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2例
- 格式:pdf
- 大小:79.96 KB
- 文档页数:1
滞留于美克尔憩室的消化道异物1例患儿,女,5岁,因“误食金属拉链3月”入院。
遂经肠道准备3天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行美克尔憩室楔形切除及阑尾切除术,后痊愈出院。
标签:剖腹探查术;美克尔憩室楔形切除;消化道异物1 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因“误食金属拉链3月”入院。
自服下拉链24小时开始行腹部平片,可见异物位于右下腹区域,之后连续随诊3月,异物所在位置未见明显改变。
术前考虑异物位于回盲部,因体积较大不能通过回盲瓣。
欲行内镜取出异物,但经内镜医生会诊后,认为异物位于回盲瓣,操作钳能到达的可能性较小;患儿误食异物已有3月,其嵌顿可能已入肠壁,取出的可能性较小,且强行取出可能会致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穿孔。
其家属明白后,要求行手术取出异物。
遂经肠道准备3天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大网膜向下腹部移位。
距回盲部30cm处回肠壁有一3cm×2cm大小的憩室,顶部与大网膜粘连,内有一1.5cm×0.5cm大小已断裂的金属拉链。
阑尾位于盲肠下位,充血水肿,约6cm×0.8cm大小。
未见坏疽穿孔,腹腔内有淡黄色渗液约100ml。
行美克尔憩室楔形切除及阑尾切除术。
术后禁饮食,并予以胃肠减压,开塞露纳肛协助肠功能恢复。
5天后开始流质饮食,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0天出院。
2 讨论消化道异物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多经口食入,也有经肛门误入的,但不管哪一类消化道异物,一旦确诊,必须决定是否需要治疗、紧急程度及治疗方法。
患者年龄、临床状况、摄入异物的大小、形状及分类,异物存留的部位、内镜医师的技术水平等影响临床的处理[1-3]。
绝大多数小的异物在吞服后的短期内可经内窥镜取出,但仍有部分异物通过幽门进入胃镜无法达到的部位。
异物的大小与其停留与通过的解剖部位有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幽门的物体亦能够通过回盲部,但还需考虑物体的纵径是否能通过肠道的弯曲部位[4-5]。
此患儿因就医时间相对较晚,发病后虽建议观察治疗,经反复多次行放射X线检查,异物位置均未见改变。
美克尔憩室扭转致肠梗阻1例
姜海林;周智
【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8)002
【摘要】患儿男,1岁,因突发哭闹、呕吐4d入院。
患儿于4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哭闹、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和咖啡样物,排黑便。
行腹部透视检查示腹部肠管充气扩张,有多个液平面,曾先后两次行空气灌肠检查,患儿呕吐、哭闹不缓解,开始排果酱样便。
查体:t37.1℃,P128次/分,腹肌紧张,拒按。
血常规:WBC21.3×109/L,RBC7.5×1012/L,HGB93g/L,PLT
313×109/L,L 0.126,N0.827。
【总页数】1页(P96)
【作者】姜海林;周智
【作者单位】乳山市人民医院外一科,264500;乳山市人民医院外一科,2645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7
【相关文献】
1.小儿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28例诊疗分析 [J], 雷沺
2.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2例 [J], 曹林;邓旭东;贺军
3.阑尾术后美克尔憩室扭转致肠梗阻1例报告 [J], 李万
4.美克尔憩室致腹内疝、肠扭转、肠梗阻1例 [J], 张春林;崔秀娴;国春玲
5.美克尔憩室致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例的治疗护理 [J], 张金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eckel憩室23例分析【关键词】 Meckel憩室Meckel憩室是最多见的小肠先本性畸形,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
最先由Hildamos于1598年报导,1809年闻名学者Johann Meckel详细论述并命名。
临床上往往无病症,直至显现并发症才就医,大多是手术中或腹腔镜探查时才得以确诊。
我院自198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3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 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4~69岁,平均岁。
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6例,肠套叠3例,肠阻塞2例, 2例在其他手术中发觉。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12例表现为脐周痛或右下腹痛,伴发烧、局部肌紧张、白细胞升高,3例表现为反复性右下腹痛,B超提示腹部肿块,2例表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伴腹胀、恶心、呕吐,1例显现黑便。
医治 23例均急诊手术。
术中见Meckel憩室距回盲部15~80cm,平均。
憩室均充血水肿,有的被大网膜包裹并与肠管粘连。
其中憩室外被脓苔5例,憩室穿孔1例,致肠套叠3例,憩室较长反折压迫回肠致肠阻塞、回肠局部坏死2例。
17例行单纯憩室楔形切除,6例行含憩室的肠管切除对端吻合。
均于术中将阑尾一并切除。
2 结果23例均顺利恢复,术后1周拆线,伤口甲级愈合,未显现并发症。
术后病理报告憩室均为炎性改变,其中憩室中有胃黏膜组织异位10例,有胰腺组织异位1例。
切除阑尾18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为慢性阑尾炎。
3 讨论Meckel憩室是卵黄管未闭畸形中最多见的,一样位于距回盲瓣15~100cm的回肠壁上。
绝大多数憩室的基底部开口在肠系膜对侧壁,但5%的病例开口在肠管的系膜侧。
徐恩多依照尸身解剖统计发觉,Meckel憩室距回盲瓣最小距离为,最大距离为85cm,平均距离为(+)cm[1]。
憩室犬牙交错,但其管径一样小于小肠,长度那么在10cm 以下。
依照其外观可将Meckel憩室分为2型。
Ⅰ型:憩室位于对系膜缘的肠壁上,基底阔,呈锥形,较长,无系膜,极易诱发肠套叠和出血。
梅克尔(Meckel)憩室相关知识
概述
梅克尔(Meckel )憩室为胚胎期卵黄囊管闭锁不全而留下的先天性畸形,具有完整的浆膜肌层和粘膜,属于真性憩室。
约90%以上患者的梅克尔憩室位于回肠末段1m之内,95%均在肠系膜对侧。
1809年首先由梅克尔作较详细描述,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
病因与发病机制
在胚胎发育早期,初级卵黄囊分为2部分,其中较大部分分化为原肠,小部分继续作为卵黄囊与胎盘相连。
两部分由卵黄管连接,此后,原肠回转返回腹腔,卵黄管应逐渐退化萎缩成一纤维索条,卵黄管连脐的一段退化闭锁。
当小肠端的卵黄管仍与肠腔相通时,即可形成梅克尔憩室。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多数梅克尔憩室的诊断是在手术中明确的,一般检查甚难发现,双重气钡小肠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为终身无症状,仅4%左右病人有症状,且多为10岁以下儿童。
成年人很少出现症状,当并发憩室炎和溃疡时,与急性阑尾炎不易区别。
若憩室炎引起穿孔,则可出现化脓性腹膜炎的表现。
憩室出血是10岁以下儿童肠道大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
憩室所致的肠梗阻主要为低位小肠急性绞窄性肠梗阻,为突然性腹部剧烈绞痛、恶心、
呕吐、发热,中毒症状明显,腹胀严重,晚期可出现化脓性腹
膜炎征象。
梅克尔憩室也是引起幼儿肠套叠的一个常见原因。
治疗概述
对有症状的憩室应手术切除,在开腹探查发现的憩室也应切除,手术时应严格避免造成回肠肠腔狭窄,对婴儿更应注意。
Meckel憩室Meckel憩室是末端回肠壁上的指状突出物,为卵黄肠管部分未闭所遗留下来的一种先天性畸形,Meckel于1809年首先对该病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故称为Meckel憩室。
在胚胎早期,中肠与卵黄囊之间原有卵黄肠管相连接,于胚胎第5~6周,近脐端卵黄管先闭合,形成纤维条索后逐渐消失,中肠与脐完全分离。
若卵黄管未完全闭合,与回肠相通,则形成回肠远端憩室,即Meckel憩室。
基本信息•中文名:Meckel憩室•分类:先天性畸形•起源:Meckel首先对该病作了完整描述•病因:卵黄管残余部分退化程度不同相关搜索meckel憩室怎么读meckel憩室炎小肠憩室麦克尔憩室简介正在加载Meckel憩室Meckel憩室是回肠末端先天发育过程肠卵黄管部分未闭合所遗留的囊袋状物,因其粘膜层常含有异位的胃粘膜、胰腺组织等,所以憩室自身可发生消化性炎症和溃疡,以致在X线钡餐检查中憩室不易被钡剂充盈而误诊。
好发于距离回盲部1米以内的回肠。
Meckel于1809年首先对该病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故称为Meckel憩室。
流行病学男女发病率相同。
尸检中出现率为0.2%~4%。
典型的Meckel 憩室呈指状,直径小于回肠,长约0.5~13cm,距回盲瓣2~200cm,平均80~85cm。
半数的憩室含有异位组织,其中70%~80%为胃粘膜,其余为胰腺、十二指肠、胆道、空肠及结肠粘膜。
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出现并发症时产生相应症状。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0%。
男性多见,大多发生于10岁前,发生于一岁以内的占1/3。
1.当憩室突向肠腔内时,可引起肠套叠及阻塞性肠梗阻,症状为呕吐、腹胀、便秘或有红色果酱样粪便。
2.异位胃粘膜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产生憩室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均是儿童病例常见的并发症。
90%的Meckel憩室合并出血的患者,憩室内均有异位胃粘膜存在。
由于异位胃粘膜对锝元素有浓聚作用,故可用T c扫描诊断本病,其特异性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