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之一个数除以分数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7
---------------------------------------------------------------最新资料推荐------------------------------------------------------ 分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分数(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分数(小学数学六年级)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六年级课标上册分数除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我们知道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时,要用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例如6/71/4,引导学生说出意义,(即 6/74 就是把 6/7 平均分成 4 份,求一份是多少,也就是求 6/7 的 1/4 是多少,所以我们把6/74 转化成 6/7 1/4 来计算。
1 / 9)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一)探索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信息,(出示信息):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两米布做书信袋。
一个小书信袋需要 1/5 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 2/5 米。
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 4/5 米布给洋娃娃做小裙子,做一条需要 4/25 米。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有序地板书。
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2 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谁能列出算式?要求 2 米布可以做几个小书信袋,就是求?(引导学生回答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 2 里面有几个 1/5?)你认为 21/5=?同学们先来自己研究一下,把你的思考过程写下来,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你的思考过程。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方格纸、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探究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除法的知识。
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2米布做书信袋。
一个小书信袋需要15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25米。
生2: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45米布给洋娃娃做裙子,一条裙子需要425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生2: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生3:45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这个问题。
(课件呈现: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评析:借助布艺兴趣小组做书信袋和做裙子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即将学习内容的距离。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教学第一个红点问题:“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①自主列式,理解意义。
师:要解决“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生:2÷15=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
②组内交流,探究算法。
师:怎样计算2÷15呢?先独立计算,再在组内交流。
2023年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5篇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分析:《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了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学生理解了这个计算法则,就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具有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概念及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中解决问题、比的认识重要基础,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课时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1、经历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
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并通过发现、总结、运用法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练习题。
1.复习分数的意义,为例2教学时画线段图打基础。
2. 小明2小时走6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起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目的地引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3.通过口算,回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个数除以分数》精品教案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线段图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
3.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口算。
指名口算结果后老师提问:这几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这几道算式都是分数除以整数。
)师:分数除以整数怎样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回答。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列式说数量关系。
小明步行2小时走了8千米。
他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小明每小时走4千米,他步行2小时共走多少千米?小明每小时走4千米,他步行8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订正,目的是复习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揭示课题。
师:假如在计算过程中除数不是整数而是分数应该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独立完成练习题。
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明白知识是融会贯通的。
讲授新课(一)教学例2.1.课件出示:小明小时走了2 km,小红小时走了km 。
谁走得快些?(1)读题,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呢?(生:了解到小明和小红在一定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要求谁走的快些,可以比较小明和小红谁的速度快,也就是比较小明和小红谁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多。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题。
通过列表的形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师:怎样求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引导学生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列式。
老师板书:小明的速度=2÷,小红的速度=÷2.探究的计算方法:(1)小组讨论的计算方法。
(2)汇报计算方法。
生1:=3师:巧妙的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和倒数的知识计算该题,旧知新用,方法独特。
生2: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体会知识间的讲授新课师:先求出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如何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方法。
例如: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推导;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利用逆运算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联系实际问题分析、推导等。
而教材选用的是最后一种,意在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线段图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算理。
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习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归纳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计算两组比较简单的算式,并且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让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
然后进行练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错,教学过程一切自然流畅。
可是,下课后,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呢?”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
是啊!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还没有讲清楚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教学,只是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相等,也就把计算法则作为一个规定硬性地塞给了孩子,而忽视了算理的教学,这种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翻阅教材,发现教材是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来明白算理,注重的算理的教学,忽视猜想、尝试、验证、归纳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
如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既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又让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经过仔细反思之后,我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时,调整了我的教学过程。
我在学生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学生思考,讨论。
汇报时学生开始大部分围绕因为结果相等来总结。
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孩子们高兴地说分数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猜想是正确的。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蒋望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经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温故旧知1.计算。
2.说说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何3小时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3.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里有()个小时。
【设计意图】在新课之前进行必要的复习,在巩固旧知的同时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教材第31页例2。
小明小时走了2 km,小红小时走了km。
谁走得快些?教师:题中有哪些信息?“谁走得快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预设:学生能叙述题中告知的信息是小明和小红各自行走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借助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对数量关系的描述,能理解“谁走得快些?”实际上是比较谁的速度快,速度=路程÷时间,由此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
(三)引导“转化”,探究新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你能试着把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加以计算吗?预设:1.要想把除数变成整数而商不变,根据商不变性质,可得(km)。
2.同样根据商不变性质,但除数可以化成1,即(km)。
【设计意图】如果一开始就按教材编写的方法来推导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肯定较难接受,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困境,无法顺应学生自然地、主动地建构知识。
让学生尝试把“一个数除以分数”转化成已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用“新旧知识的转化”来推动“计算方法的转化”,学生喜欢尝试并容易接受,也能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