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接口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725.01 KB
- 文档页数:84
引言概述:单片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由单片机芯片以及与之配套的外围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组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单片机系统的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正文内容:1.时钟电路1.1晶振电路晶振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系统的时钟信号。
晶振电路可以通过外部晶振或者由单片机内部产生的时钟源来实现。
1.2PLL电路PLL电路(PhaseLockedLoop)可以通过将输入信号与一个本地振荡器(通常为晶振)频率和相位锁定来提供精准的系统时钟。
PLL 电路在需要稳定时钟的系统中非常常见。
1.3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用于初始化整个系统,在系统通电或发生异常情况下,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复位电路通常由电源复位和外部复位信号组成。
2.存储器接口电路2.1RAM电路RAM电路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在单片机系统中起到缓存作用。
常见的RAM电路有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
2.2ROM电路ROM电路用于存储常量和程序代码,它是只读存储器,一旦存储内容被写入后将无法修改。
常见的ROM电路有EPROM、EEPROM和闪存。
2.3外部存储器扩展电路由于单片机内部存储器有限,常常需要扩展外部存储器来满足系统需求。
外部存储器扩展电路主要包括地质解码电路和控制信号电路。
3.通信接口电路3.1串口电路串口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接口电路,它允许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常见的串口通信标准有RS232、RS485和TTL等。
3.2并口电路并口电路主要用于并行数据通信,它通常用于连接显示器、打印机和外部存储设备等外部设备。
3.3SPI接口电路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它通过四根信号线实现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3.4I2C接口电路I2C(InterIntegratedCircuit)是一种支持设备间通信的串行总线,它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并通过两根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
分析及应用can接口典型电路CAN接口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
它能够实现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具有可靠性高、传输速度快等优势。
CAN接口典型电路由电源电路、CAN收发器、MCU芯片、电源管理器等组成,下面将依次进行分析及应用。
1. 电源电路CAN接口必须要有稳定的电源供应来实现正常工作。
一般情况下,CAN接口需要使用5V的电源。
因此,电源电路是CAN接口典型电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源电路需要提供可靠的稳压作用,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CAN收发器CAN收发器是CAN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CAN收发器是将MCU芯片和CAN 总线之间进行隔离的一个元件。
其主要功能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以适应CAN总线,以及进行信号的保护和隔离。
CAN收发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AN总线的抗干扰能力,使其更加稳定可靠。
3. MCU芯片MCU芯片是CAN接口中的核心部件。
MCU芯片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调整CAN的发送和接收速度,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MCU芯片还可以实现CAN的各种功能,如过滤、帧处理和错误检测等。
在CAN接口设计中,MCU芯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同的MCU芯片还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4. 电源管理器电源管理器是如果CAN接口,它可以用来控制CAN接口的电源开关和低功耗功能,以实现电源的管理。
电源管理器可以实现电源模块的引脚检测和关闭功能,以实现CAN接口电源的节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总体来说,CAN接口典型电路是一种高效、可靠和稳定的串行传输系统。
对于设计者来说,电源稳定性,CAN收发器的性能,MCU的选择和电源管理器的应用都非常重要。
设计者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电路和元器件,以确保CAN接口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路设计常用接口类型说明本文主要对电路设计常用接口类型进行了简要说明,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1)TTL电平接口:这个接口类型基本是老生常谈的吧,从上大学学习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开始,对于一般的电路设计,TTL电平接口基本就脱不了“干系”!它的速度一般限制在30MHz以内,这是由于BJT的输入端存在几个pF的输入电容的缘故(构成一个LPF),输入信号超过一定频率的话,信号就将“丢失”。
它的驱动能力一般最大为几十个毫安。
正常工作的信号电压一般较高,要是把它和信号电压较低的ECL电路接近时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串扰问题。
(2)CMOS电平接口:我们对它也不陌生,也是经常和它打交道了,一些关于CMOS的半导体特性在这里就不必啰嗦了。
许多人都知道的是,正常情况下CMOS的功耗和抗干扰能力远优于TTL。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高转换频率时,CMOS系列实际上却比TTL消耗更多的功率,至于为什么是这样,请去问半导体物理理论吧。
由于CMOS的工作电压目前已经可以很小了,有的FPGA内核工作电压甚至接近1.5V,这样就使得电平之间的噪声容限比TTL小了很多,因此更加加重了由于电压波动而引发的信号判断错误。
众所周知,CMOS电路的输入阻抗是很高的,因此,它的耦合电容容量可以很小,而不需要使用大的电解电容器了。
由于CMOS电路通常驱动能力较弱,所以必须先进行TTL转换后再驱动ECL电路。
此外,设计CMOS接口电路时,要注意避免容性负载过重,否则的话会使得上升时间变慢,而且驱动器件的功耗也将增加(因为容性负载并不耗费功率)。
(3)ECL电平接口:这可是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老朋友啊!因为它的速度“跑”得够快,甚至可以跑到几百MHz!这是由于ECL内部的BJT在导通时并没有处于饱和状态,这样就可以减少BJT的导通和截止时间,工作速度自然也就可以提上去了。
But,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它的致命伤:功耗较大!它引发的EMI问题也就值得考虑了,抗干扰能力也就好不到哪去了,要是谁能够折中好这两点因素的话,那么他(她)就该发大财了。
典型接口电路EMC设计一、以太网接口EMI设计100M网口设计时必须设计Bob smith 电路:可以产生10dB的共模EMI衰减,为了更好的抑制共模信号通过线缆对外的辐射应注意下面几点:1 、不用的RJ45管脚4 、5、7、8按下图的方法处理。
2 、物理芯片侧的变压器中心抽头需通过0.01uF-0.1uF的电容接地。
3 、物理芯片侧的差模电阻(收端)应等分为二(100分为两个49.9),中心点通过1000pF 电容接地。
以太网口Bob smith电路原理图以82559为例说明网口设计PCB注意点,布局如下:以太网口布局示意图A、B要求尽量短,A不得超过1英寸,B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接口变压器PCB设计如下:以太网口变压器布局示意图布局要求:PCB布局示意图布线要求:1、变压器下面全部掏空处理,其余隔离带的宽度大于100mil;2、连接器与隔离变压器之间距离小于1000mil;3、晶振距离接口变压器和板边大于1000mil;4、灯线不要走到变压器下面,并且尽量不要与差分信号线同层走线,如果同层走线,需要与差分信号线相距30mil以上;5、差分信号线与变压器输出侧的过孔距离大于40mil。
二、以太网口的防护设计加防护电路的设计:增加防护器件电路原理图以上器件选型要求:1、变压器要选用隔离耐压3000Vac要求的。
2、气体放电管尽量选用3端气体放电管,启动电压为90V的;3、TVS管选用SLV2.8-4;三、485接口电路设计对于出户外的485端口,进行如下设计,采取气体放电管加TVS管加限流电阻组合方式。
选用90V陶瓷管(3R090)可承受10/700us,8KV雷击测试;64V固体管(P0640)只能承受10/700us,3KV雷击测试 。
TVS的选择为P6KE6.8CA ,去耦电阻选择为10Ω/1W 。
plc接口电路的种类和功能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设备。
它通过接口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
下面介绍PLC接口电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1.输入接口输入接口是PLC与外部输入设备(如传感器、开关、按钮等)之间的接口。
它接收来自这些设备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内部可以处理的数字或模拟信号。
常见的输入接口类型包括直流输入、交流输入、模拟量输入等。
输入接口的功能是将外部设备的状态或信号转换为PLC可以识别的内部信号,并将其传递到PLC的处理器中进行处理。
通过输入接口,PLC可以获取各种信息,如设备的状态、传感器读数、开关状态等,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信息采集和控制。
2.输出接口输出接口是PLC与外部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继电器等)之间的接口。
它根据PLC内部的处理结果,将数字或模拟信号转换为外部设备可以接受的信号,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常见的输出接口类型包括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等。
输出接口的功能是将PLC内部的处理结果转换为外部设备可以接受的信号,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通过输出接口,PLC可以控制各种设备的动作和状态,如启动或停止设备、改变设备的运行状态、调节设备的速度等。
3.通信接口通信接口是PLC与其他设备或系统(如上位机、计算机、传感器网络等)之间的接口。
它通过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常见的通信接口类型包括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CAN 总线通信等。
通信接口的功能是实现PLC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通过通信接口,PLC可以向上位机或计算机发送数据、接收其他设备的状态信息、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协同工作等。
这使得PLC可以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和操作。
4.扩展接口扩展接口是PLC与其他扩展设备之间的接口。
它用于将PLC的功能扩展到更多的外部设备或系统中。
常见的扩展接口类型包括扩展总线接口、扩展IO接口等。
单片机常用接口电路设计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内部包含了处理器、内存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
在单片机应用中,常用的接口电路设计包括数模转换、模数转换、显示控制、通信接口、电源接口等。
一、数模转换接口电路设计:数模转换器(DAC)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设备,常用于音频处理、控制信号输出等。
设计DAC接口电路时需要考虑输入信号的分辨率、精度和输出电压范围等因素。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运放作为缓冲放大器,将单片机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DAC转换后放大输出。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滤波电路来去除数字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二、模数转换接口电路设计:模数转换器(ADC)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常用于传感器信号采集、音频采样等。
在设计ADC接口电路时需要考虑输入信号的范围、精度和采样率等因素。
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运放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连接到ADC的输入端。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滤波电路来去除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三、显示控制接口电路设计:单片机常用于控制各种显示设备,如数码管、液晶显示屏等。
设计显示控制接口电路时需要考虑控制信号的电平、频率和电流等因素。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继电器或晶体管作为开关,将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连接到显示设备,实现显示内容的控制。
此外,还可以使用驱动芯片来简化接口电路设计,提高驱动能力。
四、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单片机常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如串口通信、SPI通信、I2C通信等。
设计通信接口电路时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速率、电平逻辑和接口协议等因素。
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电平转换器将单片机的信号电平转换为外设能够接受的电平,并通过串行线路或总线连接到外设。
此外,还可以使用专用的通信芯片来简化接口电路设计,提高通信速率和可靠性。
五、电源接口电路设计:单片机的正常工作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
设计电源接口电路时需要考虑电源稳压、过压保护和电源滤波等因素。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稳压电源芯片或稳压二极管作为功率稳定器,为单片机提供稳定的电压。
单片机系统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一)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系统常用的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和一系列输入输出设备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是为单片机系统提供数据输入和输出,扩展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详细介绍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正文:1. 并行口:- 数据线接口:用于传输数据的并行口接口,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通信。
- 控制线接口:用于控制其他设备的并行口接口,可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 状态线接口:用于传输设备状态信息的并行口接口,可用于监测和反馈设备状态。
2. 串行口:- USART接口:用于在单片机与外设之间进行异步和同步数据传输的串行口接口。
- SPI接口:用于在单片机与外设之间进行高速的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口接口。
- I2C接口:用于在单片机与外设之间进行低速的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口接口。
3. 定时器/计数器模块:- 定时器模块:用于生成固定时间间隔的定时信号,可用于定时任务和计时功能。
- 计数器模块:用于计数外部事件的频率或脉冲数,可用于测量和计数功能。
4. ADC/DAC模块:- ADC模块: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可用于测量和采集模拟信号。
- DAC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数字模数转换器,可用于控制和输出模拟信号。
5. 中断控制器:- 外部中断:用于处理外部事件触发的中断请求,可用于实现对外设的即时响应。
- 内部中断:用于处理单片机内部事件触发的中断请求,可用于实现系统模块的即时响应。
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单片机系统常用的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并行口和串行口用于数据通信和控制;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用于定时和计数功能;ADC/DAC模块用于模拟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中断控制器用于及时响应外部和内部事件。
这些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为单片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扩展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