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夯实基础[P12]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的颁布[基础梳理]1.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640—1688年(2)原因: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3)过程: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②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4)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2.《权利法案》的颁布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议会权力大增。
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大权。
意义: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重难突破]《权利法案》的实质实质:法案颁布以前,尽管对王权有较大的限制,但王权本质上仍然是专制的。
在此之后,王权受到议会和法律的严格限制,确立起议会主权原那么,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真题演练][例1]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B)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B.以明确法律巩固议会主权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解析]在光荣革命之前,议会虽存在,但权力在国王手中,《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树立了法律上的权威,权力发生转移并严格限制王权,应选B。
A、C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革命〞一词。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基础梳理]形成:18世纪初,议会下院的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特点:①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了解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掌握在这种制度下其国王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到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与首相的差异之处以及他们在国家的不同的作用。
从横向上认识到英国国王与中国的封建君主的差异,从而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
掌握君主立宪制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议会改革难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三、课型:复习课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复习,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英国议会制度是中世纪贵族与国王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从18世纪开始,责任内阁制在英国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19世纪后,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获得进一步发展。
通过横向比较,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熟悉、掌握英国的历史。
创设新情境,运用新材料。
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前引后连,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同学们认识到争取民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民主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同的政治文化建设,造就了不同的治国模式。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五、教学设计:(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整理
出来。
整理
不全
的由
其他
小组
进行
补充。
课堂设计
环节
及时间导学过程
学生活
动
学生整
理出来
后,利
用图示
的形式
加深学
生对责
任内阁
3、学生简单了解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见学案)
制的理解,并给学生留有2分钟的时间识记,当
堂检测。
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
责任制内阁
形
式任命
下院大选中获胜
的多数党领袖
形式任命
不对国王负责
不对
国王负
责
首
女王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思。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2)记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
(3)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4)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5)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君主专制而言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1)布置学生分组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评价。
(2)阅读材料和进行中西政治比较,分析英国封建时代议会的特点。
(3)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摘录,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分配情况和实质。
(4)师生讨论,探究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培养教育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及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制中君主、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导入新课新华网伦敦2007年6月27日电: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现年56岁的布朗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与布莱尔一起被视为工党的两位“设计师”。
布朗准备在就任后进行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阁重组,为工党在下次大选中“应对来自保守党的威胁”做好准备。
新课学习从上述电文中就英国的政治体制你得到了哪些信息?1.政治制度及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元首世袭制、君主立宪制等。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分析《大宪章》和《权利法案》对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大宪章》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权利法案》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4. 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实践与探索。
5. 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以及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实践与探索。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大宪章》、《权利法案》等相关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课:简要介绍《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大宪章》:阐述其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對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3. 讲解《权利法案》:阐述其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對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以及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实践与探索。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启示。
六、教学拓展1. 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分析其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2. 探讨欧洲其他国家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思考。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深度。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结合时事政治,举例说明君主立宪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责任制内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理解责任制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责任制内阁的起源和发展。
2. 责任制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条件。
2. 责任制内阁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PPT。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制内阁?它为什么会出现?2. 讲授新课介绍责任制内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解释责任制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1.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起源和发展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条件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2. 责任制内阁的特点和作用责任制内阁的定义和组成责任制内阁的职责和权力责任制内阁的作用和影响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责任制内阁制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责任制内阁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我国责任制内阁的现状我国责任制内阁的组成和职责我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和问题2. 我国责任制内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责任制内阁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我国责任制内阁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意义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责任制内阁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责任制内阁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或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起源和发展过程我国:现状和作用六、教学拓展1. 对比英国和美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度,分析它们的异同。
2. 探讨责任制内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责任制内阁与其他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2. 邀请政治学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责任制内阁的了解。
君主立宪制英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包括大宪章、议会的起源、光荣革命等重要事件。
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如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君主的象征性地位等。
分析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献、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分析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2、教学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理解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通过展示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国王室的图片或相关新闻,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英国王室在英国政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君主立宪制英国。
2、讲授新课(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背景介绍英国的封建制度,包括国王的权力、贵族的地位等。
讲解《大宪章》的签订,强调其对限制王权的重要意义。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议会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议会的职能和组成。
光荣革命的经过和影响,说明这一事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重要契机。
(3)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主权:解释议会在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主导地位。
责任内阁制:介绍内阁的组成、职责和运行方式。
君主的象征性地位:说明君主在政治中的象征意义和礼仪性角色。
(4)君主立宪制的运行机制立法程序:展示法律从提出到通过的过程。
行政权力的行使:以首相和内阁为例,讲解行政决策的过程。
导入新课:
18世纪英国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进,雨能进,但是国王不能进。
国王的绝对权威哪去了?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
在交接仪式上,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出席了会议。
为什么还有王子?
要想了解英国的政治制度,我们要追溯到300多年前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
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我们看第一个小标题,叫做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其实讲的就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首先我们来看背景,大家先记一下它的三个背景,第一是《大宪章》的签署,第二是议会制度的形成,第三是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好,小字部分说1215年,伦敦25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在第一段里找一找答案
生: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师:很好,我们在小字部分第一段中找一找,《大宪章》有哪些主要的条款?
生: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
师:《大宪章》的签署使国王的权利受到了法律的约束,也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政治模式。
我们再来看议会制度的形成,英王约翰死后,对贵族有利的《大宪章》被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这时的贵族们也非常有实力了,他们是怎么做的?看小字部分第二段。
生:1264年,一些贵族在孟福尔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国王,控制朝政。
师:很好,在孟福尔控制朝政的第二年他就召集有僧侣、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这就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到了14世纪,英国形成了两院制的议会制度,至此英国形成了早期的议会政治传统,为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英国的议会有哪俩院?生:由贵族、僧侣组成的上院和乡绅、市民组成的下院。
师:这时的国王拥有召集、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的权利。
进入17世纪,英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标榜“君权神授”,宣称议会的权利来自于国王,而且他们独断专行,经常停开议会。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与英国国王作斗争,也就发生了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我们看小字部分第三段,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生:议会取得胜利。
师:很好,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被请回,而这个王朝复辟之后,议会和国王之间又发生了争执。
直到1688年发生了“光荣革命”。
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
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
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
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
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8年“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了。
它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也标志着英国君主专制的结束。
英国从此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签署,我们一起看看《权利法案》的内容和意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
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立法)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征税)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军事)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言论自由)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集会) 限制王权,加强议会权利。
师:意义:1.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确立议会主权。
2用法律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
3.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保障社会稳定。
师:思考《权利法案》吸收了《大宪章》什么思想?
生:用法律限制王权,保护人身自由等思想。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大家看36页第二个小方框,了解什么是内阁。
在光荣革命前,国王会组建一个内阁来帮助他分管政府的工作,而“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就逐渐推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的权利加强。
这是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背景。
那责任内阁制是怎么形成的?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
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利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