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中班科学轮子精美PPT
- 格式:ppt
- 大小:595.50 KB
- 文档页数:9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轮子》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轮子的认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轮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生活中科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让幼儿理解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轮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子模型、各种带有轮子的玩具、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带有轮子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见过的轮子。
2. 讲解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0分钟)教师通过轮子模型,讲解轮子的组成部分,如轮胎、轮轴、轴承等。
介绍轮子的功能,让幼儿了解轮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轮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轮子的特点。
分析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汽车、推车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轮子。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轮子的特点和应用。
5. 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带有轮子的玩具,观察并讨论轮子的作用。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轮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轮船、飞机等。
六、板书设计1. 轮子的基本结构:轮胎、轮轴、轴承2. 轮子的功能:减小摩擦、便于移动3. 轮子在生活中应用:自行车、汽车、推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轮子,并标注轮子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了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中班科学:《轮子》
中班科学《轮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探究轮子的特征,并乐意与他人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2、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上的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产生好奇心。
3、幼儿在活动中养成关注周围事物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比赛搬书的录像带、轮子的图片等。
2、各种形状的积木人手一份、轮子一个。
3、马路背景图、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图片和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观看大班幼儿搬书比赛录像幼儿观看比赛前半部分,猜想哪一队会取得胜利。
2、幼儿继续观看录像,初步了解轮子的功能。
师:最后谁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使用整理箱会取得胜利?
二、动手动脑,探索轮子的特性。
1、幼儿玩各种形状的积木玩具,尝试哪些形状的积木玩具可以做轮子,哪些形状积木玩具不可以做轮子?
2、同伴交流:玩的是什么形状的玩具?可以做轮子吗?为什么?
3、请幼儿讲述并演示可以做轮子的积木与不可以做轮子的积木。
4、教师小结:原来轮子是圆形的,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连续不断的滚
动,其他形状的积木不可以做轮子。
三、联系生活,拓宽幼儿视野
幼儿回忆生活中见到过有轮子的物体,并通过观看有轮子物体的图片,进一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轮子产生好奇心。
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东西是有轮子的?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有轮子的物体图片,进一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涂涂画画,学做设计师
1、幼儿给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设计合适的轮子。
2、幼儿将画好的交通工具展示到马路背景图上并互相交流。
6.轮子和车PPT演示文稿轮子和车有人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轮子,因为数千年后人们仍然无法离开它。
而轮子之所以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在于其后多次突破性的创新都基于轮子的发明。
比如,运输工具从手推车发展到了马车、汽车、飞机等等。
轮子概念的出现车轮的发明也可能是受到了一些自然物的启发。
《淮南子》中说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
“飞蓬”是一种草,其茎高尺许,叶片大,根系入土浅。
一有大风,很容易被连根拔起,随风旋转。
古人可能就是受到这个现象的启发,发明了车轮和车轴。
与鲁班受锯齿草的启发而发明锯子传说一样,这种说法很可能也是个传说而已。
因为轮子在自然界是有原型的。
传说:轮子的发明有一次,黄帝带领他的先民迁移到北方黄土高原。
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于长期生存。
他们刚刚居住下来,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黄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树,个个藏身,以防狂风卷走,黄帝只顾别人的安危,不料,自己头上戴的遮太阳的大圈帽,被狂风吹掉。
他连忙抓住一棵小树,就地蹲下。
黄帝发现他的大圈帽被狂风吹得就地滚动,并不倒地。
这是啥原因呢?黄帝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滚了不到一丈远又倒了。
黄帝自小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沉思了很久。
然后,再扎了一个圆圈,给两个圆圈中间扎了个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扎在这根树枝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
这次虽然没有倒,滚不了多远就停下来。
这时,常先、风后、仓颉一起走来,问黄帝在干什么。
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向三位参臣诉说了一遍。
智多谋广的风后,连忙剥了一条树皮,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横杆上,一手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一直滚动着,并未倒地。
于是发明出来了轮子。
注释: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中班科学活动《轮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2.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带有轮子的玩具,圆形、方形、三角形积木若干。
2.制作调查记录表“我看到的轮子”,要求幼儿用图示记录在表上,在活动前完成。
3.《幼儿画册》P2
4.
四、教学重点: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难点:探索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法、操作法、传统教育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是以自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途径来开展。
活动前我发动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
活动中,孩子们在玩玩具时特加兴奋了,而是能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比较轮子的异同,大小形状等。
在交流介绍生活中见到的轮子时,孩子们说了很多很多,相互增长的了见识。
在感知轮子的作用时我采用实验游戏的方法,如只有一个轮子玩具能不能动,之后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积木再次操作,感知只有圆形的轮子才能滚动。
最后用做一个“运物”游戏,进一步理解轮子滚动快,省时又省力。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比较投入。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轮子》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详细内容为“轮子的认识和使用”。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轮子的基本结构,了解轮子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轮子作用的理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轮子结构的认识,以及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子模型、玩具车、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轮子的形状、颜色和用途,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情境。
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轮子模型,讲解轮子的基本结构。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轮子的作用,如轮子的滚动、转动等。
(3)教师演示轮子的使用,如安装轮子、推动玩具车等。
3. 实践操作:(1)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轮子的认识。
(2)幼儿动手操作,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自己的轮子。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轮子,提问:“这个轮子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5.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心中的轮子,并说明轮子的作用。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轮子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轮子的基本结构2. 轮子的作用3. 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轮子,并描述其作用。
2.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圆形的轮子,它可以滚动,让小车跑得更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轮子,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轮子创意作品等,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中班科学:《轮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班科学《轮子》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探究轮子的特征,并乐意与他人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2、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上的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产生好奇心。
3、幼儿在活动中养成关注周围事物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活动准备:1、大班幼儿比赛搬书的录像带、轮子的图片等。
2、各种形状的积木人手一份、轮子一个。
3、马路背景图、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图片和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观看大班幼儿搬书比赛录像幼儿观看比赛前半部分,猜想哪一队会取得胜利。
2、幼儿继续观看录像,初步了解轮子的功能。
师:最后谁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使用整理箱会取得胜利?二、动手动脑,探索轮子的特性。
1、幼儿玩各种形状的积木玩具,尝试哪些形状的积木玩具可以做轮子,哪些形状积木玩具不可以做轮子?2、同伴交流:玩的是什么形状的玩具?可以做轮子吗?为什么?3、请幼儿讲述并演示可以做轮子的积木与不可以做轮子的积木。
4、教师小结:原来轮子是圆形的,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连续不断的滚动,其他形状的积木不可以做轮子。
三、联系生活,拓宽幼儿视野幼儿回忆生活中见到过有轮子的物体,并通过观看有轮子物体的图片,进一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轮子产生好奇心。
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东西是有轮子的?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有轮子的物体图片,进一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涂涂画画,学做设计师1、幼儿给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设计合适的轮子。
2、幼儿将画好的交通工具展示到马路背景图上并互相交流。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班科学教案:轮子1. 简介本节课将介绍轮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帮助中班学生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目标•理解轮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能够描述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三个不同种类的轮子(例如:自行车轮子、玩具车轮子、手推车轮子等)•实物道具:自行车、玩具车、手推车等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多个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轮子的外观特征和用途。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轮子的作用,例如:提供支撑、减少摩擦等。
4.2 学习轮子的概念(10分钟)•使用PPT展示轮子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轮子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引导学生讨论轮子与地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轮子提供的便利性。
4.3 实物观察(15分钟)•准备三个不同种类的轮子,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触摸轮子、观察轮子的大小、形状和材质,并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轮子的用途和特点。
4.4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常见的日常物品(例如:餐桌、椅子、玩具车等),让学生找出这些物品中使用了轮子,并描述它们的作用。
•鼓励学生尝试用手指比较有轮子和没有轮子的物品之间的区别。
4.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发现,并共同总结轮子的作用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日常生活中使用轮子的场景,并进行讨论。
5. 教学延伸•带领学生游览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街区,观察并记录看到的使用轮子的物品和场景。
•组织学生参加制作简单车辆模型的活动,让他们亲手体验制作和使用轮子的乐趣。
6. 总结本节课通过介绍轮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帮助中班学生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实物和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轮子的理解。
通过延伸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轮子小班课件轮子轮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轮子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然而,你是否曾经想过,轮子的来历和原理是什么呢?一、轮子的起源轮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们开始使用轮子。
最初的轮子是由木头制成的,形状类似于圆盘,中间有一个轴心。
这种简单的轮子被用于运输货物和加工农作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改进了轮子的制作材料和结构,使其更加耐用和实用。
二、轮子的原理轮子的运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当轮子滚动时,它的边缘与地面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小,因此摩擦力较小。
这就使得轮子能够轻松地滚动起来,减少了摩擦阻力。
同时,轮子的轴心也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得轮子能够稳定地运转。
因此,轮子的设计使得重物的运输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三、轮子的应用轮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交通运输方面,轮子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自行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中,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快速和便捷地出行。
在农业生产方面,轮子被用于农用车辆、拖拉机等农机具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效率。
此外,轮子还被用于工业生产、家居用品等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四、轮子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轮子的设计和材料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现代轮子不仅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和稳定性,还采用了更多的高科技元素。
例如,一些汽车轮胎采用了新型的橡胶材料,具有更好的抗磨损性能和降低噪音的效果。
同时,一些高级轮子还配备了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轮胎的气压和温度,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总之,轮子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在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还是其他领域,轮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轮子的设计和材料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中班语言《轱辘轱辘转起来》
活动内容:轱辘轱辘转起来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图形,知道“圆形”的东西可以转动。
2.根据活动材料,能准确找出轮子。
3.关注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积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引起探究兴趣。
1.幼儿听儿歌
2.提问:儿歌中说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3.小结:儿歌中说到许多轮子的汽车,这些轮子还在转动;
二、区分三角形、方形、圆形的特点,知道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1.师:你知道轮子为什么会转吗?
因为轮子是圆的,那我们看三角形、方形为什么不能做轮子呢?
2.出示图形积木,让幼儿尝试滚动,从而了解圆形的特点,因为
三角形、方形它们有多条边多个角,转不起来。
而圆只有一条边,没
有角,所以会滚动。
三、出示课件《会滚的东西》,让幼儿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处
1.因为圆会滚动,人们就把它做成轮子。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做很
多事,那你们看看图片中哪些东西会滚?圆藏在哪里了?
2.小结:现在你们知道轮子的重要了吧,有了轮子我们会更省力、
更方便。
四、说说自己看到过有轮子的物品
1.你们身边也有许多东西有轮子再转,你能举例说给我们听听
吗?
2.播放课件《了不起的轮子》看看有轮子的东西。
五、活动延伸
师幼找一找活动材料中谁有轮子,并画上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