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未来十年海原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8.0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原创版】目录一、2023 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概述二、要点的具体内容1.深化陆海双向开放2.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3.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4.加速激发通道经济活力5.提升通道运输能力正文一、2023 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概述2023 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旨在深入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这些要点涵盖了深化陆海双向开放、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加速激发通道经济活力以及提升通道运输能力等多个方面,为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要点的具体内容1.深化陆海双向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要继续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合作,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通道沿线的通关设施和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参与通道建设。
2.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国内市场的优势,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通道沿线地区的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通道沿线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提高通道的运输效率和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通道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多式联运、跨境运输等物流方式的发展。
4.加速激发通道经济活力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经济活力,促进通道沿线地区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加大对通道沿线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通道沿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提升通道运输能力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输能力至关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通道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的容量和承载能力,优化运输组织和管理,提升运输工具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确保通道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海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东市人民政府(海东地区行政公署)•【公布日期】2017.02.13•【字号】•【施行日期】2017.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海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前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胜时期,是全省推进“三区”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海东市将在国家和青海省政策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精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狠抓改革,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地位和作用,是推进“三区”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
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交通运输需求保持着持续旺盛的趋势。
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支撑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海东市作为“青海省的东部门户”、青海省副中心城市、东部城市群建设的重点地区、兰西经济区的重要支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青海省改革的战略高地,交通建设至关重要。
《海东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是海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在交通领域的细化和落实,科学编制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谋划重大项目,确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投资安排,制定政策措施,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构建和谐海东,即是历史赋予海东特殊定位对交通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保障。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发展情况“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等政策的指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市交通运输局紧紧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围绕“四个交通”发展要求,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努力,国省干线建设稳步推进,工农业园区道路建设有序进行,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带动了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交通建设在推动海东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的重要作用。
前言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水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拓宽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化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路通,百业新”、“要想富,先修路”,被实践充分证明,优先发展公路交通,对于加快海原县脱贫致富步伐,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要在“四纵五横”公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主干线公路及通达通畅工程的建设步伐,提升县乡村道路等级;实施行政村连接线通达深度;加快乡镇客运场站建设,大力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情况1.1地理位置海原县地处六盘山西北麓,为中卫市所辖,南连西吉县,东南接原州区,东北临同心,北靠中卫,西与甘肃的会宁、靖远两县毗邻。
境域辽阔,为全区第三大县。
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95公里,总人口58.27万人,全县在册地域面积6427.2平方公里。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交通体系变得愈发重要。
“十三五”期间,加快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是当前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交通高效运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推进公路运输系统的优化“十三五”期间,政府要以“建设制度先行、技术领先、投资优先、运营重点、维护协同”五大原则为指导,加快公路运输系统的优化,建设内蒙古以外的省际高速公路,优先完善国道、省道和重点城市城市通勤网络,加快推进普铁结合、综合交通、共享出行等发展。
二、构建综合性水路运输系统“十三五”期间,政府要重点构建综合性水路运输系统,鼓励开发航运能力强、投资小、经营效益高的运输船舶,完善运营管理制度,提高航运业服务水平,推进航行通路建设,提升船舶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航道建设,实现全国水上交通网络的有效运行。
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十三五”期间,政府要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定统一的政策规定,实行统一的系统管理,建立完善的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保证运输安全有序。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十三五”期间,政府要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道路、水运、民航、城市轨道交通、码头运营管理系统,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形成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五、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政府要加大对公路、桥梁、河流航道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大规模公路建设,实施再生交通项目,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公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是强调系统整体性规划、重点发展城市交通、推动全国统一管理和持续投入的重要举措。
未来,政府将继续把握其时代性和波及面广泛的特点,重点在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输距离、改善运输安全和环境保护上下功夫,全面推动城乡交通网络优化、跨越式发展,推动交通运输投入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促进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发展。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摘要:一、引言二、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主要任务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提升通道运输组织效率3.拓展国际物流合作4.推进多式联运创新发展5.提升通道产业支撑能力6.加强政策协调和标准对接7.提升通道服务水平三、全面加强通道建设组织领导四、强化政策措施支持五、深化合作与交流六、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国家战略性项目,对于推动西部地区与沿海沿边地区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本文将详细阐述今年建设工作要点。
二、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主要任务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道内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整体运输能力。
重点推进一批关键性枢纽项目和跨区域互联互通项目,提高通道通行效率。
2.提升通道运输组织效率: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推动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提高通道运输效率。
加强货运需求与运输能力的匹配,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道竞争力。
3.拓展国际物流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在物流领域的合作,推动国际物流资源共享,提升通道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通道对外开放水平。
4.推进多式联运创新发展:推广多式联运先进技术,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创新发展多式联运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提升通道产业支撑能力:发挥通道带动作用,推动沿线产业升级和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6.加强政策协调和标准对接:推动沿线地方政府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合力。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通道建设和运营水平。
7.提升通道服务水平:优化通道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全面加强通道建设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通道建设工作,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强化政策措施支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通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3•【字号】宁政办发〔2021〕52号•【施行日期】2021.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办发〔2021〕5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前言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分析了综合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宁夏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是今后五年宁夏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支撑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保障。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主动融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格局,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网络、对外通道拓展、智慧绿色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是宁夏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6.27•【字号】•【施行日期】2022.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2006年以来是我省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交通投资建设不断登上新台阶,交通建设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运输从“瓶颈制约”转变到“有力支撑”,为我省连续十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三的“黄金十年”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三五”时期贵州作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巩固,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铁路“三张网”(高铁干线网、城际网、货运网)、公路“两张网”(收费公路网、非收费公路网)、民航“一张网”(“干支通、全网联”民航运输网)的综合交通网发展格局,有力支撑“四新”“四化”,有效满足新时期客货运输需求,支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
《规划》展望了到2035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愿景: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总体建成布局趋于完善的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智慧化的高效客货运输服务体系,网络通达程度和服务覆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半小时上高速、1小时上高铁、1小时到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服务,建成一站式、一单制、一小时集疏运服务的现代化货运物流体系。
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支撑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5项重点任务:一是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推进我省快速主干网、干线网、基础网以及枢纽完善布局,加快建成有效覆盖、布局合理、综合立体、支撑有力、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背景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适应我国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制定一份全面的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主要目标1. 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确保交通便利性得到全面提升。
2. 推动交通运输服务的优化和升级,提升客运和货运的效率和舒适度。
3. 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5. 提高交通科技应用水平,推动智能交通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
主要措施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2.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升交通出行的便捷性。
3. 优化货运体系,促进多式联运和物流网络优化,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4.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交通法规,提升交通事故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5. 推动绿色交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应用。
6. 鼓励科技创新,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
7.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提高交通行业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实施保障1. 增加交通运输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
2. 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3. 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4.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促进相关政策的整合和协调。
总结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国交通发展提供指导和框架,推动交通运输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作用,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我国现代交通建设贡献力量。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13•【字号】曲政办发〔2022〕77号•【施行日期】2022.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13日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快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结合曲靖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按照“铁路和公路为骨干、水运为补充、航空逐步发展”的思路,着力补短板、优结构、促融合、强服务、提质效,着力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通过3年时间,会泽至巧家、陆良至寻甸、宣威至富源、宣威至会泽、师宗至丘北(曲靖段)、富源至罗平6条“互联互通”工程项目建成通车,宣威永安机场高速(沾益炎方至花山)开工建设,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570公里。
海原县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研究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为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海原县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提供优质服务,方便政策协调、合理安排布局、优化道路运输公共资源结构的必经之路,是加强海原县城内紧密联系,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海原县居民出行比率,增强城与乡之间的联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对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推进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海原县城市公交、城镇客运、农村客运发展参差不齐,客运网络发展不协调,政策不配套、衔接不顺畅的问题突出,制约了城乡道路客运服务居民出行的能力和水平,对城乡道路客运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利。
为了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确定了以“两城”为中心,辐射全县所有镇村的“城市公交、城镇公交、村镇公交”三级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系统,实现城市公交网络500米半径覆盖率不小于90%,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100%,乡镇客运站建成率和建制村招呼站建成率均达到100%的规划目标。
在现场调研、收集资料等基础上,提出海原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战略,从一体化网络、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运营服务构建海原县城乡客运体系。
根据海原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规划,进行海原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需求分析和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海原县城乡公共交通系统从近期远期两个角度对线路和场站设施进行了规划。
为了增强公交营运方面的安全管理,使调度运力有所提升,服务质量得到改观,当运营过程中车内出现异常情况时公交动态监控能迅速感知,对海原县城乡交通一体化智能调度系统进行了设计。
为更好地实现海原县城乡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进一步对城乡客运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进行了设计,并根据市场运作的特点,研究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组织架构,政府计划将各类公交资源全部汇总到公交交通集团,并主导规划、指导、监管这三个方面,来充分表现公交事业所带来的的便民性和公益性,同时,政府将通过补助来保证私营企业的合法利益并授权公交集团各分公司可以对全县公交资源进行一体化运行。
前言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
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
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水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有
效扩大国内需求,拓宽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国
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是不断改善
民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缩小地
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
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
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化机制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路通,百业新”、“要想富,先修路”,被实践充分证明,优先发展公路交通,对于加快海原县脱贫
致富步伐,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县公路交通
发展规划,要在“四纵五横”公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公路交通网络,加快主干线公路及通达通畅工程的建设步伐,
提升县乡村道路等级;实施行政村连接线通达深度;加快乡
镇客运场站建设,大力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1.1地理位置
海原县地处六盘山西北麓,为中卫市所辖,南连西吉县,东南接原州区,东北临同心,北靠中卫,西与甘肃的会宁、
靖远两县毗邻。
境域辽阔,为全区第三大县。
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95公里,总人口58.27万人,全县在册地域面积6427.2平方公里。
1.2自然条件
地貌自新生代以来,因气候变化,风蚀、雨蚀地震以及
乱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加剧了黄土丘陵的水土流失,逐渐演
变成现代的以南华山、西华山为中心,水系呈放射状、羽状
汇流入黄河,其间展布着土石山区,河谷川台区和黄土丘陵
沟壑区三大地貌。
土石山区主要指南华山、西华山、黄家洼
山、月亮山北坡、油井山、庙山等山体,包括李俊、红羊、
树台、曹洼、史店、海城、高台、盐池、西安、高崖、李旺、
关桥、双河等乡的一部分地区。
由于海拔较高,热量相对减
少,岩石裸露,土层薄、土质较肥沃、植被率高,所以残存
有黄家庄、水冲寺、灵光寺、西华山等天然次生林。
河谷川
台区包括西安、高崖、李旺等乡镇的一部分地区,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质好,肥力高,垦植历史悠久,作物
适种性广,生产潜力大,具有部分灌溉条件,公路交通方便。
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关桥、海城、史店、贾塘、郑旗、九彩、
西安、高崖、李旺等乡的大部分地区,地形以黄土梁峁为主,
残塬次之,沟壑展布其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
肥力低。
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少雨干旱、年降水量258-400mm,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蒸发量2200 mm口径60 cm 蒸发器),为降水量的五倍多。
地跨荒漠、干旱、草甸三个自
然草原带。
由于季风气候的时空分布不稳定性,主要受西北
干燥气流控制,造成了干旱、风大、沙多。
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平均大风29.1天,尤以三月居多。
最大冻土厚度 1.5m,年平均气温7.4℃,最高达39.2℃,最低-24.0℃。
年最大温差63.2℃,日最大瘟差38℃。
年均降雨量300mm,年蒸发量2300mm,暴雨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平均气温 5.7℃,年均土层冻结深度 1.5米,洪水和翻浆对公路造成较大程度
的破坏。
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海原县辖5个镇,12个乡,2个管委会,167个行政村,1157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约58.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万人。
海原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中卫市
南部,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建国以来,中央和自治
区对海原的发展、建设十分关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海原
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下为脱贫致富进行
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由于自然、
地理、历史、区位等多种因素制约,也由于发展思路有所局
限,海原这个“苦甲天下”的地方仍然没有改变贫困落后面
貌。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200元,相当一部分群众缺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