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课型:新授课审核:历史组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使学生理解
自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抗美援朝的经过
难点:中国政府派自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三、课堂学习
公布《》
军队
司令员
战斗英雄、
结束签订《》
4、经过:
上甘岭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战绩?
5、战斗英雄:
讨论:这些英雄身上体现出哪些精神?
三)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巩固练习:
1、1905年悍然指挥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2、上甘岭战役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3、1905年,美帝国主义派海军到中国
海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干涉我国内政。
4、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
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5.请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图1 图2 (1)图1反映的是哪个重要法令的颁布受到农民欢迎?
(2)图2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课后记:。
课程篇七年级,学生都在学中国古代史,八年级上册学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下册终于学到中国现代史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向我感叹: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了!总是在讲过去的事,历史书也比较陈旧,里面的很多事例没有更新,不接地气。
自2016年起,西安市和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历史教材启用北师大2016、2017年新版历史教材,其整体编写思路与新出来的部编教材相同,与旧版(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版,以下统称旧版)北师大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编排上略有差异。
2018年3月,我拿到北师大2017年新版八下中国历史书后,发现新版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有了很大变化,譬如历史改为中国历史了,删除第四、五单元的世界古代史部分,以四个单元的内容仅介绍中国现代史。
学生在拿到教材之后,也很快发现一系列变化,且不说别的变化,就上学期期末我们依照旧版教材提前上的第一单元第1、2课,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旧版教材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包括三目内容:筹建新中国、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包括三目内容:稳定物价之战;农民的翻身解放(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新版教材的变化:1.第1课现在改成两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减西藏和平解放。
2.第2课“巩固新政权”内容改为:西藏和平解放、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
增添了西藏和平解放,把抗美援朝战争单列为第3课。
同样是“巩固新生的政权”,不仅两课的课题不同,旧版是“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强调斗争,新版是“巩固新政权”,强调斗争措施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在内容编排上出现了不同的调整。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一共有四项,分别是:西藏和平解放、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
四项措施都是巩固新政权,为什么新版教材却要把抗美援朝战争单列为一课呢?这种变动很值得思考。
于是我让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讨论结果如下:一、从国际、国内因素来看,巩固新政权的四项措施,只有抗美援朝战争涉及国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斗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保证新政权的外部环境稳定,从而巩固了新政权;西藏和平解放、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三项主要是在国内进行的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学生正确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到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本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加强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
3、学生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阅读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章,观看有关的影片,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所体现出的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景:首先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历史(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的短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是新生的国家还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你知道有哪些问题吗?生:①不法资本家还在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出奇、哄抬物价;(物价不稳,人心就不稳,政权也就不可能稳定)②很多地区,广大农民所关心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耕者有其田”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中国农民的梦想。
然而,几千年来,广大贫苦的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情况如不彻底改变,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得到巩固,农村的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解放,人民就不能得到胜利的基本果实。
)③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的进攻也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八年级的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理清楚历史事件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记忆。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2、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确定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3、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意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5、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宣告统一。
(1951年10月)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为巩固政权中共所做的努力有(也称为建国后的三大战役 ):稳定物价(米棉之战)、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改基本完成)、抗美援朝(1950-1953,司令:彭德怀)2、土改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3、抗美援朝的背景:二战后,美苏划三八线,在其附近不断发生军事冲突。
4、抗美援朝原因:美国入侵朝鲜;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公然入侵台湾海峡,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东北边境5、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6、抗美援朝结束的标志:1953年,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7、抗美援朝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的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填空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1、筹建大会:1949年9月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隆重举行。
2、大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为国家主席。
新中国的名称为;确定为国旗;确定《》为代国歌;北平改名为作为新中国首都;采用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二、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为施政方针,任命为总理兼外交部长;为解放军总司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年月日;标志是的举行。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标志着;中国人民;中国历史。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和平解放,标志着获得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二、土地改革运动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年底,。
2、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制度,消灭了阶级;农民成为的主人,解放了农村,促进了农村。
三、抗美援朝1、年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至我国边境,同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海峡;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2、应朝鲜的请求,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
年10月,中国人民在总司令员率领下,跨过江,开赴朝鲜战场。
3、“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视纪律重与生命,体现了高度的精神和精神。
4结果: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抗美援朝胜利。
5、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维护了,提高了,为新中国赢得了。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
宪法内容:坚持;坚持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和,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大会选举为主席,决定为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
八年级中国现代史复习问题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新中国是由什么机构筹建的?筹建时间?地点?2.它规定了国家的名称?政府的名称?还确定了哪些?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国家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文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地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5.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完成国家的统一,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大陆领土基本解放的标志?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新生政权?被毛泽东评价为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的斗争是什么?2.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在什么时间之后?该事件的起止时间是?法律依据?结果?意义?3.中国出征朝鲜的原因?抗美援朝的目的?结果?意义?4.谁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体现出什么光辉的精神?有哪些典型人物?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1.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的名称?制定会议?时间?性质?2.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我国政府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什么时候提出?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它的内容是?4.万隆会议的时间、主题?(三个关键词)周恩来为什么赢得各国的普遍赞扬?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过渡时期指的是什么?从什么时期过渡到什么时候?2.“一化”和“三改”分别是指什么?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是什么?时间?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哪些成就?超额完成的意义?4.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什么?5.三大改造的结果?存在的问题?意义?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在本课中,属于有益探索的事件有哪些?失误探索的时间又有哪些?2.中共八大召开的会议?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制定会议?4.“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核心内容?错误?5.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口号?特点?错误?6.“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和影响?导致他们出现的原因?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第七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文革”时间?导火线?开始标志?扩大标志?结束标志?2.“文革”期间形成了哪些群众性的造反组织?他们的主要活动分别是什么?3.“文革”期间形成了反革命集团有哪些?他们的阴谋是?4.“文革”期间党内最大的冤案?这一冤案的出现说明了什么?5.“文革”的性质?影响?第八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1960s,我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什么成就?2.1960s,我国在空间技术上取得什么成就?3.标志着人民军队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事件是什么?4.我国战略和力量有哪几部分组成?第九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1.列举1970s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初二下册历史目录(精编)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02)B开国大典(1949年10月共同纲领)———————————————(03)C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05)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A稳定物价之战—————————————————————————(08)B农民的翻身解放(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09)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10)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A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一大)————————————(15)B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16)C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955年4月求同存异)———————————(17)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20)B“三大改造”高速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商业)————(22-24)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路程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31)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的严重失误)———(32)C国民经济的调整(七千人大会)————————————————(34)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A“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6年5月1标志“五一六通知’2《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海报》)—————————————————————(37)B全面内乱(林彪和江青)————————————————————(38)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周恩来、毛泽东逝世)——————————(39)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A戈壁升起蘑菇云(原子弹、导弹、氢弹)——————————————(42)B“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1970年)————————————————(43)C倚天神剑显神威(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44)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A重返联合国(1971年)——————————————————————(47)B“小球转动大球”(改变世界的一周)————————————————(49)C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日联合声明》)——————————————(50)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A改革开放的春雷(第十一届三中全会)—————————————(59)B在希望的田野上(包产到户)—————————————————(60)C对外开放的窗口(建设经济特区)———————————————(61)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A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袁隆平与“八六三计划”)—————————(65)B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66)C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67)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A“一国两制”的构想———————————————————————(70)B澳门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72)C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73)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6)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77)C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亚太经合组织)———————————————(78)D高举伟大的旗帜(江泽民提出“邓小平理论’)———————————(79)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A我们从哪里来(南方古猿)———————————————————(85)B人类的种族(黄黑白三种人)——————————————————(85)C女人与男人的权力(女权该亚,男权厄瑞斯忒)——————————(86)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A神奇金字塔(埃及胡夫金字塔)——————————————————(90)B《汉谟拉比法典》(西亚古巴比伦)————————————————(91)C“种姓”的国度(印度文明和佛教乔达摩·悉达多)————————(92)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A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94) B“全希腊的学校”(雅典)————————————————————(95) C追求“伟大”的罗马(布匿战争和屋大维)—————————————(96)第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A善于模仿的民族(大化改新)——————————————————(100) B大漠中的帝国(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102)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A公爵与骑士的由来(法兰克与扎里·马特)—————————————(105) B欧洲的精神领袖(基督教与耶稣)—————————————————(106)C“中世纪的花朵”(西欧城市的兴起)————————————————(107)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A强盛的帝国(拜占廷帝国)————————————————————(111) B可悲的衰亡(灭亡)——————————————————————(112)C深刻的启示(拜占廷帝国的命运)————————————————(113)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A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118)B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119)C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马可·波罗与《东方见闻录》)————————(120)第24课昔日的辉煌A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122)B文学的基石(《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123)C凝固的艺术(各地奇观)————————————————————(126)。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学习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小编整理了关于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2单元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求同存异”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改造的途径结果及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49年:海军和空军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第9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3-4单元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三、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中国现代史一、1949——1956年:过渡时期(或: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单元内容提要:1、新中国的成立:筹建新中国(政协会议)、开国大典2、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追歼残敌;西藏和平解放;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和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1949年9月:政协会议(北平);通过《共同纲领》2、1950:土地改革开始(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抗美援朝开始3、1951:西藏和平解放4、1952:土地改革结束5、1953: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开始;三大改造开始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1955: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8、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导,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重大事件有:1949 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1951 西藏和平解放1950——1952 土地改革1950——1953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957 一五计划1953——1956 三大改造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56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 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达到高峰,农业发展二、1956——1966年: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单元内容提要:中共八大作出了正确探索;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犯了“左”倾错误;通过国民经济的调整,经济复苏;该时期国防科技取得重大成果,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产生了四大创业年代的英雄: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总之,本时期特征是:中共尝试走自己的路进行探索;过程曲折,但总体前进。
初二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1949年9月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地点:北平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成立关键问题。
会议决定内容:1、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积极作用。
2、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策形势如何?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白。
一方面,国民党留下了一个窘境:工业倒闭民族工业纷纷倒闭,农业凋敝,灾民达4000万;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供应紧张;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
另一方面投机商横行,不法资本家利用国家财政经济暂时困难和混乱局面,大肆或进行投机倒把,只是出现全国性物价大有大波动。
2、面对这些情况,即新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紧急措施?结果怎样?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令全国物价趋于平稳。
指出意义: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打天下,还会治理天下。
三、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政策1、1949年9月,第一届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共同纲领》,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大会还决定组建一座还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先烈的崇敬。
2、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顿珠??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全权代表去北京谈判,最后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4、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自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经历五战五捷,把英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实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组分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八年级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3、{自我测评}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展开的标志是什么?提示: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程标准: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自我测评}①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提示: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它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简述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提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提示: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材料阅读}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有没有科学依据?提示:这是假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它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
5、{自我测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为什么说这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提示: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选择题1.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A.《土地法案》B.《中国土地法大纲》答案:C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至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它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
—1952年人民政府在农村中开展的重要改革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答案:D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是对识记和分析层次能力的考查。
抓住“1950—1952年”“农村”,联系所学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便可确定正确答案是D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从时间可以判断得出。
3.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是在()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950年6月,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在全国农村展开,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时间。
4.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是()答案:B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
结合题干首先判断该事件应是抗美援朝,其起止时间应是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故B项正确。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可以得出。
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答案:B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抗美援朝的原因。
中国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侵略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国家面临外部的侵略。
故A项正确。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可以得出。
答案:A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可以得出。
7.重温历史,缅怀英雄,下图中的人物是…()答案:C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由图片进行判断的题目,首先要确定图片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人物或哪一事件,再进行解答。
2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稳定物价
为了巩固新中国,人民政府和投机商展开了一场“米棉之战”,1949年11月下旬,人民政府把全国集中而来的米棉等物资在各大城市敞开销售,致使投机商纷纷倒闭,物价趋向平稳。
二、土地改革
1、1950年6月,新中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3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2、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抗美援朝
1、背景和原因: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同时还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轰炸我国东北边境,新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
2、过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面对强大的敌人,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把敌人赶到“三八线”以南。
战争中涌现了无数志愿军英雄,赴汤蹈火堵枪眼的黄继光,严守纪律宁死不动的邱少云等。
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为新中国的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作业
1、土地改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五、知识总结:
土地改革把田分,农民翻身做主人。
抗美援朝气魄大,保家为国把江跨。
美军被赶“三八线”,最终停战把字签。
继光、少云最可爱,英雄美名史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