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共济失调中医疗法有哪些呀?
- 格式:docx
- 大小:14.09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小脑共济失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共济失调、弓形足、视神经萎缩、脊柱侧弯、心肌病等。
多于中青年发病。
血管病、占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经CT扫描证实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及脑干的变化。
小脑共济失调中医怎么治疗?目录中医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小脑共济失调鉴别诊断小脑共济失调食疗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小脑共济失调的锻炼1中医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偏方:(1)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8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淮山药10克,牛膝8克,杜仲10克,威灵仙12克,鹿角胶10克,炙草6克。
加减:肢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戟天;肉萎形瘦加黄精、枸杞;肢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振颓汤、附子理中汤、琼玉膏。
(2)处方:熟地20克,萸肉8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牡蛎20克。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 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虎潜丸、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
(3)处方:熟地30克,鹿角胶20克,杜仲12克,肉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当归10克,阿胶8克,牛膝10克,桂枝8克。
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芪、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改善记忆力的中药秘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量的增加,如何改善记忆力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其适应症和使用说明在改善记忆力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秘方,旨在提供有关中药改善记忆力的实用信息。
一、黄芪加减汤黄芪加减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秘方,由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甘草等多种中草药配伍而成。
该方药中的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记忆力。
当归和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
川芎则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改善脑血流量。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增加人体血液中的糖分含量,为脑细胞提供能量。
使用说明:黄芪加减汤可口服或煎服,每日2-3次,每次15克。
根据个体差异,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
建议在饭前30分钟使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效果。
二、三七加减汤三七加减汤是另一种常用的中药秘方,由三七、玄参、桃仁、白芍、生地等草药组成。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脑血流,提高记忆力。
玄参和桃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增强免疫力。
白芍和生地则具有滋养肝肾的功效,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改善脑细胞的活力。
使用说明:三七加减汤可口服或煎服,每日2-3次,每次10克。
建议在饭后30分钟使用,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三、远志合剂远志合剂是一种中药合剂,以远志为主要成分,辅以何首乌、灵芝、百合等草药。
远志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够改善人体的精神状态,提高记忆力。
何首乌和灵芝具有滋养肝肾的功效,可以增强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
百合则具有滋润肺胃的作用,可以缓解应激状态,提高注意力。
使用说明:远志合剂可口服或煎服,每日2-3次,每次15克。
根据个体差异,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
建议在睡前30分钟使用,以提高药物的效果。
疾病简介人的小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病变时引发肌肉的张力低下,导致肢体打软,且对运动的距所需的力量估计不足,还会出现不规则的肢体震颤。
目前,仍不能完全揭示该病的病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此病病位在脑但定位在肾,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肾、益气、活血、健脑、豁痰、开窍。
多疗法可有效延长脑的常压耐缺氧时间,改善脑膜微循环,促使毛细血管新生及神经纤维生长和细胞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脑部缺氧缺血症状。
自诊方法自己是否患有小脑萎缩,可以用以下简易自我检查方法。
1.自然站立,双脚并拢,最后闭目,检查是否平稳。
2.在一直线上,脚跟挨着脚尖向前行走,观察动作是否平顺。
3.单脚站立,然后闭目,看是否平稳。
确诊小脑萎缩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瞄脑部,可以见到病变进行中的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最精确的诊断法,就是DNA分析,可以分辨本症的不同类型。
不是所有类型的脊髓小脑萎缩症都会遗传,所以患者的子女可以接受DNA检查,以便得悉他们会否有发病的危险。
初期表现症状①走路犹如喝醉酒(眩晕感)。
②动作反应较不灵活,动作的流畅性丧失,提重物有困难。
③上下楼梯双腿不协调,肌肉僵硬,无法精确的完成某些特定动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
④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端水时容易溅出。
行走时容易撞到墙上或门框上。
⑤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的转移目标。
⑥辨别距离能力不良,如打不到乒乓球。
中期表现症状①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
②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两腿微张或剪刀步,无法保持平衡,无法长距离行走,无法跑步,上下楼梯困难,走路时身体无法灵活调整。
因此,容易摔跤。
②③舌头打结、说话不清楚,写字有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
晚期现象①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
②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床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②如果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则病人智力会受到影响。
中医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中医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中医上认为共济失调是属于痿症,是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筋骨失养所致,因情绪激动,气逆于上,肝阳随之升动,血行不畅而致下肢筋脉失常,就会导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生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中医如何辨证共济失调呢?中医共济失调外因:外感六淫病邪引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损导致共济失调。
中医归属血为阴液;具有滋润、营养功效。
气为血之统帅,气行则血行,而人体所有生理功能活动与气的推动有密切关系。
气血不足,肌肉筋脉失去滋养,则导致共济失调。
中医共济失调内因:七情所伤,累及脏腑,例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肝藏血,主导筋腱;肾藏精,主导骨骼;当肝肾受伤引起这些脏器的阴液及精气亏损时,最易引致本病。
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素来阴虚容易产生内热,进一步灼液伤津,精血亏损未能灌溉荣养筋腱肌肉,最后产生痿软无力,导致共济失调,肌肉萎缩等痿症。
纯中药御方生髓汤是赵大夫多年治疗患者经验总结,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在方子上加以改善,做到一人一方对症治疗。
御方生髓汤诊疗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止痛通络,修复脊髓神经系统活血镇痛,通脉透骨,活化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修补损伤的神经细胞,兴奋中枢神经细胞,消除并抑制炎性水肿,使触觉逐渐恢复,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痉挛、僵硬等外在表现!第二阶段:补精养髓,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重建神经网络。
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第三阶段:滋肝壮骨,促进神经繁殖再生逐步激活并修复断裂的神经,重建或通过侧枝重建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
使神经网络全面更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神经组织,轴突树突紧密相连;从而达到周身经络通畅,气血和谐,肝肾滋养,柔筋壮骨。
穴位埋线对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站位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赵伊黎;金炳旭;赵勇;何双菲;候书灵;周园【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和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穴位埋线疗法,穴取百会、脑户、脑空、环跳、承扶、伏兔、足三里和肾俞,每次选6~8个穴位.以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GMF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观察指标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由专业评估人员各评估1次.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结果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CS分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站位静态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有促进作用.【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8(034)011【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共济失调型;脑瘫;穴位埋线;站住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作者】赵伊黎;金炳旭;赵勇;何双菲;候书灵;周园【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湛江524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4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最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1],患儿运动障碍类型、严重程度与脑损伤部位和面积有关[2]。
小脑共济失调中医疗法有哪些呀?
由于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很少遇到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因此我们对小脑共济失调的治疗也十分陌生。
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运动功能障碍和平衡功能障碍,因此小脑共济失调的及时治疗是很重要的,文中介绍的中医治疗方法供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参考。
小脑对人体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小脑对运动功能个平衡功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旦患上小脑共济失调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生活是十分痛苦的,因为他们很多事情都不能自主完成,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耽误了小脑共济失调的治疗。
中医对小脑共济失调的治疗效果是十分不错的,但是也需要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在医嘱下使用。
小脑共济失调中医疗法:山药,杜仲,黄芪,白术,威灵仙,当归,甘草,熟地,牛膝,丹参,鹿角胶,党参等。
以上中医疗法对小脑共济失调的治疗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通过以上中医疗法的治疗能让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肌肉无力的症状得到治疗。
小脑共济失调中医疗法:熟地,白芍,杜仲,牡蛎,丹皮,知母,山茱萸,鳖甲,牛膝,枸杞子,麦冬等。
小脑共济失调患者通过以上中医疗法的治疗能起到活血化瘀额的作用,因此以上中医疗法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小脑共济失调中医治疗:附子,鸡血藤,熟地,首乌,杜仲,桂枝,牛膝,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黄芪,黄精等。
把这些中药需要用煎煮内服的方式让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服用,通过以上药物的治疗能让病人四肢不平衡的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进而减少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痛苦。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此时我们都对“小脑共济失调中医疗法有哪些呀”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可以再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适量的锻炼,相信这样对小脑共济失调的资料效果会更明显,同时也需要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多吃些水果蔬菜等食物。
益脑平衡疗法针对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是经过治疗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修改,最后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案,益脑平衡疗法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针对性强,用药精准,剂量把控严格,针对每一个病人的体质,病情病症,在益脑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加药减药,其疗效也是得到很多病人的肯定。
根据症状,分为以下三型;
①:脾肾亏虚腿足自感无力,起立要用手撑,行走要靠人扶,步态不稳,跨步躯体前倾,足软易于跌仆,肢寒肌肉松弛,动则微有颤抖,平素形寒怯冷,纳少脘胀便溏。
舌淡质薄苔白,脉象沉濡微弱。
②:阴虚风劫肢体瘦削,步履艰难,站则摇晃欲坠,步则曲线行进,两脚剪刀交叉,手也难以操作,书写歪斜过大,时有肢体颤抖,动作协调不良,言词含糊顿挫,语句单调不清,伴有头晕目眩,脑转耳鸣,腰膝酸软,或见潮热,手足心热,足跟痛。
舌质红或红绛,苔少或见无苔,脉象细数。
③:肾督阳虚下肢痿软发凉,脊柱侧弯后凸,行走下肢艰难,躯干前倾欲仆,手足可见畸形,言语呐吃呆愚,可伴心悸怔忡,阳痿不举,性欲减退。
苔薄舌质淡白,脉象沉细尺弱。
本病主要分为上述三型,虽其中二型归于阳虚,实是病涉脾、肾,有肉痿、骨痿之别,阴虚虽虚火旺之别,故当详察之。
针对其型辩证治疗;
(1)脾肾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填精益脑。
(2)阴虚风动
治法:滋肾填精,柔肝熄风。
(3)肾督阳虚
治法:温补肾督,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