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_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环节四:土地改革当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国外浴血奋战的时候,国内也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农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而这时候的土地大部分还掌握在地主手中。
通过分析图片得出土地改革的原因。
补充封建土地所有制下中国陷于穷困落后的史实资料。
利用PAD的书写传输功能实现人机交互,进行土地改革过程的排序并让学生简单叙述土地改革的过程。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拔除界碑;土地改革中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1952年底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利用“土地房产所有证”讲解土地改革的实质(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再结合历史材料(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和历史数据(实行土地改革后粮食的产量和增长率)深入浅出引领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课件展示、PAD书写传输完成图片排序教师组织教学,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进行及其历史意义,突破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
分析图片得出土地改革的原因。
图片排序。
叙述土地改革的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利用PAD的书写传输功能,增加人机的互动性,可以直观的看到学生对土地改革过程的掌握情况。
有效利用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深入浅出引领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第六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编写人:赵丽君时间:2012年3月7日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实验中学[教学课题]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抗美援朝、新兵种的组建[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1)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3)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学习他们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了解土地改革是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革命,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内容;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建设中的一项创新,理解它对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教学重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农村的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
4、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问题;农村的土地改革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复习第5课新中国的成立,提问学生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背诵。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不是已经安全了呢?刚成立的新中国还面临哪些危机呢?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毛泽东做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决定——抗美援朝,那么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带着这着问题我们来看《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背景:(1)1950年朝鲜内战的爆发,美国入侵朝鲜(观看地图,了解朝鲜分裂及朝鲜内战爆发的经过。
)(2)美国干涉我国内政,并轰炸东北地区(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援助2、决策:参战[活动一]讨论:你认为百业待兴的中国到底应不应该出兵与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的直接冲突呢?出示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2.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主预习】一、稳定物价之战(请阅读教材第8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2.人民政府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结果?二、农民的翻身解放(土地改革)(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9—10页的内容,完成下表)必要性(背景)开始经过结果意义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阅读课本10-12页内容,完成填空)1.抗美援朝战争经过:1950年6月爆发新中国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在危急关头中国政府作出决策。
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例如、。
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订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2.历史意义:【共同探究】1.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我们有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家里都有土地,现在家里的土地和20世纪50年代农民家里的土地性质一样吗?3.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拓展练习】1.(2011·山东烟台)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2.(2011·湖北十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关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将阅读教材,生动的讲解,充足的视频资源,适当的思考相结合,紧紧围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巩固新中国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它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推动了国内各项工作的进行。
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土地改革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彻底翻身解放,巩固了工农联盟。
二、教学重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对巩固新中国的作用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五、知识链接:1、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中、美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入侵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焦灼状态。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课题名称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型新授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xx年x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课前准备视频图片制作课件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自学指导一合作共研自学指导二欣赏歌曲,回答歌曲反映的历史“自读课文:一、稳定物价之战“米棉之战”自学课文后小组代表回答: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2.开始: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结果:1952年底,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回答: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的完成自学后小组交流:1950美国朝鲜 1950年10月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2)朝鲜停战协定3.意义:亚洲和世界国际威望和平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的故事英雄:邱少云黄继光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图片展示:国民党逃跑时所劫走金银的统计表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等播放视频《土地改革》图片展示: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引导自学一:土地改革原因、开始标志、结果、意义?问题探究:当时农村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视频及图片《抗美援朝》引导自学二:抗美援朝1.原因: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入侵朝鲜,应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
2. 开始:年月,中国人民军在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英雄:、,战役精神:高度的主义、主义和精神。
结果:年7月,美国侵。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巩固新中国而进行,密切承接上节课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的,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二十多年的国民党独裁统治,给中华民族留下严重的恶果,新中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
党和政府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敌人,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这在新中国的诞生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教学设计将阅读教材,生动的讲解,充足的视频资源,适当的思考相结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关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将阅读教材,生动的讲解,充足的视频资源,适当的思考相结合,紧紧围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巩固新中国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它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推动了国内各项工作的进行。
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土地改革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彻底翻身解放,巩固了工农联盟。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对巩固新中国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自然导入法。
经过三年内战,新中国终于成立了。
但是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国内外敌人不甘心失败,妄图颠覆新生的政权,形势十分严峻。
为此,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新中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讲授新课】新中国成立了,美帝国主义并不甘心失败,妄想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
难点: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了一场。
2、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占有约的土地。
3、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二、课堂研讨1、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建国之初的“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请你说明理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个月后,中央人民政府就迅速颁布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农村范围展开土地改革运动,请你谈谈改革的必要性。
三、拓展延伸土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重视,对农村发展的重视,你能说出现在我国农村又采取了哪些惠民政策吗,并说明其作用。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其中的“白”“黑”分别是指:()A.面粉煤 B.米钢铁 C.面包煤 D.米煤2、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在全国农村展开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于()A.1950年7月B.1950年6月C.1952年7月D.1952年6月3、1952年度,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完成4、下面哪一列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是()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农民翻了身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5、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是在()A.新中国成立后B.米棉之战获胜后C.颁布土地改革法后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度,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识记抗美援朝、新兵种建设、土地改革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指挥者、主力、起止时间、结束标志、意义
1、原因:①
②
③
2、目的:
3、指挥:
4、主力:
5、起止时间:
6、结束标志(时间、文件):
7、意义:
8、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被国内人民亲切的称为最可爱的人,()()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新兵种的时间、组建特点及发展情况。
1、海军:
2、空军:
3、组建特点:边打边建
4、发展情况:
(三)、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结束时间、政策、内容、意义、目的
1、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2、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结束时间:
4、政策:分批推进
5、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历史意义:
(四)、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原则、意义
1、民族分布特点:
2、基本政治制度:
3、原则:
4、意义:
5、列举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及建立的时间:
三、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姓名记载历史。
李援朝出生在抗美援朝开始那年,2010年他已()
A.55周岁
B.59周岁
C.57周岁
D.58周岁
2.在抗日战争中,曾指挥过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建国后又作为司令员亲率大军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帝的是()
A.林彪
B.彭德怀
C.刘伯承
D.陈毅
3.“飞身堵枪眼”、舍死忘生夺胜利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A.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4.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
A.汉城
B.平壤
C.仁川
D.板门店
5.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A.全国解放
B.镇压反革命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6.徐州近郊一农户分得田地三亩八分,该史实最早应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7.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到1952年底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8.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之前毛泽东的观点?
(2)利用材料原文,说明中国本次出兵的原因。
(3)中国这次出兵,结果如何?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①该材料选自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②利用材料内容,说明本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