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电容器的电容
- 格式:ppt
- 大小:735.50 KB
- 文档页数:28
§2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2-1 静电场中的导体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当电荷静止不动时,电场散布不随转变,该体系就达到了静电平衡。
在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它们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改变电荷的散布……导体内自由电荷无宏观运动的状态。
导体的静电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其体内图2-1导体的静电平衡场强处处为零。
从静电平衡的条件动身可以取得以下几点推论:推论1)导体是等位体,导体表面是等位面:2)导体表面周围的场强处处与它的表面垂直:因为电力线处处与等位面正交,所以导体外的场强必与它的表面垂直。
(注意:本章所用的方式与第一章不同,而是假定这种平衡以达图2-2导体对等位面的控制作用到,以平衡条件动身结合静电场的普遍规律分析问题。
)2.电荷散布1) 体内无电荷,电荷只散布在导体的表面上:当带电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不存在净电荷(即电荷的体密度)电荷仅散布在导体的表面。
可以用高斯定理来证明:设导体内有净电荷,则可在导体内部作一闭合的曲面,将包围起来,依静电条件知S面上处处, 即由高斯定理必有q=02) 面电荷密度与场强的关系:当导体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周围空间的 与该处导体表面的面电荷密度 有如下关系:论证: 在电荷面密度为 的点取面元设 点为导体表面之外周围空间的点,面元。
充分小,可以为 上的面电荷密度 是均匀的,以为横截面作扁圆柱形高斯面(S ),上底面过P 点,把电荷q= 包围起来. 通太高斯面的电通量是:3) 表面曲率的影响、尖端放电导体电荷如何散布,定量分析研究较复杂,这不仅与这个导体的形状有关,还和它周围有何种带电体有关。
对孤立导体,电荷的散布有以下定性的规律:图2-3导体表面场强与电荷面密度曲率较大的地方(凸出而尖锐处),电荷密度e 较大;曲率较小的地方(较平坦处)电荷密度e 较小;曲率为负的地方(凹进去向)电荷密度e 更小。
1) 端放电的利和弊3 导体壳(腔内无带电体情况)大体性质:当导体壳内无带电体时,在静电平衡当导体壳内无 带电体时,在静电平衡下:导体壳内表面上处处无电荷,电荷仅散布在外 表面;空腔内无带电场,空腔内电位处处相等。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3 电介质(P201)1.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相距为2.0毫米,电位差为400伏,其间充满了介电常数 5.0r ε=的玻璃片。
略去边缘效应,求玻璃表面上极化电荷的面密度eσ'。
解:2. 一平行板电容器由面积都是250厘米的金属薄片贴在石蜡纸上构成,已知石蜡纸厚为0.10毫米,2.0r ε=,略去边缘效应,问这电容器加上100伏的电压时,极板上的电荷量Q 是多少?解:3. 面积为21.0米的两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30±微库仑,其间充满了介电常数2r ε=的均匀电介质。
略去边缘效应,求介质内的电场强度E 和介质表面上的极化电荷密度eσ'。
解:4. 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间距为d )中间有两层厚度各为1d 和2d (12d d d +=)、介电常数各为1r ε和2r ε的电介质层(见附图)。
试求: ⑴ 电容C ;⑵ 当金属极板上带电面密度为0e σ±时,两层电介质间分界面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eσ'; ⑶ 极板间的电位差U ; ⑷ 两层介质中的电位移D 。
解:5. 两平行导体板相距5.0毫米,带有等量异号电荷,面密度为220/微库仑米,其间有两片电介质,一片厚2.0毫米,1 3.0r ε=;另一片厚3.0毫米,2 4.0r ε=,略去边缘效应,求各介质内的E 、D和介质表面的eσ'。
解:6.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面积都是22.0米,相距为5.0毫米,两板加上10000伏电压后,取去电源,再在其间充满两层介质,一层厚2.0毫米,1 5.0r ε=;另一层厚3.0毫米,2 2.0r ε=。
略去边缘效应。
求:⑴ 各介质中的电极化强度P ;⑵ 电容器靠近电介质2的极板为负极板,将它接地,两介质接触面上的电位是多少? 解:7. 如附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相距为d ,面积为S ,电位差为U ,其中放有一层厚为t 的介质,介电常数为r ε,介质两边都是空气,略去边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