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与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中药与抗菌药物配伍禁忌在日常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现,目前临床上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情况十分普遍,中药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也时有出现,特别在治疗慢性炎症中,大家往往存在“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的观念,从而使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机会增多。
事实上,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而且存在诸多盲区,如果联合应用西药不当,很可能会导致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中药与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总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多,如五味子、白芍、金银花、乌梅、山楂、枳实、木瓜、五倍子等。
1.1 忌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因磺胺类药物在体内部分转化成乙酰化合物,乙酰化合物在酸性尿中溶解度较低,容易在肾小管内酸性尿中析出结晶,造成肾及尿路损害而产生血尿、结晶尿,引起尿痛、尿闭等症状。
含有机酸的中药及中成药可酸化尿液,影响乙酰化合物在尿中的溶解度,造成肾脏损害。
因此,这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不宜同服。
1.2 不宜与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等)和红霉素等配伍因为这些药物在碱性尿液中抗菌效力强,而在酸性尿液中抗菌效力弱。
如链霉素在pH8.0时比pH5.8时抗菌作用增加20~80倍;庆大霉素在pH8.5时比pH5.0时抗菌作用强100倍,红霉素在pH7.0时稳定,抗菌作用强,当pH<4时红霉素几乎完全分解失效,故红霉素一般制成肠溶衣片或伴服碳酸氢钠以防胃酸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
2 富含鞣质的中药如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诃子、虎杖、仙鹤草等不宜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同服。
因中药中的鞣质与上述药物生成难溶性鞣酸盐沉淀,不易被吸收,降低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3 含Fe2+、Fe3+、Mg2+、Al3+、Ca2+等多价阳离子的中药3.1 含以上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磁石、代赭石、石膏、赤石脂、龙骨等)及中成药(如橘红丸、牛黄解毒丸、朱砂安神丸、壮骨关节丸等)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四环素类药物是氢化并四苯的衍生物,其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能与上述金属离子形成溶解度小、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螯合物,使彼此吸收减少,疗效降低。
中药材使用注意事项避免中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人们的健康保健和治疗方面。
虽然中药材有其独特的疗效,但它们与抗生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冲突。
为了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我们需要了解中药材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避免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首先,了解中药材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非常重要。
中药材通常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草药,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化合物。
而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两者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
其次,某些中药材和抗生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举例来说,中药材黄连和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和卡那霉素)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都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因此,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减少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中药材可以通过影响抗生素代谢的酶活性来减弱抗生素的药物浓度。
这可能会导致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下降,甚至使感染无法清除。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干扰其代谢的中药材。
此外,一些中药材可能增加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当归和川芎)可能会增加利福平类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脏的毒性。
因此,如果同时使用这些中药材和抗生素,可能会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
在真正需要使用中药材和抗生素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同时使用中药材和抗生素时,医生还可以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为了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我们在使用中药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了解中药材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避免中药材和抗生素的相互作用,以及慎重选择中药材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保持谨慎和警惕,才能更好地利用中药材的疗效,同时避免与抗生素同时使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不宜与抗生素合用的中药
抗生素与中药的联合应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扩大适应症范围、缩短疗程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中西药物不合理的搭配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现将一些不宜与抗生素合用的中药做以简单的介绍:
红霉素:红霉素不宜与穿心莲制剂同时服用,因为穿心莲虽不是直接抑菌的药物,但它能提高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具有消炎解毒的作用。
而红霉素类抗生素能使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的功能得到抑制,从而降低穿心莲的药物疗效;红霉素与中成药华山参滴丸(片)合用时,由于华山参滴丸(片)具有抗胆碱作用,可促使肠道平滑肌松弛,延长胃排空的时间,而红霉素因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由于胃酸的破坏致使红霉素抗菌的疗效降低。
因此红霉素不宜与抗胆碱类中药联合应用。
青霉素:青霉素与黄芩、黄连注射液配伍使用后可产生沉淀反应,致使药效降低;青霉素还不宜与冰硼散合用,因为冰硼散可使尿液碱化,增加青霉素的排泄速度,降低药物浓度,使抗菌作用明显降低;羧苄青霉素是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作用,但与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等含有强心甙的中药合用,会引起低血钾,并增加心肌对含强心甙类药的敏感性,从而容易诱发中毒反应。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隶属氨基甙类抗生素,不宜与石膏、寒水石、龙骨、牡蛎、珍珠及龙牡壮骨冲剂、上清喉片等含钙离子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同用。
中成药上清喉片含有硼砂,与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大量合用时,硼砂可使尿液碱化,从而减少氨基甙类抗生素的排泄,使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增加,并引发前庭功能紊乱的毒性反应,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庆大霉素也不宜与山楂、枣皮、五味子等中药联合使用,因为此类中药能使尿液酸性增强,使庆大霉素的抗菌效果降低。
抗生素不能与哪些中药配伍应用王圣尉提要:中西结合治疗中必须重视中西药配伍的禁忌,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而且还易发生药毒作用,适得其反。
你知道抗生(菌)素不能与哪些中药配伍应用?在治疗时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这不仅缩短了疗程,而且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为医学作出了新的贡献。
但是在中西结合治疗中必须重视中西药配伍的禁忌,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而且还易发生药毒作用,适得其反。
这里介绍消炎抗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与某些中药的配伍禁忌:一. 降低单方或复方药效:五味子、山查、乌梅有酸化作用能使硷性的四环素、红霉素加快排泄,降低药效。
玄胡、栀子、甘草能拟制胃酸分泌影响红霉素的吸收,降低四环素有效浓度。
生姜、龙胆草、萝芙木有促进胃酸分泌的功能对红霉素有破坏作用,影响药效。
地榆、虎杖、石榴皮、富含鞣酸可与红霉素结合,障碍红霉素的吸收。
巴豆、黑白丑、大黄、番泻叶、玄明粉为中药泻药可缩短红霉素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红霉素的吸收。
犀角、珍珠富含蛋白质,水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有拮抗黄连素的抑菌作用,影响疗效。
茵陈对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有拮抗作用,降低氯霉素消炎抗感染能力。
血余炭、艾叶炭、煅瓦楞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多种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在肠道内的有效浓度,影响治疗效果。
神曲、麦芽含有多种消化酶,在使用生时其多种消化酶活性可被抑制,削弱消化酶健胃功效。
石膏、赤石脂、滑石等富含镁、铝、铁元素能与四环素化合称为螯合物降低双方的药效。
虎骨、珍珠、龙骨、牡蛎、海螺硝含有多种有机物质,易与抗生素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
硼砂与青霉素、先锋霉素、呋喃坦啶同时使用可减少这些药物的再吸收,降低治疗效果。
二. 明显增加毒性:四季青、黄药子、可损害肝脏,与四环素合用毒性作用增加,硼砂与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托布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同用时、可增加毒付作用。
石榴皮、地榆、诃子、五味子与红霉素联用易发生药物性肝炎。
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中西药联用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普遍,合用可使临床疗效增强,但如果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就部分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予以简述。
【关键词】中药;西药; 合用;配伍; 疗效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西药联用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普遍,中西药合用可使临床疗效增强,但如果配伍不当,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导致医源性疾病,了解和掌握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做到合理配伍,对于每位临床工作的医师,药师,护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部分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予以简述,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1、含重金属离子中药及中成药龙骨、牡蛎、虎骨、石膏、滑石、赤石脂、赫石、白矾等中药中含有大量的铁、钙、镁、钾等金属离子,与四环素类、异烟肼或含黄酮和黄酮醇类的西药(如卢丁等)合用,易产生络和物,影响药物的性质和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含重金属离子的中药与东莨菪碱、阿托品等合用易产生沉淀或变色,影响西药的疗效。
含汞成分的中药和中成药,如朱砂、磁珠丸、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等,不易与具还原性的西药碘化钾、溴化物、硫酸亚铁、亚硝酸钾等药物配伍,否则会产生有毒性的汞盐化合物。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不宜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药物同服,否则会生成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1] 。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与钙离子结合,如若联用,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的神经毒性[2]。
2、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杏仁、桃仁、桔梗、远志、白芥子、三七等含苷类成分的中药,不宜与西药胃蛋白酶、多酶片、淀粉酶等酶制剂合用,可发生酶水解,从而失去治疗作用;遇金属盐类(铅盐、钡盐、铜盐等)可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杏仁、桃仁、银杏等含氰苷成分的中药,其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与镇静药、止咳药、麻醉药合用,易加强此类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罗布麻、蟾蜍等含强心苷类成分的中药,同洋地黄等强心苷类西药合用,能加重强心药的心脏中毒症状,可引起心跳停搏。
中药配伍禁忌一览表中药一览表今天得到这个,但没查到出处,大家使用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
必要时根据这些线索查阅相关文献。
药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人参用药不对症至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牙痛,畏光,自汗,下肢酸痛,恶露不绝天麻内服致过敏性水肿:头晕,乏力,胸闷,面部浮肿。
五味子煎服或内服糖浆剂致过敏: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全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小春花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山菠萝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山药生品外敷致过敏:颈、胸、背部瘙痒,心烦不安,坐卧不宁北豆根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金钱草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七叶一枝花新生儿煎服中毒: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山八角误服中毒:头晕。
腹痛,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流诞,昏迷,重者死亡土鳖虫外敷过敏:接触处红疹。
瘙痒,阴囊与龟头瘙痒、糜烂乌柏内服过量致中毒:精神错乱,语无伦次,自语,坐卧不安,面部抽搐全蝎煎服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服粉剂致过敏,内服致蛋白尿艾条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夹竹桃花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桃花内服鲜品致胃肠炎:腹绞痛,水样便,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与脐周压痛斑蟊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肠炎、血尿血便,重者死亡河豚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松香接触膏剂致局部皮炎蓖麻子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仙人掌外敷致接触性皮炎生地黄内服致可逆性血压升高瓜蒂误服致过敏性休克北五加皮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竹沥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竹黄服酒剂致日光性皮炎:暴光处水肿性红斑,重者有水泡,糜烂。
抗生素不宜与哪些中药合用
胡献国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1999(000)011
【摘要】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中西药合用已日趋普通。
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而安全,与西药联用可增强疗效,不会发生毒副反应。
临床实践证明,盲目联用中西药物,不仅可相互拮抗,降低疗效,而且可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现就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西药与中药联用时的毒副反应介绍如下,供参考 1.磺胺类药物本品(如磺胺嘧啶等,以及四环素)不宜与含有丰富有机酸的中药或其复方制剂(如乌梅、山楂、枣皮、五味子及乌梅丸、参麦饮、五味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胡献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抗菌药不宜与哪些中药合用 [J], 胡献国
2.哪些中药不宜与助消化药合用 [J], 张建国
3.不宜与抗生素类药物合用的中药 [J], 秦希田
4.不宜与抗生素合用的中药 [J], 李子墨
5.5类中药不宜合用抗生素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中药和西药的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非常普遍,中西药物间存在的配伍禁忌,因此也应高度重视。
现就中药与西药抗生素间的配伍禁忌举例如下,供大家参考。
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金银花、山茱萸、女贞子、乌梅、白芍、山楂、枳实、木瓜、陈皮等。
①忌与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配伍,因这类中药经体内代谢后均能使尿液酸性增强,使这些抗生素的抗菌效力减弱。
②忌与磺胺类药物及其乙酰化物配伍,因可导致酸性环境,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致使磺胺类药在泌尿系统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碱性较强的中药如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和一些成药大黄苏打片、乌贝散等。
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作用增强,耳毒性副作用同时增加,长期配伍应用应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
②忌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妥因等配伍使用,因碱性环境可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使作用程度降低。
含金属离子成分的中药如石膏、珍珠母、龙骨、牡蛎、滑石、明矾、代赭石、磁石等贝壳矿物类中药。
忌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配伍使用,以免使药效降低或消失。
含丰富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地榆等,与四环素族、林可霉素等药物配伍易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使药物失去疗效。
同时因这些鞣质本身对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与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肝毒性药物伍用,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蒲公英、黄连、黄芩、连翘、鱼腥草等,忌与菌类制剂如乳酶生、酵母片、整肠生、促酶菌素片等合用,这些中药能使菌类制剂的活性受抑制或降低。
附:常用中西药物配伍禁忌举隅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西医也常将其作为疾病的辅助治疗。
合理的中西药物并用能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反之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因此在应用中应注意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本人就临床常用的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做一简介。
【转】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中药和西药的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非常普遍,中西药物间存在的配伍禁忌,因此也应高度重视。
现就中药与西药抗生素间的配伍禁忌举例如下,供大家参考。
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金银花、山茱萸、女贞子、乌梅、白芍、山楂、枳实、木瓜、陈皮等。
①忌与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配伍,因这类中药经体内代谢后均能使尿液酸性增强,使这些抗生素的抗菌效力减弱。
②忌与磺胺类药物及其乙酰化物配伍,因可导致酸性环境,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致使磺胺类药在泌尿系统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碱性较强的中药如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和一些成药大黄苏打片、乌贝散等。
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作用增强,耳毒性副作用同时增加,长期配伍应用应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
②忌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妥因等配伍使用,因碱性环境可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使作用程度降低。
含金属离子成分的中药如石膏、珍珠母、龙骨、牡蛎、滑石、明矾、代赭石、磁石等贝壳矿物类中药。
忌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配伍使用,以免使药效降低或消失。
含丰富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地榆等,与四环素族、林可霉素等药物配伍易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使药物失去疗效。
同时因这些鞣质本身对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与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肝毒性药物伍用,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蒲公英、黄连、黄芩、连翘、鱼腥草等,忌与菌类制剂如乳酶生、酵母片、整肠生、促酶菌素片等合用,这些中药能使菌类制剂的活性受抑制或降低。
附:常用中西药物配伍禁忌举隅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西医也常将其作为疾病的辅助治疗。
合理的中西药物并用能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反之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因此在应用中应注意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本人就临床常用的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做一简介。
1夏枯草与钾盐
前者富含钾,不宜并用,避免血钾过高。
2甘草与强心甙、利尿剂、降压药
甘草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水肿、高血压与低钾,加剧强心甙毒性,减弱利尿剂、降压
药的药理效应。
3黄连、黄柏与胰蛋白酶
黄连、黄柏的抗菌成分可降低后者的活性。
4山楂与制酸药
前者可减弱后者的制酸作用。
5滑石与硫酸镁
滑石主要成分为硅酸镁,与硫酸镁并用可导致镁过量中毒。
6贝母与阿托品
浙贝有阿托品样作用,草贝母含有大量秋水仙碱,中毒症状与阿托品相似不宜并用。
7细辛、肉桂、附子与心得安
前者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被后者部分或完全抑制。
8丹参与心得安
后者可阻断前者扩张支气管作用,前者可拮抗后者收缩冠脉作用。
9蒺藜、甘草与降血糖药
前者可促进皮质激素释放,增高血糖和血中胆固醇,可降低后者的效应。
10独活、罗布麻、丹参与阿托品
后者可部分或全部抑制前者的降压作用。
11桑白皮与阿托品
后者可抑制前者的降压扩张血管和祛痰作用。
12佛手与新斯的明
前者可抑制后者收缩平滑肌作用。
13茯神与咖啡因
镇静与兴奋作用拮抗。
14麻黄、桂枝与阿斯匹林
配伍发汗作用增强,易致大汗虚脱,且桂枝有效成份与水杨酸类似,易发生毒性反应。
15元胡与吗啡
有协同镇痛作用及交叉耐受性
16丹参与维生素C
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两者作用减退或消失。
17朱砂等含汞中药(如人丹、七厘散、朱砂安神丸、紫雪丹)与还原剂(如溴化钠、碘化钾、硫酸亚铁等)
可发生反应,使汞还原,生成毒性物质,增加毒性。
18杏仁与酸性药物
前者在酸性介质中可加速形成氰化物,有中毒危险,不宜同时服用。
19龙骨、牡蛎、滑石、珍珠、石膏、乌贼骨等与四环素类
前者含有丰富钙质及金属离子,影响四环素的吸收。
20羚羊角、珍珠与黄连素
前者所含蛋白质及水解多种氨基酸,可拮抗后者抑菌作用。
含有前者中成药类亦不宜与后者同服。
21五味子与咖啡因
前者可对抗后者对于主动运动的兴奋作用。
22三七与肝素
三七可激活血小板,对抗肝素的抗凝作用。
23茵陈与氯霉素
前者可拮抗后者的抗菌作用,使其降低或消除。
24马钱子、藜芦、商陆、巴豆与酒
前者所含毒性物质易溶于乙醇中,增加毒性反应。
25桑白皮、竹沥与泻下剂
前者水溶性组份有泻下作用,不宜与后者作用,避免产生严重腹泻。
26仙鹤草、虎杖、五倍子与铁剂等
前者含较多鞣质,易与后者结合产生沉淀,不易吸收。
27乌梅与维生素B12
可降低后者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