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结石致急性肠梗阻1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一例肠梗阻病例分析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病症,临床上常见于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本文将分析一例肠梗阻病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病及其相关症状、诊断和治疗。
患者,女性,66岁,自述两天前开始出现腹痛、呕吐及便秘症状。
腹痛为持续性,性质为绞痛,主要集中在左腹部,伴有恶心感。
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胆汁样物质。
患者最近大便有便秘症状,大约三天没有排便。
患者没有发热、腹泻以及其他明显不适感。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腹部略凸,有轻度压痛感,肠鸣音减弱。
其他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其中一种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腔的情况,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非机械性肠梗阻两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腔或肠壁的机械性阻塞导致的,可能是肠狭窄、肠漏、肠套叠等。
非机械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蠕动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内容物积聚,如麻痹性肠梗阻、肠假性梗阻等。
在该患者例中,由于患者有持续性腹痛、呕吐以及便秘症状,结合腹部体格检查发现的轻度压痛和肠鸣音减弱,初步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包括肠道肿瘤、肠梗阻、肠套叠以及粘连等。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血液化验,以排除其他病因。
腹部X线透视和CT扫描可评估肠道积气和肠道阻塞部位。
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电解质和肝肾功能也在正常范围内。
腹部X线透视显示肠腔积气,CT扫描显示小肠水平有停滞的积液,并提示可能为机械性肠梗阻。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确诊患者为机械性肠梗阻。
针对机械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和电解质平衡。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肠梗阻的解除,包括切除梗阻部分和肠道重建等。
在该患者例中,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选择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肠梗阻很多人对它不了解,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肠梗阻一般是预兆身体出现异常。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一)发病原因1.按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3类(1)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病因有:①肠内异物:肠石,寄生虫,大的胆石及粪块堵塞或嵌顿。
②肠道内息肉,新生物,良恶性肿瘤或淋巴瘤堵塞。
③肠套叠。
④肠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肠道内闭锁,肠道有先天性的纤维幕或蹼形成,梅克尔憩室狭窄等,肠先天性异常一般较少见。
⑤肠道或腹膜炎症性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结核性腹膜炎,放射性肠炎及nsaids等药物导致的肠道炎性溃疡所致的狭窄等。
⑥肠粘连:常因腹腔或盆腔手术后,或腹腔内慢性炎症性病变(如结核性腹膜炎,克罗恩病等)所致,手术后发生肠粘连以小肠粘连者为多。
⑦疝:如腹股沟斜疝,腹内疝,包括网膜囊内疝,股疝等发生嵌顿。
⑧肠扭转:扭转多见于肠系膜肿瘤或其基底部狭窄等原因所致。
⑨肠管外肿瘤等压迫:如腹腔内,网膜,肠系膜的巨大肿瘤,腹膜后巨大肿瘤,胰腺假性囊肿等均可使肠管受压,严重者发生肠梗阻,近年来肠管外压迫所致的肠梗阻有增多的趋势。
(2)运动障碍性肠梗阻:运动障碍性肠梗阻是因肠壁肌肉活动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非肠腔内外有机械性因素引起肠梗阻,因此也称为假性肠梗阻,其病因有:①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手术后。
②非手术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a.电解质紊乱(尤以血钾,钠,镁异常多见)。
b.多种全身性或腹腔内炎症,如败血症,腹腔内脓肿,重症胰腺炎及肾盂肾炎,肺炎等。
c.重金属中毒。
d.尿毒症。
f.脊髓炎。
g.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由于肠平滑肌病变或肌间神经丛等病变导致肠肌肉活动障碍所致的肠梗阻,常称为慢性假性肠梗阻,多见于下列病变:a.肠平滑肌病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淀粉样变性,放射性损害及线粒体肌病等,患原发性家族性内脏性肌病者也常伴有慢性假性肠梗阻。
小肠植物结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目的分析小肠植物结石性肠梗阻的特征性CT表现,评估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1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追踪证实的小肠植物结石所致梗阻的CT表现,由两位影像诊断医师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共同作出诊断结论。
结果18例小肠植物结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表现,其中11例患者于回肠内见单发结石团块,4例位于空肠,1例十二指肠显示单发结石团块,2例患者见多发结石团块(空肠、回肠各1枚)。
结石大小从5.7cm~14.2cm 不等,平均9.4cm,边缘光滑。
16个结石呈椭圆形,与肠管走形一致,4个呈类圆形;CT表现为小肠内圆形或椭圆形大量含气团块影,团块密度不均,内部可见呈蜂窝煤状或花斑状改变,团块近端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并见多发液平,团块远端肠管空虚、无扩张,团块外周有环状稍高密度硬化缘与肠壁相隔,类似胶囊样。
13例有肠壁水肿,2例伴肠壁坏死。
上述病例中有1例因过去对小肠结石的CT表现缺乏认识而漏诊,仅诊断为肠梗阻、漏诊结石,临床以肠梗阻剖腹探查证实为植物结石所致梗阻,后回看CT图像确于回肠内显示结石团块,其余17例患者CT均对结石团块导致肠梗阻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均准确。
结论小肠植物性结石导致的肠梗阻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检查能够迅速准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肠; 结石;肠梗阻;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小肠植物性结石导致肠梗阻相对少见,过去我们常以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时得以明确诊断。
随着对本病的影像认识的提高及CT检查的普及,本病在术前逐渐得到正确诊断。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18例病人临床资料及CT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辽阳石化总医院2000年4月~2013年1月18例植物结石导致肠梗阻病例,其中15例经手术取石证实,3例经临床治疗,多次CT复查证实结石消失、临床治愈。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的普遍症状,即腹部胀痛、呕吐、恶心、停止排气排便等。
胃结石合并小肠结石致肠梗阻14例外科治疗体会胃结石合并小肠结石致肠梗阻临床较少见,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我们于1998年-2010年共收治14例胃结石合并小肠结石致肠梗阻患者,通过外科治疗痊愈。
1 临床资料1.1病例本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3~79岁,平均58岁。
其中2例有手术史,9例有食用柿子、黑枣、山楂等物史,3例有异食癖。
1.2临床表现 14例病程8小时~15天,阵发性腹痛14例,恶心、呕吐12例,停止排便、排气14例,腹胀12例,腹部压痛14例,上腹部压痛7例,中下腹部压痛9例,腹肌紧张4例,上腹部肿块6例,右下腹活动性肿块4例,肠鸣音亢进11例、减弱4例,伴有发热5例。
1.3辅助检查 14例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小肠梗阻,其中泛影葡胺造影6例,6例显示胃充盈缺损。
小肠CT检查10例,6例显示小肠结石,胃镜检查8例,均发现胃石,有2例术前未明确小肠结石。
2 治疗14例均手术治疗。
14例术中见空肠有粪石引起梗阻5例,9例在回肠部位有粪石导致梗阻,其中有2枚粪石的3例,4例在肠道减压时吸出较多小粪石。
所有粪石质硬,黑褐色,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大者达7cm×4cm×4cm,8例有柿核,2例可见毛发,14例中有肠道蛔虫4例,肠扭转肠坏死1例,伴有小肠穿孔3例。
手术方法:肠外挤碎粪石后送入结肠3例,回肠切开取石7例,回肠部分切除1例,取石并穿孔修补3例,合并一期胃切开取石的12例,2例术后胃镜下碎石取石。
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术后半月再次因肠梗阻行回肠切开取石1例。
全组病例均顺利恢复。
3 讨论3.1病因小肠结石临床少见,约占肠梗阻的3%-4%,同时合并胃石者更少见。
小肠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结石是有肠管食物中的物质形成,通常是一次性进食过多柿子、山楂等含鞣酸食物后,鞣酸和胃酸可与蛋白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于胃内;柿子内尚含有树胶和果胶,遇酸凝集,可沉淀粘合成块,更可与食物残渣积成巨大团块。
腹茧症并泌尿系结石致肠坏死1例经验教训徐明;吕会增;陈图峰;郑宗珩;黄勇;卫洪波【摘要】@@ 1 病例资料rn患者,男,45岁.因中下腹痛2 d于200r7年4月入院.腹痛呈持续钝痛,无阵发加剧及放射痛,平卧加重,侧卧可缓解;呕吐少量胃内容物1次,不伴返酸、暖气、腹胀、腹泻.腹部X线、B超、CT检查提示左肾、左输尿管结石,保守治疗无效而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09(013)006【总页数】1页(P441-441)【关键词】腹茧症;肾结石【作者】徐明;吕会增;陈图峰;郑宗珩;黄勇;卫洪波【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郴州医院普通外科,郴州,42100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R692.41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
因中下腹痛2 d于2007年4月入院。
腹痛呈持续钝痛,无阵发加剧及放射痛,平卧加重,侧卧可缓解;呕吐少量胃内容物1次,不伴返酸、嗳气、腹胀、腹泻。
腹部X线、B超、CT检查提示左肾、左输尿管结石,保守治疗无效而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发病以来,肛门有排气无排便,小便正常。
既往有类似腹痛史数年,均自行缓解;泌尿系结石病史3年。
体检T38.5℃,神清,精神可,中下腹隆起,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肌稍紧,轻压痛、无反跳痛,中下腹扪及30 cm×30 cm包块,无痛、质韧、固定、分界不清;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血WBC 25.0×109/L, N 0.91。
血淀粉酶18 U/L,肝肾功能正常。
尿沉渣:潜血(++),蛋白质(+)。
腹部X线平片:左肾、输尿管结石;胃肠道未见液平及膈下游离气体。
植物性胃巨大结石致肠梗阻一例并文献复习作者:赵龙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7期植物性胃巨大结石致肠梗阻一例并文献复习赵龙王天刚李丽陈辉李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消化风湿科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摘要】目的:分析植物性胃结石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减少其误诊率。
方法:对一例胃巨大结石导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该例患者因为急性上腹部胀痛伴呕吐考虑肠梗阻急诊入院,予以内科保守治疗后无缓解,经多次胃镜确诊胃巨大结石,转入外科行“腹腔镜下胃石取出+空肠结石取出术”,治疗好转出院。
结论:胃巨大结石导致肠梗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少见,临床接诊类似本例患者时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反复仔细的胃镜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病变,防止误诊误治。
【关键词】胃结石;肠梗阻;误诊胃结石(gastric bezoar)是由于食入某些不能消化的食物后滞留于胃,与胃粘液凝结成硬块,不能经过幽门排出。
国内胃结石大多是植物性胃结石[1]。
该病常起病隐匿,以不规则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可引起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胃肠穿孔等并发症,因胃镜等检查偶然发现胃结石,误诊率高。
为提高对胃结石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结合我科近期收治的一例胃巨大结石误诊为单纯肠梗阻的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先某某,女,67岁,因“上腹部胀痛1月余,加重伴呕吐5天”急诊入院。
既往史:20年前患者因“子宫肌瘤”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子宫全切术”。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丰满,上腹部及脐周压痛,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
肠鸣音活跃,偶可闻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淀粉酶、脂肪酶、凝血项目+D-二聚体、输血前检查、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缓2、T波改变。
入院考虑诊断:腹痛、呕吐待诊: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予以禁食、抑酸、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药外敷等处理。
小肠梗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小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以下是PINCAI的关于小肠梗阻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一)机械性肠梗阻①肠壁病变:如肿瘤、肠套叠、炎症性狭窄以及先天性肠道闭锁等;②肠管受压:即外在病理因素压迫肠管如粘连性索带、肠扭转、嵌顿疝、腹腔内脓肿及肿瘤等;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结石等因素导致肠道梗阻。
(二)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肠遭而出现梗阻。
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梗阻2种。
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血肿或感染等;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可见于急性肠炎、慢性铅中毒而引起的肠痉挛或精神紧张的青年女性病人。
(三)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肠管血液循环障碍,继而产生肠麻痹,失去蠕动功能,使肠内容物停顿正常运行而出现梗阻。
中华消化杂志xx年第4期叶乐平等《小肠梗阻病因诊断方法的临床研究》经手术证实,在121例小肠梗阻患者中,小肠粘连42例,小肠肿瘤20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7例,小肠扭转10例,小肠套叠4例,腹茧症2例,小肠结核3例,小肠克罗恩病5例,小肠先天性旋转不良3例,腹内疝5例,腹外疝7例(其中股疝2例、腹股沟斜疝4例、闭孔疝1例),胆囊结石一十二指肠瘘4例,炎性狭窄9例(其中阑尾炎5例、胆囊炎4例)。
在经手术证实的病因中,以小肠粘连、小肠肿瘤和疝较为常见,分别占34.7%(42/121)、16.5%(20/121)和9.9%(12/121)。
1、保护好牙齿老人牙齿衰老、脱落,易造成咀嚼不全。
加上肠道蠕动功能降低,食物不易分解,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遇水膨胀,就可能导致肠腔堵塞。
所以,老人更应经常清洗口腔,勤刷牙。
如牙齿脱落过多,最好安装假牙。
重视牙齿保养或修复,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重要一环。
2、防治便秘老年人患习惯性便秘者较多,除平时应多活动、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外,必要时可选用些药物调节肠道分泌功能,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胃石致小肠梗阻1例摘要】胃石症在临床上少见,而胃内结石进入回肠后导致回肠梗阻更为少见。
北京市京煤集团总医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胃石症;小肠梗阻;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50-02Wu Shuo, Wang Yue, General Hospital of Jingmei Group,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1.临床资料患者宋XX,女,41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
患者入院前2天进食拉面后出现左上腹阵发性绞痛,随后恶心、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无排气,间断排少许便2次,无发热。
既往近2月前行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陈旧出血,胃石,胃溃疡,未遵医嘱排石治疗。
查体:腹部胀气,腹韧,左上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肝区叩击痛阳性,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活跃。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压积 HCT 0.299,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74fL,血红蛋白测定HGB 94g/L,单核细胞计数 MONO# 0.6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NEUT#6.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NEUT% 75.20%,血小板计数 PLT 465×109/L,白细胞计数 WBC 8.6×109/L。
超敏C反应蛋白 0.48mg/dL。
腹部增强CT:小肠梗阻,考虑空肠石头原因。
肝脾包膜下及腹盆腔积液。
两侧胸腔积液。
临床诊断:小肠梗阻,胃石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陈旧出血,胃溃疡。
治疗经过:经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保守治疗无效,迅速转入外科手术。
腔镜探查:术中见空肠及大部分回肠明显扩张、充血、水肿,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浑浊腹水,从末段回肠向空肠方向分段探查小肠,于距回盲瓣约80cm处回肠内探及椭球状硬物,硬物以下肠管无异常,硬物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充血、水肿。
小肠结石致急性肠梗阻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自述于入院前1 d因进食不当后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便,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平素排便规律及大便性状正常,近期无明显消瘦。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08次/min,血压131/85 mm Hg,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压痛阳性,以左上腹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包块,未闻及气过水声,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
辅助检查:超声回报:胆囊炎,胆囊附壁胆固醇结晶;立位腹平片回报:小肠不全性肠梗阻。
血常规示:WBC 10.9×109/L,NEUT 89%。
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①急性肠梗阻。
②急性胆囊炎。
③急性胰腺炎。
入院后予以禁食水、灌肠、胃肠减压等对症保守治疗,未见好转。
拟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患者在全麻下取上腹正中切口,逐层切达腹腔,探查肝脏、盆腔未见异常,胃十二指肠正常,近端小肠扩张明显,回肠末端有一5 cm×4 cm×3 cm左右质硬团块,光滑,无法捏碎,可挤捏并移动,考虑为结石形成完全性梗阻,回盲部、结肠、直肠未见明显异常,予以回退结石,距回肠末端80 cm左右打开肠腔,取出结石,缝合肠腔,清理腹腔,逐层关腹。
术中及术后经过良好,患者痊愈出院。
2 讨论
小肠结石较为罕见,由巨大胃结石进入小肠形成巨大质硬肠结石更为罕见。
肠结石的形成机理:
能够形成植物性肠结石的食物多达45种之多[1],常见的有柿子、黑枣、山楂、香蕉、麸皮、苹果等。
是由于柿子、黑枣、山植等含有大量鞣酸、胶质、胶粉等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物质,在胃肠蠕动的机械作用下聚集成大团块。
临床上不多见,但如有空腹大量进食易造成肠石的食物,特别是同时饮茶、饮大量食醋及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者易发生[2]。
辅助检查一般腹部立位X线片虽不能显示肠结石影像,亦有典型的表现,梗阻部位上段肠管可见拱桥样的扩大肠袢或阶梯样液平,下段肠管无肠气,即可考虑肠结石性肠梗阻。
B 超检查无特异表现[3],CT扫描示可有小肠弥漫性扩张,积液形成液平,肠壁增厚[4]。
本例患者未很好利用CT检查。
肠结石大多在引起肠梗阻时才被发现,若经内科治疗无效,应果断实行手术,以免贻误时机,而造成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胃肠结石重在预防,柿品不宜多食,尤其老人、小孩和胃肠功能障碍者。
结石一旦排入肠腔,多形成难以缓解的肠梗阻,不得不采取手术治疗,加重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李成锦.1例粪石性肠梗阻3次手术教训分析.实用外科杂志,1992,3(12):240.
[2]魏南.胃石的诊断及治疗.临床荟萃,2003,10(18):600-601.
[3]陈星义.小儿胃肠道植物性结石56例临床分析.广西医学,1999,1(1):157-158.
[4]王敬.巨大肠结石性肠梗阻1例.腹部罕见疾病,2003,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