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对比1
- 格式:ppt
- 大小:304.50 KB
- 文档页数:14
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民用航空器事故是指在民用航空器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和减少民用航空器事故的发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征候标准,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本文将介绍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包括飞行操作、机械故障、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
飞行操作方面,征候标准通常包括飞行员的操作失误、飞行员疲劳、气象条件等因素。
机械故障方面,征候标准关注飞机的设计缺陷、维护不当、零部件故障等情况。
人为因素方面,征候标准考虑飞行员的心理状态、人为疏忽、通讯失误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征候标准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其次,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的监测方法多样,包括飞行数据记录、机械设备监测、人员心理健康评估等。
飞行数据记录是通过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飞行高度、速度、姿态等,进行事故征候的监测和分析。
机械设备监测则是通过对飞机各个系统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机械故障征候。
人员心理健康评估则是通过对飞行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环境的评估,发现潜在的人为因素征候。
通过这些监测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民用航空器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最后,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的应用是保障航空器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事故征候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强对征候标准的研究和监测技术的改进,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事故征候标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更好地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是保障航空器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飞行操作、机械故障、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征候标准的研究和监测技术的改进,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运行。
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 2001-2004)(200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12.23•【文号】•【施行日期】200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 2001-2004)(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996年12月23日发布,2004年修订,2004年7月1日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是确定飞行事故征候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并由中国法人经营,从事境内外民用航空飞行活动的飞机、直升机;也适用于境外注册并在我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飞行活动的飞机、直升机(在本标准中称为航空器);本标准不适用于首次获得航空器适航证之前的任何飞行。
本标准3.1、4.28、4.29、4.35适用于在航路和航线上飞行并由民航提供管制指挥服务的军用航空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飞行事故征候 flight incident航空器飞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未构成飞行事故或航空地面事故但与航空器运行有关,影响或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件。
2.2 严重飞行事故征候 serious flight incident航空器飞行实施过程中几乎发生事故情况的飞行事故征候。
2.3 训练飞行事故征候 training flight incident培养飞行学生的院校或被局方批准的训练机构,使用最大起飞重量5700kg以下(含)的航空器和2730kg以下(含)的直升机,从事训练飞行时发生的飞行事故征候。
2.4 飞行实施过程 flight implementing phase航空器为准备起飞而借助自身动力开始移动时起,直到飞行结束停止移动为止的过程。
2.5 航空器受损 aircraft damage航空器机体、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坏程度未构成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或航空地面事故,但已低于航空器放行标准(最低设备放行清单MEL、外形缺件清单CDL及偏离放行指南DDG)的航空器损坏。
ICS03.220.50A 50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2001—2011代替 MH/T 2001-2008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Civil aircraft incident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 (2)4 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 (3)5 通用航空事故征候 (4)6 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 (4)附录A(规范性附录) 航空器小于规定间隔事件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6)附录B(资料性附录) 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示例 (8)前言本标准代替并废止MH/T 2001—2008《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与MH/T 2001—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第1章范围中修改了本标准不适用的情况;——在第2章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人员轻伤”和“跑道侵入”的定义;——在第3章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中增加了对于小于规定间隔事件的危险指数界定标准;将“客舱和货舱起火冒烟”修改为“航空器起火冒烟”;删除了“在关闭或占用的跑道上进近,并在决断高度(高)或最低下降高度(高)以下复飞”的示例,将相应内容转至第4章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在第4章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中将原标准的“示例”转变为条款;增加了对于小于规定间隔事件的危险指数界定标准;增加了“目视进近认错跑道(包括跑道方向)进近,且在机场标高60m以下复飞”的内容;修订了双向陆空通信联系中断的内容;修订了“飞错航路(线),或未经管制部门许可严重偏离计划航路(线)”的内容;修订了“有发生可控飞行撞地风险”的内容;——在第5章通用航空事故征候中增加了双向陆空通信联系中断的内容;——在第6章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中将原标准的“示例”转变为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公室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2018版《民⽤航空器事故征候》正式发布,更新如下2018年12⽉20⽇(本周四),中国民⽤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发布了《关于批准发布<民⽤
航空器事故征候>等18项民航⾏业标准的公告》(民⽤航空⾏业标准公告2018年第4号)。
我们安全管理⼈员常⽤的《民⽤航空器事故征候》在本次公告中发布了2018版,替代了2015
版,即将于2019年1⽉1⽇实施。
按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原则,民航⾏业标准的必须服从和符合国家法律、条例的要求,因此,
《民⽤航空器飞⾏事故等级》、《民⽤航空器地⾯事故等级》、《民⽤航空器维修事故与差
错》均已被《安全⽣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等条款替代(注意:⼀般事故标准不
考虑1000万元以下损失的条款)。
民航⾏业制定的标准只对事故以下的事故征候等安全事件实
施管理。
民航⾏业安全事件标准由低⾄⾼⼀般分为:⼀般安全事件、等级安全事件、⼀般事故征候、严
重事故征候、⼀般事故、较⼤事故、重⼤事故、特别重⼤事故。
⼀般安全事件和等级安全事件
⼀般为企业⾃⾏调查处理,并开展风险管理等相关⼯作,⼀般事故征候⾄重⼤事故由民航⾏业
主管单位(各级民航局)进⾏调查,特别重⼤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
调查组进⾏调查。
企业⾃⾏管理与⾏业主管单位管理的边界就在于事件性质是否符合《民⽤航空器事故征候》,
因此,本次更新对民航⾏业的各级安全管理⼈员都具有重⼤意义。
下表就是个⼈对新版《民⽤航空器事故征候》更新内容的汇总和梳理,便于⼤家速查,由于本
⼈从事机场安全管理⼯作,所以必定存在其他⽅⾯知识储备的⽋缺,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6.4民用航空器维修事故、事故征候及差错标准(本节全文引用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3010《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规范》第3部分。
)6.4.1范围MH/T3010的本部分规定了确定民用航空器(以下简称航空器)维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差错的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器维修事故和差错等级的确定。
6.4.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MH/T3010的本部分。
6.4.2.1维修活动 maintenance activities对航空器、航空器部件及维修设施所进行的管理、使用、检查、维护、修理、排故、更换、改装和翻修等活动。
6.4.2.2 维修事故 maintenance accidents在维修活动中,由于维修责任造成的具有巨大直接经济损失的航空器、航空器部件、车辆、设备、设施损坏和人员重伤或人员死亡的事件。
6.4.2.3 维修事故征候 maintenance incidents在维修活动中,由于维修责任造成的严重威胁飞行空全的事件或具有重大直经济损失的航空器、航空器部件、车辆、设备、设施的损坏和人员的致残,但其程度未构成维修事故的事件。
6.4.2.4 维修差错 maintenance errors在维修活动中,由于维修责任造成的威胁飞行安全、违反适航规章或具有一定直接经济损失的航空器、航空器部件、车辆、设备、设施的损坏和人员的受伤,但其程度未构成维修事故征候的事件。
6.4.2.5直接经济损失 direct economic loss航空器、航空器部件、车辆、设施和设备等的修复费用,包括材料费、工时费和运输费。
注:改写GB18432-2001,定义2.66.4.2.6运行 operation自任何人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直至这类人员离开航空器为止的时间内所完成的飞行活动。
6.4.2.7 人员重伤 serious injury某一人员在航空器地面事故中受伤,经医师鉴定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a)自受伤之日起7d内需要住院48h以上;b)造成骨折(手指、足趾或鼻部单纯折断除外);c)引起严重出血的裂口,神经、肌肉或腱的损坏;d)涉及内脏器官受伤;e)有二度、三度或超过全身面积5%以上的烧伤;f)已证实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或者有伤害性辐射。
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是确定飞行事故征候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并由中国法人经营,从事境内外民用航空飞行活动的飞机、直升机;也适用于境外注册并在我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飞行活动的飞机、直升机(在本标准中称为航空器);本标准不适用于首次获得航空器适航证之前的任何飞行。
本标准3.1、4.28、4.29、4.35适用于在航路和航线上飞行并由民航提供管制指挥服务的军用航空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飞行事故征候flight incident航空器飞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未构成飞行事故或航空地面事故但与航空器运行有关,影响或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件。
2.2严重飞行事故征候serious flight incident航空器飞行实施过程中几乎发生事故情况的飞行事故征候。
2.3训练飞行事故征候training flight incident培养飞行学生的院校或被局方批准的训练机构,使用最大起飞重量5700kg以下(含)的航空器和2730kg以下(含)的直升机,从事训练飞行时发生的飞行事故征候。
2.4飞行实施过程flight implementing phase航空器为准备起飞而借助自身动力开始移动时起,直到飞行结束停止移动为止的过程。
2.5航空器受损aircraft damage航空器机体、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坏程度未构成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或航空地面事故,但已低于航空器放行标准(最低设备放行清单MEL、外形缺件清单CDL及偏离放行指南DDG)的航空器损坏。
2.6人员重伤serious injury某一人员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中受伤,经医师鉴定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自受伤之日起7天内需入院治疗超过48小时以上;--造成任何骨折〔手指、脚趾或鼻部单纯折断除外〕;--引起严重出血、神经、肌肉或腱等损坏的裂伤;--涉及内脏器官受伤;--有二度或三度、或超过全身面积5%以上的烧伤;--经证实暴露于传染物质或受到有害辐射。
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以下简称航空器)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通用航空事故征候和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的确定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器事故征候的确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执行国家抢险、救灾等特定事由所征用航空器的事故征候确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航空器非法飞行或蓄意破坏等情况。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航空器运行阶段 aircraft operation phase从任何人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起至飞行结束这类人员离开航空器为止的过程。
2.2机场活动区 airport movement area机场内用于航空器起飞、着陆以及与此有关的地面活动区域,包括跑道、滑行道、机坪等。
2.3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 civil aircraft incident在航空器运行阶段或在机场活动区内发生的与航空器有关的,不构成事故但影响或可能影响安全的事件,分为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 、通用航空事故征候和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
2.4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 air transportation serious incident按照《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或《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或《外国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9)规定运行的航空器在运行阶段发生的几乎导致事故的事故征候。
2.5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 air transportation incident按照《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或《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或《外国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9)规定运行的航空器在运行阶段发生的、未构成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的事故征候。
2.6通用航空事故征候 general aviation incident按照《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 》(CCAR-91) 、《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定》(CCAR-141)或《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CCAR-142)规定运行的航空器在运行阶段发生的事故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