示血管瘤的大多数特点,并且通常适用于鉴别诊断。
炎性假瘤炎性假瘤是一种肝疾病,通常是由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
这种肿块通常是良性的,虽然也有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脂肪肝肝脂肪变性可以使肝脏表面出现固体肿块,因此它应该是鉴别诊断的一个考虑因素。
肝脓肿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尤其是在严重的疾病或手术后。
肝脓肿会引起类似肝癌的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肝内胆管细胞癌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它可能会表现为类似肝细胞癌的症状。
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会出现占位病变,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这些病变,影像学检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肝脏占位病变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脏占位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适应症,医生在选择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肿块的形状、大小、血供情况等信息。
它对于明确肝脏占位病变的存在与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为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提供帮助。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肿块的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例如肿块的边缘特征、内部组织结构、周围器官的侵犯情况等。
此外,CT检查还可以通过使用增强剂来提高对血供情况的观察,并能够进行三维重建,更好地展示肿块的位置和形态。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多参数综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不同于CT检查,MRI对于软组织的对比显示更好,对于检测肝脏病变的边缘、结构和血供情况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此外,MRI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序列来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和相位特点,进一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
4. 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来评估肝功能。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包括肝脏显像、肝功能评估和肝血流动力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对于评估肝脏功能状态、检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二、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不同临床场景中。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1. 肝癌的筛查和诊断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影像学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影像学表现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多种检查方法。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肝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有时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但对于小肿瘤和深部肿瘤的检出率较低。
2. CT检查CT检查是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
肝癌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的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
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低密度。
CT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多种序列的图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肝癌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肝内血管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低信号。
MRI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胆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二、肝癌的鉴别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病变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肝脏炎症等。
1.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脂肪瘤和肝腺瘤等。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肝脂肪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见脂肪沉积的高信号区。
肝脏肿瘤组织形态、影像学检查事项及良恶性肿瘤超声鉴别要点和彩色多普勒表现肝脏肿瘤是常见肿瘤之一,有良、恶之分。
良性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细胞间的结构与周围的正常细胞也差不多,用显微镜看很整齐,很有序;而恶性肿瘤就不一样了,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大差别,用显微镜看,细胞大大小小,结构也杂乱无章。
首先用二维声像图对肝脏大小、形态进行多切面扫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血管关系,回声,有无声晕。
再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肿瘤内部以及周边是否有血流信号,测量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肝脏超声诊断中二维超声是基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肝脏实质和病灶的血流进行检测及分析,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对于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二者结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鉴别要点良性肿瘤①高回声型:最常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散在点状低回声或少许纤维条光带。
②低回声型:肿瘤回声明显低于肝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内部有不规则小等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③混合型:多见于大血管型,为典型的蜂窝状网络结构,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
彩色多普勒表现:尽管肝血管瘤内血流丰富,但由于瘤体内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到血流信号,故血流信号检出率极低。
恶性肿瘤转移性肝癌常常有原发病灶,表现为:大小、形态不一,结节回声更多样化,边界多清晰,常有声晕,可呈“靶环征”和“牛眼征”,牛眼征即瘤体内部呈高回声,周围可见较宽的无回声环,其内缘与外缘分界清晰。
转移性肝癌以等回声多见,尤以肺癌和胃癌多见;低回声以胆道癌、胰腺癌、乳腺癌、鼻咽癌多见;高回声以直肠癌、结肠癌等消化道癌多见。
彩色多普勒表现:常显示瘤体有少量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常可探及动脉频谱,动脉频谱呈高速高阻。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独特,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增强扫描:FNH的发生与门静脉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动脉期增强时,病灶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
动脉期后,病灶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此外,可见在病灶内部形成的细小动静脉瘘。
(2)延迟相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中,病灶的密度逐渐减低,可能出现中央瘢痕或病变内部的低密度区。
2.MRI表现:
(1)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明显低信号。
(2)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瘢痕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与CT类似,病灶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后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瘤(HCC):FNH和HCC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强化方式和内部构成不同。
FNH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持续,而HCC的强化程度较高,且可见坏死灶、出血或囊变等特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几乎
完全减弱。
与FNH相比,肝血管瘤的强化程度更高。
3.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病灶,其边界模糊,强化方式与FNH不同,常伴有肝外转移灶。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