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化学反应能量与电解
- 格式:doc
- 大小:669.50 KB
- 文档页数:5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1.以石墨为电极分别电解水和饱和食盐水,关于两个电解池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阳极反式相同B .电解结束后所得液体的pH 相同C .阴极反式相同D .通过相同电量时生成的气体总体积相(同温同压)解析:选C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水阳极上4OH --4e -===2H 2O +O 2↑,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2Cl --2e -===Cl 2↑,二者电极反式不同,故A 错误;电解水溶液pH 不变,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和氯气和氢气,pH 变大,所以电解结束后所得液体的pH 不相同,故B 错误;以石墨为电极分别电解水和饱和食盐水阴极都发生反:2H ++2e -===H 2↑,所以阴极电极反式相同,故C 正确;设转移电子数为4 mol ,则依据电解方程式2H 2O=====通电2H 2↑+O 2↑~4e -,电解水生成3 mol 气体;依据电解方程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Cl 2↑+H 2↑~2e -,电解食盐水生成4 mol 气体,故D 错误。
2.(2016·模拟)四个电解装置都以Pt 作电极,它们分别装着如下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其pH 变化,所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电解质溶液 HCl AgNO 3 KOH BaCl 2 pH 变化减小增大增大不变解析:选C 电解盐酸,溶质HCl 的量会减小,溶剂量不变,所以酸性减弱,pH 增大,故A 错误;电解硝酸银溶液生成硝酸、金属银和氧气,溶液酸性增强,pH 减小,故B 错误;电解氢氧化钾的实质是电解水,溶质的量不变,溶剂减小,碱性增强,pH 增大,故C 正确;电解氯化钡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钡、氢气和氯气,溶液碱性增强,pH 增大,故D 错误。
3.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Fe 、Zn 、Cu 、Pt 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 2+<Ni 2+<Cu 2+)( ) A .阳极发生还原反,其电极反式:Ni 2++2e -===Ni 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 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 2+和Zn 2+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 和Pt解析:选D 阳极发生氧化反,A 项错误;电解过程中,阳极Zn 、Fe 、Ni 溶解,阴极只有Ni 析出,两电极质量的改变不,B 项错误;电解液中除Zn 2+、Fe 2+外,还有Ni 2+,C 项错误。
第二讲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一、选择题1.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B.装置①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C.装置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D.若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解析A项Fe比Cu活泼,总反应为Fe+2Fe3+===3Fe2+;B项Fe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C项电泳时,Fe(OH)3胶粒带正电移向石墨电极Ⅱ;D项根据电流方向,c极为粗铜,d极为纯铜。
答案C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CuSO 4 B .H 2OC .CuOD .CuSO 4·5H 2O解析 由硫酸铜溶液的电解方程式:2CuSO 4+2H 2O 错误!2Cu +O 2↑+2H 2SO 4可知,加入CuO才可与生成的H 2SO 4反应生成CuSO 4而使电解液恢复到原浓度,故C 正确。
答案 C3.如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一段时间后,往蛋壳中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B .蛋壳表面缠绕的铁丝发生氧化反应C .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电解饱和食盐水简易装置D.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解析碳棒为阳极:2Cl--2e-1===Cl2↑,铁丝为阴极:2H++2e-===H2↑。
往蛋壳内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后应为无色,A 项错误;铁丝(阴极)应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由于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为H2,C项错误。
答案D4.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H2O错误!Cu2O+H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
一种以Na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NaTi2(PO4)3 +2Na2NiFe II (CN)6 Na3Ti2(PO4)3 +2NaNiFe III(CN)6(注:其中P的化合价为+5,Fe的上标II、III代表其价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NaTi2(PO4)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C.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 (CN)6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答案】C【详解】A.由题意可知放电时负极为2Na2NiFe II(CN)6- 2e-=2NaNiFe III(CN)6+ 2Na+,Na2NiFe II(CN)6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2NaTi2(PO4)3+2Na++2e-=Na3Ti2(PO4)3,NaTi2(PO4)3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B项正确;C.充电过程中阴极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CN)6,阳极:Na3Ti2(PO4)3-2e-=2NaTi2(PO4)3+2Na+,故C项错误;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项正确;本题选C。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详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
完整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铝熔点高,没能熔化B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H2、Cl2化合生成HCl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有气体产生前者生成氢气,后者生成氧气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并不是因为铝熔点高,而是因为加热时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故A错误;B.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出现白雾并不是白烟,故B错误;C.铝和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均为氢气,故C错误;D.两支试管中只有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可以说明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 .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 【答案】D 【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 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 不选;B 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 不选;C 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 不选;D 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 可选; 故答案选D 。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考点一电解的原理1.电解定义在电流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2.能量转化形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电解池(1)构成条件①有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盐)。
③形成闭合回路。
(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如图)(3)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特别提醒电解时,在外电路中有电子通过,而在溶液中是依靠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即电子本身不会通过电解质溶液。
4.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1)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2)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两组(不要忘记水溶液中的H +和OH -)。
(3)然后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 +>Fe 3+>Cu 2+>H +(酸)>Fe 2+>Zn 2+>H +(水)>Al 3+>Mg 2+>Na +>Ca 2+>K +。
阳极:活泼电极>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
注意 ①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
②最常用、最重要的放电顺序:阳极:Cl ->OH -;阴极:Ag +>Cu 2+>H +。
③电解水溶液时,K +~Al 3+不可能在阴极放电,即不可能用电解水溶液的方法得到K 、Ca 、Na 、Mg 、Al 等金属。
(4)分析电极反应,判断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要注意遵循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5)最后写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深度思考1.用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分析电解下列物质的过程,并总结电解规律(用惰性电极电解)。
(1)电解水型答案 不一定,如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 2SO 4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析出Na 2SO 4·10 H 2O 晶体,剩余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此时浓度保持不变。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A组专项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1.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B.装置乙中铜片应与电源负极相连C.装置丙中外电路电流方向:b极→a极D.装置丁中阴极反应:2Cl--2e-===Cl2↑C[A项,阳极上生成Cl2;B项,铜片应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D项,阴极反应应为2H++2e-===H2↑。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碱工业中,X、Y均为石墨,X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B.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C.电镀工业中,X是待镀金属,Y是镀层金属D.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Y是待保护金属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区得到H2和NaOH。
铜的电解精炼时,应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电镀时,应以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
]3.(2015·上海高考)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 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D[A.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正确。
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正确。
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正确。
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错误。
]4. 铝阳极氧化处理后形成的氧化膜比铝的天然氧化膜耐磨性、耐腐蚀性及装饰性有明显的提高,工业中以铝为阳极,置于硫酸溶液中电解,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电极方程式为2Al-6e-+6OH-===Al2O3+3H2OB.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增大C.当阴极生成气体3.36 L(标准状况)时,阳极增重2.4 gD.电解过程中H+移向铝电极C[A项,硫酸溶液为酸性,阳极反应式为2Al-6e-+3H2O===Al2O3+6H+;B项,阴极反应式为6H++6e-===3H2↑,电解过程中H2O减少,pH减小;D项,电解过程中H+移向阴极(石墨极)。
1.能用电解原理说明的问题是()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②电解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③④D.①③④⑤解析:从能量角度看,电解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故①对②错。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然伴随着两个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同时生成新的物质,故③、⑤对。
某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供给电能也可以实现,故④对。
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2.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在硬币制作时,钢芯应做()A.阴极B.阳极C.正极D.负极解析:根据电镀原理可得,由于是钢芯镀镍,所以使镍与电源正极相连做阳极,钢芯与电源负极相连做阴极。
答案:A3.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解析:此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应该设计成电解池,Ag发生氧化反应,应该作阳极,C 项符合要求。
答案:C4.现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并熔融后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下列有关电极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阴极产物是氢气B.阳极产物是氧气C.阴极产物是铝和氧气D.阳极产物只有氯气解析: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得到Al2O3,电解熔融的Al2O3,阳极为O2-放电,阳极产物为氧气;阴极为Al3+放电,阴极产物为Al。
答案:B5.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解析:在镀件上镀铜时,铜应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镀件应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答案:C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电极上反应式是4OH--4e-===2H2O+O2↑B.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的Cu2+浓度不变C.在铁片上镀铜时,Y是纯铜D.制取金属镁时,Z是熔融的氯化镁解析:氯碱工业中阳极是Cl-放电生成Cl2;电解精炼铜时阳极粗铜溶解,阴极Cu2+放电析出Cu,溶液中Cu2+浓度变小;铁片上镀铜时,阴极应该是铁片,阳极是纯铜。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专题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1.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方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A. ]CuSO [CuCl 42B. ]NaOH [NaOHC. ]HCl [NaClD. ()]OH Cu [CuSO 242.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L /mol 1的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 保持不变的是A. HClB. NaOHC. 42SO NaD. NaCl3. 如图所示,X 、Y 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 极板质量增加,b 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号这一情况的是4. 相同条件下,通过相同的电量分别电解2CuCl 和3AgNO 溶液,若析出Cu g 64,则析出Ag 的质量是A. 108gB. 54gC. 216gD. 64g5. 将两个铂电极插入4CuSO mL 500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g 064.0(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A. 13L mol 104--⋅⨯B. 13L mol 102--⋅⨯C. 13L mol 101--⋅⨯D. 17L mol 101--⋅⨯6. 用惰性电极电解()x 3NO M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 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 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ax4.22 B.bax2.11 C.bax6.5 D.bax5.2 7. 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NaCl 和42SO H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该混合溶液时,根据电极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阴极自始至终只析出2HB. 阳极先析出2Cl ,后析出2OC. 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D. 溶液pH 不断增大,最后为78. 用电源串联电解分装在两个烧杯里的200 1L mol 3.0mL -⋅NaCl 溶液和1L mol 1.0mL 300-⋅的3AgNO 溶液,以Pt 作电极,过一段时间取出电极,将两杯溶液混合,则对混合溶液的pH 判断正确的是A. 小于7B. 大于7C. 等于7D. 大于或等于7 9. 下图装置中,a 、b 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 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如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就是其中一种。
它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 +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B.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C.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答案】C【分析】【详解】A.根据电极反应式,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故A错误;B.负极反应Zn +2OH--2e-═ZnO+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pH减小,故B错误;C.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故C正确;D.溶液中K+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
2.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下实验记录错误的是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B.电子在溶液中从Cu电极流向Zn电极C.把铜片换成石墨,实验现象相同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答案】B【分析】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
【详解】A. 铜片正极上会析出氢气即有气泡产生,负极锌片逐渐溶解,故A不选;B. 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而是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选;C. 把铜片换成石墨,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产生电流,锌做负极,石墨做正极,电极上生成氢气,故C不选;D. 以Zn和Cu为电极,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Cu+ZnSO4,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以形成原电池,会产生电流,故D不选;故选:B。
3.反应2SO 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1/(L.s),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5s D.10s【答案】C【详解】根据反应方程式2SO 2+O22SO3,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那么氧气的浓度必然减少0.2mol•L-1,根据v(O2)=0.2t=0.04mol•L-1•s-1,t=5s,故选C。
2009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化学反应能量与电解原理1.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高温2AlN+3CO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2.对于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O(未配平),若有0.1mol KMnO4参加反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转移电子0.5mol B.生成CL20.5molC.参加反应HCL为1.6mol D.CL2是还原产物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电解H2↑+ Cl2↑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 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2SO4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5.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 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B.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X(g)+Y(g)Z(g)+W(s);△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D.已知C(s)+O2(g)=CO2(g);△H1 , C(s)+1/2O2(g)=CO(g);△H2,则△H1<△H26.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1411.0 kJ·mol-1和-1366.8 kJ 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44.2 kJ·mol-1B.+44.2 kJ·mol-1 C.-330 kJ·mol-1D.+330 kJ·mol-1 7.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 ,其中正确的是( )A .(6a +5d -4c -12b )kJ ·mol —1B (4c +12b -6a -5d )kJ ·mol —1C .(4c +12b -4a -5d )kJ ·mol —1D .(4a +5d -4c -12b )kJ ·mol —18. S (单斜)和S (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单斜,s)+O 2(g) == SO 2(g)△H 1=-297.16 kJ·mol -1 ② S(正交,s)+O 2(g) == SO 2(g) △H 2=-296.83 kJ·mol -1③ S(单斜,s) == S(正交,s) △H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3=0.33 kJ·mol -1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S(单斜,s) == S(正交,s) △H 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 .S(单斜,s) == S(正交,s) △H 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9.已知:H 2(g)+F 2(g)→2HF(g) ;△H =-270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与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10.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浓度增大且溶液的pH 不变的是 ( )A .NaOH 溶液B .CuS04溶液C .Na 2SO 4溶液D .NaCl 溶液11.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 +SO 42—(aq )= PbSO 4(s) +2e —B .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 .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 .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 4(s)+2e —= Pb(s)+ SO 42—(aq )12.取一张用饱和的NaCl 溶液浸湿的pH 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 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圈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电极是阴极B .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 .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D .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变小13.电解100mL 含c (H +)=0.30mol/L 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 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 .0.10mol/LAg +B .0.02mol/L Zn 2+C .0.20mol/L Cu 2+D .0.20mol/L Pb2+ 14. LiFePO 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
电池反应为:FePO 4+Li LiFePO 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 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U 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下列有关LiFePO 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 .放电时电池内部Li +向负极移动.C .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D .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 4+Li ++e -=LiFePO 415、以Pt 作电极,用电源串联电解分别装在两个烧杯里的200mL 0.3mL/L NaCl 溶液和300mL 0.1mol/L 的AgNO 3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电极,将两杯溶液混合,则对混合液的pH 值判断正确的是( )A 、小于7B 、大于7C 、等于7D 、大于等于716.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 + 2Ag 2AgCl + H 2↑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放电稀 H 2SO17.用惰性电极电解Fe 2(SO 4)3和CuSO 4的混合液,且已知Fe 2(SO 4)3+Cu 2FeSO 4+CuS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反应式为:Cu 2++2e -Cu ,当有Cu 2+存在时Fe 3+不放电B .首先被电解的是Fe 2(SO 4)3溶液,后被电解的是CuSO 4溶液C .阴极上首先析出铁,然后析出铜D .阴极上不可能析出铜18.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 .用惰性电极电解Na 2SO 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 溶液,若有1 mol 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NaOHD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20.如右图所示,a 、b 是多孔石墨电极,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断开K 2,闭合K 1一 段时间,观察到两只玻璃管内都有气泡将电极包围,此时断开K 1,闭合K 2,观察到电流计A 的指针有偏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断开K 2,闭合K 1一段时间,溶液的pH 要变大B .断开K 1,闭合K 2时,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 H 2↑C .断开K 2,闭合K 1时,a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OH -―4e -=O 2↑十2H 2OD .断开K 1,闭合K 2时,OH -向b 极移动21. 2004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 ),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安全。
电池总反应为:C 2H 5OH+3O 2==2CO 2+3H 2O ,电池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极为电池的正极B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 极导线经灯泡再到a 极C .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4H ++O 2+4e -==2H 2OD . b 极为电池的正极,电池总反应为C 2H 5OH+3O 2===2CO 2+3H 2O22.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过程中,石墨电极上有H 2产生B 、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 +H 2SO 4CuSO 4+H 2↑C 、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D 、整个电解过程中,H +的浓度不断增大 23.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 极是铜锌(均匀)合金,B 解质溶液中含有足量的铜离子。
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 极恰好全部溶解,此时B 极质量增加7.68克,溶液质量增加0.03克。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实验时阳极反应为 Zn-2e-== Zn 2+ Cu-2e-==Cu 2+B 、电解实验时阴极反应为 Cu 2++e -==CuC 、电极B 上增加的7.68克物质均为铜D、电极合金中Cu、Zn原子个数比为3∶124.、如图,A为直流电源,B为电解槽,c、d为铁电极,B中装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闭合K,c电极周围逐渐析出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