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新动向:“黑客”学历不高 年龄不超30岁
- 格式:pptx
- 大小:89.91 KB
- 文档页数:24
最新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让学生加强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
3、正确对待互联网,做健康阳光青年。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提高网络自制力,让学生有节制的上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
教学时间:1课时导入语: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
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
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认识网瘾,拒绝网瘾1. 网瘾是什么?“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
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
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行为发展的终结。
心理学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病;而心理老师认为?网瘾?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特例除外)。
网瘾具体可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色情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赌博瘾等类型。
??2、网瘾的危害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
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最为直接的危害是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甚至会发展到逃课、辍学。
什么叫做网络黑客?黑客其实是Hacker的音译,源于动词Hack其引申意义是指“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
在这里我们说黑客是指那些精于某方面技术的人。
对于计算机而言,黑客就是精通网络、系统、外设以及软硬件技术的人。
什么是骇客?有些黑客逾越尺度,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做出有损他人权益的事情,我们就称这种人为骇客(Cracker,破坏者)。
由中美撞机事件引起的中美黑客交锋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的有关专家的关注。
而在民间,人们对这场自发组织的行动并没有太多了解,因为黑客和他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同时他们也不知道在这场无烟战争中的主角到底是谁?他们在哪儿?日前,记者有机会接触到了几个黑客,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情况。
三代黑客同时共存我国最早的一批黑客大约出现在1996年,其黑客行为持续到1999年底。
这个群体中的高手大约有十几个人,他们以谢朝霞、PP(彭泉)、天行(陈伟山)为代表,特点是:自己深入研究网络安全(黑客)技术,有自己的理论和产品。
我国的第一代黑客分布在湖南、福建、深圳、北京、上海。
1999下半年他们聚集于北京、深圳两地,分别成立了网络安全公司。
上海派与北京派联合成立北京绿色联盟技术公司(现又已分裂成北京中联绿盟和上海绿色兵团),湖南、深圳和福建派则聚集于深圳,成立了安络公司,为网络界提供安全服务和安全产品。
2000年,第二代黑客出头露面。
他们的特点与前辈相仿,但功力不如第一代,但大都成立了公司。
第三代黑客是指目前广泛见诸于媒体的“中国红客联盟” (这是一个临时的黑客组织,而非公司)为代表的黑客,2001年兴起。
他们多以在校学生为主,吸引了许多大学网站的BBS站长。
组织者LION,高中毕业即到广州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今年年方21岁。
这一批的特点是,多半不再自己动手研究技术,而是直接以第一代黑客开发出的工具为武器,随兴而至,做一些有谓或无谓的攻击。
黑客手段有高有低中国黑客年龄基本处于30岁以内。
从学历分布上看,中国黑客学历普遍不高。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网络犯罪及其种类与特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现如今网络传播环境的大背景下,数字化信息革命和网络化的浪潮迅猛而强烈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因其自身极大的开放性导致信息网络在安全方面出现诸多漏洞, 从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一系列犯罪活动,形成网络犯罪。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探析网络犯罪的种类与特征。
一、网络犯罪的涵义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主体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网络安全,侵害网络资源,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
网络成为犯罪行为的载体和工具,而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有可能从网上到网下,从虚拟到现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自1986年发现首例计算机犯罪以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二、网络犯罪的类型(一)针对网络的犯罪的表现形式有:1、网络窃密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是网络犯罪最常见的一类。
当前,通过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国际犯罪分子每年大约可窃取价值20亿美元的商业情报。
在经济领域,银行成了网络犯罪的首选目标。
犯罪形式表现为通过用以支付的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来达到窃取公私财产的目的。
例如:2011年4月26日,索尼在“游戏站”博客发布通告,称黑客侵入旗下“游戏站”和云音乐服务网络,窃取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子邮箱、出生日期、登录名、登录密码、登录记录、密码安全问题等,受影响用户大约7800万。
这次黑客入侵严重地危害了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大量的用户信息的流失,以及给受众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2、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形式,是人为制造的干扰破坏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
网络病毒的迅速繁衍,对网络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例如:2011年4月,荆门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根据金山网络公司提供的线索得知,国内80%的病毒传播通道被“HYC”等十大病毒集团操纵。
2023年全球网络犯罪报告2023年的全球网络犯罪报告显示,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概述报告中的关键发现,包括网络犯罪的类型、全球犯罪热点地区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网络犯罪类型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网络犯罪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其中,个人信息盗窃、网络诈骗和网络恶意软件等问题仍居高不下。
1. 个人信息盗窃: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入侵个人设备、网络帐户和数据库,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
这些信息往往被用于非法牟利或进行身份盗用。
2.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包括虚假拍卖、仿冒网站、网络购物欺诈等。
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误导用户获取财务信息或个人敏感信息,造成用户重大经济损失。
3. 网络恶意软件:勒索软件、间谍软件和僵尸网络等恶意软件的传播对全球范围内的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数据泄露、网站瘫痪和资金失窃等问题。
二、全球犯罪热点地区1. 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是全球网络犯罪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他们以高科技和金融中心为基础,吸引了大量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
2. 亚洲地区: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等亚洲国家也经历了网络犯罪的增加。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黑客输出国,同时也是受到网络攻击最多的国家之一。
3. 欧洲地区:欧洲各国对网络安全问题高度重视,但网络犯罪仍然是一个挑战。
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等国家以其发达的黑客团伙而闻名。
4. 非洲地区:非洲大陆网络犯罪活动逐渐增多,诈骗、电信网络犯罪和网络金融犯罪等问题成为该地区的突出问题。
三、解决方案面对全球网络犯罪问题的加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护公民和企业的网络安全。
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建立跨国机构,打击国际网络犯罪活动。
2. 提高法律法规:各国应加强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3. 投资网络安全技术:各国政府和企业应投资研发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防护能力,减少网络犯罪的风险。
全新《网络安全法》施行,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提升!1.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我国于2024年正式施行了全新的《网络安全法》。
2. 该法律的施行将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
根据这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个人隐私权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个人信息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获取和利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全新的《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将改变这一状况,通过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效地防范和打击个人信息泄露行为。
4. 根据新法,个人信息保护等级将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等级、重要等级和核心等级。
不同等级的个人信息将根据其敏感程度和对个人隐私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精细化管理。
5. 在新法的指导下,各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将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监管和管理。
他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6. 此外,新法还规定了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相关机构和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可能面临巨额的罚款和刑事处罚。
这将有效地遏制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行为的发生。
7. 《网络安全法》的施行无疑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事业的重大进步。
它不仅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也为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只有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8.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愈加严峻。
因此,全新《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将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促使各方共同努力,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
2023网络安全主题教案2023网络安全主题教案【篇1】一、设计背景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学习及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上网成瘾。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关于中学生上网成瘾而夜不归宿、因犯网瘾而导致犯罪、甚至自残自杀等这类触目惊心的新闻。
网瘾严重危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家庭的幸福,当我们在努力去帮助学生预防网瘾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提醒学生在上网的时候要注意言行,注意防止受骗等安全问题呢?“拒绝网瘾,安全上网”,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个WEB教学平台,并将地点定于学生机房,目的是想论证一个想法,当社会不断地发展,学生课堂学习的时候,可能会达到人手一机的学习条件,那么到时我们可以怎么样去开展教学工作呢?我们是否可以将传统的纸质测试,讨论以及作业上交都利用电脑来完成,并且将都师教案共享在网络上,让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够学习呢?二、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成瘾自测题,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否有网瘾的倾向。
2、通过数据及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瘾及其危害3、学会健康上网、安全上网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网络成瘾自测题2、认识网瘾,拒绝网瘾(1)网瘾是什么(2)网瘾的危害3、安全上网(1) 网上交友需谨慎(2) “黑”人电脑是犯罪(3) 网上交易防陷阱(4) 网上造谣也违法4、小结(1) 讨论投票(2) 小结2023网络安全主题教案【篇2】班会目的: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网络游戏,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整体流程:1、对网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发表见解。
2、看案例和资料,谈感受。
3、班主任进行总结。
详尽流程甲、乙合:各位同学大家好!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网络安全教育》。
主持人甲::相信同学们对网络都比较了解,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又有多少认识呢?不如我们先听李钊提几个有关网络安全的问题吧!1、畅所欲言主持人乙::下面的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的,你们是如何处理,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网络犯罪的新形势与防范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网络犯罪。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犯罪的形势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必须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来应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网络犯罪的新形势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的形势愈发复杂和严峻。
首先,网络犯罪的手段更加高科技化。
黑客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攻击手段越来越隐蔽,如DDoS攻击、病毒木马等,这对维护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网络犯罪的范围更加广泛。
不仅有传统的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犯罪行为,还有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暴力等新型犯罪行为,这增加了对网络犯罪的防范难度。
此外,网络犯罪的威胁越来越具有全球性。
国际网络犯罪组织的涌现使得网络犯罪跨越国界,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对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第二,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与防范措施针对网络犯罪新形势,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要及时跟进网络犯罪的新形势,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支持力度。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追究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同时,要完善网络犯罪检测和打击机制,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具有全球特性,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分享情报和经验,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的威胁。
第三,加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除了加强监管,也需要加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做好个人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提高密码安全性。
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防止被黑客攻击窃取。
其次,不轻易在网上泄露个人隐私。
避免在不可信任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他人利用。
再次,保护好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安全。
⽹络犯罪的特点有哪些⾏为⼈利⽤计算机实施的犯罪⾏为都可以称之为⽹络犯罪,其本质是危害⽹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关于⽹络犯罪也有⾃⼰的特点,那么⽹络犯罪的特点都有哪些呢?我们⼀起在下⽂中进⾏了解。
⽹络犯罪的特点有哪些同传统的犯罪相⽐,⽹络犯罪具有以下⼀些独特的特点: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份的⼈都可能实施⽹络犯罪。
在⽹络犯罪中,特别是⿊客中,青少年的⽐例相当⼤。
⽹络犯罪主体的年轻化与使⽤电⼦计算机者特别是上⽹者年轻⼈占较⼤的⽐例及年轻⼈对⽹络的情有独钟和特有的⼼态有很⼤的关系。
2.犯罪⽅式智能化、专业化。
⽹络犯罪是⼀种⾼技术的智能犯罪,犯罪分⼦主要是⼀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研究⼈员或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并掌握⽹络技术的⼈员,他们⼤多具有较⾼的智⼒⽔平,既熟悉计算机及⽹络的功能与特性,⼜洞悉计算机及⽹络的缺陷与漏洞。
只有他们能够借助本⾝技术优势对系统⽹络发动攻击,对⽹络信息进⾏侵犯,并达到预期的⽬的。
3.犯罪对象的⼴泛性。
随着社会的⽹络化,⽹络犯罪的对象从个⼈隐私到国家安全,从信⽤卡密码到军事机密,⽆所不包。
4.犯罪⼿段的多样化。
信息⽹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为各种⽹络犯罪分⼦提供了⽇新⽉异的多样化,⾼技术的作案⼿段,诸如窃取秘密、调拨资⾦、⾦融投机、剽窃软件、偷漏税款、发布虚假信息、⼊侵⽹络等⽹络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5.犯罪的互动性、隐蔽性⾼。
⽹络发展形成了⼀个虚拟的电脑空间,既消除了国境线,也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界限,使得双向性、多向性交流传播成为可能。
由于⽹络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络犯罪具有极⾼的隐蔽性,增加了⽹络犯罪案件的侦破难度。
以上内容由店铺⼩编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若仍有问题,欢迎到店铺进⾏了解。