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中不确定度计算的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5.60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关于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和分析作者:孙红章王翚苏向英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35期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关于不确定理论中的直接测量量的A类、B类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不确定度以及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通常表示方法,随后推算出了几个基本物理实验中各个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对大学本科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确定度计算;固体密度测量;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69-02现如今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加准确和精确的表示实验测量结果,常使用不确定度理论来表示实验测量结果。
[1,2]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不确定度的计算一直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许多本科学生因为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非常复杂,而且计算量很大,而放弃对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
这里我们将阐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不确定度的通常表示方法,并结合有关的基本物理实验,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演示,使大学一年级学生很容易掌握不确定度的计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不确定度理论的一般原理和计算方法[3,4]不确定度理论对于直接测量量把数据的不确定度根据数据的性质来分类,把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称之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而不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称之为B类标准不确定度。
把两类不确定度的平方和的根称之为测量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者简称为不确定度。
大学物理实验中物理量的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即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它的计算公式为:t的大小与物理量的测量次数n和置信概率p有关系,置信概率p一般约定取值为68.3%,特殊情况下置信概率p取95.4%。
如果我们测量9次,置信概率取p=68.3%,那么置信因子取t=1.07。
如果我们测量5次,置信概率取p=68.3%,置信因子取t=1.14。
大物实验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在大物实验中,不确定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不确定度可以理解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个用来描述测量精度的指标。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计算出每个测量值的不确定度,以便更好地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下面是大物实验中常用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1. 算术平均值的不确定度:
其中,n表示测量次数,Δx表示每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s
表示样本标准差。
2. 直接测量值的不确定度:
其中,δ表示仪器误差,Δ表示读数误差,L表示仪器量程。
3. 复合测量值的不确定度:
其中,u表示单个元件的不确定度,σ表示元件间的相关系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并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测量值的不确定度。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将不确定度传递至最终结果中,以便更好地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 1 -。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三棱镜顶角及不确定度)(A u 顶角A 的计算公式: (1)自准法 )(211802121右右左左θθθθ-+--=A (2)反射法 )(12121右右左左θθθθ-+-=A其中须考虑实际转过的角度。
(3) 顶角A 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自准法: θθθ∆==⨯=)()()21(4)(22u u A u反射法:11()()22u A u θθ===∆2. 最小偏向角的计算及最小偏向角的不确定度 (1) 最小偏向角min δ的计算公式:)(12121min 右右左左θθθθδ-+-=(2)最小偏向角min δ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θθθδ∆==⨯=21)(21)()41(4)(22min u u u3. 计算折射率n 以及折射率的不确定度)(n u由折射率的计算公式 A A n 21sin )(21sin min +=δ,对较厚三棱镜,可得: n蓝紫= n 绿 =由折射率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2)(222)(min 2min222min δδδu A ctgA u A ctg A ctg n n u ++⎪⎭⎫ ⎝⎛+-=)()21sin(2)(21cos )()21(sin 2)21sin(min 22min 222min δδδu A A A u A ⎥⎥⎥⎦⎤⎢⎢⎢⎣⎡++⎥⎥⎥⎦⎤⎢⎢⎢⎣⎡= 22min 222min )21()21sin(2)(21cos )()21(sin 2)21sin(θδθδ∆⎥⎥⎥⎦⎤⎢⎢⎢⎣⎡++∆⎥⎥⎥⎦⎤⎢⎢⎢⎣⎡=A A A 仪器误差 Δθ = 2′= 5.82×10-4(rad)可得:u (n 蓝紫) = ,u (n 绿) =测得折射率n 蓝紫= ± ,n 绿 = ±数据处理注意事项与角度的不确定度有关的数值的单位应取为弧度。
大学物理实验系列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参考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折射率实验数据处理1.顶角及不确定度)(A u 的计算(1)自准法: )(2118021210右右左左θθθθ-+--=A , θθθ∆==⨯=)()()21(4)(22u u A u (2)反射法: )(412121右右左左θθθθ-+-=A 2.最小偏向角及最小偏向角的不确定度的计算(1)最小偏向角min δ的计算公式:)(412121min 右右左左θθθθδ-+-= (2)最小偏向角min δ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θθθδ∆==⨯=21)(21)()41(4)(22min u u u 仪器误差Δθ = 2′= ×10-4(rad)u (A ) = 2′= ×10-4(rad) u (δmin ) = 1′= ×10-4(rad)A = ° ′±2′ δmin = ° ′±1′3.折射率n 以及折射率的不确定度)(n u 的计算(1)折射率的计算公式 A A n 21sin )(21sin min +=δ (2)折射率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2)(222)(min 2min 222min δδδu A ctg A u A ctg A ctg n n u ++⎪⎭⎫ ⎝⎛+-= )(2sin 2cos 21)(2sin 2sin 2cos 212cos 2sin 21min 22min 222min min δ⎪⎪⎪⎪⎭⎫ ⎝⎛δ++⎪⎪⎪⎪⎭⎫ ⎝⎛δ+-δ+=u A A A u A A A A A )()21sin(2)(21cos )()21(sin 2)21sin(min 22min 222min δδδu A A A u A ⎥⎥⎥⎦⎤⎢⎢⎢⎣⎡++⎥⎥⎥⎦⎤⎢⎢⎢⎣⎡=22min 222min )21()21sin(2)(21cos )()21(sin 2)21sin(θδθδ∆⎥⎥⎥⎦⎤⎢⎢⎢⎣⎡++∆⎥⎥⎥⎦⎤⎢⎢⎢⎣⎡=A A A 式中的角度的不确定度应取弧度为单位 n ±u (n ) =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轴相垂直,应该在望远镜中看到什么现象利用哪些螺钉调节光学平行平板或三棱镜两个光学面反射的十字像,都能与望远镜分划板叉丝刻线上交点重合。
高等教育17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我们在完成了一组测量之后,应该如何给出测量的最终结果呢?这结果当中当然应该包括测量值,还应该包含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的量。
由于任何测量都有可能包含多种误差,误差的大小就标志了测量的精确程度,所以最终结果中还要包含对误差大小的评估。
但是,我们无法确定每次具体测量的误差。
注意到误差的综合作用引起了测量值的分散,我们可以对测量结果的分散性给出某种定量的描述。
这种描述测量值分散范围的量,我们称为不确定度u 。
[1-2]一、不确定度和误差的异同不确定度u 和误差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值的差别。
不确定度u 表征的是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的分散范围,表示由于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不能确定的程度。
不确定度u 越小,测量的精确程度越高。
最终结果表达的表达形式测量一个物理量x ,最终结果表达式的形式应当如式(1)所示。
x=±u(1)式(1)表示物理量x 真值的最佳估计值是,而区间(-u ,+u )以很大的可能性包含了真值。
如果仅做了单次测量,那么可以用单次测量值来代替。
我们常把称为测量值。
例如,我们测量重力加速度g ,最终结果必须表示成式(2)的形式。
g=(9.7±0.2)m/s 2(2)给出测量值当然是重要的。
最佳估计值与真值μ的接近程度要比标准差S 小1⁄倍,所以我们在结果中要明显地指出测量值。
如果我们仅用区间(-u ,+u )来表示测量结果,例如g=(9.5,9.9)m/s 2,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二、不确定度的意义我们更有必要来强调一下给出不确定度u 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科学实验不仅仅只是关心测量值,而是为了测试一种理论,或者为了和其他实验结果作比较,或者为了预言另一个实验的结果。
[3]例如,我们测量重力加速度,不只是关心重力加速度是多大。
也许是希望和去年几十公里外的某地计量部门给出的结果g=(9.81±0.01)m/s 2作比较,来看看引力常数G 在这几年里是否有变化,或者我们附近是否有一个能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大金矿,或者地球是否不再自转了(虽然有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这一点),或者自然界是否有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单摆的周期与地形有关?如果你的测量值是9.70m/s 2,那么有3种可能情况:第一种可能,不确定度u=0.15m/s 2,即g=(9.70±0.15)m/s 2,这与g=(9.81±0.01)m/s 2是相符的。
大学物理实验中不确定度计算的总结
邱春蓉
(西南交通大学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本文用两种树型形式总结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测量结果计
算的公式。
关键词:测量结果平均值不确定度
Abstract: The calculation of measurement results of direct measurement and indirect measurement in college physical experiment is concluded and expressed in two kinds of tree-type.
Key words: measurement results average value uncertainty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计算量较大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测量结果中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和平均值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上。
由于计算公式适用条件涉及到测量量的分类,所以学生们常常把公式张冠李戴。
图1 按算术平均值和不确定度展开的测量结果的表示
为了方便学生理清计算思路和查阅相关公式,我用两种树型形式将测量结果的计算公式归纳总结了一下。
第一种形式是将测量结果的表示按算术平均值和平均值的不确定度进行展开,如图1所示,第二种形式是按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进行展开,如图2所示。
图2 按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展开的测量结果的表示
其中,x 和Y 分别表示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Y = f (x i ), 和分别表示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算术平均值,u x 和u Y 分别表示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u A 和u B 分别表示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两类分量,A 类分量和B 类分量,∆为仪器误差限,
K =,按均匀分布处理,m 表示间接测量量中含有直接测量量的个数,n 表示某一个直接测量量的测量次数。
通过图1和图2两种形式的表示,学生在计算不确定度时就可以方便而且思路清晰地查找相应公式了。
参考文献
温诚忠等编,物理实验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
x Y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