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性肠梗阻18例诊治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6.58 KB
- 文档页数:1
内镜下治疗胃石症20例临床分析作者:孙梅徐鸰鸽王守东周静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7期[摘要] 目的:探讨胃石症的临床特点、并发症、诊断及内镜下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两年间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成功碎石20例,18例并发消化性溃疡,其中15例单纯内镜下碎石,5例联用碳酸氢钠胃石内注射治疗,术后应用抑酸剂。
结果:碎石成功率为100%。
结论:内镜下机械性碎石并联合药物治疗胃石及其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且经济可行。
[关键词] 胃石症;并发症;胃镜;碎石[中图分类号]R57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61-02胃石症,又称为胃内结块,常伴有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
以往多采取手术方法解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现在于内镜下治疗胃石症已取得了满意效果,近两年我院消化内科对20例胃石症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内镜下碎石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75岁。
20例患者均有进食山楂或进食柿子史,发病时间为2~15 d。
临床表现:上腹不适,饱胀感,部分患者有腹痛、反酸、烧心、呕吐等症状,3例出现黑便,1例上腹部可扪及包块。
2例有毕Ⅱ式手术史,胃镜检查结果:其中1例存在输出袢梗阻;20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内镜下见胃石为黑褐色或棕色,多为类圆形,表面较光滑。
多发结石2~3块的有12例,大小在2.0~7.0 cm,单发结石8例,其中最大的约9.0 cm×6.0 cm×4.0 cm。
并发消化性溃疡的18例,均为多发、活动期溃疡,表面覆盖血痂的有12例。
1.2 方法20例患者诊断明确后全部于内镜下直视行机械性碎石,主要器械为圈套器、碎石器、鼠齿钳等,因胃石较硬,单纯机械性碎石困难,联合应用5%碳酸氢钠行胃石内注射者5例。
所有患者于碎石后给予用质子泵抑制剂及黏膜保护剂治疗,促进溃疡及糜烂愈合。
胃石症10例诊治体会作者:孙继香宋绪亭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3期胃石症在我国较常见,报道较多的为柿石症,山楂引起的胃石症则少有报道,本组10例中发现8例,现就其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
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前进食鲜山楂者8例,进食柿子者2例,食后1~10 d发病。
全部病例均有饮茶习惯。
本地为山楂、柿子盛产区。
本组10例中均有上腹痛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8例,腹泻6例,上腹扪及活动性包块6例,上腹压痛10例。
诊断:均首先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拟诊胃石症,进一步行胃镜及活检病理证实。
其中胃石2个者2例,1个者8例,其体积大者6 cm×6 cm×5 cm,小者4 cm×4 cm×3 cm。
伴随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幽门不全梗阻1例,胃多发性溃疡1例,胃下垂1例,十二指肠球炎1例。
治疗:西药小苏打片2 g,3次/d,或5%小苏打50 ml,3次/d,口服。
中药用健脾消积之法,方如:黄芪、党参、白术、枳实、川朴、三棱、莪术、鸡内金、甘草、水煎服,1剂/d。
用药后4~12 d(平均6.2 d)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经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证实胃石消失。
2 讨论胃石一般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药物性及混合性四类[1],其中以植物性最常见而又以柿石症较多见,其次为黑枣等所致。
此类植物中所含的果胶、红鞣质等成分与胃酸作用后可产生凝块,经胃酸的机械碾转形成圆块。
山楂中也含有某些相同的成分,茶水是否为胃石形成的促发因素,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本病主要发生于柿子、山楂产区,其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其收获季节。
本组病例即明显显示此特点。
另外,该类患者往往有明确进食山楂或柿子的历史。
因此,临诊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以上特点,可减少漏诊或误诊的机会。
本组10例均首先由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拟诊,胃镜进一步证实,表明Ⅹ线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17例胃石症内科治疗效果观察作者:曹月敏王琳吴淑彦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摘要:目的内科保守治疗胃石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3年17例胃石患者(均为植物性胃石)口服口服多潘立酮10mg ,3次/d,兰索拉唑 30mg, 1次/d,碳酸氢钠注射液 20ml, 4次/d,可口可乐150ml, 6次/d,共用7d。
结果 14例患者结石消失,3例患者胃石变小,在胃镜下应用圈套器碎石治疗,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症状,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
结论内科保守治疗胃石患者痛苦小、费用较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石症;多潘立酮;碳酸氢钠;兰索拉唑;可口可乐胃石在北方多见于秋冬季节,患者多空腹进食柿子、黑枣、山楂等形成植物胃石,临床症状多样化,可能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恶心呕吐、口腔异味、出血及穿孔等,体征:上腹部压痛,有时上腹部可触及移动性肿物,有的有穿孔的体征。
就我院2011年~2013年17例胃石患者(均为植物性胃石)的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胃石患者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3±15.8)。
胃镜发现胃石约2~6cm,胃角溃疡16例,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胃内糜烂1例。
1.2方法口服多潘立酮10mg,3次/d,兰索拉唑 30mg,1次/d,碳酸氢钠注射液 20ml,4次/d,可口可乐150ml,6次/d,共用7d。
1.3结果 14例患者结石消失,3例患者胃石变小,在胃镜下应用圈套器碎石治疗,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症状,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
2 讨论胃石的形成常见于空腹进食生柿子、黑枣、山楂等形成植物胃石;某些人有咀嚼、咽下头发或毛线的习惯,形成毛石;服用硫酸钡、抑酸药、铋剂、某些中药丸可形成医源性胃石,用高浓度奶喂养低体重新生儿可形成乳酸性胃石[1]。
胃石形成后既不能消化也不能顺利通过幽门,由于胃运动的研磨消化,使其对胃粘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穿孔。
肠梗阻168例临床治疗体会(江苏省泗阳康达医院普外科,江苏泗阳223700)目的探讨肠梗阻的临床诊断、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肠梗阻患者,其中102例行非手术治疗,66例行手术治疗,总结其临床诊断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体会。
结果所有168例患者经临床治疗,胃肠功能均正常恢复,无1例死亡。
结论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的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对肠梗阻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
标签:肠梗阻;诊断;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肠梗阻是一种病情急、发展迅猛的常见急腹症,特别是单纯性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后,不手术治疗,死亡率在1%左右;如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增高至30%左右。
因此加强对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探讨,就显得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的168例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0例,年龄15~75岁,平均(52.2±1.4)岁,行非手术治疗的102例,手术治疗的66例。
1.2临床诊断方法患者有腹部手术、炎症以及外伤等病史。
在临床上表现出腹痛,机械性肠梗阻会因为肠蠕动增强,而出现阵发性绞痛,肠麻痹后,会表现出持续性的腹部胀痛。
同时还会出现呕吐,根据患者肠梗阻部位的不同,其呕吐物的性状以及呕吐量和呕吐频率都会不同。
腹胀,肠梗阻会导致腹部肠管扩张,进而引起腹胀,根据患者肠梗阻部位的不同,其腹胀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肛门排气以及排便停止,但在非完全性梗阻的情况,肛门排气与排便不一定会完全停止。
通过X线检查,立位腹平片可见扩张的肠曲或液气平。
通过超声检查,梗阻以上肠管扩张,肠腔内液体充盈,伴有液体高速流动、逆向流动及”气过水征”等表现。
通过CT检查,肠管扩张,管径增大,可见气液平面,肠壁变薄,梗阻远端肠管塌等征象。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Mar 29(5)1病例报告患者,女,79岁,农村户籍。
主因反复上腹痛伴呕吐1月于2017年1月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年,口服珍珠降压片血压控制尚可。
患者诉1月前出现上腹部阵发性钝痛,伴腹胀、反酸、嗳气,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进食后更明显,无畏寒、发热,无腹泻,在当地诊所治疗10d (具体用药不详)稍有好转,但昨天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呕吐咖啡色样液体。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及睡眠差,近3d 未解大便,小便正常。
体重下降约3kg 。
查体见体温正常,上腹部稍隆起,剑突处压痛,无反跳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电子胃镜示:幽门梗阻原因待查;幽门口食物残渣?胃潴留;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见图1)。
腹部彩超示:双肾小结石;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立位片未见气腹及梗阻征象。
入院诊断:1.幽门梗阻:幽门管溃疡?占位?2.胃潴留;3.慢性胃炎伴糜烂;4.高血压病。
入院后立即予以禁水禁食,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并石蜡油50ml 胃管注入,予以抑酸、护胃、预防感染及胃肠水电解质平衡等处理3天患者症状好转。
2017年1月9日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上腹部胀痛,行腹部立位片示肠梗阻可考虑。
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幽门部改编,多为幽门梗阻所致;右下腹小液平。
2017年1月12日复查电子胃镜示:十二指肠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镜下见幽门部未见异物,考虑为食物残渣。
考虑目前幽门梗阻已解除,予以停止胃肠减压及禁水禁食。
2017年1月15日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脐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解少量稀便1次。
复查腹部立位片示:肠梗阻较前进展?追问病史:患者在发病前半个月内因信偏方吃柿子能治疗风湿病,每天吃7~8个柿子。
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修正诊断:胃结石并胃肠梗阻,再次予以禁水禁食,患者不同意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继续予以抑酸、护胃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保守治疗;2017年1月17日复查腹部立位片示较1月15日片比较现腹部气液平较前减少。
消化道结石致肠梗阻19例外科治疗体会李凤岩【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19例消化道结石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自1995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19例胃结石及小肠结石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19例均手术治疗,术中见空肠有粪石引起梗阻7例,12例在回肠部位有粪石导致梗阻,其中有两枚粪石的4例,6例在肠道减压时吸出较多小粪石,合并一期胃切开取石的12例,7例术后胃镜下碎石取石。
结论消化道结石致肠梗阻在急诊外科较少见,在遇到肠梗阻病例时需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消化道造影及CT胃镜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胃结石合并小肠结石的临床表现与结石的大小,部位有关,多表现急性肠梗阻。
如诊断明确,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Objec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o the hospital treated 1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lculi complicated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operation treatment. Methods Th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1995 to 2013 of 19 patients treated between stones in the stomach and small intestine stones complicated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linical data. Results Treatment of 19 cases operation, intraoperative see jejunum with bezoar causing obstruction in 7 cases, 12 cases in the ileum with bezoar causing obstruction, including 4 cases of two pieces of bezoar, 6 cases in the 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suction more small fecalith, combined with a gastric incision 12 cases of stone, 7 cases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lithotripsy. Conclusion The digestive tract calculi obstruction in the emergency surgery is rare, in thefac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required to ask for details of the history, combin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radiography and CT gastroscope examination, diagnosis is not dififcul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tone stomach stones with small stone size, location, multiple manifestations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f the diagnosis, early operation treatment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prognosis is good.【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33【总页数】2页(P40-40,41)【关键词】胃结石;小肠结石;肠梗阻【作者】李凤岩【作者单位】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朝阳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2我院普外科于1995年至2013年共收治19例胃结石合并小肠结石致肠梗阻患者,通过外科治疗痊愈。
肠石症19例诊治体会田爱钊【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2(034)008【总页数】1页(P1278)【关键词】胃肠结石【作者】田爱钊【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妇幼医院普外科,河北丰南06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000—2011 年,笔者收治19例肠石症患者,诊治体会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均有进食肺子和黑枣史,男14例,女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6岁,平均50岁;进食后距发病时间:7~14 d 6例(其中5例是幼儿),14~21 d 11例,21~30 d 2例;全部病例均有脐周阵发性腹痛,伴腹胀8例,伴腹膜炎2例。
1.2 诊断标准依据《生活方式与结石病》[1]确诊。
1.3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均先保守治疗,禁食水,如腹胀者置胃肠减压,防感染及补液治疗。
胃管注入香油、温肥皂水灌肠。
如无好转,且腹痛、腹胀加重者手术治疗。
手术首先采取手法肠外碎石,即术中找到肠内结石后,不切开肠管取石,先试行用手在肠壁外捏碎结石,再用双手沿肠蠕动方向交替将捏碎的结石挤入结肠。
如肠石较大,梗阻上段肠管扩张、水肿严重,有造成肠破裂的危险,不易采取此手法,而应切开肠管碎石,即于肠石嵌顿处纵形切开0.5~1.0 cm切口,经此口小心用止血钳将结石碎成小块后排出,常规缝合切口。
术后按肠道手术处理。
本组19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16例(其中手法肠外碎石5例,肠管切开碎石后取石11例),均在7 d内治愈,10~14 d出院。
柿子或黑枣中含有一种鞣质,成熟的柿子中只含1%,未成熟的柿子中其含量可高达26%。
进食未成熟的柿子和黑枣后,鞣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而鞣酸蛋白、树胶、果胶与食物团粘合在一起,在胃内形成胃柿石,胃柿石较小则排入肠道,多嵌于回肠形成肠梗阻。
根据其症状及体征诊断肠梗阻容易,但肠梗阻多需做出病因及病情判断。
肠石症虽与其它类型肠梗阻症状相似,除具有肠梗阻的一般表现外,也有以下不同点:①发病多在柿子与黑枣成熟季节(10月至次年1月);②发病前多有空腹进食柿子及黑枣史;③因饮食习惯特点,本病多发于幼儿及老年人;④腹痛较重,体征较轻,即症状与体征不符;⑤腹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疼痛,可能与肠蠕动波有关,缓解期如同常人;⑥B超及X线摄片、腹部CT有时可有阳性发现。
胃大部切除术后粪石性肠梗阻18例分析
刘大军;王立玉;潘志强;于德富;夏吉敏
【期刊名称】《铁道医学》
【年(卷),期】1998(26)4
【摘要】肠梗阻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因胃大部切除术后由粪石造成肠梗阻并不多见,本院自1984~1995年共收治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粪石性肠梗阻,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5~45岁。
18例均为胃大部分切除B-Ⅱ式...
【总页数】1页(P244-244)
【关键词】肠梗阻;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后;粪石性
【作者】刘大军;王立玉;潘志强;于德富;夏吉敏
【作者单位】淄博铁路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610.6;R574.2
【相关文献】
1.粪石性小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l例治疗分析 [J], 张永
2.无胃大部切除术史的粪石性肠梗阻35例诊治体会 [J], 孟繁杰;蒋凤军;曹斌;李炜;翁少波;刘玉明
3.胃大部切除术后粪石性肠梗阻 [J], 王乐起
4.粪石性肠梗阻16例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 [J], 李立伟;李明春
5.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粪石性肠梗阻1例 [J], 王耿杰;黄安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石性小肠梗阻的诊治前言胃石依粪石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药物性和混合性,植物性粪石多为进食柿子、山楂和黑枣等富含鞣酸食物造成。
其机制为:鞣酸遇胃酸后形成胶状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再有未消化的果皮、果核、其它植物纤维等,即凝集成块状粪石。
大块的粪石梗阻于胃腔,小的粪石可进入肠道,并随胃肠蠕动向下运动,并可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于回盲瓣的存在,粪石最终多梗阻于回肠末段。
特别是有腹部手术史者、胃肠动力差或习惯性便秘患者更容易发生梗阻。
诊断较大的胃石,可堵塞胃腔,引起呕吐,甚至在胃区就能扪及包块,行胃镜检查就能确诊。
粪石性肠梗阻则无明显特征性,早期诊断较困难,易于漏诊、误诊。
对于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发病前有大量食用柿子者,应警惕粪石性肠梗阻的可能。
超声检查有时能显示粪石影,但在腹胀明显时由于肠道气体影响,粪石常显示不清。
其保守治疗效果差,经积极保守治48-72小时后梗阻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时应及时手术探查治疗,以免出现肠穿孔及绞窄性肠梗阻等。
手术处理小的胃石可通过胃镜下碎石、取石,但较大的胃石还是手术治疗为佳。
由于回盲瓣的存在,粪石很难进入结肠并排出,特别是粪石大于2.5cm时,非手术治疗难予治愈,应及早手术。
故对于粪石性肠梗阻如能早期诊断,短时间保守治疗无效时均应及早手术治疗。
手术应当注意:(1)粪石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可单独出现在胃或小肠,也可同时出现,粪石可单发,也可多发,手术中必须仔细探查,尤其是胃底、十二指肠及回盲瓣等位置相对隐匿处,不能满足于处理梗阻处的粪石,避免漏诊导致再次手术。
(2)对于肠管内粪石,可试行肠管外手法碎石术,以手指试捏挤粪石,将其捏挤成小粪块,然后从近端向远端将粪石连同肠内容物减压至结肠。
术后予石腊油润肠、通便,以防止粪石再次形成。
避免了不必要的肠管切开术,碎石时应注意手法要轻柔,以免损伤肠管。
(3)术中注意检查粪石嵌顿处肠管有无缺血、坏死,避免术后迟发性肠穿,同时检查肠管有无息肉、憩室等其它病变,如有可一并处理。
胃石性肠梗阻诊治的初步探讨
吴乃中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1996(12)5
【摘要】胃石性肠梗阻是由于胃内结石,通过不正常的“幽门”进入小肠而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
国内杂志较少报导,临床上术前易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术中及术后易混为肠石性畅梗阻。
本文通过近年来收治的5例病人的分析,结合典型的病例讨论,旨在引起大家的对该病的认识,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胃石;肠梗阻;幽门;治疗;诊断
【作者】吴乃中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铁路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8;R574.2
【相关文献】
1."降结肠-直肠无气"征在早期诊断成人机械性单纯性小肠梗阻时的临床价值初步探讨 [J], 李庆丰;唐雅林;李明新;张浩
2.肾源性肠梗阻的发病机理及诊治的初步探讨 [J], 张春礼;张树友
3.探讨结核性腹膜炎并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诊治效果 [J], 裴占海
4.胃石性肠梗阻18例诊治体会 [J], 周强
5.结核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初步探讨 [J], 龙双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石性肠梗阻18例诊治体会
陈鹏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9(003)024
【摘要】目的提高对胆结石性肠梗阻的认识,减少误诊以及及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石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经手术治愈,仅3例术前明确诊断.结论重视病史查询,详细辅助检查,有助提高对本病诊断,手术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的唯一办法.
【总页数】2页(P169-170)
【作者】陈鹏
【作者单位】225700,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胆石性肠梗阻16例诊治体会 [J], 陈强;张金丰;陆松春
2.胆石性肠梗阻的外科诊治体会 [J], 朱卫平;李学庆;程志俭
3.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体会 [J], 徐立群;穆向明;孙鹏飞;邓荣
4.胆石性肠梗阻8例诊治体会 [J], 翁辞海;顾秋忠
5.11例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J], 陈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柿石症并发肠梗阻的诊治体会(附17例报告)
方煊
【期刊名称】《浙江实用医学》
【年(卷),期】2003(008)003
【摘要】@@ 胃柿石症即人空腹时一次性进食大量柿子后,由于柿子中的鞣酸,柿酸酚,果酸,鞣红素等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在胃空时遇到较强的胃酸容易结合凝成难以溶解的硬块,小硬块可随粪便排出,大硬块或不能排入肠中,致胃粘膜炎症、糜烂、溃疡,引起胃功能紊乱,可有幽门梗阻的表现[1];或通过幽门排入肠中,引起肠梗阻[2].【总页数】1页(P182)
【作者】方煊
【作者单位】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
【相关文献】
1.柿石性肠梗阻诊治体会(附38例报告) [J], 许培坤;谢振福
2.胃柿石的影像学诊断(附17例报告) [J], 戴洪金
3.胃柿石症一例报告 [J], 成志坚
4.胃柿石症11例报告 [J], 王浩伟;白桂英
5.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小儿巨大胃柿石症1例报告 [J], 王丽梅;王茂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石性肠梗阻18例诊治体会
胃石性肠梗阻由于其缺乏临床特异性且普遍对其认识不足,故术前难以确诊.近年来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有逐渐上升趋势.现就我院2000.7-2010.7经手术证实胃石性肠梗
阻患者18例谈一谈体会。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3-70岁,30岁以下8例, 31-50岁 6例,60岁以上4例。
其中8例进食生柿子,枣,山楂及栗子等水果。
3例有胃手术史。
胃镜检查2例,5例有胃病及便
秘史。
本组1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10-72小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阵发性加重伴腹胀,
恶心,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检查:腹部发胀,上腹或脐周有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音亢进,伴气过水音.腹部立位平片16例均可见液气平面,肠管扩张胀气。
10例彩超见肠管
扩张并有腹水,2例胃镜检查见距吻合口10厘米处结石嵌顿,均未取出。
所有患者术前诊断
为肠梗阻。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与胃肠减压,洗肠,抗炎,补液,补钾,解痉,保守治疗12-48小时
后症状不缓解而进行性加重,均改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内有不同程度渗液,术中造成梗阻
的胃石直径约4-6厘米大小,椭圆形或不规则柱状,黑褐色,堵塞肠腔,位于距回盲部20-60厘米
的回肠内,18例均行肠管切开取石术,术后7-14天治愈出院,恢复良好。
讨论:摄入某种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俄异物
称胃石症。
1779年Bandamanf首先报道胃结石。
其为进食之物在胃中形成的凝结物。
多与患者喜食新鲜的柿子,枣,山楂及栗子等水果有关。
这些水果中富含鞣酸,在胃内极意形成胶
状凝结。
此类食物一定不要进食太多,更不要空腹食用,尤其不要进食未成熟果实,对预防
胃石形成有重要意义。
其次,消化能力差,胃排空缓慢也是胃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糖
尿病,胃大部切除术及便秘等。
胃内食物不宜排出,也可形成胃石。
我国等一组52例粪石
性肠梗阻病例中有胃大部切除史25例。
本组中虽仅有3例但12岁及60岁以上各4例,说
明消化能力差,胃排空缓慢与本病发生确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治疗方法中有中药排石及口服
胃肠酶,果胶酶制剂及阿司匹林治疗等。
对部分患者可采用胃镜钳夹或激光爆碎配合药物治
疗的方法。
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应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止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严
重并发症,多需肠切开取石术。
肠外将胃石揉碎挤入结肠的方法仅限于结石较软,易挤碎者。
术中应同时注意是否有多发性结石。
一定要仔细检查胃及全部小肠以防遗漏。
胃石性肠梗阻
可在胃石形成后很快出现,也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
这是因为只有胃石落入小肠才可能
造成肠梗阻。
临床医生对喜食生柿子,山楂,枣及栗子等水果或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伴有
胃病,胃手术史及便秘等排空障碍且突然出现肠梗阻症状者应高度怀疑,以便及时诊治。
参考文献
[1]孙忠义,侯宝华.植物粪石性急性肠梗阻52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19(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