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0
现代汉语词语修辞研究的综述摘要:词语修辞是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但真正比较系统的研究则是在现代。
总的说来,词语修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本专著对词语修辞的研究有所建树外,其余大都显得比较粗浅。
也就是说,词语修辞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而且有些问题争议很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不但是词语修辞研究本身的需要,还是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字:现代汉语;词语;修辞;词汇是一种语言中全部的词和固定语的集合,因为它包含了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语,所以又叫词语、语汇。
词语是造句的材料,也是修辞的材料。
古人说“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句之精英,字之不妄也。
”[1] “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
”[2]这里所谓的“字”相当于现代的词。
古人“炼字”的理论和实践,都精辟地说明了词语修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代修辞中关于词语选用、加工和调整等各种方法,就是对古人“炼字”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词汇学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对其内容结构、意义、源流、分化、发展诸方面作日益精细的条分缕析和考辨性研究.20 世纪70 年代末,词汇的研究领域扩大了,派生出相关的词典学、熟语学、语义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但大多只作单一的静态研究。
90 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把视角扩大到了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词语研究的层面和空间,如词汇学与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
汉语词语修辞的研究也突破了传统的选用、加工、调整等方法手段及效果的研究层面,扩大到语形、语义、语用、语表、语里、文化、审美诸多层面,且这些层面尚待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研究的方法更为多样化。
一.问题的提出最初的修辞,专以修辞格为主要对象,甚至达到了相等同的地步。
这显然是有偏颇的。
而今我们将修辞研究的本体范围扩至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使用和语言风格四项组成部分,整个体系建设应该说才变得相对完善了。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词汇概说目的要求1、掌握语素的含义及其分类2、掌握语素与汉字、语素与词的关系3、掌握词与词组、词与词汇的区别一、词汇学的分科与研究对象(一)词汇学的分科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科。
可分为普通词汇学与具体语言词汇学两大类。
1、普通词汇学又称一般词汇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以多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而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2、具体语言词汇学又称个别语言词汇学,以一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
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划分,又分为历史词汇学、历史比较词汇学与描写词汇学等。
(1)历时词汇学主要研究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的演变规律。
比如汉语词汇史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在上古、中古、近古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发展情况。
而上古词汇史则研究汉语词汇在殷商、先秦、两汉时期的演变规律,一般以文献记载的材料或所发掘的相关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
(2)历史比较词汇学主要是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多种语言中的词汇问题。
比如汉藏词汇比较研究,则侧重于考察不同词汇词语间的共源关系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
(3)描写词汇学是研究语言词汇在一定阶段,一般指现阶段的特点。
(二)现代汉语描写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词的性质,词的造词与构词,词义的类型,词义的特征,词义的类聚,词义的发展,词汇的构成与演变等。
二、语素、词、词汇(一)语素(morepheme)1.什么是语素1.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特点:(1)有声音:好/人(2)有意义:蝴蝶玻璃新加坡麦当劳(3)最小:桌子(2个语素)巧克力(1个语素)(4)功能是构词:好:好看/好吃;人:人民/人情2.语素的分类2.1按语音形式划分(1)单音语素:手灯/走观/红绿/男女/一千/条个/吗的(2)多音语素:乌鲁木齐新加坡香港(源自莞香装运地/源自海盗香姑的名字)2.2按语言功能划分(1)成词语素指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也叫自由语素。
第一节词汇概说一、什么是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二、词汇单位(一)语素1.语素的定义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2.语素的分类成语词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语语素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叫不成词语素按语素的位置分有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3.语素的确定4.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二)词1.什么是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2.词和语素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别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词。
不论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3.词和短语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音单位,又叫词组4.离合词合起来叫一个词,分开后算两个词(三)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缩减、改换其中的成分与之相对的叫临时短语临时短语是词跟词的临时组合固定短语分为专名(专有名词)和熟语两类专名绝大多数是企事业单位的名称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熟语在结构上比较固定。
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四)缩略语缩略语是语言功能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1、简称简称是比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华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2、数词略词为了使话语简短,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或义素概括出来的略语叫数词略语第二节词的构造一、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单音节单纯词联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1)双声词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如参差仿佛忐忑伶俐崎岖(2)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连绵词如逍遥蟑螂哆嗦蹁跹叮咛(3)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芙蓉蝙蝠鸳鸯蛤蚧叠音词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重叠后仍只是一个双音语素,是单语素词,不是词的形态变化如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多音节音译外来词葡萄咖啡的士沙发尼龙巧克力拟声词也是单纯词,多音节的拟声词例如呼呼,哗啦啦(一)词根和词缀1.什么是词根、词缀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分前缀和后缀词根是不定位语素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叫词缀,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2.词根和词缀的区别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而词根可以单独成词。
《现代汉语词汇》讲义第一节词汇概说目的要求1、掌握语素的含义及其分类2、掌握语素与汉字、语素与词的关系3、掌握词与词组、词与词汇的区别一、词汇学的分科与研究对象(一)词汇学的分科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科。
可分为普通词汇学与具体语言词汇学两大类。
1、普通词汇学又称一般词汇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以多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而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2、具体语言词汇学又称个别语言词汇学,以一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
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划分,又分为历史词汇学、历史比较词汇学与描写词汇学等。
(1)历时词汇学主要研究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的演变规律。
比如汉语词汇史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在上古、中古、近古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发展情况。
而上古词汇史则研究汉语词汇在殷商、先秦、两汉时期的演变规律,一般以文献记载的材料或所发掘的相关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
(2)历史比较词汇学主要是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多种语言中的词汇问题。
比如汉藏词汇比较研究,则侧重于考察不同词汇词语间的共源关系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
(3)描写词汇学是研究语言词汇在一定阶段,一般指现阶段的特点。
(二)现代汉语描写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词的性质,词的造词与构词,词义的类型,词义的特征,词义的类聚,词义的发展,词汇的构成与演变等。
二、语素、词、词汇(一)语素(morepheme)1.什么是语素1.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特点:(1)有声音:好/人(2)有意义:蝴蝶玻璃新加坡麦当劳(3)最小:桌子(2个语素)巧克力(1个语素)(4)功能是构词:好:好看/好吃;人:人民/人情2.语素的分类2.1按语音形式划分(1)单音语素:手灯/走观/红绿/男女/一千/条个/吗的(2)多音语素:乌鲁木齐新加坡香港(源自莞香装运地/源自海盗香姑的名字)2.2按语言功能划分(1)成词语素指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也叫自由语素。
现代汉语(上)绪论一.现代汉语1.定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分类:①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方言②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
2.属性:(1)物理属性:①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②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③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④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根本的特点。
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发音体、发音方法、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生理属性:①呼吸器官(肺、动力)②喉头和声带(嗓子、声源)③咽腔、口腔和鼻腔(共鸣)(3)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二.语音单位(一)音素1.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分类:①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②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二)音节1.定义: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断,是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注: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儿化一个音节用二个汉字表示。
(三)声、韵、调1.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222.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293.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4(四)音位1.定义: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社会属性是决定音位的重要依据。
2.①韵母写成er,用作的尾的时候写成r。
儿童ertong,花儿huar。
②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③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④ü行的韵母。
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ü改成u⑤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ü上两点也省路;但是跟声母n、l拼时,仍写成ü⑥ 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 ,gui(鬼) ,lun(论)。
《现代汉语》词汇章辅导【学习目标】1、了解语素的性质和分类;2、认识语素和词的联系及区别;3、掌握合成词的构成方式;4、认识并理解词义的性质、色彩和变化;5、分清多义词和同义词;6、掌握运用方法并会辨析同义词;7、了解成语的特点、来源、构成和运用;8、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学习词汇知识的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1、语素的分类;2、单纯词和合成词;3、单义词和多义词;4、同义词和反义词;5、成语。
学习难点:1、语素和词的区别;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联系和区别;3、语义和词义。
【要点提示】第一节概说一、语素的性质和分类(一)语素、语素的辨认1、语素的概念语素是语音和意义相结合..语言单位,它是构成词语的基础.......。
........的最小该定义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了语素的性质:①从形式看,语素有一定的语音外壳;②从内容看,语素有一定的意义;③从结构看,是最小的语言单位;④从作用看,是构成词语的基础。
2、语素的辨认根据语素的定义,确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语素,主要把握两点:(1)是否音义相结合;(2)是否最小的、不可切分的。
如“逻辑”,把它切分为“逻/ 辑”,这两个字单独都没有意义,都不是语素,只有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构成一个语素,“逻辑”两字不能再切分;而“编辑”切分为“编/ 辑”,“编”有“编纂”义,“辑”有“聚集”义,两字都有意义,都是语素,所以“编辑”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
另外要注意:确定是否语素,不能受“字的形式”蒙蔽。
如上所说,“逻辑”的“辑”和“编辑”的“辑”是同一个字,但前者只有语音形式,没有意义,不是语素;后者有意义,是语素。
[ 关于“替换法”的问题]教材认为,可以运用“替换法”来确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为语素,即:用已知的语素来替换词语中的某个单位,如能替换,则被替换的不是语素;如不能替换,则不被替换的是语素。
(参见教材P83“蝴蝶”例)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靠的。
如“蜜蜂”,可以用“黄”、“马”、“胡”替换“蜜”,构成“黄蜂、马蜂、胡蜂”等词,难道“蜜”不是语素吗?再如,可以用“糖”、“饯”替换“蜂”,构成“蜜糖”、“蜜饯”等词,难道“蜂”不是语素吗?(二)语素与汉字、音节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
《现代汉语》(词汇)上编现代汉语词汇阅读书⽬: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北京⼤学出版社2004年。
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北京⼤学出版社2004年。
第⼀章词汇概说⼀、词汇的含义:1.定义:语⾔中词语的总和,包括语⾔中的全部词和固定语。
固定语包括专门⽤语和熟语(成语、惯⽤语、歇后语等)。
2.特点:集合名词。
类⽐:纸~纸张、书~书本、⼈~⼈⼝、车~车辆。
错误:a.词的总汇。
⼀种语⾔⾥所使⽤的词的总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221页)。
b.作为个体概念使⽤:我每天背三⼗个词汇。
⼆、词汇的地位:1.语⾔的四要素之⼀:语⾔的建筑材料。
语⾳、词汇、语法、语义2.研究的⽐较早:传统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语义,包括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的关系,词的产⽣和发展变化。
参考: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出版社1995年。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三、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1.古代汉语词汇:成语。
2.⽅⾔词汇:搞(四川)、啥(东北)、瘪三(上海)、资讯(⾹港)。
《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第2版)收⽅⾔词:1063个。
3.外来词汇:外民族词汇。
如西域:葡萄、⽯榴、狮⼦、玻璃等;印度:塔、佛、菩萨等;俄语:喀秋莎、布拉吉(连⾐裙)等;英语:沙发、拷贝、蒙太奇(montage)等;⽇语:⼲部;破产、客观等。
妻⼦:内⼈、贱内、拙荆;⽼婆、婆娘、婆姨;夫⼈、爱⼈…。
参考:梅家驹等编《同义词词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四、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北⽅⽅⾔1.原因:①北京历史上多次作⾸都,⽅⾔影响最⼤;②北⽅⽅⾔的使⽤⼈⼝最多。
如:搞(西南官话)、啥(东北⽅⾔)、⼆流⼦(西北⽅⾔)。
2.不是所有北⽅⽅⾔的词语都可以进⼊普通话,包括北京话(如⼉化)。
北京话:⼤了伯(bāi)⼦、夜么虎⼉(蝙蝠)、年下(xie)、被卧、⼤奔(⼤型奔驰轿车)、野模⼉(私⼈模特)。
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研究第一讲词和词汇一、什么是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二)现代汉语词的辨识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
2、不能单说,能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3、扩展法。
扩展法的要点是:在两个以上语言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就是短语;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或者意义有很大的改变,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
4、剩余法。
把句子中所有的可以单说、可以做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不是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注意:1、在汉语词汇中,确实存在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江湖红花笔墨2、离合词的问题。
所谓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被经常拆开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类词应该认为:未扩展的是词,扩展了的都是短语。
(三)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词和语素的关系:语素的功用是构成词词都是语素构成的。
2、语素的分类(1)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语言功能: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既可以充当语素,又可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指只能充当语素,不能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3)意义性质方面从意义性质方面分析,可以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两种类型。
词根语素通常也称为词根,它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是组成新词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新词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附加语素是附加在词根语素上表示某些语法意义或某些附加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附加语素又有词缀语素和词尾语素之分。
词缀是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表示附加的意义和起语法作用。
词缀又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三种情况。
词尾语素是附加在词根和词缀或词根后面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通常也称作词尾。
二、词汇(一)什么是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和。
(二)词的总汇词的总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词汇学开始的较早,最早研究词汇的训诂专著——西汉的《尔雅》,在词汇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后来的词汇研究渐渐发展滞后了。
这是因为词汇较之语音和语法等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在词汇研究方面,至今没有一部完备精深的词汇史的研究著述。
从古代研究词汇的训诂学专著,近代的继承和发展,再到现代的创新研究,都推进了词汇学研究的进程。
虽然词汇学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但较之其他语言学科的发展还是比较薄弱。
汉语词汇研究经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建期,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发展期,90年代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较之以前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钻研和讨论,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简单来说,有三方面:(1)有关理论方面的建设,主要介绍词汇系统的研究,因为它丰富了词汇研究的理论;(2)研究词汇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以加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3)研究编纂各种语文词典的方法,适应社会上不同的需要。
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做一阐述。
一、相关理论的建设从五十年代开始对词汇系统的研究使得词汇研究的相关理论越来越完善。
1、词汇是否成系统之争现代汉语的词汇到底是不是一个系统?应该怎样认识词汇的系统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汉语词汇界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仿佛觉得词汇像是一盘散沙。
古训诂学以训释词语为主要任务,对词汇学研究是零散的。
而现代汉语研究多侧重于词的结构形式、词义组成等方面,50年代后期,受外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学说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始了词汇系统的研究。
1958年周祖漠《词汇和词汇学》一文中说明:“语言中的词尽管多,在构词、词义各方面仍然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系统。
”他是首先接触词汇问题的学者。
1961年,黄景欣发表《试论词汇学中的几个问题》认为词汇是成体系的。
1964年刘叔新针对黄景欣的观点发表了《论词汇体系问题》,刘认为:“词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含有种种小组织的整体,只不过不足于成为体系。
”1984年邢公碗在给刘叔新的论文集《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所写的序中表示支持刘的观点。
1990年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刘氏又发掘出一些结构组织,现代汉语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单位都没有遗漏地被网络进去,他才又宣布“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一个体系”。
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界就针对词汇系统问题断断续续地进行过几次论争和讨论,最后以刘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此所作的似乎比较圆满的结论为标志,结束了几十年的讨论。
但是刘叔新先生的方法和结论还有可以商榷之处。
比如成语、惯用语的分析方法,我们用其方法并不能完全把二者区别开来,不能为人们公认。
2、现代汉语词汇成系统的表现王力先生早在上世纪50 年代就指出“同源词”是汉语词汇成系统的一个很好的证明,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首先是在汉语词汇内部多找一些这样的类聚,可以使得系统性的表现更加充分。
上世纪50 年代周祖谟先生先后两次撰文,共举了四个词汇系统性的表现:词族、从构词方法角度分出的词群、词义的发展以及词与词在意义方面的联系。
此后研究学者的思路大致相似,只是方法和角度上日益完善。
词汇的系统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徐国庆对此问题发表了很好的见解,提出了词汇研究的三个平面:要素平面、聚合平面、层级平面。
词汇体系的这三个平面各有特点,不能混淆,给词汇学开辟了研究词汇体系性质的三个视角,只有全面观察,才能正确认识词汇的系统性。
3、词汇系统的结构层级研究一个大的总的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是由更小的结构单位构成。
这如同一台机器是由几个大的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又是由各个零部件组配而成一样。
在词汇系统研究中,也必须先弄清不同层级中的子系统的问题。
首先推出“词汇层”研究的是黄景新先生。
黄先生从词汇的功能出发,按照词汇-语法的范畴,认为词汇系统的最高一层为几个最大的词类(实词、虚词,体词、谓词、加词),其下层是一级一级的次类词、动词、形容词等。
此后,武占坤和王勤两位先生从词汇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人手,继续对词汇层进行研究,认为词汇里的不同级次的词汇层是构成词汇体系的不同平面。
从词汇的整体着眼,整个词汇成分分属三个层次:(1)语素层;(2)词层;(3)熟语层。
再以后,刘叔新先生根据它所揭示的11种词汇聚合结构组织,进一步认为,汉语词汇系统可以划分出两个层次:一是由全部词语构成的最低层次,二是由11种词语结构组织组成的高层次。
最后徐国庆先生也同黄景新先生一样,从词的整体功能出发划分层次。
然而,他所划分的层次还是有别于黄景新的。
他认为词汇系统的最高层为“功能词汇层”,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所有的语素,另一部分是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
其共同的功能是造句,因而可称为“造句词汇层”。
另外,徐国庆还提出了“潜在词汇层”的概念,即包括所有尚未进人普通话词汇系统的词语,具体指偶发词语、方言词语、衰变词语。
二、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大加强,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
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
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
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基础性的应用研究。
然而我们知道,一个人要丰富词汇,必须从小学、中学开始注意积累;一个外国学生,必须在开始学习汉语时就注意积累。
而词语教学对学生积累、丰富词汇起着关键的作用。
所谓积累、丰富词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认的词语不断增多,二是对每个词语的意义、用法的理解和词语的运用日趋准确、到位、得体。
前者指量,后者指质。
这两都很重要。
那么怎样算是真正学习并掌握了所学的词语了呢?陆俭明先生提出了衡量的标准:字形对号、语音对号、意义对号、用法对号。
1、词汇教学的方法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达到真正掌握呢?这在词语教学中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书面语词语的意义。
这是确保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第二,更要注重词语用法的讲解,特别是对外国学生。
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问题主要不是出在学生不了解词语的意义,而是出在不确切了解词语的具体用法上。
例如: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周老师正在跟班长商议辅导的时间。
这里的“商议”大词小用,这里用“商量”就行了。
第三,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文分析、讲解课文中词语使用得好的实例。
应该看到,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新知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他们当然想了解课文中每个新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更希望老师能告诉他们在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富于表现力。
老师对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给学生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结果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语,而且更会让学生懂得该怎么用词。
为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讲解文中用词用得好的实例。
例如:朱自清《背影》里一段文字: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觉些,不要受凉。
(朱自清《背影》)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拣定”、“嘱”、“警觉”,都是很普通的词语,但在这里用作谓语动词都很到位,让人感到质朴而有神韵,字字传情,真切地表现了父爱。
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先让学生思考:(a)这里的“拣定”改用“找”或单用“拣”,好不好?(b)在“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里的“靠车门的”这一修饰语似乎也可以去掉,但作者用了这个修饰语,用意是什么?(c)将“嘱”改为“要”、“叫”怎么样?为什么用“嘱”好?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可以先告诉学生,当思考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联系全文的主题。
2、词汇学习的工具关于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要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研究怎样便于教和便于学而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我想有两件事情是当务之急。
一是编出常用词汇表,一是编出词汇学习手册。
要编出常用词汇表有必要先做好词汇的频率统计,有了统计的数据就可以分清哪些词是常用的,哪些词是不常用的。
有了常用词汇表,在编辑语文课本和进行语文教育时就可以从中选择常用词和基本的构词词素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了。
至于常用词汇表的编排方式如何,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另一件事,即编出词汇学习手册,内容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项目可以多一些,要求实际有用。
3、重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不是也需要帮助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词语呢?应该承认,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对本族学生来说,母语的口语是通过习得获得的,母语的书面语是通过学得获得的,语文教学主要让孩子学得书面语,特别是书面语词汇与书面语句法。
对外国学生来说,无论是汉语的口语或书面语,都主要是通过学习得来获得。
所以他们既要学习汉语口语,同时又得学习书面语。
从汉语教学的长远目标来看,教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的词汇与句法更为重要,除非有的外国人只要求自己会说几句口语就行了。
因为,第一,如果他们只学“说的汉语”、“听的汉语”,不学汉字,不学习掌握书面语词汇与句法,那日后只能成为会说汉语的“文盲”;第二,一个外族人或外国人,他如果真要想了解、认识、学习,甚至要研究中国文化,就不能不学汉语书面语,掌握好汉语书面语的词汇与句法;第三,虽然汉语早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可是实际上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汉语的话语权。
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月23日文章《全球兴起中文热》所说,现在汉语在国际上和互联网上的使用率只占百分之几。
要取得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得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仅学习掌握好汉语口语,而且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仅能说一口汉语,而且能用中文进行较顺畅的阅读与写作,具备书面语的运用能力,汉语在国际上才能逐步取。
但是近10多年来,自称是针对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用的辞书也出版不少,但基本是《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的删节本,很少说明词语的用法,更不用说指明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了。
可喜的是去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北京语言大学执教多年的鲁健冀、吕文华两位教授合编的《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这部词典“比较注意说明词的使用环境”。
但是,即使是这样一部词典,也还是多数词条的释义没有说明词的使用语境。
例如“优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注释为“非常好,非常美”。
显然,这一注释仍然不能帮助外国学生防止出现“优美”一词使用不当的毛病。
三、字典辞书的编纂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值得一提的还有辞书编纂工作,近年字典辞书的编纂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